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卷第九

關燈
用。

    習氣不滅落于魔道。

    雖欲除妄倍加虛僞。

    如來說為可哀憐者。

    汝妄自造非菩提咎。

    作是說者名為正說。

    若他說者即魔王說。

     即時如來将罷法座。

    于師子床攬七寶機。

    回紫金山再來憑倚。

    普告大衆及阿難言。

    汝等有學緣覺聲聞。

    今日回心趣大菩提無上妙覺。

    吾今已說真修行法。

    汝猶未識修奢摩他毗婆舍那微細魔事。

    魔境現前汝不能識。

    洗心非正落于邪見。

    或汝陰魔或複天魔。

    或著鬼神或遭魑魅。

    心中不明認賊為子。

    又複于中得少為足。

    如第四禅無聞比丘妄言證聖。

    天報已畢衰相現前。

    謗阿羅漢身遭後有。

    堕阿鼻獄。

    汝應谛聽吾今為汝仔細分别。

    阿難起立并其會中同有學者。

    歡喜頂禮伏聽慈誨。

     佛告阿難及諸大衆。

    汝等當知有漏世界十二類生。

    本覺妙明覺圓心體。

    與十方佛無二無别。

    由汝妄想迷理為咎癡愛發生。

    生發遍迷故有空性。

    化迷不息有世界生。

    則此十方微塵國土非無漏者。

    皆是迷頑妄想安立。

    當知虛空生汝心内。

    猶如片雲點太清裡。

    況諸世界在虛空耶。

    汝等一人發真歸元。

    此十方空皆悉銷殒。

    雲何空中所有國土而不振裂。

    汝輩修禅飾三摩地。

    十方菩薩及諸無漏大阿羅漢。

    心精通[淴-心+目]當處湛然。

    一切魔王及與鬼神諸凡夫天。

    見其宮殿無故崩裂。

    大地振坼水陸飛騰。

    無不驚懾。

    凡夫昏暗不覺遷訛。

    彼等鹹得五種神通唯除漏盡。

    戀此塵勞。

    如何令汝摧裂其處。

    是故神鬼及諸天魔魍魉妖精。

    于三昧時佥來惱汝。

    然彼諸魔雖有大怒。

    彼塵勞内汝妙覺中。

    如風吹光如刀斷水了不相觸。

    汝如沸浪彼如堅冰。

    暖氣漸鄰不日銷殒。

    徒恃神力但為其客。

    成就破亂。

    由汝心中五陰主人。

    主人若迷客得其便。

    當處禅那覺悟無惑。

    則彼魔事無奈汝何。

    陰銷入明則彼群邪鹹受幽氣。

    明能破暗近自銷殒。

    如何敢留擾亂禅定。

    若不明悟被陰所迷。

    則汝阿難必為魔子成就魔人。

    如摩登伽殊為眇劣。

    彼雖咒汝破佛律儀。

    八萬行中秖毀一戒。

    心清淨故尚未淪溺。

    此乃隳汝寶覺全身。

    如宰臣家忽逢籍沒。

    宛轉零落無可哀救。

     阿難當知汝坐道場。

    銷落諸念其念若盡。

    則諸離念一切精明。

    動靜不移憶忘如一。

    當住此處入三摩提。

    如明目人處大幽暗。

    精性妙淨心未發光。

    此則名為色陰區宇。

    若目明朗十方洞開。

    無複幽黯名色陰盡。

    是人則能超越劫濁。

    觀其所由堅固妄想以為其本。

     阿難當在此中精研妙明四大不織。

    少選之間身能出礙。

    此名精明流溢前境。

    斯但功用暫得如是。

    非為聖證不作聖心名善境界。

    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阿難複以此心精研妙明其身内徹。

    是人忽然于其身内拾出蛲蛔。

    身相宛然亦無傷毀。

    此名精明流溢形體。

    斯但精行暫得如是。

    非為聖證不作聖心名善境界。

    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又以此心内外精研。

    其時魂魄意志精神。

    除執受身餘皆涉入。

    若為賓主。

    忽于空中聞說法聲。

    或聞十方同敷密義。

    此名精魂遞相離合。

    成就善種暫得如是。

    非為聖證不作聖心名善境界。

    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又以此心澄露皎徹内光發明。

    十方遍作閻浮檀色。

    一切種類化為如來。

    于時忽然見毗盧遮那踞天光台。

    千佛圍繞百億國土。

    及與蓮華俱時出現。

    此名心魂靈悟所染。

    心光研明照諸世界。

    暫得如是非為聖證。

    不作聖心名善境界。

    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又以此心精研妙明觀察不停。

    抑按降伏制止超越。

    于時忽然十方虛空。

    成七寶色或百寶色。

    同時遍滿不相留礙。

    青黃赤白各各純現。

    此名抑按功力逾分。

    暫得如是非為聖證。

    不作聖心名善境界。

    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又以此心研究澄徹精光不亂。

    忽于夜合在暗室内。

    見種種物不殊白晝。

    而暗室物亦不除滅。

    此名心細密澄其見所視洞幽。

    暫得如是非為聖證。

    不作聖心名善境界。

    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又以此心圓入虛融。

    四肢忽然同于草木。

    火燒刀斫曾無所覺。

    又則火光不能燒爇。

    縱割其肉猶如削木。

    此名塵并排四大性一向入純。

    暫得如是非為聖證。

    不作聖心名善境界。

    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又以此心成就清淨。

    淨心功極忽見大地。

    十方山河皆成佛國。

    具足七寶光明遍滿。

    又見恒沙諸佛如來。

    遍滿空界樓殿華麗。

    下見地獄上觀天宮得無障礙。

    此名欣厭凝想日深想久化成。

    非為聖證不作聖心名善境界。

    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又以此心研究深遠。

    忽于中夜遙見遠方。

    市井街巷親族眷屬或聞其語。

    此名迫心逼極飛出故多隔見。

    非為聖證不作聖心名善境界。

    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又以此心研究精極。

    見善知識形體變移。

    少選無端種種遷改。

    此名邪心含受魑魅。

    或遭天魔入其心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