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慧經
關燈
小
中
大
呼仲兄起蟲複齧之。
兄複如小弟與共鬥。
蟲更長大至屋。
如是疲極複止休。
二夜竟。
便呼大兄起坐。
蟲複齧之。
大兄便持手指摩娑。
蟲複起。
兄生意以[央/瓦]覆之須臾極。
蟲便出[央/瓦]去。
至明日二弟極不能複起。
兄知二弟與蟲共鬥。
便問。
何以不起。
二弟慚不敢語。
兄言。
與蟲共鬥極耶。
弟言然。
兄語弟言。
後傥有不吉蟲來。
但以[央/瓦]覆之。
不當指也。
譬喻如癡人得對便嗔恚從得罪。
如弟與蟲鬥自緻疲極。
黠人見對來便避之是得福。
譬如[央/瓦]覆不吉蟲。
昔有道人。
為國王說經。
王言。
佛在世多人得道。
今同說佛經人不得道。
佛為持道法去耶。
道人言。
譬天下極美不過葡萄酒。
飲一升便可醉。
持一升水澆一升酒中。
飲之不能複醉。
佛在世時說經。
知人意态譬如人飲一升酒便得醉。
今我輩不知是。
佛說經知人意态。
應病與藥故人多得道。
有國王飯諸比丘。
天來指示王。
是人得阿羅漢。
是人菩薩。
是人得道迹。
是人不持戒。
王悉覺知。
持心正等無有異意。
諸天代其歡喜。
有國王與人共争高價浴佛。
王辄舉高價不止。
人言。
今我悉持所有财物妻子自身。
為奴婢以浴佛。
王便不得。
阿育王作八萬塔。
臨命欲絕時。
菩薩阿羅漢有五百人。
共守護更為說經。
不使諸夫人得近與相見。
欲令王上天故。
有小國王常起往伐。
大國王思惟言。
亡身得惡皆從貪愛。
故我不如以國與之。
大國王舍國去作白衣在他國。
久後歸故國。
有人白言。
王便敕左右往捕取殺之。
臨當死時呼其子囑一言。
慎勿忘也。
汝勿念怨家要當慈心。
有國王治行不平。
侵抂人民受取非法。
天為雨不時節。
有女人言天雨不時節。
王治行不平正故。
王以聞知。
便呼女人令請雨。
以三器著地。
女人願令雨堕中央器中。
複令從一頭起則如其願。
王問何因緣得是。
女人白言我至誠故。
佛言有地乃有萬物。
人有至誠乃有道。
有國王出行。
見一女人端正無比。
王意欲殺其夫取是女人。
旁臣言不當殺當享之。
王國序其夫。
以金指環與之語言。
忘環者殺汝。
王私呼婦令盜取環。
以後王呼問其夫環所在。
夫求不知處。
便敕臣殺之。
令美飲食。
夫恐不敢食。
人言卿當死何不食。
夫适欲啖魚。
因于魚腹中得環。
是至誠所至。
有道人貧窮。
舉十萬用治生。
便先持三萬布施。
持餘錢行賈。
途中為賊所抄。
王便以珍寶物丐與之。
有大囊小囊。
餘人各取大囊去。
道人自念言。
我錢少不宜取大囊。
便取小囊去。
其中悉有白珠。
賣得六千萬。
用至誠不貪故得是珍寶。
昔有國王征國中諸盲人。
令于象廄中觀象。
中有持象足者。
中有持象鼻者。
中有持象耳者。
中有持象尾者。
去後共相問。
象何等類。
持象足者言象大如柱。
持象鼻者言象如繩索。
持象耳者言象如簸箕。
持象尾者言象如大杖皆共诤之。
盲人各自信其意。
譬如人各見少所經不了其法。
自謂大解亦如是。
有國王于城外大作伎樂戲。
舉國中人民皆出行觀。
城中有一家。
其父有疾不能行步。
家室共扶将令行。
言出城便止。
樹下不能自緻。
語家中言汝自行觀來。
還乃持我歸。
時天帝釋化作一道人過其邊。
便呼病人汝随我去。
我能令汝病愈。
人聞之大喜。
便起随行。
釋将上天至宮。
見金銀好物甚衆多欲從求之。
人言勿得可求丐瓶。
病人因前到釋所言。
我欲去願持此瓶丐我。
