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第一

關燈
方便。

    大慧。

    彼一切衆生界皆悉如幻。

    不勤因緣遠離内外境界。

    心外無所見。

    次第随入無相處。

    次第随入從地至地三昧境界。

    解三界如幻。

    分别觀察。

    當得如幻三昧。

    度自心現無所有。

    得住般若波羅蜜。

    舍離彼生所作方便。

    金剛喻三摩提随入如來身。

    随入如如化。

    神通自在慈悲方便具足莊嚴等入一切佛刹外道入處。

    離心意意識。

    是菩薩漸次轉身得如來身。

    大慧。

    是故欲得如來随入身者。

    當遠離陰界入心因緣所作方便生住滅妄想虛僞。

    唯心直進。

    觀察無始虛僞過妄想習氣因三有思惟無所有佛地無生到自覺聖趣。

    自心自在到無開發行。

    如随衆色摩尼。

    随入衆生微細之心。

    而以化身随心量度。

    諸地漸次相續建立。

    是故大慧。

    自悉檀善應當修學。

    爾時大慧菩薩複白佛言。

    世尊。

    所說心意意識五法自性相。

    一切諸佛菩薩所行。

    自心見等所緣境界不和合。

    顯示一切說成真實相。

    一切佛語心。

    為楞伽國摩羅耶山海中住處諸大菩薩。

    說如來所歎海浪藏識境界法身。

    爾時世尊告大慧菩薩言。

    四因緣故眼識轉。

    何等為四。

    謂自心現攝受不覺。

    無始虛僞過色習氣計著。

    識性自性欲見種種色相。

    大慧。

    是名四種因緣。

    水流處藏識轉識浪生。

    大慧。

    如眼識一切諸根微塵毛孔俱生。

    随次境界生亦複如是。

    譬如明鏡現衆色像。

    大慧。

    猶如猛風吹大海水。

    外境界風飄蕩心海識浪不斷。

    因所作相異不異。

    合業生相深入計著。

    不能了知色等自性。

    故五識身轉。

    大慧。

    即彼五識身俱因。

    差别分段相知。

    當知是意識因。

    彼身轉。

    彼不作是念。

    我展轉相因。

    自心現妄想計著轉。

    而彼各各壞相俱轉。

    分别境界分段差别。

    謂彼轉如修行者入禅三昧。

    微細習氣轉。

    而不覺知而作是念。

    識滅然後入禅正受。

    實不識滅而入正受。

    以習氣種子不滅故不滅。

    以境界轉攝受不具故滅。

    大慧。

    如是微細藏識究竟邊際。

    除諸如來及住地菩薩。

    諸聲聞緣覺外道修行所得三昧智慧之力。

    一切不能測量決了。

    餘地相智慧巧便。

    分别決斷句義。

    最勝無邊善根成熟。

    離自心現妄想虛僞。

    宴坐山林下中上修。

    能見自心妄想流注。

    無量刹土諸佛灌頂。

    得自在力神通三昧。

    諸善知識佛子眷屬。

    彼心意意識自心所現自性境界。

    虛妄之想生死有海。

    業愛無知。

    如是等因悉以超度。

    是故大慧。

    諸修行者應當親近最勝知識。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譬如巨海浪  斯由猛風起 洪波鼓冥壑  無有斷絕時 藏識海常住  境界風所動 種種諸識浪  騰躍而轉生 青赤種種色  珂乳及石蜜 淡味衆華果  日月與光明 非異非不異  海水起波浪 七識亦如是  心俱和合生 譬如海水變  種種波浪轉 七識亦如是  心俱和合生 謂彼藏識處  種種諸識轉 謂以彼意識  思惟諸相義 不壞相有八  無相亦無相 譬如海波浪  是則無差别 諸識心如是  異亦不可得 心名采集業  意名廣采集 諸識識所識  現等境說五 爾時大慧菩薩。

    以偈問曰。

     青赤諸色像  衆生發諸識 如浪種種法  雲何唯願說 爾時世尊。

    以偈答曰。

     青赤諸雜色  波浪悉無有 采集業說心  開悟諸凡夫 彼業悉無有  自心所攝離 所攝無所攝  與彼波浪同 受用建立身  是衆生現識 于彼現諸業  譬如水波浪 爾時大慧菩薩。

