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卷十八 人間訓(上)
關燈
小
中
大
uo魏宣子接着說:&ldquo如果智伯沒完沒了地向我們索取土地,那又該如何是好?&rdquo任登說:&ldquo咱們魏家先給他一點土地,讓智伯嘗到一點甜頭後,他會如法炮制繼續向别的諸侯要土地的,諸侯們也隻得豎起耳朵聽從,但内心一定會産生怨恨的。
到時我們就可和各諸侯同心協力來對付智伯了。
這樣一來,我們從中可獲得的好處就不僅僅是我們喪失的那點東西了。
&rdquo魏宣子聽從了任登的話,割讓了一些土地給智伯。
智伯嘗到甜頭後果然向韓康子索要土地,韓康子不敢不給,諸侯們此時是一片恐慌。
随後,智伯又向趙襄子索要土地,趙襄子回絕了他。
于是智伯就脅迫韓、魏兩家攻打趙襄子,并将趙襄子圍困在晉陽城中。
但此時的趙、韓、魏三家已暗中聯絡、合謀,共同行動,在晉陽打敗了智伯的軍隊,還擒獲智伯,并将智伯把持的晉國一分為三。
這就是本想奪取人家的反而被人家奪走。
那麼,什麼叫先給予别人反過來又奪取别人的呢?晉獻公想向虞國借道去征伐虢國,于是就贈送給虞國君垂棘寶璧和屈産良馬。
虞國君看到這些寶璧和良馬,心裡有點動,想借道給晉獻公。
這時宮之奇就勸谏了:&ldquo這可使不得!我們虞國和虢國的關系就像車輪和輔木的關系一樣,輔木緊挨在車輪外側,而車輪就依賴着輔木的保護。
虞國和虢國現在正形成一種互相依賴的态勢。
假若借道給晉國,那麼虢國早上亡國,當天晚上我們的虞國也随之滅亡。
&rdquo這虞國君不聽宮之奇的規勸,還是将道路借給了晉軍。
荀息率軍滅了虢國。
部隊随即在回師的途中,又拿下了虞國。
這就是先給予别人反過來又奪取别人的。
聖王布施恩德給天下民衆,并不是企望從民衆那裡得到報答;舉行祭天地、日月山川和祖宗的儀式,并不是謀求鬼神能賜福。
山達到一定高度,就自然會興起雲雨;河水深到一定程度,也自然會有蛟龍出現;君子修行達到一定道德境界,也必然會有福祿歸屬他們。
那些暗中積德的人,必定會得到公開的好報;那些暗中施惠者,也必定會得到顯耀的聲望。
古時候溝渠堤防失修,洪水成了人民的災害,于是夏禹鑿通龍門,開辟伊阙,平息洪水,整治土地,使百姓能在陸地上生活安居。
百姓間不親近、五種人倫關系不清順,于是契就教育百姓知道君臣、父子、夫婦、兄弟之間的尊卑等次和相關禮節。
田地荒蕪,民衆缺衣少糧,于是後稷就指導百姓民衆開墾荒地,改良土壤,播種糧食,讓百姓民衆家家豐衣足食。
所以這三位君王的後代無不成為帝王,這就是因為他們平時積陰德的緣故。
周王室衰微,禮義廢棄,孔子就用三代的道德教育世人,孔氏家族繼嗣至今不絕,這就是孔子平時德行高的緣故。
秦始皇趙(嬴)政用暴力兼并天下并很快滅亡,智伯侵占韓、魏、趙三家土地但最終反被消滅,商鞅實行苛政而遭肢解,李斯謀害忠良而遭車裂。
夏、商、周三代君王施行道德而稱王天下,齊桓公幫助弱國生存下去而成為霸主。
種黍的不會收獲稷,埋下怨恨的不會得到恩德的報答。
從前宋國有一戶好行善的人家,世代堅持不懈行善做好事。
有一年,家裡養的一頭黑母牛産下一隻純白的牛犢,于是家裡人就将這件怪事去請教術數先生。
術數先生說:&ldquo這是吉祥的征兆,用這純白牛犢去祭祀鬼神吧。
&rdquo又過了一年,這家的父親無緣無故眼睛失明了。
以後這母牛又産下一頭純白牛犢,于是父親又讓兒子去請教術數先生。
兒子問道:&ldquo先前聽了術數先生的話,父親您的眼睛失明了,現在還去問他為什麼?&rdquo父親說了:&ldquo聖人的話常常是先好像不對,但以後會應驗吻合的,而且這件事還沒完,你就去試着問問吧!&rdquo兒子又去問術數先生這怪事。
