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門論
關燈
小
中
大
然。
汝說滅愛是涅槃相。
不說愛是涅槃相。
若說愛是涅槃相。
應言相可相異。
若言滅愛是涅槃相者。
則不得言相可相異。
又汝說信者有三相俱不異。
信若無信則無此三事。
是故不得相可相異又相可相異者。
相更複應有相。
則為無窮。
是事不然。
是故相可相不得異。
問曰。
如燈能自照亦能照彼。
如是相能自相亦能相彼。
答曰。
汝說燈喻三有為相中已破。
又自違先說。
汝上言相可相異。
而今言相自能相亦能相彼。
是事不然。
又汝說可相中少分是相者。
是事不然。
何以故。
此義或在一中。
或在異中。
一異義先已破故。
當知少分相亦破。
如是種種因緣相可相。
一不可得異不可得。
更無第三法成相可相。
是故相可相俱空。
是二空故。
一切法皆空。
觀有無門第七 複次一切法空。
何以故。
有無一時不可得。
非一時亦不可得。
如說。
有無一時無 離無有亦無 不離無有有 有則應常無 有無性相違。
一法中不應共有。
如生時無死。
死時無生。
是事中論中已說。
若謂離無有有無過者。
是事不然。
何以故。
離無雲何有有。
如先說法生時通自體七法共生。
如阿毗昙中說。
有與無常共生。
無常是滅相故名無。
是故離無有則不生。
若不離無常有有生者。
有則常無。
若有常無者。
初無有住。
常是壞故。
而實有住。
是故有不常無。
若離無常有有生者。
是亦不然。
何以故。
離無常有實不生。
問曰。
有生時已有無常而未發。
滅時乃發壞是有。
如是生住滅老。
得皆待時而發。
有起時生為用令有生。
生滅中間住為用持是有。
滅時無常為用滅是有。
老變生至住變住至滅。
無常則壞得常。
令四事成就。
是故法雖與無常共生有非常無。
答曰。
汝說無常是滅相與有共生。
生時有應壞。
壞時有應生。
複次生滅俱無。
何以故。
滅時不應有生。
生時不應有滅。
生滅相違故。
複次汝法無常與住共生。
有壞時應無住。
若住則無壞。
何以故。
住壞相違故。
老時無住住時無老。
是故汝說生住滅老無常得本來共生。
是則錯亂。
何以故。
是有若與無常共生。
無常是壞相。
凡物生時無壞相。
住時亦無壞相。
爾時非是無無常相耶。
如能識故名識。
不能識則無識相。
能受故名受。
不能受則無受相能念故名念。
不能念則無念相。
起是生相。
不起則非生相。
攝持是住相。
不攝持則非住相。
轉變是老相。
不轉變則非老相。
壽命滅是死相。
壽命不滅則非死相。
如是壞是無常相。
離壞非無常相。
若生住時雖有無常不能壞有。
後能壞有者何用共生為。
如是應随有壞時乃有無常。
是故無常雖共生。
後乃壞有者。
是事不然。
如是有無共不成。
不共亦不成。
是故有無空。
有無空故一切有為空。
一切有為空故無為亦空。
有為無為空故衆生亦空。
觀性門第八 複次一切法空。
何以故。
諸法無性故。
如說。
見有變異相 諸法無有性 無性法亦無 諸法皆空故 諸法若有性。
則不應變異。
而見一切法皆變異。
是故當知諸法無性。
複次若諸法有定性。
則不應從衆緣生。
若性從衆緣生者。
性即是作法。
不作法不因待他名為性。
是故一切法空。
問曰。
若一切法空。
則無生無滅。
若無生滅。
則無苦谛。
若無苦谛。
則無集谛。
若無苦集谛。
則無滅谛。
若無苦滅則無至苦滅道。
若諸法空無性。
則無四聖谛。
無四聖谛故。
亦無四沙門果。
