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慧經

關燈
身。

    五者月始生時拜。

    六者十五日盛明時反踞視之。

    七者女小時從人抱。

    八者女大不可得見。

    有四貴亦有四賤。

    一者道貴人賤。

    二者珍寶貴人賤。

    三者官位貴人賤。

    四者黠貴癡賤。

     阿難言。

    人得善知識為得佛半。

    佛言。

    人得善知識為得佛道。

    善知識難得。

    何謂為道德。

    信為道。

    制身口意為德。

    人當有三知識。

    一者富家二者事貴三者大尊者。

    以布施是為富家。

    以持戒為事貴者。

    守意念道為是事大尊者。

    有内治生外治生。

    索錢财諸珍寶是為外治生。

    守意念道是為内治生。

    人不能自伏意反欲伏他人意。

    能自伏意他人意悉可伏。

     有内力有外力。

    有内色有外色。

    有内識有外識。

    能制惡意是為内力。

    能有所作舉重嗔恚是為外力。

    痛庠思想生死識是為内色。

    地水火風空是為外色。

    意念為内識。

    眼見為外識。

     有四事大難。

    一者與得道人共會大難。

    謂十二賢者。

    二者聞經入心難。

    謂在八難處。

    三者如本觀難。

    謂堕四颠倒。

    四者如法行難。

    謂不能持戒。

     有五事求道大難。

    一者年老。

    二者疾病。

    三者縣官。

    四者盜賊。

    五者饑渴。

    是為五事求道大難。

     有五事難。

    一者值佛世難。

    二者聞經難。

    三者得善師難。

    四者得善人難。

    五者得作人難。

     有五難。

    一者貧能布施難。

    二者豪貴能忍辱者難。

    三者有事對吏不欺者難。

    四者與端正女人同床意不亂者難。

    五者制人命不得傷害者難。

     有七難。

    一者受經能問難。

    二者聞經解意難。

    三者與多智人對語能自解難。

    四者自教複能教人者難。

    五者自安隐亦令人安隐難。

    六者己自定意亦令人定意難。

    七者常不離法至得佛道難。

     有十八事。

    人于世間甚大難。

    一者值佛世難。

    二者正使值佛成就得為人難。

    三者正使成得為人在中國生難。

    四者正使在中國種姓家難。

    五者正使在種姓家四支六情完具難。

    六者正使四支六情完具有财産難。

    七者正使得财産得善知識難。

    八者正使得善知識智慧難。

    九者正使智慧謹慎心難。

    十者正使謹慎心能布施難。

    十一正使能布施欲得賢善有德人難。

    十二者正使得賢善有德人往至其所難。

    十三者正使往至其所得宜适難。

    十四者正使得宜适聽問難。

    十五者正使受聽問說忠政難。

    十六者正使忠政解智慧難。

    十七者正使得解智慧能受深經難。

    十八者正使能解深經複重難。

    是為十八事。

    人于世間大難。

     有八處人佛無那何。

    一者啞人。

    二者聾人。

    三者地獄中人。

    四者餓鬼中人。

    五者畜生中人。

    六者邊地不知法義。

    七者長生二十八天上。

    八者受不精進行。

    是為八處人。

    佛無那何。

    有五百人自說言我善。

    佛言。

    汝當善當随我後。

    人言諾。

    佛便行入火中。

    五百人皆止住無敢随者。

    言善人至難得。

     有人問佛。

    佛教人作善何等益。

    佛言。

    天下人惱。

    我故教之耳。

     人複言。

    人有心當恣之。

    佛言。

    坐天下人恣心故。

    我止住百劫乃得佛道。

     道有七事。

    一者意喜布施不欲餘。

    二者但欲聞。

    三者但信。

    四者但持戒。

    五者但欲行。

    六者欲學慧。

    七者但欲脫去。

     佛在世時得脫。

    轉後世但學慧。

    複轉後世但欲行。

    複轉後世但持戒。

    複轉後世但信。

    複轉後世但欲聞。

    複轉後世但欲布施。

    不但布施當複聞。

    不但聞當複信。

    不但信當複持戒。

    不但持戒當複行。

    不但行當複慧。

    不但慧當複脫去。

    是七事當并行。

     有五叢殘。

    一者上世人長壽。

    今世人短壽。

    二者上世人端正桃華色。

    今世人醜惡。

    三者上世人多得道。

    今世人不能得。

    四者上世人博達通知經要。

    今世人不能通知。

    五者上世人安隐。

    今世人多疾瘦。

    是為五叢殘世。

     有長壽者道人。

    大富财産無數好作布施。

    有人言。

    卿作布施大多。

    道人報言。

    我從佛聞。

    人在世間往來生死。

    其日不可數。

    今我所有布施。

    尚不能日用一錢。

    何以為多。

    佛說人得一切天下珍寶。

    不如聞佛一言。

    何以故。

    徒多财産。

    不能離世間故。

     山中揭鳥尾有長毛。

    毛有所著便不敢複去。

    愛之恐拔罷為獵者所得。

    身坐分散而為一毛故。

    人散意念恩愛财産不得脫苦。

    用貪淫故。

    人治生譬如蜂作蜜。

    采取衆華勤苦積日。

    已成人便攻取持去。

    亦不得自食适自疲極。

    人東走西走求是作是。

    合聚财寶勤苦不可言。

    已命盡。

    他人得其财。

    身及得重罪。

    受苦不可量。

    人在世間譬乘泥船渡河。

    當浮渡船且壞。

    人身如泥船不可久。

    當疾行道。

     金有四試。

    一者燒二者磨三者鍛四者煉。

    譬喻人亦有四試。

    一者娆二者共從事三者色四為制不止。

     欲得人相。

    有四因緣。

    一者與共居。

    二者共居當久。

    三者當共語言。

    四者共事可以知之。

     有四因緣知為道人。

    一者聞惡亂意即時轉念。

    二者不說人惡。

    三者自不堕論議。

    四者能自護。

    如是知為道人自護。

     今世四因緣乃受福。

    一者有處二者有時三者業四者師。

    人有所止得安隐如意是為處。

    如人年三十當富。

    十五時求不可得。

    至三十乃得。

    是為時。

    若人宜賈白珠亦餘物。

    從得利是為業。

    遭得明人分别說經。

    心即開解是為師。

    有兄弟三人。

    各自謂。

    高健無輩。

    共更持夜。

    二兄居前卧。

    小弟便獨坐。

    有一蟲名為不吉。

    來齧其髀。

    弟便以手指之。

    蟲便長大複捶益大。

    其人嗔恚取蟲蹙踏自緻疲極。

    蟲益大不止。

    其人便止休。

    一夜已竟。

    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