術數先生回答說:&ldquo這也同樣是吉祥的征兆,還是用這純白牛犢去祭祀鬼神吧!&rdquo兒子回家後将術數先生的話如實報告了父親,父親說:&ldquo那就按照先生的話去做吧!&rdquo又過一年,兒子的眼睛也無緣無故地失明了。
後來楚國攻打宋國,包圍了這戶人家所居住的城邑。
這時候,城裡能充饑的東西都吃光了,人們隻能一交一換孩子吃,并将枯骨劈開當柴燒。
壯年人也全都戰死,這樣老人、病人、兒童上城樓防守,頑強抵禦,使楚軍遲遲攻克不下。
這時楚王大怒,在城被攻破之後,将凡上城樓防守的人全部殺死。
唯獨這戶人家因父子均失明而沒上城樓防守,得以保全性命。
當楚軍撤走以後,父子兩人的眼睛又複明了。
這正是禍福互相轉化互相促成,其中的變化難以明了。
在靠近邊塞的居民中,有一位精通術數的人,一次他家養的馬無緣無故跑到一胡一人那裡,鄰居家的人都為此事來安慰他。
他說:&ldquo這事難道就不能變成好事嗎?&rdquo過了一段時間,跑走的馬領着一群馬回來了。
鄰居家的人又都來賀慶。
他說:&ldquo這事難道就不可能變為壞事嗎?&rdquo果然,因家有不少一胡一人養的好馬,他兒子騎馬玩時将大腿骨給摔斷了。
這樣鄰居又來安慰他。
他又說:&ldquo怎麼知道這事不會變成好事呢?&rdquo過了一年,一胡一人一大舉進攻邊塞,青壯年男子都拿起武器參戰,結果邊塞附近的居民死去十分之九,唯獨這戶人家因兒子跛腳,父子性命都保住了。
所以說福可變為禍,禍可變為福,這其中的變化難以捉摸,深不可測。
有時辭語順當卻不切合實事,有時言辭難聽不合心意但卻切合實際。
宋國人高陽魋準備建造房子,他采伐了木材等建房材料後去征求匠人的意見。
匠人對他說:&ldquo現在還不能開工,因為木料還沒幹透;在濕木頭上塗上泥漿,時間一長,這木頭會變形。
用濕木料承受重泥,即使現在造好房子,往後房子一定會倒塌。
&rdquo高陽魋聽了後說:&ldquo不對。
木料幹了就更堅硬,泥漿幹了就變輕。
用堅硬的木料承受變輕了的泥漿,眼前雖然不好,往後就一定堅固。
&rdquo匠人聽了後一時也沒有話說,便隻好按照吩咐造房子。
沒多久,房子落成,顯得非常高大結實,十分壯觀。
但不久這房子果然倒塌。
這就是所謂的辭語順當但卻不切合實事。
那麼,什麼叫辭語難聽不合心意卻切合實際呢?靖郭君打算在他的封地薛修築城牆,他手下的賓客、門人都紛紛勸阻,靖郭君不聽。
靖郭君對傳達官說:&ldquo不要替來訪的客人傳話通報了。
&rdquo這時有位齊國人要求會見靖郭君,說:&ldquo我隻說三個字,多說一個字,我情願受烹刑。
&rdquo靖郭君聽到後表示願意接見這位齊國人。
那齊國人快步走到靖郭君跟前,拜了二次,然後起身說:&ldquo海大魚。
&rdquo說完就轉身往外走。
靖郭君連忙喊着那齊人:&ldquo我想聽聽你的高見。
&rdquo那齊國人煞有介事地說道:&ldquo我可不敢拿自己的性命開玩笑。
&rdquo靖郭君說:&ldquo先生你不顧路途遙遠來到我這裡,有意見但說無妨,我很想聽聽。
&rdquo那齊國人就說:&ldquo大海裡的大魚,漁網都捕捉不到它,釣鈎更釣不到它。
但是它一旦躍出水面落在岸邊,那蝼蛄和螞蟻都可以随心所欲地咬食它。
如今,齊國就是你的大海,若是失去了齊國,這薛地還能獨自存在嗎?&rdquo靖郭君聽了後一下子醒悟,說:&ldquo先生你講的真好。
&rdquo于是靖郭君馬上取消了在薛地築城的計劃。
這就是辭語難聽且不合人心的卻切合實際。
用硬邦邦&ldquo不要在薛地築城&rdquo的話來勸止靖郭君薛地築城的計劃,對于勸說的實際效果來說,還不如用&ldquo海大魚&rdquo三個字來得管用。
所以事情有時候是,疏遠它反而親近它,接近它反而疏遠它;還有些事情是,說的話被采納,而且計謀恰當,但自身卻反而被疏遠;說的話不被接受,而且計謀行不通,但自身卻反而被親近。