無四沙門果故。
則無賢聖。
是事無故。
佛法僧亦無。
世間法皆亦無。
是事不然。
是故諸法不應盡空。
答曰。
有二谛。
一世谛。
二第一義谛。
因世谛。
得說第一義谛。
若不因世谛。
則不得說第一義谛。
若不得第一義谛。
則不得涅槃。
若人不知二谛。
則不知自利他利共利。
如是若知世谛。
則知第一義谛。
知第一義谛。
則知世谛。
汝今聞說世谛。
謂是第一義谛。
是故堕在失處。
諸佛因緣法名為甚深第一義。
是因緣法無自性故我說是空。
若諸法不從衆緣生。
則應各有定性五陰。
不應有生滅相五陰。
不生不滅即無無常。
若無無常。
則無苦聖谛。
若無苦聖谛。
則無因緣生法集聖谛。
諸法若有定性。
則無苦滅聖谛。
何以故。
性無變異故。
若無苦滅聖谛。
則無至苦滅道。
是故若人不受空。
則無四聖谛。
若無四聖谛。
則無得四聖谛。
若無得四聖谛。
則無知苦斷集證滅修道。
是事無故。
則無四沙門果。
無四沙門果故。
則無得向者。
若無得向者則無佛。
破因緣法故則無法。
以無果故則無僧。
若無佛法僧。
則無三寶。
若無三寶。
則壞世俗法。
此則不然。
是故一切法空。
複次若諸法有定性。
則無生無滅無罪無福。
無罪福果報。
世間常是一相。
是故當知諸法無性。
若謂諸法無自性從他性有者。
是亦不然。
何以故。
若無自性。
雲何從他性有。
因自性有他性故。
又他性即亦是自性。
何以故。
他性即是他自性故。
若自性不成。
他性亦不成。
若自性他性不成。
離自性他性何處更有法。
若有不成無亦不成。
是故今推求無自性無他性。
無有無無故。
一切有為法空。
有為法空故無為法亦空。
有為無為尚空。
何況我耶。
觀因果門第九 複次一切法空。
何以故。
諸法自無性。
亦不從餘處來。
如說。
果于衆緣中 畢竟不可得 亦不餘處來 雲何而有果 衆緣若一一中。
若和合中俱無果如先說。
又是果不從餘處來。
若餘處來者。
則不從因緣生。
亦無衆緣和合功。
若果衆緣中無。
亦不從餘處來者。
是即為空。
果空故一切有為法空。
有為法空故無為法亦空。
有為無為尚空。
何況我耶。
觀作者門第十 複次一切法空。
何以故。
自作他作。
共作無因作。
不可得故。
如說。
自作及他作 共作無因作 如是不可得 是則無有苦 苦自作不然。
何以故。
若自作即自作其體。
不得以是事即作是事。
如識不能自識。
指不能自觸。
是故不得言自作。
他作亦不然。
他何能作苦。
問曰。
衆緣名為他。
衆緣作苦故。
名為他作。
雲何言不從他作。
答曰。
若衆緣名為他者。
苦則是衆緣作。
是苦從衆緣生。
則是衆緣性。
若即是衆緣性。
雲何名為他。
如泥瓶泥不名為他。
又如金钏金不名為他。
苦亦如是。
從衆緣生故。
衆緣不得名為他。
複次是衆緣。
亦不自性有故。
不得自在。
是故不得言從衆緣生果。
如中論中說。
果從衆緣生 是緣不自在 若緣不自在 雲何緣生果 如是苦不得從他作。
自作他作亦不然。
有二過故。
若說自作苦他作苦。
則有自作他作過。
是故共作苦亦不然。
若苦無因生亦不然有無量過故。
如經說。
裸形迦葉問佛。
苦自作耶。
佛默然不答。
世尊。
若苦不自作者。
是他作耶。
佛亦不答。
世尊若爾者。
苦自作他作耶。
佛亦不答。
世尊。
若爾者。
苦無因無緣作耶。
佛亦不答。
如是四問。
佛皆不答者。
當知苦則是空。
問曰。
佛說是經。
不說苦是空。
随可度衆生故作是說。
是裸形迦葉謂人是苦因。
有我者說。
好醜皆神所作。
