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觀論卷第一

關燈
法自性  不在于緣中 以無自性故  他性亦複無 諸法自性不在衆緣中。

    但衆緣和合故得名字。

    自性即是自體。

    衆緣中無自性。

    自性無故不自生。

    自性無故他性亦無。

    何以故。

    因自性有他性。

    他性于他亦是自性。

    若破自性即破他性。

    是故不應從他性生。

    若破自性他性即破共義。

    無因則有大過。

    有因尚可破。

    何況無因。

    于四句中生不可得。

    是故不生。

    問曰。

    阿毗昙人言。

    諸法從四緣生。

    雲何言不生。

    何謂四緣。

     因緣次第緣  緣緣增上緣 四緣生諸法  更無第五緣 一切所有緣。

    皆攝在四緣。

    以是四緣萬物得生。

    因緣名一切有為法。

    次第緣除過去現在阿羅漢最後心心數法。

    餘過去現在心心數法。

    緣緣增上緣一切法。

    答曰。

     果為從緣生  為從非緣生 是緣為有果  是緣為無果 若謂有果。

    是果為從緣生。

    為從非緣生。

    若謂有緣。

    是緣為有果為無果。

    二俱不然。

    何以故。

     因是法生果  是法名為緣 若是果未生  何不名非緣 諸緣無決定。

    何以故。

    若果未生。

    是時不名為緣。

    但眼見從緣生果。

    故名之為緣。

    緣成由于果。

    以果後緣先故。

    若未有果何得名為緣。

    如瓶以水土和合故有瓶生。

    見瓶緣知水土等是瓶緣。

    若瓶未生時。

    何以不名水土等為非緣。

    是故果不從緣生。

    緣尚不生。

    何況非緣。

    複次。

     果先于緣中  有無俱不可 先無為誰緣  先有何用緣 緣中先非有果非無果。

    若先有果不名為緣。

    果先有故。

    若先無果亦不名為緣。

    不生餘物故。

    問曰。

    已總破一切因緣。

    今欲聞一一破諸緣。

    答曰。

     若果非有生  亦複非無生 亦非有無生  何得言有緣 若緣能生果。

    應有三種。

    若有若無若有無。

    如先偈中說。

    緣中若先有果不應言生。

    以先有故。

    若先無果不應言生。

    以先無故。

    亦應與非緣同故。

    有無亦不生者。

    有無名為半有半無。

    二俱有過。

    又有與無相違。

    無與有相違。

    何得一法有二相。

    如是三種求果生相不可得故。

    雲何言有因緣。

    次第緣者。

     果若未生時  則不應有滅 滅法何能緣  故無次第緣 諸心心數法。

    于三世中次第生。

    現在心心數法滅。

    與未來心作次第緣。

    未來法未生。

    與誰作次第緣。

    若未來法已有即是生。

    何用次第緣。

    現在心心數法無有住時。

    若不住何能為次第緣。

    若有住則非有為法。

    何以故。

    一切有為法常有滅相故。

    若滅已則不能與作次第緣。

    若言滅法猶有則是常。

    若常則無罪福等。

    若謂滅時能與作次第緣。

    滅時半滅半未滅。

    更無第三法。

    名為滅時。

    又佛說。

    一切有為法念念滅。

    無一念時住。

    雲何言現在法有欲滅未欲滅。

    汝謂一念中無是欲滅未欲滅。

    則破自法。

    汝阿毗昙說。

    有滅法有不滅法。

    有欲滅法有不欲滅法。

    欲滅法者。

    現在法将欲滅。

    未欲滅法者。

    除現在将欲滅法。

    餘現在法及過去未來無為法。

    是名不欲滅法。

    是故無次第緣。

    緣緣者。

     如諸佛所說  真實微妙法 于此無緣法  雲何有緣緣 佛說。

    大乘諸法。

    若有色無色有形無形有漏無漏有為無為等諸法相入于法性。

    一切皆空無相無緣。

    譬如衆流入海同為一味。

    實法可信随宜所說不可為實。

    是故無緣緣。

    增上緣者。

     諸法無自性  故無有有相 說有是事故  是事有不然 經說十二因緣。

    是事有故是事有。

    此則不然。

    何以故。

    諸法從衆緣生故自無定性。

    自無定性故無有有相。

    有相無故。

    何得言是事有故是事有。

    是故無增上緣。

    佛随凡夫分别有無故說。

    複次。

     略廣因緣中  求果不可得 因緣中若無  雲何從緣出 略者。

    于和合因緣中無果。

    廣者。

    于一一緣中亦無果。

    若略廣因緣中無果。

    雲何言果從因緣出。

    複次。

     若謂緣無果  而從緣中出 是果何不從  非緣中而出 若因緣中求果不可得。

    何故不從非緣出。

    如泥中無瓶。

    何故不從乳中出。

    複次。

     若果從緣生  是緣無自性 從無自性生  何得從緣生 果不從緣生  不從非緣生 以果無有故  緣非緣亦無 果從衆緣生。

    是緣無自性。

    若無自性則無法。

    無法何能生。

    是故果不從緣生。

    不從非緣生者。

    破緣故說非緣。

    實無非緣法。

    是故不從非緣生。

    若不從二生。

    是則無果。

    無果故緣非緣亦無。

     中觀論觀去來品第二(二十五偈) 問曰。

    世間眼見三時有作。

    已去未去去時。

    以有作故當知有諸法。

    答曰。

     已去無有去  未去亦無去 離已去未去  去時亦無去 已去無有去已去故。

    若離去有去業。

    是事不然。

    未去亦無去。

    未有去法故。

    去時名半去半未去。

    不離已去未去故。

    問曰。

     動處則有去  此中有去時 非已去未去  是故去時去 随有作業處。

    是中應有去。

    眼見去時中有作業。

    已去中作業已滅。

    未去中未有作業。

    是故當知去時有去。

    答曰。

     雲何于去時  而當有去法 若離于去法  去時不可得 去時有去法。

    是事不然。

    何以故。

    離去法去時不可得。

    若離去法有去時者。

    應去時中有去。

    如器中有果。

    複次。

     若言去時去  是人則有咎 離去有去時  去時獨去故 若謂已去未去中無去。

    去時實有去者。

    是人則有咎。

    若離去法有去時。

    則不相因待。

    何以故。

    若說去時有去。

    是則為二。

    而實不爾。

    是故不得言離去有去時。

    複次。

     若去時有去  則有二種去 一謂為去時  二謂去時去 若謂去時有去是則有過。

    所謂有二去。

    一者因去有去時。

    二者去時中有去。

    問曰。

    若有二去有何咎。

    答曰。

     若有二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