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諸法勇王經

關燈
宋罽賓三藏昙摩密多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

    與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

    其先悉是結發梵志。

    優樓頻螺迦葉。

    優婆提舍憍律陀等。

    而為上首。

    一切皆是大阿羅漢。

    諸漏已盡無複煩惱。

    心得解脫慧得解脫。

    其心調柔自在無礙。

    摩诃那伽所作已辦。

    離于重擔逮得己利。

    盡諸有結得正解脫。

    通達諸法到于彼岸。

    唯除一人尊者阿難。

    爾時世尊于十五日說禁戒時。

    在顯露處結加趺坐。

    大衆圍繞恭敬尊重。

    是時會中有一比丘。

    出家未久便受具戒。

    即于其日來至佛所。

    頂禮佛足右繞三匝。

    合掌瞻仰而白佛言。

    世尊。

    我于今日出家未久已受具戒。

    于出家事遺疑未了。

    唯願如來哀愍解說。

    雲何比丘受人信施無有愚癡。

    既受施已。

    雲何複得畢報施恩。

    若善男子有生淨信。

    發心出家所期之法。

    雲何複得具足成就。

    即于佛前。

    重說偈言。

     我出家未久  已受具足戒 于此事未了  唯願哀愍說 雲何受信施  畢竟清淨報 信心出家已  具足諸所願 爾時如來告比丘言。

    若有比丘成就三法。

    受諸信施無有愚癡。

    受已則能清淨畢報。

    諸善男子。

    信心出家所願之法悉得具足。

    何等為三。

    一者入于僧數。

    二者勤修僧業。

    三者得僧善利。

    比丘若能成就如是三法。

    受人信施無有愚癡。

    受已則能清淨畢報。

    信心出家所願具足。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

    而說偈言。

     若有入僧數  僧業中勤進 獲得僧善利  與心而相應 如是之人等  畢能報信施 出家所願法  而悉得具足 爾時比丘複白佛言。

    世尊。

    如來今者略說此義。

    我猶未解。

    唯願世尊重垂廣說。

    雲何比丘入于僧數。

    雲何比丘勤修僧業。

    雲何比丘獲僧善利。

    複于佛前而說偈言。

     雲何入僧數  僧業中勤進 獲得僧善利  唯垂分别說 爾時世尊贊是比丘。

    善哉善哉。

    能問斯義。

    谛聽谛聽善思念之。

    當為汝說僧數僧業及僧善利。

    是時比丘即蒙許可渴仰欲聞。

    佛告比丘。

    四向四得是名為僧。

    常為世間之所稱贊。

    世人八部合掌恭敬。

    天人之中無上福田。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

    而說偈言。

     我今說四向  及以四得等 是名為衆僧  無上之福田 複次比丘雲何僧業。

    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分八聖道分。

    是名僧業。

    爾時世尊。

    複說偈言。

     常勤行精進  最勝八聖道 如是則得入  如上四雙僧 複次比丘。

    雲何名為僧善利也。

    所謂四沙門果。

    何等為四。

    須陀洹果。

    斯陀含果。

    阿那含果。

    阿羅漢果。

    是名僧利。

    爾時世尊。

    複說偈言。

     大士之善利  是則入僧數 具四沙門果  則能畢報恩 爾時比丘聞是語已。

    即作是言。

    如佛所說。

    若有比丘入于僧數勤修僧業獲僧善利。

    如是之人乃能堪受一切信施無有愚癡。

    受已畢能報其施恩。

    信心出家所願具足。

    世尊。

    若有善男子發大乘心求一切智淨信出家。

    如是之人得在僧數勤修僧業得僧利不。

    佛言。

    比丘。

    善哉善哉。

    汝有大智。

    能作如是微妙善問。

    汝今以為多所利益安樂天人。

    能問如來如是深義。

    複告比丘。

    善持憶念。

    谛聽谛聽善思念之。

    當為汝說。

    比丘白佛。

    唯然世尊。

    願樂欲聞。

    唯願如來分别善說。

    佛言。

    比丘。

    若有諸人發大乘心修行大乘。

    求一切智信心舍家。

    如是之人不入僧數不修僧業不得僧利。

    爾時世尊。

    複說偈言。

     不入于僧數  不勤修僧業 不得僧善利  是修于菩提 爾時比丘複白佛言。

    世尊。

    如來何緣聽如是人出家受具受人信施。

    世尊。

    如是之人不入僧數不勤僧業不得僧利。

    雲何而得畢報施恩。

    佛言。

    比丘。

    汝今不應問如是事。

    比丘複言。

    若如是人不入僧數不勤僧業不得僧利。

    雲何而得畢報施恩。

    佛言。

    止止不複須問。

    如第一請。

    第二第三亦複如是。

    佛告比丘。

    汝已三請豈得不說。

    宣是語已。

    以神通力放于眉間白毫相光。

    其明焰熾有百千色。

    悉照三千大千世界幽闇黑冥未曾睹見諸色之處。

    悉令大明。

    諸大海水其中衆生。

    所謂魚鼈走獸摩羅龍王龍女。

    諸阿修羅阿修羅女。

    諸迦樓羅迦樓羅女。

    如是等衆悉蒙其光。

    心驚毛豎怪未曾有。

    其光亦照四天王忉利天焰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

    梵天梵衆天梵輔天大梵天。

    光天光音天少光天無量光天。

    淨天少淨天遍淨天無量淨天。

    果實天少果天廣果天無量果天無想天無惱天無熱天善現天妙見天阿迦膩吒天。

    是眉間毫相悉皆遍照。

    乃至三千大千世界亦複如是。

    從四天王。

    乃至阿迦膩吒諸天。

    莫不大明。

    如是諸天。

    見如來光神通變化已。

    各來佛所。

    恭敬供養尊重贊歎。

    頂禮佛足卻在一面合掌而住。

     爾時複有無量比丘。

    遊行諸國遇斯光已。

    皆悉集來至于佛所。

    恭敬供養尊重贊歎。

    頂禮佛足卻在一面合掌而住。

    爾時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

    皆見如是變化神通。

    見已于佛生清淨信。

    即至佛所恭敬供養尊重贊歎。

    頂禮佛足卻坐一面合掌而住。

    乃至三千大千世界。

    天龍鬼神乾闼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及非人。

    如是大衆悉見如來神通變化。

    各各來到佛世尊所。

    恭敬供養尊重贊歎。

    頂禮佛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