佛說放缽經
關燈
小
中
大
安公雲元阙譯人今附西晉錄
佛在舍衛祇洹精舍。
時與諸菩薩。
無央數比丘比丘尼。
優婆塞優婆夷諸天王釋梵。
及阿須倫鬼神龍。
諸人非人。
無央數悉會坐。
佛說菩薩法無央劫勤苦泥犁。
禽獸薜荔。
一切憂勞。
十方布施。
金銀珍寶車馬奴婢。
及妻子頭目肌肉。
皆不愛惜。
用施十方人。
勤苦故。
時忉利天上二百天子前世作菩薩道未堅。
在佛所聞求道勤苦。
皆念道劇難得。
心便轉求羅漢辟支佛道。
佛知是諸天子意欲轉。
便化作一人。
端正無比。
令持百味飯至佛所。
前長跪叉手作禮白佛言。
願佛哀我受此飯。
佛便受之。
坐中有菩薩在佛前坐。
字文殊師利。
白佛言。
當念故恩。
座中諸菩薩。
悉聞展轉相問。
文殊師利。
前世有何等恩。
施于佛而複欲得佛飯。
佛即舍缽于地。
便下入地中。
乃至賴毗羅耶佛刹。
刹名波陀沙。
缽懸止空中現。
彼刹中諸菩薩見之。
起前長跪白佛。
是懸缽從何所來。
亦不堕地。
彼佛言。
且待須臾。
當見菩薩威神變化。
爾時釋迦文佛告摩诃目揵連。
行求索缽。
摩诃目揵連即入八千三昧。
遍入八千佛刹視不見。
即還白佛言。
求索缽了不知處。
佛告舍利弗。
汝複行求索。
舍利弗入萬三昧。
下行過萬佛刹求缽不得。
即還白佛言。
我下行過萬佛刹求缽了不見。
佛複令摩诃迦葉行求索缽。
摩诃迦葉便入萬二千三昧。
複下過萬二千佛刹。
求索缽不得。
還白佛言。
我求索缽了不見。
舍利弗白彌勒菩薩言。
仁者。
高才功德已滿智慧備足次當來佛。
當知缽處彌勒菩薩語舍利弗言。
我雖次當來佛功德成滿其行具足。
不知文殊師利菩薩。
譬如十方恒邊沙佛刹。
滿中萬物草木。
及爾所菩薩。
不能知佛一步之中所念何等。
文殊師利菩薩知深三昧。
獨文殊師利菩薩。
能知佛缽處。
舍利弗即起前至佛所。
長跪叉手白佛。
願令文殊師利菩薩行求索缽。
佛語文殊師利。
汝行求缽來。
文殊自念。
舍利弗當不起于坐而緻缽來。
即入三昧。
譬如日出光明無所不照。
菩薩入三昧者。
十方無所不至。
文殊内手從袈裟裡下探過十佛刹。
手指諸節其一節放千萬光明出。
一光明端各有一蓮花。
蓮花上有一菩薩坐皆如文殊。
其下刹有佛蓮花上菩薩者。
皆持釋迦文佛聲謝諸佛。
複持文殊聲遙為諸佛作禮。
如文殊手。
逮至賴毗羅耶佛刹。
刹中諸菩薩白佛言。
是手何等。
亦不見邊。
亦不見際。
賴毗羅耶佛語諸菩薩言。
上無數佛刹。
刹名沙诃樓陀。
佛字釋迦文。
前有坐菩薩字文殊。
最尊光明智慧難可當。
作變化如是。
諸菩薩白佛言。
今我等欲共得見釋迦文佛及文殊。
賴毗羅耶佛。
即放額上千億光明出。
照中央無數佛刹。
一至釋迦刹。
諸菩薩問佛。
今有是大火光煙出。
須臾頃便火出。
是火泥犁火耶。
佛言。
莫作是語。
是非泥犁火。
釋迦刹名沙诃樓陀。
是中火也。
諸菩薩問佛言。
是沙诃樓陀刹者。
何因名沙诃樓陀。
有是火。
佛語諸菩薩。
沙诃樓陀刹者。
雜惡三毒淫侄嗔怒愚癡。
諸菩薩白佛言。
沙诃樓陀刹中諸菩薩。
忍辱不嗔怒者作是為可。
佛語諸菩薩。