神常清淨無有苦惱。
所知
汝說滅愛是涅槃相。
不說愛是涅槃相。
若說愛是涅槃相。
應言相可相異。
若言滅愛是涅槃相者。
則不得言相可相異。
又汝說信者有三相俱不異。
信若無信則無此三事。
是故不得相可相異又相可相異者。
相更複應有相。
則為無窮。
是事不然。
是故相可相不得異。
問曰。
如燈能自照亦能照彼。
如是相能自相亦能相彼。
答曰。
汝說燈喻三有為相中已破。
又自違先說。
汝上言相可相異。
而今言相自能相亦能相彼。
是事不然。
又汝說可相中少分是相者。
是事不然。
何以故。
此義或在一中。
或在異中。
一異義先已破故。
當知少分相亦破。
如是種種因緣相可相。
一不可得異不可得。
更無第三法成相可相。
是故相可相俱空。
是二空故。
一切法皆空。
觀有無門第七 複次一切法空。
何以故。
有無一時不可得。
非一時亦不可得。
如說。
有無一時無 離無有亦無 不離無有有 有則應常無 有無性相違。
一法中不應共有。
如生時無死。
死時無生。
是事中論中已說。
若謂離無有有無過者。
是事不然。
何以故。
離無雲何有有。
如先說法生時通自體七法共生。
如阿毗昙中說。
有與無常共生。
無常是滅相故名無。
是故離無有則不生。
若不離無常有有生者。
有則常無。
若有常無者。
初無有住。
常是壞故。
而實有住。
是故有不常無。
若離無常有有生者。
是亦不然。
何以故。
離無常有實不生。
問曰。
有生時已有無常而未發。
滅時乃發壞是有。
如是生住滅老。
得皆待時而發。
有起時生為用令有生。
生滅中間住為用持是有。
滅時無常為用滅是有。
老變生至住變住至滅。
無常則壞得常。
令四事成就。
是故法雖與無常共生有非常無。
答曰。
汝說無常是滅相與有共生。
生時有應壞。
壞時有應生。
複次生滅俱無。
何以故。
滅時不應有生。
生時不應有滅。
生滅相違故。
複次汝法無常與住共生。
有壞時應無住。
若住則無壞。
何以故。
住壞相違故。
老時無住住時無老。
是故汝說生住滅老無常得本來共生。
是則錯亂。
何以故。
是有若與無常共生。
無常是壞相。
凡物生時無壞相。
住時亦無壞相。
爾時非是無無常相耶。
如能識故名識。
不能識則無識相。
能受故名受。
不能受則無受相能念故名念。
不能念則無念相。
起是生相。
不起則非生相。
攝持是住相。
不攝持則非住相。
轉變是老相。
不轉變則非老相。
壽命滅是死相。
壽命不滅則非死相。
如是壞是無常相。
離壞非無常相。
若生住時雖有無常不能壞有。
後能壞有者何用共生為。
如是應随有壞時乃有無常。
是故無常雖共生。
後乃壞有者。
是事不然。
如是有無共不成。
不共亦不成。
是故有無空。
有無空故一切有為空。
一切有為空故無為亦空。
有為無為空故衆生亦空。
觀性門第八 複次一切法空。
何以故。
諸法無性故。
如說。
見有變異相 諸法無有性 無性法亦無 諸法皆空故 諸法若有性。
則不應變異。
而見一切法皆變異。
是故當知諸法無性。
複次若諸法有定性。
則不應從衆緣生。
若性從衆緣生者。
性即是作法。
不作法不因待他名為性。
是故一切法空。
問曰。
若一切法空。
則無生無滅。
若無生滅。
則無苦谛。
若無苦谛。
則無集谛。
若無苦集谛。
則無滅谛。
若無苦滅則無至苦滅道。
若諸法空無性。
則無四聖谛。
無四聖谛故。
亦無四沙門果。
無四沙門果故。
則無賢聖。
是事無故。
佛法僧亦無。
世間法皆亦無。
是事不然。
是故諸法不應盡空。
答曰。
有二谛。
一世谛。
