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八則翻譯

關燈
1、子曰:&ldquo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悅,不亦君子乎?&rdquo(《學而》)

    學習需要不斷複習才能掌握。學了知識,按時複習,這是愉快的事。這裡既有學習方法,也有學習态度。朋,這裡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在一起探讨問題,是一種樂趣。

    人家不了解,我卻不怨恨,是君子的風格。這是講個人修養問題。

    2、子曰:&ldquo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rdquo(《為政》)

    複習舊的知識,能夠從中有新的體會或發現。這樣,就可以做老師了。

    3、子曰:&ldquo學而不思則閏;思而不學則殆。&rdquo(《為政》)

    隻讀書而不肯動腦筋思考,就會感到迷惑;隻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讀書,就會有疑惑。

    這裡闡述了學習和思考的辯證關系,也是講學習方法的。

    4、子曰:&ldquo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rdquo(《為政》)

    孔于說:&ldquo子路,教給你正确認識事物的道理吧。(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聰明智慧。&rdquo

    這段說的是對待事物的正确态度。

    5、子貢問曰:&ldquo孔文子何以謂之&lsquo文&rsquo也?&rdquo子曰:&ldquo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lsquo文&rsquo也。&rdquo(《公冶長》)

    子貢問道:&ldquo孔文子為什麼叫&ldquo文&rdquo呢?&rdquo孔子說:&ldquo他聰敏而又愛好學刁,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因此用&lsquo文&rsquo做他的谥号。&rdquo這裡借回答于貢的問話,借題發揮,教育弟子要勤學好問。

    6、子曰:&ldquo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rdquo(《述而》)

    這一則是孔子的自述,講的是學習态度和方法。要把學過的東西默默地記在心裡,不斷積累知識。&ldquo學而不厭&rdquo,講的是好學精神,學無止境,從不感到滿足。&ldquo誨人不倦&rdquo,講的是教學态度,要熱情地教導學生。孔于一生都是這樣做的,所以他說:&ldquo對我來說,有什麼呀?&rdquo表現了孔子的自信。

    7、子曰:&ldquo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rdquo(《述而》)

    孔子說:&ldquo幾個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當我的老師。應當選擇他們的優點去學習,對他們的缺點,要注意改正。&rdquo這裡說的是隻要虛心求教,到處都有老師。

    8、子曰:&ldquo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rdquo(《雍也》)

    孔子說:&ldquo(對待任何事業和學問)懂得它的人不如喜愛它的人,喜愛它的人不如以它為樂的人。&rdquo這段主要講學習的三個層次,隻有以之為樂的人,才能真正學好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