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卷第三
關燈
小
中
大
體性。
離身即是虛空等相。
内外不成中雲何立。
中不複立内外性空。
即汝識生從誰立界。
是故當知身觸為緣生身識界三處都無。
則身與觸及身界三。
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阿難又汝所明。
意法為緣生于意識。
此識為複因意所生以意為界。
因法所生以法為界。
阿難若因意生于汝意中。
必有所思發明汝意。
若無前法意無所生。
離緣無形識将何用。
又汝識心與諸思量。
兼了别性為同為異。
同意即意雲何所生。
異意不同應無所識。
若無所識雲何意生。
若有所識雲何識意。
唯同與異二性無成界雲何立。
若因法生。
世間諸法不離五塵。
汝觀色法及諸聲法香法味法。
及與觸法相狀分明。
以對五根非意所攝。
汝識決定依于法生。
汝今谛觀法法何狀。
若離色空。
動靜通塞合離生滅。
越此諸相終無所得。
生則色空諸法等生。
滅則色空諸法等滅。
所因既無。
因生有識作何形相。
相狀不有界雲何生。
是故當知意法為緣生意識界三處都無。
則意與法及意界三。
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阿難白佛言世尊。
如來常說和合因緣。
一切世間種種變化。
皆因四大和合發明。
雲何如來因緣自然二俱排擯。
我今不知斯義所屬。
推垂哀愍開示衆生。
中道了義無戲論法。
爾時世尊告阿難言。
汝先厭離聲聞緣覺諸小乘法。
發心勤求無上菩提。
故我今時為汝開示第一義谛。
如何複将世間戲論。
妄想因緣而自纏繞。
汝雖多聞如說藥人。
真藥現前不能分别。
如來說為真可憐愍。
汝今谛聽。
吾當為汝分别開示。
亦令當來修大乘者通達實相。
阿難默然承佛聖旨。
阿難如汝所言四大和合。
發明世間種種變化。
阿難若彼大性體非和合。
則不能與諸大雜和。
猶如虛空不和諸色。
若和合者同于變化。
始終相成生滅相續。
生死死生生生死死。
如旋火輪未有休息。
阿難如水成冰冰還成水。
汝觀地性。
粗為大地細為微塵。
至鄰虛塵析彼極微。
色邊際相七分所成。
更析鄰虛即實空性。
阿難若此鄰虛析成虛空。
當知虛空出生色相。
汝今問言由和合故。
出生世間諸變化相。
汝且觀此一鄰虛塵。
用幾虛空和合而有。
不應鄰虛合成鄰虛。
又鄰虛塵析入空者。
用幾色相合成虛空。
若色合時合色非空。
若空合時合空非色色猶可析空雲何合汝元不知如來藏中。
性色真空性空真色。
清淨本然周遍法界。
随衆生心應所知量。
循業發現世間無知。
惑為因緣及自然性。
皆是識心分别計度。
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阿難火性無我寄于諸緣。
汝觀城中未食之家欲炊爨時。
手執陽燧日前求火。
阿難名和合者。
如我與汝一千二百五十比丘今為一衆。
衆雖為一。
诘其根本各各有身。
皆有所生。
氏族名字。
如舍利弗婆羅門種。
優盧頻螺迦葉波種。
乃至阿難瞿昙種姓。
阿難若此火性因和合有。
彼手執鏡于日求火。
此火為從鏡中而出。
為從艾出為于日來。
阿難若日來者。
自能燒汝手中之艾。
來處林木皆應受焚。
若鏡中出自能于鏡。
出然于艾鏡何不镕。
纡汝手執尚無熱相雲何融泮。
若生于艾何藉日鏡。
光明相接然後火生。
汝又谛觀鏡因手執。
日從天來艾本地生。
火從何方遊曆于此。
日鏡相遠非和非合。
不應火光無從自有。
汝猶不知如來藏中。
性火真空性空真火。
清淨本然周遍法界。
随衆生心應所知量。
阿難當知。
世人一處執鏡一處火生。
遍法界執滿世間起。
起遍世間甯有方所。
循業發現世間無知。
