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論語》心得之四 君子之道(1)
關燈
小
中
大
&ldquo夫子自道也&rdquo,您說的不就是您自己嘛!
大家看,孔子告訴我們的做人标準,不是苛責外在世界,而是把有限的時間、精力,用來&ldquo苛責&rdquo内心。
一個人内心對自己要求更嚴格一點,對别人就會厚道一點。
我們今天老說做人要厚道,厚道并不是窩囊,而是他可以包容和悲憫别人很多的過錯,可以設身處地站在别人立場上想問題。
因此,隻有真君子才能做到&ldquo不怨天,不尤人&rdquo,既不抱怨老天爺不給我機會,也不抱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了解我。
一個人内心沒有了&ldquo憂&rdquo、&ldquo惑&rdquo、&ldquo懼&rdquo,自然就減少了對外界的抱怨和指責,也就增強了把握幸福的能力。
而增強把握幸福的能力,正是學習的終極目的。
孔子說:&ldquo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
&rdquo(《論語·憲問》)古人學習是為了提高自己,今人學習是為了炫耀于人、取一悅于人。
真正尊崇學問的人,他的學習是為了人心靈的建樹。
從書本上學,從社會上學,從小學到老,無非是學習一種把握幸福的能力。
讓自己成為一個有知識,有教養,而且内心忠誠的公民,然後以此在社會上安身立命,學習的目的就是完成這麼一個自我角色*的建立和提升。
而&ldquo為人之學&rdquo又是什麼呢? 它是把學到的知識當成工具,當成一種技能,以之謀一份職業,為自己謀一份福利。
孔子曾經直截了當地跟他的學生子夏說:&ldquo女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rdquo(《論語·雍也》)。
就是說,要想着提高修養,不要老惦記眼前的一點點私利。
孔子從來不說做君子就要像誰誰誰那樣,在孔子看來,做君子就是做一個最好的你自己,按照自己的社會定位,從身邊做起,從今天做起,讓自己成為内心完善的人。
因為隻有你的内心真正有了一種從容淡定,才能不被人生的起伏得失所左右。
這使我想起了一個小故事: 在一條小街上,三個裁縫開了三家裁縫店,每一家都想招攬最多的客人。
第一個裁縫挂出一塊大牌子,上寫:我是本省最好的裁縫。
第二個裁縫一看,覺得我要比他更高一點啊,于是做了一塊更大的牌子,上面寫着:我是全國最好的裁縫。
第三個裁縫想了想,難道我還能寫是全世界最好的裁縫嗎?想了半天,最後他做了一塊很小的牌子挂出去,結果這條街上的客人都來了第三家,前兩家變得冷冷清清。
第三個裁縫的牌子寫的是什麼?上面寫道:我是這條街上最好的裁縫。
也就是說,他把視線收回到眼前,從當下做起,反而得到了人們的認可。
做好自己的事,當一個善良的人,這是《論語》對于君子的第一條界定。
但是不是做一個善良的人就可以稱之為君子了呢?還不是。
做一個内心完善的善良的人,是成為君子的前提。
但僅有這個是不夠的,孔夫子心目中的君子,不僅是一個好人,還要是偉大和高尚的人,他要胸懷天下,奮發有為。
一個人内心對自己要求更嚴格一點,對别人就會厚道一點。
我們今天老說做人要厚道,厚道并不是窩囊,而是他可以包容和悲憫别人很多的過錯,可以設身處地站在别人立場上想問題。
因此,隻有真君子才能做到&ldquo不怨天,不尤人&rdquo,既不抱怨老天爺不給我機會,也不抱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了解我。
一個人内心沒有了&ldquo憂&rdquo、&ldquo惑&rdquo、&ldquo懼&rdquo,自然就減少了對外界的抱怨和指責,也就增強了把握幸福的能力。
而增強把握幸福的能力,正是學習的終極目的。
孔子說:&ldquo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
&rdquo(《論語·憲問》)古人學習是為了提高自己,今人學習是為了炫耀于人、取一悅于人。
真正尊崇學問的人,他的學習是為了人心靈的建樹。
從書本上學,從社會上學,從小學到老,無非是學習一種把握幸福的能力。
讓自己成為一個有知識,有教養,而且内心忠誠的公民,然後以此在社會上安身立命,學習的目的就是完成這麼一個自我角色*的建立和提升。
而&ldquo為人之學&rdquo又是什麼呢? 它是把學到的知識當成工具,當成一種技能,以之謀一份職業,為自己謀一份福利。
孔子曾經直截了當地跟他的學生子夏說:&ldquo女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rdquo(《論語·雍也》)。
就是說,要想着提高修養,不要老惦記眼前的一點點私利。
孔子從來不說做君子就要像誰誰誰那樣,在孔子看來,做君子就是做一個最好的你自己,按照自己的社會定位,從身邊做起,從今天做起,讓自己成為内心完善的人。
因為隻有你的内心真正有了一種從容淡定,才能不被人生的起伏得失所左右。
這使我想起了一個小故事: 在一條小街上,三個裁縫開了三家裁縫店,每一家都想招攬最多的客人。
第一個裁縫挂出一塊大牌子,上寫:我是本省最好的裁縫。
第二個裁縫一看,覺得我要比他更高一點啊,于是做了一塊更大的牌子,上面寫着:我是全國最好的裁縫。
第三個裁縫想了想,難道我還能寫是全世界最好的裁縫嗎?想了半天,最後他做了一塊很小的牌子挂出去,結果這條街上的客人都來了第三家,前兩家變得冷冷清清。
第三個裁縫的牌子寫的是什麼?上面寫道:我是這條街上最好的裁縫。
也就是說,他把視線收回到眼前,從當下做起,反而得到了人們的認可。
做好自己的事,當一個善良的人,這是《論語》對于君子的第一條界定。
但是不是做一個善良的人就可以稱之為君子了呢?還不是。
做一個内心完善的善良的人,是成為君子的前提。
但僅有這個是不夠的,孔夫子心目中的君子,不僅是一個好人,還要是偉大和高尚的人,他要胸懷天下,奮發有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