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等陀羅尼經 第二卷
關燈
小
中
大
不應着此。
如是諸賊喪人善功。
阿難吾今語汝。
敕我弟子莫共六賊。
而作朋友唐喪其功。
阿難白佛言世尊向者所說父母放者。
若有父母妻子不放。
此人至于道場當服何藥趣向道場。
佛告阿難此人應父母前。
燒種種香長跪合掌。
應作是言我今欲至道場哀愍聽許。
亦應種種谏曉。
亦應随宜說法。
亦應三請若不聽者。
此人應于舍宅默自思惟誦此經典。
阿難白佛當雲何行。
佛告阿難此人行時當淨其舍内燒香供養。
阿難白佛此人行處女人得到不。
佛告阿難到無所苦。
阿難白佛言複得捉此人衣不。
佛告阿難捉衣無苦。
但語我弟子勿着女色。
當深系心莫放逸也。
如坐道場人法。
若能如是作淨行者。
于七日中觀世音菩薩。
現其人前而為說法。
若于夢中若寤寐時。
現其人前道場無異若如是者應一心憶念陀羅尼典。
若以散亂心者。
欲求人天得地獄報。
受苦萬端無有出期。
假使得出為人奴婢。
人所憎害衣食不供。
常困饑渴無所不思。
今當至心若不至心後悔無及 阿難白佛此人辭家出時剃除發不。
佛言不也。
阿難白佛若不除者。
雲何語言具于三衣。
佛告阿難言三衣者。
一名單縫二名俗服。
阿難白佛言世尊向說。
一出家衣二在家衣。
若在家者用三種為。
佛告阿難一出家衣者。
作三世諸佛法式。
一俗服者欲令我弟子趣道場時當着一服。
常随逐身寸尺不離。
若離此衣即得障道罪。
第三衣者具于俗服。
将至道場常用坐起。
其名如是汝當受持。
阿難白佛言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若有不受六重戒者。
得趣道場不。
佛告阿難随意堪任至于道場。
阿難白佛若有受者盡形受耶。
佛告阿難亦如上法。
随意堪任受諸戒律。
阿難白佛如向所說審為爾不。
爾時七佛即現其身。
住阿難前語阿難言。
莫以聲聞小乘小智意。
順諸衆生起斷滅見。
過去諸佛悉由此門。
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此法是一切諸法門。
三世諸佛悉由此門。
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諸佛說已忽然不現。
阿難自念向有七佛今在何所。
佛知其意即時答言。
今在東方。
阿難以汝起斷滅見故來證汝。
阿難白佛審定能除而無疑也。
佛告阿難如汝所言必定無疑。
阿難白佛如是同行者。
有無見等有至心者。
乃能除此無量諸罪。
若不至心當名何人。
佛告阿難是人名為少分得者。
阿難白佛此人命終當生何處。
佛告阿難随意所生。
阿難白佛随意所生。
為大方等陀羅尼力耶。
為三界世尊力耶。
佛告阿難非是我力。
乃是摩诃袒持陀羅尼威神之力。
能緻衆生到安樂國。
阿難白佛言若謂爾者。
我不堪任如是問答佛告阿難若我在世若去世後。
其有诽謗此陀羅尼者。
汝今谛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别解說謗經因緣。
阿難一切十方世界。
破諸世界末為微塵可知其數。
無有能知此人罪報。
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
諸修行佛法者。
入我法中欲求種種人天果報。
欲求他方妙樂世界。
反得衆苦患。
所以者何坐謗方等陀羅尼故。
欲求種智反得愚報。
欲求人天勝妙快樂。
反堕地獄究竟苦報。
欲求尊王反得下賤。
欲求聰明。
反得闇鈍欲求天眼反得盲報。
欲求子息反得獨報。
欲求身香潔反得大臭弊惡之。
身欲求端正三十二相。
反得三十二醜。
而自莊嚴。
欲求他方妙樂世界。
反得他方極苦地獄。
欲求大富反得貧報。
阿難以是因緣。
我重語汝莫謗此經。
我今略說如上罪報。
汝今谛聽當為汝說。
更有罪報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不解如來所說方等義。
于此法中橫生诽謗。
而以妄想分别諸法。
或生重嗔。
此人命終入于東方阿鼻地獄。
經曆受苦八萬四千劫。
次第而受謗經罪報。
從地獄出已。
複有八萬四千鬲子。
而以圍繞阿鼻大地獄。
爾時此人從地獄出入諸鬲子。
亦經八萬四千劫。
一一鬲子複有十六鬲子而以圍繞。
亦複如是次第而入東南方。
南方西南方。
西方西北方。
北方東北方。
如是諸地獄一一而增。
劫數次第而受。
上至諸佛。
中至少分足人。
下至辟支佛及聲聞人。
如是諸大士力所不救。
從此出已當生世間。
餓鬼畜生蟲蟻蠅虱水蟲科鬥。
魚鼈之屬無一不遍。
假使為人疥癞癰疽。
貧窮抵突常生下賤。
眼目[目*孝]瞎身體疱凸。
諸根不具人所[仁-二+惡]見。
假使來生豪族之處。
語言吃啞促命不壽人所呵叱。
說其形貌過狀諸惡人所[仁-二+惡]見。
常以咒詛令其早死。
或時生世五根不具 阿難此人皆由先世诽謗方等諸經典故受業如是。
雖得人身諸根不完。
假使不遇善知識者。
如上所說次第還入是諸地獄。
如是地獄是其舍宅。
如是醜報是其衣服。
阿難當知是業不可以已近情妄想而作。
令其精神受諸苦報。
是故阿難我今語。