釋即與之語病人言。
中有物在汝所願。
病人持歸室家相對探之。
轉得心中所願。
金銀珍寶恣意皆得。
大會宗親諸家内外。
共相娛樂醉飽。
已後因取瓶跳之。
我受汝恩令我富饒。
跳踢不止便堕地破之。
所求不複得。
世間有黠人多無數。
未有如彌勒者。
彌勒尚複行學不厭何況餘乎。
佛已得道坐行安般守意。
佛言我從無數世以來。
與不厭乃得佛。
後世人學當那得佛道。
已持戒不複作惡。
有不信意故複犯戒。
便堕地獄閻王問之。
便對言我不作惡。
閻王複問汝不作惡何為是中。
有尊者為賊人所折辱。
有人言何以不殺之。
尊者言我人客未具故。
人複言我為卿出人客。
尊者言不也。
我兵今自具如是。
二十餘歲殺賊人被病死。
人複言卿不殺之今反自死。
尊者言我兵馬以具。
何故癡人當入地獄。
是為兵馬具。
問曰何等為能知一萬事畢。
報曰一者謂無意無念萬事自畢。
意有百念萬事皆失。
有道人夜行前。
未得道人随其後。
後人有疑悔。
前人舉手五指頭出火。
複以鑰開戶。
後人乃覺悟知為道人。
說經有六衰。
有人言七衰。
屋舍衰獨非衰耶。
佛謂人言我複饒汝一衰。
癡為大衰。
何以故。
人說身事反說屋舍是為癡。
有人堕海中。
有人教食水盡可得步出。
人言我已飲後水複來。
世俗如是前後相趣不可極。
人欲相見有四緣。
一者其人端正故。
二者宿命相愛。
三者名聞。
四者欲聞深經。
安為知是隐為自藏。
自藏者不見惡态。
世間凡有千八道。
佛一切已知。
前世皆已學。
從是不得道故索知。
問人語時。
聲先生耶。
意先生乎。
報意先生。
何以意覺聲。
聲不能覺意故。
有人持珠度海。
失亡其珠。
人便持木鬥。
[打-丁+氣]水棄岸上。
海神言汝當何時盡是水。
人言生死棄之不置。
海神知其意大出珠還之。
三慧經
兄複如小弟與共鬥。
蟲更長大至屋。
如是疲極複止休。
二夜竟。
便呼大兄起坐。
蟲複齧之。
大兄便持手指摩娑。
蟲複起。
兄生意以[央/瓦]覆之須臾極。
蟲便出[央/瓦]去。
至明日二弟極不能複起。
兄知二弟與蟲共鬥。
便問。
何以不起。
二弟慚不敢語。
兄言。
與蟲共鬥極耶。
弟言然。
兄語弟言。
後傥有不吉蟲來。
但以[央/瓦]覆之。
不當指也。
譬喻如癡人得對便嗔恚從得罪。
如弟與蟲鬥自緻疲極。
黠人見對來便避之是得福。
譬如[央/瓦]覆不吉蟲。
昔有道人。
為國王說經。
王言。
佛在世多人得道。
今同說佛經人不得道。
佛為持道法去耶。
道人言。
譬天下極美不過葡萄酒。
飲一升便可醉。
持一升水澆一升酒中。
飲之不能複醉。
佛在世時說經。
知人意态譬如人飲一升酒便得醉。
今我輩不知是。
佛說經知人意态。
應病與藥故人多得道。
有國王飯諸比丘。
天來指示王。
是人得阿羅漢。
是人菩薩。
是人得道迹。
是人不持戒。
王悉覺知。
持心正等無有異意。
諸天代其歡喜。
有國王與人共争高價浴佛。
王辄舉高價不止。
人言。
今我悉持所有财物妻子自身。
為奴婢以浴佛。
王便不得。
阿育王作八萬塔。
臨命欲絕時。
菩薩阿羅漢有五百人。
共守護更為說經。
不使諸夫人得近與相見。
欲令王上天故。
有小國王常起往伐。
大國王思惟言。
亡身得惡皆從貪愛。
故我不如以國與之。
大國王舍國去作白衣在他國。
久後歸故國。
有人白言。
王便敕左右往捕取殺之。
臨當死時呼其子囑一言。
慎勿忘也。
汝勿念怨家要當慈心。
有國王治行不平。
侵抂人民受取非法。
天為雨不時節。
有女人言天雨不時節。
王治行不平正故。
王以聞知。
便呼女人令請雨。
