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讀書筆記——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關燈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孔子被譽&ldquo聖人&rdquo,也的确是有道理的,學識淵博,見解獨到。

    其弟子整理編輯孔子的言論,便成了&ldquo半部可治天下&rdquo的《論語》。

    五千年來,多少丞相、帝王研習《論語》,想以此治國至千秋萬代,并使其成為數千萬欲球功名、衣錦還鄉的考生的必考科目,成為了近兩千年中國文化的基礎。

     說&ldquo半部《論語》可治天下&rdquo,那斷不是誇張,但作為一個讀書人的我,除了在政治課上學過的以德治國和不具現實意義的恢複周禮外,實在讀不出一點治國之道來。

    不過作為一個正生活着,正在書寫自己人生的我來說,這《論語》,我到覺得,也可以概括人的一生。

     少年 子曰:&ldquo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rdquo 其實人生下來的時候,都是一樣的,大都是個白白胖胖的身一子,大眼睛,小鼻子,小嘴巴,一副忍人疼愛的表情,都是爸爸媽媽掌上的心肝寶貝。

     再長大一點,都是一樣玩劣的性*子,趁爸爸媽媽不注意,就用彩筆畫滿了一牆壁的圖畫,看着自己的傑作,滿意了,就一溜煙跑出門和小夥伴玩得滿身是泥的回家。

    看見爸媽怒發沖冠的生氣表情,那時侯早就學會了&ldquo見風使舵&rdquo,跑到爺爺奶奶的背後躲起來。

     怪不得大人們說:&ldquo現在的小孩子,都一樣,鬼着呢!&rdquo 怪不得孔子他老人家說:&ldquo性*相近也。

    &rdquo &ldquo習&rdquo是後天的,是在開始接受教育的過程中慢慢&ldquo相遠&rdquo的。

    于是,每個人便有了不同的性*格特點。

     青年 子曰:&ldquo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rdquo 我對這句話的感觸頗深,第一次看到,便覺得:孔夫子,聖人啊!您說的就是我們現在的生活。

    一大幫人整天呆在一起,的确,早上7:00就進了教室,與高二(1)班的44個同學共同呼吸同一份氧氣,到晚上9:20,離開校園,14個小時。

    談的沒一點正經事,隻喜歡賣弄小聰明,那更對了,上課在老師嚴厲的目光下,是斷不敢講上隻言片語,隻有下課,那才是每個人三寸不爛之舌的練兵之時,不過肯定不能如孔子希望的那樣,君子來君子去。

    隻有朋友間的鬥鬥嘴,偶偶對教育體系發發牢騷。

    不過既然孔老師感歎了:&ldquo難矣哉&rdquo。

    我們也願聽從夫子的教誨。

     于是孔子又說:&ldquo至于道,據于德,依于仁,遊于藝。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