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命第六

關燈
智慧十分深湛。

    巧佞、愚直、■斫、便辟四個人在世上互相一交一朋友,各随自己的意志,整年不互相告訴道木,自以為技巧十分一精一微。

    ■■、情露、■極、淩谇四個人在世上互相一交一朋友,各随自己的意志,整年不互相啟迪開悟,自以為一切本領部獲得了。

    眠■、■诿、勇敢、怯疑四個人在世上互相一交一朋友,各随自己的意志,整年不互相批評啟發,自以為行為沒有一點差錯。

    多偶、自專、乘權、隻立四個人在世上互相一交一朋友,各随自己的意志,整年不互相檢查回顧,自以為一切都适合時宜。

    這許多情态,它們的表現雖然不一樣,卻都走向了自然之道,這是命運的歸宿。

     【原文】 佹佹成者①,俏成也②,初非成也。

    佹佹敗者,俏敗者也,初非敗也。

    故迷生于俏,俏之際昧然。

    于俏而不昧然,則不駭外禍,不喜内福;随時動,随時止,智不能知也。

    信命者于彼我無二心。

    于彼我而有二心者,不若揜目塞耳③、背權面隍亦不墜仆也④。

    故曰:死生自命也,貧窮自時也,怨夭折者,不知命者也,怨貧窮者,不知時者也。

    當死不懼,在窮不戚,知命安時也。

    其使多智之人量利害,料虛實,度人情,得亦中⑤,亡亦中。

    其少智之人不量利害,不料虛實,不度人情,得亦中,亡亦中。

    量與不量,料與不料,度與不度,奚以異?唯亡所量,亡所不量,則全而亡喪。

    亦非知全,亦非知喪。

    自全也,自亡也,自喪也。

     【注釋】 ①佹佹&mdash&mdash音guǐ(鬼),出于偶然,不是自己所能為的。

     ②俏成也&mdash&mdash俏,通&ldquo肖&rdquo,相似。

    楊伯峻:&ldquo&lsquo俏成&rsquo下疑有&lsquo者&rsquo字,方與下文句法一律。

    《六書故》八引正作&lsquo俏成者也&rsquo。

    &rdquo ③揜&mdash&mdash音yǎn(掩),掩蓋。

     ④背坂面隍&mdash&mdash《釋文》&ldquo背坂&rdquo作&ldquo背城&rdquo,當從之。

    城為城牆,隍為護城壕,城隍相對而言,正合文意。

     ⑤中&mdash&mdash《釋文》:&ldquo中,半也。

    下同。

    &rdquo 【譯文】 因偶然而成功的,好像是成功了,實際上并沒有成功。

    因偶然而失敗的,好像是失敗了,實際上并沒有失敗。

    所以迷惑發生在相似上,近似的時候最容易糊塗。

    在近似的時候而不糊塗,就不懼怕外來的災禍,不慶幸内在的幸福;順應時勢而行動,順應時勢而停止,靠聰明才智是無法明白的。

    相信命運的人對于成功與失敗沒有不同的心情。

    對于成功與失敗有不同心情的人,比不上捂住眼睛、塞住耳朵、背對着城牆、面朝城壕也不會墜一落下來的人。

    所以說:死亡與生存來自命運,貧苦與窮困來自時勢。

    埋怨短命的,是不懂得命運的人;埋怨貧窮的,是不懂得時勢的人,碰上死亡不懼怕,身居貧窮不悲傷,這是懂得命運、安于時勢的人。

    如果叫足智多謀的人計算利害,估量虛實,揣度人情,他所得到的有一半,失去的也有一半。

    那些缺智少謀的人不計算利害,不估量虛實,不揣度人情,他所得到的有一半,所失去的也有一半。

    這樣看來,計算與不計算,估量與不估量,揣度與不揣度,有什麼不同呢?隻有無所計算,才是無所不計算,才能完全成功而沒有喪失。

    并不是心中知道要完全成功,也不是心中知道要喪失。

    一切都是自己完成,自己消亡,自己喪失。

     【原文】 齊景公遊于牛山①,北臨其國城而流涕曰:&ldquo美哉國乎!郁郁芊芊,若何滴滴去此國而死乎②?使古無死者,寡人将去斯而之何③?&rdquo史孔、梁丘據皆從而泣曰:&ldquo臣賴君之賜,疏食惡肉可得而食④,驽馬■車可得而乘也⑤,且猶不欲死,而況吾君乎!&rdquo晏子獨笑于旁⑥。

    公雪涕而顧晏子曰⑦:&ldquo寡人今日之遊悲,孔與據皆從寡人而泣,子之獨笑,何也?&rdquo晏子對曰:&ldquo使賢者常守之⑧,則太公、桓公将常守之矣;使有勇者而常守之,則莊公、靈公将常守之矣。

    數君者将守之,吾君方将被蓑笠而立乎畎畝之中⑨,唯事之恤⑩,行假念死乎■?則吾君又安得此位而立焉?以其疊處之疊去之,至于君也,而獨為之流涕,是不仁也。

    見不仁之君,見谄谀之臣。

    臣見此二者, 臣之所為獨竊笑也。

    &rdquo景公慚焉,舉觞自罰,罰二臣者各二觞焉。

     【注釋】 ①齊景公&mdash&mdash春秋時齊國國君,名杵臼,公元前547&mdash前490年在位。

    牛山&mdash&mdash在今山東臨淄縣南十裡。

     ②滴滴&mdash&mdash《釋文》:&ldquo滴滴或作滂滂,流蕩貌。

    &rdquo ③之何&mdash&mdash盧文■:&ldquo《韓詩外傳》&lsquo之何&rsquo作&lsquo何之&rsquo。

    &rdquo ④疏&mdash&mdash《集釋》:&ldquo北宋本&lsquo疏&rsquo作&lsquo跪&rsquo,汪本從之,今從吉府本、世德堂本訂正。