汝無信人中莫說此經
如是諸賊喪人善功。
阿難吾今語汝。
敕我弟子莫共六賊。
而作朋友唐喪其功。
阿難白佛言世尊向者所說父母放者。
若有父母妻子不放。
此人至于道場當服何藥趣向道場。
佛告阿難此人應父母前。
燒種種香長跪合掌。
應作是言我今欲至道場哀愍聽許。
亦應種種谏曉。
亦應随宜說法。
亦應三請若不聽者。
此人應于舍宅默自思惟誦此經典。
阿難白佛當雲何行。
佛告阿難此人行時當淨其舍内燒香供養。
阿難白佛此人行處女人得到不。
佛告阿難到無所苦。
阿難白佛言複得捉此人衣不。
佛告阿難捉衣無苦。
但語我弟子勿着女色。
當深系心莫放逸也。
如坐道場人法。
若能如是作淨行者。
于七日中觀世音菩薩。
現其人前而為說法。
若于夢中若寤寐時。
現其人前道場無異若如是者應一心憶念陀羅尼典。
若以散亂心者。
欲求人天得地獄報。
受苦萬端無有出期。
假使得出為人奴婢。
人所憎害衣食不供。
常困饑渴無所不思。
今當至心若不至心後悔無及 阿難白佛此人辭家出時剃除發不。
佛言不也。
阿難白佛若不除者。
雲何語言具于三衣。
佛告阿難言三衣者。
一名單縫二名俗服。
阿難白佛言世尊向說。
一出家衣二在家衣。
若在家者用三種為。
佛告阿難一出家衣者。
作三世諸佛法式。
一俗服者欲令我弟子趣道場時當着一服。
常随逐身寸尺不離。
若離此衣即得障道罪。
第三衣者具于俗服。
将至道場常用坐起。
其名如是汝當受持。
阿難白佛言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若有不受六重戒者。
得趣道場不。
佛告阿難随意堪任至于道場。
阿難白佛若有受者盡形受耶。
佛告阿難亦如上法。
随意堪任受諸戒律。
阿難白佛如向所說審為爾不。
爾時七佛即現其身。
住阿難前語阿難言。
莫以聲聞小乘小智意。
順諸衆生起斷滅見。
過去諸佛悉由此門。
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此法是一切諸法門。
三世諸佛悉由此門。
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諸佛說已忽然不現。
阿難自念向有七佛今在何所。
佛知其意即時答言。
今在東方。
阿難以汝起斷滅見故來證汝。
阿難白佛審定能除而無疑也。
佛告阿難如汝所言必定無疑。
阿難白佛如是同行者。
有無見等有至心者。
乃能除此無量諸罪。
若不至心當名何人。
佛告阿難是人名為少分得者。
阿難白佛此人命終當生何處。
佛告阿難随意所生。
阿難白佛随意所生。
為大方等陀羅尼力耶。
為三界世尊力耶。
佛告阿難非是我力。
乃是摩诃袒持陀羅尼威神之力。
能緻衆生到安樂國。
阿難白佛言若謂爾者。
我不堪任如是問答佛告阿難若我在世若去世後。
其有诽謗此陀羅尼者。
汝今谛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别解說謗經因緣。
阿難一切十方世界。
破諸世界末為微塵可知其數。
無有能知此人罪報。
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
諸修行佛法者。
入我法中欲求種種人天果報。
欲求他方妙樂世界。
反得衆苦患。
所以者何坐謗方等陀羅尼故。
欲求種智反得愚報。
欲求人天勝妙快樂。
反堕地獄究竟苦報。
欲求尊王反得下賤。
欲求聰明。
反得闇鈍欲求天眼反得盲報。
欲求子息反得獨報。
欲求身香潔反得大臭弊惡之。
身欲求端正三十二相。
反得三十二醜。
而自莊嚴。
欲求他方妙樂世界。
反得他方極苦地獄。
欲求大富反得貧報。
阿難以是因緣。
我重語汝莫謗此經。
我今略說如上罪報。
汝今谛聽當為汝說。
更有罪報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不解如來所說方等義。
于此法中橫生诽謗。
而以妄想分别諸法。
或生重嗔。
此人命終入于東方阿鼻地獄。
經曆受苦八萬四千劫。
次第而受謗經罪報。
從地獄出已。
複有八萬四千鬲子。
而以圍繞阿鼻大地獄。
爾時此人從地獄出入諸鬲子。
亦經八萬四千劫。
一一鬲子複有十六鬲子而以圍繞。
亦複如是次第而入東南方。
南方西南方。
西方西北方。
北方東北方。
如是諸地獄一一而增。
劫數次第而受。
上至諸佛。
中至少分足人。
下至辟支佛及聲聞人。
如是諸大士力所不救。
從此出已當生世間。
餓鬼畜生蟲蟻蠅虱水蟲科鬥。
魚鼈之屬無一不遍。
假使為人疥癞癰疽。
貧窮抵突常生下賤。
眼目[目*孝]瞎身體疱凸。
諸根不具人所[仁-二+惡]見。
假使來生豪族之處。
語言吃啞促命不壽人所呵叱。
說其形貌過狀諸惡人所[仁-二+惡]見。
常以咒詛令其早死。
或時生世五根不具 阿難此人皆由先世诽謗方等諸經典故受業如是。
雖得人身諸根不完。
假使不遇善知識者。
如上所說次第還入是諸地獄。
如是地獄是其舍宅。
如是醜報是其衣服。
阿難當知是業不可以已近情妄想而作。
令其精神受諸苦報。
是故阿難我今語。
汝無信人中莫說此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