惑為因緣及自然性。
皆是識心分别計度。
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阿難水性不定流息無恒。
如室羅城迦毗羅仙斫迦羅仙。
及缽頭摩诃薩多等諸大幻師。
求太陰精用和幻藥。
是諸師等于白月晝。
手執方諸承月中水。
此水為複從珠中出。
空中自有為從月來。
阿難若從月來。
尚能遠方令珠出水。
所經林木皆應吐流。
流則何待方珠所出。
不流明水非從月降。
若從珠出則此珠中常應流水。
何待中宵承白月晝。
若從空生空性無邊水當無際。
從人洎天皆同陷溺。
雲何複有水陸空行。
汝更谛觀月從天陟珠因手持。
承珠水盤本人敷設。
水從何方流注于此。
月珠相遠非和非合。
不應水精無從自有。
汝尚不知如來藏中。
性水真空性空真水。
清淨本然周遍法界。
随衆生心應所知量。
一處執珠一處水出。
遍法界執滿法界生。
生滿世間甯有方所。
循業發現世間無知。
惑為因緣及自然性。
皆是識心分别計度。
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阿難風性無體動靜不常。
汝常整衣入于大衆。
僧伽梨角動及傍人。
則有微風拂彼人面。
此風為複出袈裟角。
發于虛空生彼人面。
阿難此風若複出袈裟角。
汝乃披風。
其衣飛搖應離汝體。
我今說法會中垂衣。
汝看我衣風何所在。
不應衣中有藏風地。
若生虛空。
汝衣不動何因無拂。
空性常住風應常生。
若無風時虛空當滅。
滅風可見滅空何狀。
若有生滅不名虛空。
名為虛空雲何風出。
若風自生彼拂之面。
從彼面生當應拂汝。
自汝整衣雲何倒拂。
汝審谛觀。
整衣在汝面屬彼人。
虛空寂然不參流動。
風自誰方鼓動來此。
風空性隔非和非合。
不應風性無從自有。
汝宛不知如來藏中。
性風真空性空真風。
清淨本然周遍法界。
随衆生心應所知量。
阿難
離身即是虛空等相。
内外不成中雲何立。
中不複立内外性空。
即汝識生從誰立界。
是故當知身觸為緣生身識界三處都無。
則身與觸及身界三。
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阿難又汝所明。
意法為緣生于意識。
此識為複因意所生以意為界。
因法所生以法為界。
阿難若因意生于汝意中。
必有所思發明汝意。
若無前法意無所生。
離緣無形識将何用。
又汝識心與諸思量。
兼了别性為同為異。
同意即意雲何所生。
異意不同應無所識。
若無所識雲何意生。
若有所識雲何識意。
唯同與異二性無成界雲何立。
若因法生。
世間諸法不離五塵。
汝觀色法及諸聲法香法味法。
及與觸法相狀分明。
以對五根非意所攝。
汝識決定依于法生。
汝今谛觀法法何狀。
若離色空。
動靜通塞合離生滅。
越此諸相終無所得。
生則色空諸法等生。
滅則色空諸法等滅。
所因既無。
因生有識作何形相。
相狀不有界雲何生。
是故當知意法為緣生意識界三處都無。
則意與法及意界三。
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阿難白佛言世尊。
如來常說和合因緣。
一切世間種種變化。
皆因四大和合發明。
雲何如來因緣自然二俱排擯。
我今不知斯義所屬。
推垂哀愍開示衆生。
中道了義無戲論法。
爾時世尊告阿難言。
汝先厭離聲聞緣覺諸小乘法。
發心勤求無上菩提。
故我今時為汝開示第一義谛。
如何複将世間戲論。
妄想因緣而自纏繞。
汝雖多聞如說藥人。
真藥現前不能分别。
如來說為真可憐愍。
汝今谛聽。
吾當為汝分别開示。
亦令當來修大乘者通達實相。
阿難默然承佛聖旨。
阿難如汝所言四大和合。
發明世間種種變化。
阿難若彼大性體非和合。
則不能與諸大雜和。
猶如虛空不和諸色。
