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卷第二

關燈
通。

    牆宇之間則複觀擁。

    分别之處則複見緣。

    頑虛之中遍是空性。

    郁[土*孛]之象則纡昏塵。

    澄霁斂氛又觀清淨。

    阿難汝鹹看此諸變化相。

    吾今各還本所因處。

    雲何本因。

    阿難此諸變化明還日輪。

    何以故。

    無日不明明因屬日。

    是故還日暗還黑月。

    通還戶牖擁還牆宇。

    緣還分别頑虛還空。

    郁[土*孛]還塵清明還霁。

    則諸世間一切所有不出斯類。

    汝見八種見精明性當欲誰還。

    何以故。

    若還于明。

    則不明時無複見暗。

    雖明暗等種種差别見無差别。

    諸可還者自然非汝。

    不汝還者非汝而誰。

    則知汝心本妙明淨。

    汝自迷悶喪本受輪。

    于生死中常被漂溺。

    是故如來名可憐愍。

     阿難言我雖識此見性無還。

    雲何得知是我真性。

     佛告阿難吾今問汝。

    今汝未得無漏清淨。

    承佛神力見于初禅得無障礙。

    而阿那律見閻浮提。

    如觀掌中庵摩羅果。

    諸菩薩等見百千界。

    十方如來窮盡微塵清淨國土無所不矚。

    衆生洞視不過分寸。

    阿難且吾與汝觀四天王所住宮殿。

    中間遍覽水陸空行。

    雖有昏明種種形像。

    無非前塵分别留礙。

    汝應于此分别自他。

    今吾将汝擇于見中。

    誰是我體誰為物象。

    阿難極汝見源。

    從日月宮是物非汝。

    至七金山周遍谛觀。

    雖種種光亦物非汝。

    漸漸更觀雲騰鳥飛。

    風動塵起樹木山川。

    草芥人畜鹹物非汝。

    阿難是諸近遠諸有物性。

    雖複差殊同汝見精清淨所矚。

    則諸物類自有差别見性無殊。

    此精妙明誠汝見性。

    若見是物則汝亦可見吾之見。

    若同見者名為見吾。

    吾不見時何不見吾不見之處。

    若見不見自然非彼不見之相。

    若不見吾不見之地。

    自然非物雲何非汝。

    又則汝今見物之時。

    汝既見物物亦見汝。

    體性紛雜則汝與我。

    并諸世間不成安立。

    阿難若汝見時是汝非我。

    見性周遍非汝而誰。

    雲何自疑汝之真性。

    性汝不真取我求實。

     阿難白佛言世尊。

    若此見性必我非餘。

    我與如來觀四天王勝藏寶殿居日月宮。

    此見周圓遍娑婆國。

    退歸精舍隻見伽藍。

    清心戶堂但瞻檐庑。

    世尊此見如是。

    其體本來周遍一界。

    今在室中唯滿一室。

    為複此見縮大為小。

    為當牆宇夾令斷絕。

    我今不知斯義所在。

    願垂弘慈為我敷演。

     佛告阿難一切世間大小内外。

    諸所事業各屬前塵。

    不應說言見有舒縮。

    譬如方器中見方空。

    吾複問汝此方器中所見方空。

    為複定方為不定方。

    若定方者别安圓器空應不圓。

    若不定者在方器中應無方空。

    汝言不知斯義所在。

    義性如是雲何為在。

    阿難若複欲令入無方圓。

    但除器方空體無方。

    不應說言更除虛空方相所在。

    若如汝問入室之時。

    縮見令小仰觀日時。

    汝豈挽見齊于日面。

    若築牆宇能夾見斷。

    穿為小窦甯無窦迹。

    是義不然。

    一切衆生從無始來迷己為物。

    失于本心為物所轉。

    故于是中觀大觀小。

    若能轉物則同如來。

    身心圓明不動道場。

    于一毛端遍能含受十方國土。

     阿難白佛言世尊。

    若此見精必我妙性。

    令此妙性現在我前。

    見必我真。

    我今身心複是何物。

    而今身心分别有實。

    彼見無别分辨我身。

    若實我心令我今見見性實我而身非我。

    何殊如來先所難言物能見我。

    惟垂大慈開發未悟。

     佛告阿難今汝所言。

    見在汝前是義非實。

    若實汝前汝實見者。

    則此見精既有方所非無指示。

    且今與汝坐祇陀林。

    遍觀林渠及與殿堂。

    上至日月前對恒河。

    汝今于我師子座前。

    舉手指陳是種種相。

    陰者是林明者是日。

    礙者是壁通者是空。

    如是乃至草樹纖毫大小雖殊。

    但可有形無不指著。

    若必有見現在汝前。

    汝應以手确實指陳何者是見。

    阿難當知若空是見。

    既已成見何者是空。

    若物是見。

    既已是見何者為物。

    汝可微細披剝萬象。

    析出精明淨妙見元指陳示我。

    同彼諸物分明無惑。

     阿難言我今于此重閣講堂。

    遠洎恒河上觀日月。

    舉手所指縱目所觀。

    指皆是物無是見者。

    世尊如佛所說。

    況我有漏初學聲聞。

    乃至菩薩亦不能于萬物象前剖出精見。

    離一切物别有自性。

    佛言如是如是。

     佛複告阿難。

    如汝所言無有精見。

    離一切物别有自性。

    則汝所指是物之中無是見者。

    今複告汝汝與如來。

    坐祇陀林更觀林苑。

    乃至日月種種象殊。

    必無見精受汝所指。

    汝又發明此諸物中何者非見。

    阿難言我實遍見此祇陀林。

    不知是中何者非見何以故若樹非見雲何見樹。

    若樹即見複雲何樹。

    如是乃至若空非見。

    雲何為空。

    若空即見複雲何空。

    我又思惟是萬象中。

    微細發明無非見者。

    佛言如是如是。

     于是大衆非無學者。

    聞佛此言茫然不知是義終始。

    一時惶悚失其所守。

    如來知其魂慮變懾心生憐愍。

    安慰阿難及諸大衆。

    諸善男子無上法王是真實語。

    如所如說不诳不妄。

    非末伽梨四種不死矯亂論議。

    汝谛思惟無忝哀慕。

     是時文殊師利法王子愍諸四衆。

    在大衆中即從座起。

    頂禮佛足合掌恭敬。

    而白佛言世尊。

    此諸大衆。

    不悟如來發明二種精見色空是非是義。

    世尊若此前緣色空等象。

    若是見者應有所指。

    若非見者應無所矚。

    而今不知是義所歸故有驚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