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論語》有感

關燈
這部被很多人奉為經典的書,真讀起來,其實也就那樣。也許是裡面的很多話已經深入生活,所以覺得理所當然吧。

    不過還是收獲頗多的。如下:

    1、孔子被誤會、誤解、曲解的地方真的不少。例如,孔子是不贊成&ldquo三思而後行&rdquo的,認為思考太多并不利用行動。

    2、柳下惠這麼會是今天這個形象!我的天啊!

    3、當時的社會風氣、人物與人物間的糾葛、國家與國家間的糾葛,真是比8點擋還8點擋&mdash&mdash我讀《左傳》的興趣已經完全被調動起來了!

    4、古文真的好難。很多字有好幾個意思,感覺想在學日文。不過日文本就是學我們古文的,也不奇怪。

    5、對很多成語有了徹底的認識。

    這本書,我是合着漓江出版社的《論語通譯》一起讀的(說句實話,我更喜歡《論語通譯》,可惜這書不知道為什麼現在買不到了,我又懶得網一購。),如果單看這本,有些句子的譯文會有點看不懂。不過相當于其他本版,這個版已經算是非常好了。

    看《論語》學了不少知識,沒法系統闡述,說些讓我印象深刻的句子吧,有些不是孔子說的,而是後人總結他的意思

    賢賢易色*。

    君子不器。

    用之則行,舍之則藏。

    不患無位,患所以立。

    格物、用敬,以明明德。

    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

    天地之常,以其心普萬物而無心;聖人之常,以其情順萬物而無情。

    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

    一切衆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執着,不能證得。執止不能證得,執進亦不能證得。止進之間,從心所欲,便是如來。

    緻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

    光看這些字句都挺似是而非的,需要認真琢磨,琢磨琢磨,也還是能指導當下生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