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論語》全文及翻譯

關燈
1、子曰:&ldquo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rdquo 譯文孔子說:&ldquo學了又時常溫習和練習,不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很令人高興的嗎?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惱怒,不也是一個有德的君子嗎?&rdquo 2、子曰:&ldquo巧言令色*,鮮矣仁。

    &rdquo 譯文孔子說:&ldquo花言巧語、滿臉堆笑的,這種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rdquo 3、曾子曰:&ldquo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rdquo 譯文曾子說:&ldquo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實?交友是否守信?老師傳授的知識,是否複習了呢?&rdquo 4、子曰:&ldquo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rdquo 譯文孔子說:&ldquo君子吃不追求飽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靈敏,言談謹慎,時時改正自己的錯誤,就算好學了。

    &rdquo 5、子曰:&ldquo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rdquo 譯文孔子說:&ldquo不怕沒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rdquo 6、子曰:&ldquo《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lsquo思無邪。

    &rsquo&rdquo 譯文孔子說:&ldquo《詩經》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話可以概括,即:&lsquo思想純正,沒有邪惡的東西。

    &rsquo&rdquo 7、子曰:&ldquo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rdquo 譯文孔子說:&ldquo我十五歲,有志于學問;三十歲,(懂禮儀,)說話做事都有把握;四十歲,(掌握了各種知識,)不緻迷惑;五十歲,得知天命;六十歲,一聽别人言語,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歲,便随一心一所一欲,任何念頭都不會越出規矩。

    &rdquo 8、子曰:&ldquo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rdquo 譯文孔子說:&ldquo複習舊知識時,又能領悟到新的東西,就可以憑着做老師了。

    &rdquo 9、子曰:&ldquo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rdquo 譯文孔子說:&ldquo君子一團一結群衆而不互相勾結,小人互相勾結而不一團一結群衆。

    &rdquo 10、子曰:&ldquo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rdquo 譯文孔子說:&ldquo讀書不深入思考,越學越糊塗;思考不讀書,就無所的。

    &rdquo 11、子曰:&ldquo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rdquo 譯文孔子說:&ldquo仲由,教給你對待知與不知的态度吧!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這種态度是明智的。

    &rdquo 12、子曰:&ldquo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rdquo 譯文孔子說:&ldquo人無信譽,不知能幹什麼? 13、孔子謂季氏:&ldquo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rdquo 譯文孔子說季氏:&ldquo他用天子的舞蹈陣容在自己的宗廟裡舞蹈,這樣的事可以容忍,什麼事不能容忍?&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