    複說偈言。

     大海波浪性  鼓躍可分别 藏與業如是  何故不覺知 爾時世尊。

    以偈答曰。

     凡夫無智慧  藏識如巨海 業相猶波浪  依彼譬類通 爾時大慧菩薩。

    複說偈言。

     日出光等照  下中上衆生 如來照世間  為愚說真實 已分部諸法  何故不說實 爾時世尊。

    以偈答曰。

     若說真實者  彼心無真實 譬如海波浪  鏡中像及夢 一切俱時現  心境界亦然 境界不具故  次第業轉生 識者識所識  意者意謂然 五則以顯現  無有定次第 譬如工畫師  及與畫弟子 布彩圖衆形  我說亦如是 彩色本無文  非筆亦非素 為悅衆生故  绮錯缋衆像 言說别施行  真實離名字 分别應初業  修行示真實 真實自悟處  覺想所覺離 此為佛子說  愚者廣分别 種種皆如幻  雖現無真實 如是種種說  随事别施設 所說非所應  于彼為非說 彼彼諸病人  良醫随處方 如來為衆生  随心應量說 妄想非境界  聲聞亦非分 哀愍者所說  自覺之境界 複次大慧。

    若菩薩摩诃薩欲知自心現量攝受及攝受者妄想境界。

    當離群聚習俗睡眠。

    初中後夜常自覺悟修行方便。

    當離惡見經論言說及諸聲聞緣覺乘相。

    當通達自心現妄想之相。

    複次大慧。

    菩薩摩诃薩建立智慧相住已。

    于上聖智三相當勤修學。

    何等為聖智三相當勤修學。

    所謂無所有相。

    一切諸佛自願處相。

    自覺聖智究竟之相。

    修行得此已。

    能舍跛驢心慧智相。

    得最勝子第八之地。

    則于彼上三相修生。

    大慧。

    無所有相者。

    謂聲聞緣覺及外道相彼修習生。

    大慧。

    自願處相者。

    謂諸先佛自願處修生。

    大慧。

    自覺聖智究竟相者。

    一切法相無所計著。

    得如幻三昧身。

    諸佛地處進趣行生。

    大慧。

    是名聖智三相。

    若成就此聖智三相者。

    能到自覺聖智境界。

    是故大慧。

    聖智三相當勤修學。

    爾時大慧菩薩摩诃薩。

    知大菩薩衆心之所念。

    名聖智事分别自性經。

    承一切佛威神之力。

    而白佛言。

    世尊。

    唯願為說聖智事分别自性經百八句分别所依。

    如來應供等正覺。

    依此分别說菩薩摩诃薩入自相共相妄想自性。

    以分别說妄想自性故則能善知。

    周遍觀察人法無我。

    淨除妄想照明諸地。

    超越一切聲聞緣覺及諸外道諸禅定樂觀察如來不可思議所行境界。

    畢定舍離五法自性。

    諸佛如來法身智慧。

    善自莊嚴。

    超幻境界。

    升一切佛刹兜率天宮乃至色究竟天宮。

    逮得如來常住法身。

    佛告大慧。

    有一種外道。

    作無所有妄想計著。

    覺知因盡。

    兔無角想。

    如兔無角一佛法亦複如是。

    大慧。

    複有餘外道。

    見種.求那.極微.陀羅骠.形處.橫法各各差别。

    見已計著無兔角橫法。

    作牛有角想。

    大慧。

    彼堕二見不解心量。

    自心境界妄想增長。

    身受用建立妄想限量。

    大慧。

    一切法性亦複如是。

    離有無不應作想。

    大慧。

    若複離有無而作兔無角想。

    是名邪想。

    彼因待觀故兔無角不應作想。

    乃至微塵分别事性悉不可得。

    大慧聖境界離。

    不應作牛有角想。

    爾時大慧菩薩摩诃薩白佛言。

    世尊。

    得無妄想者。

    見不生想已。

    随比思量觀察不生妄想言無耶。

    佛告大慧。

    非觀察不生妄想言無。

    所以者何。

    妄想者。

    因彼生故。

    依彼角生妄想。

    以依角生妄想。

    是故言依因。

    故離異不異。

    故非觀察不生妄想言無角。

    大慧。

    若複妄想異角者。

    則不因角生。

    若不異者。

    則因彼故。

    乃至微塵分析推求悉不可得。

    不異角故。

    彼亦非性。

    二俱無性者。

    何法何故而言無耶。

    大慧。

    若無故無角。

    觀有故言兔無角者。

    不應作想。

    大慧。

    不正因故。

    而說有無二俱不成。

    大慧。

    複有餘外道見。

    計著色空事形處橫法不能善知虛空分齊。

    言色離虛空。

    起分齊見妄想。

    大慧。

    虛空是色。

    随入色種。

    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