若和合者同于變化。
始終相成生滅相續。
生死死生生生死死。
如旋火輪未有休息。
阿難如水成冰冰還成水。
汝觀地性。
粗為大地細為微塵。
至鄰虛塵析彼極微。
色邊際相七分所成。
更析鄰虛即實空性。
阿難若此鄰虛析成虛空。
當知虛空出生色相。
汝今問言由和合故。
出生世間諸變化相。
汝且觀此一鄰虛塵。
用幾虛空和合而有。
不應鄰虛合成鄰虛。
又鄰虛塵析入空者。
用幾色相合成虛空。
若色合時合色非空。
若空合時合空非色色猶可析空雲何合汝元不知如來藏中。
性色真空性空真色。
清淨本然周遍法界。
随衆生心應所知量。
循業發現世間無知。
惑為因緣及自然性。
皆是識心分别計度。
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阿難火性無我寄于諸緣。
汝觀城中未食之家欲炊爨時。
手執陽燧日前求火。
阿難名和合者。
如我與汝一千二百五十比丘今為一衆。
衆雖為一。
诘其根本各各有身。
皆有所生。
氏族名字。
如舍利弗婆羅門種。
優盧頻螺迦葉波種。
乃至阿難瞿昙種姓。
阿難若此火性因和合有。
彼手執鏡于日求火。
此火為從鏡中而出。
為從艾出為于日來。
阿難若日來者。
自能燒汝手中之艾。
來處林木皆應受焚。
若鏡中出自能于鏡。
出然于艾鏡何不镕。
纡汝手執尚無熱相雲何融泮。
若生于艾何藉日鏡。
光明相接然後火生。
汝又谛觀鏡因手執。
日從天來艾本地生。
火從何方遊曆于此。
日鏡相遠非和非合。
不應火光無從自有。
汝猶不知如來藏中。
性火真空性空真火。
清淨本然周遍法界。
随衆生心應所知量。
阿難當知。
世人一處執鏡一處火生。
遍法界執滿世間起。
起遍世間甯有方所。
循業發現世間無知。
惑為因緣及自然性。
皆是識心分别計度。
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阿難水性不定流息無恒。
如室羅城迦毗羅仙斫迦羅仙。
及缽頭摩诃薩多等諸大幻師。
求太陰精用和幻藥。
是諸師等于白月晝。
手執方諸承月中水。
此水為複從珠中出。
空中自有為從月來。
阿難若從月來。
尚能遠方令珠出水。
所經林木皆應吐流。
流則何待方珠所出。
不流明水非從月降。
若從珠出則此珠中常應流水。
何待中宵承白月晝。
若從空生空性無邊水當無際。
從人洎天皆同陷溺。
雲何複有水陸空行。
汝更谛觀月從天陟珠因手持。
承珠水盤本人敷設。
水從何方流注于此。
月珠相遠非和非合。
不應水精無從自有。
汝尚不知如來藏中。
性水真空性空真水。
清淨本然周遍法界。
随衆生心應所知量。
一處執珠一處水出。
遍法界執滿法界生。
生滿世間甯有方所。
循業發現世間無知。
惑為因緣及自然性。
皆是識心分别計度。
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阿難風性無體動靜不常。
汝常整衣入于大衆。
僧伽梨角動及傍人。
則有微風拂彼人面。
此風為複出袈裟角。
發于虛空生彼人面。
阿難此風若複出袈裟角。
汝乃披風。
其衣飛搖應離汝體。
我今說法會中垂衣。
汝看我衣風何所在。
不應衣中有藏風地。
若生虛空。
汝衣不動何因無拂。
空性常住風應常生。
若無風時虛空當滅。
滅風可見滅空何狀。
若有生滅不名虛空。
名為虛空雲何風出。
若風自生彼拂之面。
從彼面生當應拂汝。
自汝整衣雲何倒拂。
汝審谛觀。
整衣在汝面屬彼人。
虛空寂然不參流動。
風自誰方鼓動來此。
風空性隔非和非合。
不應風性無從自有。
汝宛不知如來藏中。
性風真空性空真風。
清淨本然周遍法界。
随衆生心應所知量。
阿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