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等陀羅尼經 第三卷

關燈
道。

    汝今谛聽當為汝說。

    菩薩觀虛空如地。

    觀地如虛空。

    觀金如土觀土如金。

    觀衆生非衆生。

    觀非衆生而是衆生。

    觀法而是非法。

    觀于非法而是定法。

    而是定法無有差别。

    觀諸持戒與破戒等。

    觀諸破戒如具戒相。

    雖然離于二邊住平等相。

    破戒持戒亦應等心觀之。

    上中下性亦應等心觀之。

    有為無為法亦應如是等心觀之。

    不贊大乘不毀小乘。

    豪貴卑賤粗妙醜陋。

    諸根完具及與殘缺。

    聰黠愚闇悉不贊毀。

    善男子夫為菩薩供養之法。

    不應選擇如上諸事。

    是名菩薩住心中道究竟智慧。

    善男子聲聞之人無如是事故。

    無究竟慧亦非究竟涅槃。

    何以故未了法性故。

    不得究竟涅槃 複次善男子我于往昔作一居士。

    受性憍恣而不推求出世之典。

    時有比丘執持應器。

    來詣于我而從我乞濟身之具。

    時我答言沙門釋子汝從何方來至我所。

    執缽而住何所求索。

    複更問言汝何種姓。

    為上姓中姓下姓乎。

    又複更問曰。

    汝于五法常學何律。

    汝于十二部經常學何等。

    複更重問汝。

    今名何受姓雲何。

    汝于三業中常修何業欲求何處。

    上中下乘汝何乘所攝。

    求究竟乎求分段耶。

    如是無窮重問。

    身便得患而即命終。

    以是因緣今故語汝。

    若以施時莫擇上中下性實相世谛。

    于有無法而不分别。

    若分别者即名菩薩着我人壽者亦着行者。

    不名菩薩住心中道得究竟慧 善男子我今複更略說往昔因緣。

    我于往昔作一比丘。

    時有居士設大施會。

    請沙門婆羅門。

    貧窮下賤須衣。

    與衣須食與食須珍寶與珍寶。

    我時甚大貧窮而無資财。

    我時望得珍寶物故往詣會所。

    于其中道見有大橋。

    于其橋上見衆多人匆匆往來。

    時諸人中有一智者。

    我以愚意問此人言。

    此橋何人所作此河從何而來今向何去。

    複問此木何林所生何人所斫何象所。

    載此木為青為白為赤為黑何日所作。

    此木松也柏也柳也。

    曲也直也有節無節也。

    破此木鐵何冶所出何匠所造。

    此水堿也苦也甜也深也淺也。

    何用作此橋也 善男子我于爾時。

    次第而作七千八百問已。

    爾時智者便答我言。

    咄癡沙門居士請汝。

    汝但涉路至于會所。

    可得悅意後不生悔。

    汝今舍問如是等事。

    于身無利何用問為。

    如是等木何野所生。

    何人所造何斧所斫。

    咄沙門今且速去還當語汝。

    我時聞此語已。

    涉路而去便到會所。

    所食蕩盡财寶無餘。

    我時見已懊惱結恨。

    [口*睾]聲叫言是何苦哉。

    心口所失值如是苦。

    還到橋上見向智人。

    時人問言沙門汝雲何憔悴如是多不吉耶。

    我時答言以貧窮故往詣會所。

    欲求衣食所須之具。

    于其中間以見于汝。

    徒問無益之言。

    使我不值飲食所須财寶。

    以是因緣我心生惱 爾時智者而答我言。

    夫為比丘于身無利。

    理不應問何用問為。

    善士比丘汝以一誤失現在利。

    從今已往于身無利。

    慎莫多問應觀諸法。

    于身利者宜應須問。

    何謂為利。

    觀有為法應以遠離此即為利。

    觀平等法宜應親近此即為利。

    不贊已毀他此即為利。

    自既了達教他了達此即為利。

    自能厭離世樂亦教他離此即為利。

    自知莫問無利益亦教他莫問此即為利。

    我向了達知問無利是。

    故語汝速往會所。

    善男子爾時智者說此法時。

    忉利諸天九十二億。

    在虛空中聽智者所說。

    即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時五百居士遠塵離垢得法眼淨。

    我于爾時得入陀羅尼門。

    善男子我因是已來。

    得入究竟慧住心中道。

    阿羅漢都無是事。

    雲何當得究竟慧耶。

    以毀大乘贊諸小乘。

    是故不得究竟慧耳 爾時阿難白佛言。

    世尊如是人者今何所在。

    世尊受是果報經幾劫乎。

    佛号雲何劫名何等其王名何。

    佛告阿難。

    善男子吾今可以譬喻語汝。

    設有一人身力無量。

    末三千大千世界盡為微塵。

    善男子且置是事。

    此人複取十方微塵等三千大千世界亦末為塵。

    如是次第十方恒河沙世界亦末為塵。

    可知其數不。

    阿難白佛言。

    世尊一世界乃至百世界尚不可數。

    況微塵耶。

    善男子如是世界可知其數。

    彼佛去世後複過于是佛号栴檀華如來至真等正覺。

    國名尊常劫名淨持王名栴檀果。

    栴檀華佛生彼王宮。

    成等正覺而取涅槃。

    次後有佛名釋迦牟尼。

    如是次第二萬億釋迦牟尼佛吾悉供養。

    最初佛者令我堅固陀羅尼。

    豈異人乎今即文殊師利法王子是。

    爾時居士設法會者。

    今華聚菩薩摩诃薩是。

    爾時五百居士者今則五百大弟子是。

    爾時王子菩薩居士優婆塞優婆夷天龍夜叉乾闼婆阿修羅。

    五百大弟子無量大衆。

    及與阿難歡喜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