    &rdquo ⑤驽馬■車&mdash&mdash驽馬,能力低下的馬。

    ■車,《釋文》:&ldquo■當作棧。

    《晏子春秋》及諸書皆作棧車,謂編木為之。

    &rdquo即竹木所編之年,為士與庶人所乘。

     ⑥晏子&mdash&mdash(?&mdash前500年),春秋時齊國大夫,字平仲,夷維(今山東高密)人。

    繼父任齊卿,曆仕靈公、莊公、景公三世。

     ⑦雪&mdash&mdash擦試。

     ⑧使賢者常守之&mdash&mdash以下文&ldquo使有勇者而常守之&rdquo例,此句脫一&ldquo而&rdquo字。

    楊伯峻雲:&ldquo&lsquo而常守之&rsquo,猶言&lsquo能常守之&rsquo。

    而、能古音同,故可通假。

    &rdquo ⑨蓑笠&mdash&mdash指蓑衣和鬥笠,一種草編或竹編的雨具。

     ⑩恤&mdash&mdash憂慮。

     ■行假&mdash&mdash張湛注:&ldquo行假當作何暇。

    &rdquo王重民:&ldquo行假,《韓詩外傳》作&lsquo何暇&rsquo。

    &rdquo 【譯文】 齊景公在牛山遊覽,向北觀望他的國都臨淄城而流着眼淚說:&ldquo真美啊,我的國都!草木濃密茂盛,我為什麼還要随着時光的流逝離開這個國都而去死亡呢?假使古代沒有死亡的人,那我将離開此地到哪裡去呢?&rdquo史孔和梁丘據都跟着垂淚說:&ldquo我們依靠國君的恩賜,一般的飯菜可以吃得到,一般的車馬可以乘坐,尚且還不想死,又何況我的國君呢!&rdquo晏子一個人在旁邊發笑。

    景公揩幹眼淚面向晏子說:&ldquo我今天遊覽覺得悲傷,史孔和梁丘據都跟着我流淚,你卻一個人發笑,為什麼呢?&rdquo晏子回答說:&ldquo假使賢明的君主能夠長久地擁有自己的國家,那麼太公、桓公就會長久地擁有這個國家了;假使勇敢的君主能夠長久地擁有自己的國家,那麼莊公、靈公就會長久地擁有這個國家了。

    這麼多君主都将擁有這個國家,那您現在就隻能披着蓑衣,戴着鬥笠站在田地之中,一心隻考慮農活了,哪有閑暇想到死呢?您又怎麼能得到國君的位置而成為國君呢?就是因為他們一個個成為國君,又一個個相繼死去,才輪到了您,您卻偏要為此而流淚,這是不仁義的。

    我看到了不仁不義的君主,又看到了阿谀奉承的大臣。

    看到了這兩種人,我所以一個人私下發笑。

    &rdquo景公覺得慚愧,舉起杯子自己罰自己喝酒,又罰了史孔、梁丘據各兩杯酒。

     【原文】 魏人有東門吳者,其子死而不憂①。

    其相室曰②:&ldquo公之愛子③,天下無有。

    令子死不憂,何也?&rdquo東門吳曰:&ldquo吾常無子④,無子之時不憂。

    令子死,乃與向無子同,臣奚憂焉?&rdquo 【注釋】 ①東門吳者,其子死而不憂&mdash&mdash王叔岷:&ldquo《禦覽》五一八、《記纂淵海》四八、五一,《事文類聚·後集》七,《合璧事類·前集》三二,引&lsquo者&rsquo下并有&lsquo年四十&rsquo二字。

    &lsquo其子死而不憂&rsquo,并作&rdquo有一子,喪之而不憂&rsquo。

    &rdquo ②相室&mdash&mdash管家。

    《戰國策·秦策》注:&ldquo相寶,家臣之長,猶諸侯相國也。

    &rdquo ③公之愛子&mdash&mdash楊伯峻:&ldquo《禦覽》五一八引&lsquo子&rsquo下有&lsquo也&rsquo字。

    &rdquo ④常&mdash&mdash盧文■:&ldquo常,當作&lsquo嘗&rsquo。

    &rdquo 【譯文】 魏國有個叫東門吳的人,他兒子死了卻不憂愁。

    他的管家說:&ldquo您對兒子的憐愛程度,天下是找不到的。

    現在兒子死了卻不憂愁,為什麼呢?&rdquo東門吳說:&ldquo我過去沒有兒子,沒有兒子的時候并不憂愁。

    現在兒子死了,就和過去沒有兒子的時候一樣,我有什麼可憂愁的呢?&rdquo 【原文】 農赴時,商趣利,工追術,仕逐勢,勢使然也。

    然農有水旱,商有得失,工有成敗,仕有遇否,命使然也。

     【譯文】 農民趕赴時令,商人趨求利潤,工人講究技術,仕人追逐權勢,這是時勢使他們這樣的。

    但農民有水旱之災,商人有得失之時,工人有成功與失敗之别,仕人有順利與挫折之殊,這是命運使他們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