釋迦刹中人。
罵詈菩薩輕是撾捶者。
菩薩忍辱終不加嗔怒。
慈哀十方人欲令度脫。
皆是菩薩威神所加。
菩薩忍辱之恩。
故名沙诃樓陀。
諸菩薩白佛言。
我等聞是大歡喜。
得不生釋迦刹弊人之處。
賴毗羅耶佛告諸菩薩。
莫說是語不可。
沙诃樓陀刹中諸菩薩意。
佛言。
我為汝曹說。
東方佛字頭意。
刹名诃波離摩坻陀惹。
頭意佛刹中菩薩。
行六度悉具足。
不如沙诃樓陀刹中菩薩行六度一日一夜。
念十方勤苦皆使度脫。
何以故。
沙诃樓陀刹中作行勤苦。
譬如一佛刹壞敗時火燒其刹。
有人著新衣從東方來入火中。
從火中至西方。
其身出不燒是難不。
諸菩薩言。
甚難天中天。
佛言。
沙诃樓陀刹中菩薩。
一日一夜所行。
罵詈輕易之。
菩薩忍辱終不嗔怒。
譬如是人行火中。
身不燒之難。
尚不及是菩薩。
若百倍千倍萬倍億倍。
諸菩薩等二萬人前白佛。
願欲上至沙诃樓陀刹。
供養釋迦文佛。
及文殊師利菩薩等。
賴毗羅耶佛語諸菩薩。
若欲至沙诃樓陀刹者先治汝意。
譬如地得香花好物不喜。
得屎尿涕唾膿血惡露亦不嗔。
佛言。
我何因為若曹說是語。
釋迦文佛刹中有菩薩。
先世多供養諸佛者。
人有急性者。
意善之事但口教急用。
今世惡故。
諸菩薩白佛言。
沙诃樓陀刹諸菩薩。
先世多供養諸佛求道大久。
何緣生沙诃樓陀弊惡人處。
佛告諸菩薩。
有二因緣。
今世生沙诃樓陀刹。
本前世與釋迦文佛。
俱行索佛故世世相随。
複有菩薩。
宿命有惡不盡故生彼惡世。
諸菩薩白佛。
今是諸菩薩。
生
時與諸菩薩。
無央數比丘比丘尼。
優婆塞優婆夷諸天王釋梵。
及阿須倫鬼神龍。
諸人非人。
無央數悉會坐。
佛說菩薩法無央劫勤苦泥犁。
禽獸薜荔。
一切憂勞。
十方布施。
金銀珍寶車馬奴婢。
及妻子頭目肌肉。
皆不愛惜。
用施十方人。
勤苦故。
時忉利天上二百天子前世作菩薩道未堅。
在佛所聞求道勤苦。
皆念道劇難得。
心便轉求羅漢辟支佛道。
佛知是諸天子意欲轉。
便化作一人。
端正無比。
令持百味飯至佛所。
前長跪叉手作禮白佛言。
願佛哀我受此飯。
佛便受之。
坐中有菩薩在佛前坐。
字文殊師利。
白佛言。
當念故恩。
座中諸菩薩。
悉聞展轉相問。
文殊師利。
前世有何等恩。
施于佛而複欲得佛飯。
佛即舍缽于地。
便下入地中。
乃至賴毗羅耶佛刹。
刹名波陀沙。
缽懸止空中現。
彼刹中諸菩薩見之。
起前長跪白佛。
是懸缽從何所來。
亦不堕地。
彼佛言。
且待須臾。
當見菩薩威神變化。
爾時釋迦文佛告摩诃目揵連。
行求索缽。
摩诃目揵連即入八千三昧。
遍入八千佛刹視不見。
即還白佛言。
求索缽了不知處。
佛告舍利弗。
汝複行求索。
舍利弗入萬三昧。
下行過萬佛刹求缽不得。
即還白佛言。
我下行過萬佛刹求缽了不見。
佛複令摩诃迦葉行求索缽。
摩诃迦葉便入萬二千三昧。
複下過萬二千佛刹。
求索缽不得。
還白佛言。
我求索缽了不見。
舍利弗白彌勒菩薩言。
仁者。
高才功德已滿智慧備足次當來佛。
當知缽處彌勒菩薩語舍利弗言。
我雖次當來佛功德成滿其行具足。
不知文殊師利菩薩。