以三器著地。
女人願令雨堕中央器中。
複令從一頭起則如其願。
王問何因緣得是。
女人白言我至誠故。
佛言有地乃有萬物。
人有至誠乃有道。
有國王出行。
見一女人端正無比。
王意欲殺其夫取是女人。
旁臣言不當殺當享之。
王國序其夫。
以金指環與之語言。
忘環者殺汝。
王私呼婦令盜取環。
以後王呼問其夫環所在。
夫求不知處。
便敕臣殺之。
令美飲食。
夫恐不敢食。
人言卿當死何不食。
夫适欲啖魚。
因于魚腹中得環。
是至誠所至。
有道人貧窮。
舉十萬用治生。
便先持三萬布施。
持餘錢行賈。
途中為賊所抄。
王便以珍寶物丐與之。
有大囊小囊。
餘人各取大囊去。
道人自念言。
我錢少不宜取大囊。
便取小囊去。
其中悉有白珠。
賣得六千萬。
用至誠不貪故得是珍寶。
昔有國王征國中諸盲人。
令于象廄中觀象。
中有持象足者。
中有持象鼻者。
中有持象耳者。
中有持象尾者。
去後共相問。
象何等類。
持象足者言象大如柱。
持象鼻者言象如繩索。
持象耳者言象如簸箕。
持象尾者言象如大杖皆共诤之。
盲人各自信其意。
譬如人各見少所經不了其法。
自謂大解亦如是。
有國王于城外大作伎樂戲。
舉國中人民皆出行觀。
城中有一家。
其父有疾不能行步。
家室共扶将令行。
言出城便止。
樹下不能自緻。
語家中言汝自行觀來。
還乃持我歸。
時天帝釋化作一道人過其邊。
便呼病人汝随我去。
我能令汝病愈。
人聞之大喜。
便起随行。
釋将上天至宮。
見金銀好物甚衆多欲從求之。
人言勿得可求丐瓶。
病人因前到釋所言。
我欲去願持此瓶丐我。
釋即與之語病人言。
中有物在汝所願。
病人持歸室家相對探之。
轉得心中所願。
金銀珍寶恣意皆得。
大會宗親諸家内外。
共相娛樂醉飽。
已後因取瓶跳之。
我受汝恩令我富饒。
跳踢不止便堕地破之。
所求不複得。
世間有黠人多無數。
未有如彌勒者。
彌勒尚複行學不厭何況餘乎。
佛已得道坐行安般守意。
佛言我從無數世以來。
與不厭乃得佛。
後世人學當那得佛道。
已持戒不複作惡。
有不信意故複犯戒。
便堕地獄閻王問之。
便對言我不作惡。
閻王複問汝不作惡何為是中。
有尊者為賊人所折辱。
有人言何以不殺之。
尊者言我人客未具故。
人複言我為卿出人客。
尊者言不也。
我兵今自具如是。
二十餘歲殺賊人被病死。
人複言卿不殺之今反自死。
尊者言我兵馬以具。
何故癡人當入地獄。
是為兵馬具。
問曰何等為能知一萬事畢。
報曰一者謂無意無念萬事自畢。
意有百念萬事皆失。
有道人夜行前。
未得道人随其後。
後人有疑悔。
前人舉手五指頭出火。
複以鑰開戶。
後人乃覺悟知為道人。
說經有六衰。
有人言七衰。
屋舍衰獨非衰耶。
佛謂人言我複饒汝一衰。
癡為大衰。
何以故。
人說身事反說屋舍是為癡。
有人堕海中。
有人教食水盡可得步出。
人言我已飲後水複來。
世俗如是前後相趣不可極。
人欲相見有四緣。
一者其人端正故。
二者宿命相愛。
三者名聞。
四者欲聞深經。
安為知是隐為自藏。
自藏者不見惡态。
世間凡有千八道。
佛一切已知。
前世皆已學。
從是不得道故索知。
問人語時。
聲先生耶。
意先生乎。
報意先生。
何以意覺聲。
聲不能覺意故。
有人持珠度海。
失亡其珠。
人便持木鬥。
[打-丁+氣]水棄岸上。
海神言汝當何時盡是水。
人言生死棄之不置。
海神知其意大出珠還之。
三慧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