二第一義谛。
因世谛。
得說第一義谛。
若不因世谛。
則不得說第一義谛。
若不得第一義谛。
則不得涅槃。
若人不知二谛。
則不知自利他利共利。
如是若知世谛。
則知第一義谛。
知第一義谛。
則知世谛。
汝今聞說世谛。
謂是第一義谛。
是故堕在失處。
諸佛因緣法名為甚深第一義。
是因緣法無自性故我說是空。
若諸法不從衆緣生。
則應各有定性五陰。
不應有生滅相五陰。
不生不滅即無無常。
若無無常。
則無苦聖谛。
若無苦聖谛。
則無因緣生法集聖谛。
諸法若有定性。
則無苦滅聖谛。
何以故。
性無變異故。
若無苦滅聖谛。
則無至苦滅道。
是故若人不受空。
則無四聖谛。
若無四聖谛。
則無得四聖谛。
若無得四聖谛。
則無知苦斷集證滅修道。
是事無故。
則無四沙門果。
無四沙門果故。
則無得向者。
若無得向者則無佛。
破因緣法故則無法。
以無果故則無僧。
若無佛法僧。
則無三寶。
若無三寶。
則壞世俗法。
此則不然。
是故一切法空。
複次若諸法有定性。
則無生無滅無罪無福。
無罪福果報。
世間常是一相。
是故當知諸法無性。
若謂諸法無自性從他性有者。
是亦不然。
何以故。
若無自性。
雲何從他性有。
因自性有他性故。
又他性即亦是自性。
何以故。
他性即是他自性故。
若自性不成。
他性亦不成。
若自性他性不成。
離自性他性何處更有法。
若有不成無亦不成。
是故今推求無自性無他性。
無有無無故。
一切有為法空。
有為法空故無為法亦空。
有為無為尚空。
何況我耶。
觀因果門第九 複次一切法空。
何以故。
諸法自無性。
亦不從餘處來。
如說。
果于衆緣中 畢竟不可得 亦不餘處來 雲何而有果 衆緣若一一中。
若和合中俱無果如先說。
又是果不從餘處來。
若餘處來者。
則不從因緣生。
亦無衆緣和合功。
若果衆緣中無。
亦不從餘處來者。
是即為空。
果空故一切有為法空。
有為法空故無為法亦空。
有為無為尚空。
何況我耶。
觀作者門第十 複次一切法空。
何以故。
自作他作。
共作無因作。
不可得故。
如說。
自作及他作 共作無因作 如是不可得 是則無有苦 苦自作不然。
何以故。
若自作即自作其體。
不得以是事即作是事。
如識不能自識。
指不能自觸。
是故不得言自作。
他作亦不然。
他何能作苦。
問曰。
衆緣名為他。
衆緣作苦故。
名為他作。
雲何言不從他作。
答曰。
若衆緣名為他者。
苦則是衆緣作。
是苦從衆緣生。
則是衆緣性。
若即是衆緣性。
雲何名為他。
如泥瓶泥不名為他。
又如金钏金不名為他。
苦亦如是。
從衆緣生故。
衆緣不得名為他。
複次是衆緣。
亦不自性有故。
不得自在。
是故不得言從衆緣生果。
如中論中說。
果從衆緣生 是緣不自在 若緣不自在 雲何緣生果 如是苦不得從他作。
自作他作亦不然。
有二過故。
若說自作苦他作苦。
則有自作他作過。
是故共作苦亦不然。
若苦無因生亦不然有無量過故。
如經說。
裸形迦葉問佛。
苦自作耶。
佛默然不答。
世尊。
若苦不自作者。
是他作耶。
佛亦不答。
世尊若爾者。
苦自作他作耶。
佛亦不答。
世尊。
若爾者。
苦無因無緣作耶。
佛亦不答。
如是四問。
佛皆不答者。
當知苦則是空。
問曰。
佛說是經。
不說苦是空。
随可度衆生故作是說。
是裸形迦葉謂人是苦因。
有我者說。
好醜皆神所作。
神常清淨無有苦惱。
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