譬如十方恒邊沙佛刹。
滿中萬物草木。
及爾所菩薩。
不能知佛一步之中所念何等。
文殊師利菩薩知深三昧。
獨文殊師利菩薩。
能知佛缽處。
舍利弗即起前至佛所。
長跪叉手白佛。
願令文殊師利菩薩行求索缽。
佛語文殊師利。
汝行求缽來。
文殊自念。
舍利弗當不起于坐而緻缽來。
即入三昧。
譬如日出光明無所不照。
菩薩入三昧者。
十方無所不至。
文殊内手從袈裟裡下探過十佛刹。
手指諸節其一節放千萬光明出。
一光明端各有一蓮花。
蓮花上有一菩薩坐皆如文殊。
其下刹有佛蓮花上菩薩者。
皆持釋迦文佛聲謝諸佛。
複持文殊聲遙為諸佛作禮。
如文殊手。
逮至賴毗羅耶佛刹。
刹中諸菩薩白佛言。
是手何等。
亦不見邊。
亦不見際。
賴毗羅耶佛語諸菩薩言。
上無數佛刹。
刹名沙诃樓陀。
佛字釋迦文。
前有坐菩薩字文殊。
最尊光明智慧難可當。
作變化如是。
諸菩薩白佛言。
今我等欲共得見釋迦文佛及文殊。
賴毗羅耶佛。
即放額上千億光明出。
照中央無數佛刹。
一至釋迦刹。
諸菩薩問佛。
今有是大火光煙出。
須臾頃便火出。
是火泥犁火耶。
佛言。
莫作是語。
是非泥犁火。
釋迦刹名沙诃樓陀。
是中火也。
諸菩薩問佛言。
是沙诃樓陀刹者。
何因名沙诃樓陀。
有是火。
佛語諸菩薩。
沙诃樓陀刹者。
雜惡三毒淫侄嗔怒愚癡。
諸菩薩白佛言。
沙诃樓陀刹中諸菩薩。
忍辱不嗔怒者作是為可。
佛語諸菩薩。
釋迦刹中人。
罵詈菩薩輕是撾捶者。
菩薩忍辱終不加嗔怒。
慈哀十方人欲令度脫。
皆是菩薩威神所加。
菩薩忍辱之恩。
故名沙诃樓陀。
諸菩薩白佛言。
我等聞是大歡喜。
得不生釋迦刹弊人之處。
賴毗羅耶佛告諸菩薩。
莫說是語不可。
沙诃樓陀刹中諸菩薩意。
佛言。
我為汝曹說。
東方佛字頭意。
刹名诃波離摩坻陀惹。
頭意佛刹中菩薩。
行六度悉具足。
不如沙诃樓陀刹中菩薩行六度一日一夜。
念十方勤苦皆使度脫。
何以故。
沙诃樓陀刹中作行勤苦。
譬如一佛刹壞敗時火燒其刹。
有人著新衣從東方來入火中。
從火中至西方。
其身出不燒是難不。
諸菩薩言。
甚難天中天。
佛言。
沙诃樓陀刹中菩薩。
一日一夜所行。
罵詈輕易之。
菩薩忍辱終不嗔怒。
譬如是人行火中。
身不燒之難。
尚不及是菩薩。
若百倍千倍萬倍億倍。
諸菩薩等二萬人前白佛。
願欲上至沙诃樓陀刹。
供養釋迦文佛。
及文殊師利菩薩等。
賴毗羅耶佛語諸菩薩。
若欲至沙诃樓陀刹者先治汝意。
譬如地得香花好物不喜。
得屎尿涕唾膿血惡露亦不嗔。
佛言。
我何因為若曹說是語。
釋迦文佛刹中有菩薩。
先世多供養諸佛者。
人有急性者。
意善之事但口教急用。
今世惡故。
諸菩薩白佛言。
沙诃樓陀刹諸菩薩。
先世多供養諸佛求道大久。
何緣生沙诃樓陀弊惡人處。
佛告諸菩薩。
有二因緣。
今世生沙诃樓陀刹。
本前世與釋迦文佛。
俱行索佛故世世相随。
複有菩薩。
宿命有惡不盡故生彼惡世。
諸菩薩白佛。
今是諸菩薩。
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