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論語》心得之五 朋友之道(3)
關燈
小
中
大
實在今天這個社會裡,包括父母對孩子都不能提出這樣的要求,每一個個體都是值得尊重的,朋友之間尤其要保留這種尊重。
好好地說出你的忠告,盡你的一份責任,這就是好朋友了。
人在一生中不同的年齡階段,所交的朋友是不同的。
我們如何在不同的年齡階段都交到有益于自己的好朋友呢? 孔夫子說,人這一輩子,說起來七八十年,好像很長。
但是劃分一下,可以分成三個大的階段:少年、壯年、老年。
每個階段上都會有一些需要特别注意的東西,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坎兒。
這三個坎如果你都越過去了,你這一生就無大礙了。
而要成功越過這三道坎,同樣離不開朋友的幫助。
孔子說:&ldquo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
&rdquo人在少年的時候,很容易沖動,這個時候要注意不要在情感上出現問題。
我們經常看到,高中生、大學生因為感情問題出事。
這個時候,一些好朋友作為旁觀者,他們看得更客觀、更清晰,所以好多自己解不開的疙瘩也許會從朋友那裡找到答案。
過了這個坎兒,就到了中年。
孔子說,人在這個階段,&ldquo血氣方剛,戒之在鬥&rdquo。
人到中年,家庭穩定了,職業穩定了,這個時候想的最多的是什麼呢?是謀求更好更大的空間,這就極易與他人産生矛盾和争鬥,争鬥的結果很可能是兩敗俱傷。
所以孔子提醒說,人在這個時期,最重要的就是告誡自己,不要跟别人争鬥。
你與其跟他人鬥,不如跟自己鬥,想辦法提高自己的素質和修養。
假如一個更好的職位最終沒有選擇你,你應該想一想,是不是自己哪方面還做得不夠好。
所以在這個時候,你要結交那種有平常心的朋友。
他會幫你看開暫時的得失,超脫利益的糾纏,得到心靈的撫一慰,獲得精神的栖息地。
那麼到晚年應該注意些什麼呢?按照孔子的說法,叫&ldquo血氣既衰,戒之在得&rdquo。
人老了,心态就容易走向平和,像羅素所說,湍急的河流沖過山巒,終于到了大海的時候,表現出來的就是一種平緩和遼闊。
在這個時候,人要正确對待你得到的東西。
這裡面其實是大有深意的。
人年輕的時候,都是在用加法生活,但是到一定層次後,要學着用減法生活。
你從社會上收獲友誼,收獲金錢,收獲情感,收獲你的功勳,此時你已經收獲了很多,就像是一個新家,逐漸被東西堆得滿滿當當一樣。
你的心靈如果被所得堆滿,最後就會累于得。
我們經常看到,老年朋友在一起,互相的交流是什麼呢?往往是抱怨。
抱怨兒女顧不上自己,說我一把屎一把尿把你們拉扯大了,現在你們都去忙了,連回家來看看都沒有時間;抱怨社會分配不合理,說我們當年幹革命的時候,一個月才拿幾十塊錢,你看看我孫女,現在一去外企就掙三四千塊,這對我們老幹部公平嗎? 如果老在說這些東西,那麼原來的所得就變成生命的一種隐痛,一種負累。
這時就需要朋友的開導,學着舍棄一些東西,這樣也就遠離了煩惱。
其實縱觀下來,《論語》裡面真正專門談論交友之道的文字并不多,但是它教給了我們一種智慧。
選擇一個朋友,就是選擇一種生活方式。
而能夠交上什麼樣的朋友,先要看自己有什麼樣的心智,有什麼樣的素養;看自己在朋友圈子裡面,是一個良性*元素還是一個惰性*元素是有害的還是有益的。
也就是說,自己修身養性*,是交到好朋友的前提;而交到好朋友,等于給自己打開了一個最友善的世界,能夠讓自己的人生具有光彩。
好好地說出你的忠告,盡你的一份責任,這就是好朋友了。
人在一生中不同的年齡階段,所交的朋友是不同的。
我們如何在不同的年齡階段都交到有益于自己的好朋友呢? 孔夫子說,人這一輩子,說起來七八十年,好像很長。
但是劃分一下,可以分成三個大的階段:少年、壯年、老年。
每個階段上都會有一些需要特别注意的東西,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坎兒。
這三個坎如果你都越過去了,你這一生就無大礙了。
而要成功越過這三道坎,同樣離不開朋友的幫助。
孔子說:&ldquo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
&rdquo人在少年的時候,很容易沖動,這個時候要注意不要在情感上出現問題。
我們經常看到,高中生、大學生因為感情問題出事。
這個時候,一些好朋友作為旁觀者,他們看得更客觀、更清晰,所以好多自己解不開的疙瘩也許會從朋友那裡找到答案。
過了這個坎兒,就到了中年。
孔子說,人在這個階段,&ldquo血氣方剛,戒之在鬥&rdquo。
人到中年,家庭穩定了,職業穩定了,這個時候想的最多的是什麼呢?是謀求更好更大的空間,這就極易與他人産生矛盾和争鬥,争鬥的結果很可能是兩敗俱傷。
所以孔子提醒說,人在這個時期,最重要的就是告誡自己,不要跟别人争鬥。
你與其跟他人鬥,不如跟自己鬥,想辦法提高自己的素質和修養。
假如一個更好的職位最終沒有選擇你,你應該想一想,是不是自己哪方面還做得不夠好。
所以在這個時候,你要結交那種有平常心的朋友。
他會幫你看開暫時的得失,超脫利益的糾纏,得到心靈的撫一慰,獲得精神的栖息地。
那麼到晚年應該注意些什麼呢?按照孔子的說法,叫&ldquo血氣既衰,戒之在得&rdquo。
人老了,心态就容易走向平和,像羅素所說,湍急的河流沖過山巒,終于到了大海的時候,表現出來的就是一種平緩和遼闊。
在這個時候,人要正确對待你得到的東西。
這裡面其實是大有深意的。
人年輕的時候,都是在用加法生活,但是到一定層次後,要學着用減法生活。
你從社會上收獲友誼,收獲金錢,收獲情感,收獲你的功勳,此時你已經收獲了很多,就像是一個新家,逐漸被東西堆得滿滿當當一樣。
你的心靈如果被所得堆滿,最後就會累于得。
我們經常看到,老年朋友在一起,互相的交流是什麼呢?往往是抱怨。
抱怨兒女顧不上自己,說我一把屎一把尿把你們拉扯大了,現在你們都去忙了,連回家來看看都沒有時間;抱怨社會分配不合理,說我們當年幹革命的時候,一個月才拿幾十塊錢,你看看我孫女,現在一去外企就掙三四千塊,這對我們老幹部公平嗎? 如果老在說這些東西,那麼原來的所得就變成生命的一種隐痛,一種負累。
這時就需要朋友的開導,學着舍棄一些東西,這樣也就遠離了煩惱。
其實縱觀下來,《論語》裡面真正專門談論交友之道的文字并不多,但是它教給了我們一種智慧。
選擇一個朋友,就是選擇一種生活方式。
而能夠交上什麼樣的朋友,先要看自己有什麼樣的心智,有什麼樣的素養;看自己在朋友圈子裡面,是一個良性*元素還是一個惰性*元素是有害的還是有益的。
也就是說,自己修身養性*,是交到好朋友的前提;而交到好朋友,等于給自己打開了一個最友善的世界,能夠讓自己的人生具有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