怎麼說明這點呢?魏、韓、趙三國攻打齊國,包圍了齊國的平陸這地方。
括子向牛子報告:&ldquo魏、韓、趙三國和我們齊國不接壤,他們越過鄰國包圍平陸,沒有什麼實際可以貪圖的利益。
他們這樣做隻是想從我們齊國獲取某種名聲而已,既然這樣,就叫齊侯前去和他們講和算了。
&rdquo牛子聽了後認為這是好主意。
括子走後,無害子随即進來。
牛子就将括子的話告訴給無害子聽。
無害子隻是說:&ldquo這跟我所聽說的不一樣。
&rdquo牛子見無害子不說出具體
到時我們就可和各諸侯同心協力來對付智伯了。
這樣一來,我們從中可獲得的好處就不僅僅是我們喪失的那點東西了。
&rdquo魏宣子聽從了任登的話,割讓了一些土地給智伯。
智伯嘗到甜頭後果然向韓康子索要土地,韓康子不敢不給,諸侯們此時是一片恐慌。
随後,智伯又向趙襄子索要土地,趙襄子回絕了他。
于是智伯就脅迫韓、魏兩家攻打趙襄子,并将趙襄子圍困在晉陽城中。
但此時的趙、韓、魏三家已暗中聯絡、合謀,共同行動,在晉陽打敗了智伯的軍隊,還擒獲智伯,并将智伯把持的晉國一分為三。
這就是本想奪取人家的反而被人家奪走。
那麼,什麼叫先給予别人反過來又奪取别人的呢?晉獻公想向虞國借道去征伐虢國,于是就贈送給虞國君垂棘寶璧和屈産良馬。
虞國君看到這些寶璧和良馬,心裡有點動,想借道給晉獻公。
這時宮之奇就勸谏了:&ldquo這可使不得!我們虞國和虢國的關系就像車輪和輔木的關系一樣,輔木緊挨在車輪外側,而車輪就依賴着輔木的保護。
虞國和虢國現在正形成一種互相依賴的态勢。
假若借道給晉國,那麼虢國早上亡國,當天晚上我們的虞國也随之滅亡。
&rdquo這虞國君不聽宮之奇的規勸,還是将道路借給了晉軍。
荀息率軍滅了虢國。
部隊随即在回師的途中,又拿下了虞國。
這就是先給予别人反過來又奪取别人的。
聖王布施恩德給天下民衆,并不是企望從民衆那裡得到報答;舉行祭天地、日月山川和祖宗的儀式,并不是謀求鬼神能賜福。
山達到一定高度,就自然會興起雲雨;河水深到一定程度,也自然會有蛟龍出現;君子修行達到一定道德境界,也必然會有福祿歸屬他們。
那些暗中積德的人,必定會得到公開的好報;那些暗中施惠者,也必定會得到顯耀的聲望。
古時候溝渠堤防失修,洪水成了人民的災害,于是夏禹鑿通龍門,開辟伊阙,平息洪水,整治土地,使百姓能在陸地上生活安居。
百姓間不親近、五種人倫關系不清順,于是契就教育百姓知道君臣、父子、夫婦、兄弟之間的尊卑等次和相關禮節。
田地荒蕪,民衆缺衣少糧,于是後稷就指導百姓民衆開墾荒地,改良土壤,播種糧食,讓百姓民衆家家豐衣足食。
所以這三位君王的後代無不成為帝王,這就是因為他們平時積陰德的緣故。
周王室衰微,禮義廢棄,孔子就用三代的道德教育世人,孔氏家族繼嗣至今不絕,這就是孔子平時德行高的緣故。
秦始皇趙(嬴)政用暴力兼并天下并很快滅亡,智伯侵占韓、魏、趙三家土地但最終反被消滅,商鞅實行苛政而遭肢解,李斯謀害忠良而遭車裂。
夏、商、周三代君王施行道德而稱王天下,齊桓公幫助弱國生存下去而成為霸主。
種黍的不會收獲稷,埋下怨恨的不會得到恩德的報答。
從前宋國有一戶好行善的人家,世代堅持不懈行善做好事。
有一年,家裡養的一頭黑母牛産下一隻純白的牛犢,于是家裡人就将這件怪事去請教術數先生。
術數先生說:&ldquo這是吉祥的征兆,用這純白牛犢去祭祀鬼神吧。
&rdquo又過了一年,這家的父親無緣無故眼睛失明了。
以後這母牛又産下一頭純白牛犢,于是父親又讓兒子去請教術數先生。
兒子問道:&ldquo先前聽了術數先生的話,父親您的眼睛失明了,現在還去問他為什麼?&rdquo父親說了:&ldquo聖人的話常常是先好像不對,但以後會應驗吻合的,而且這件事還沒完,你就去試着問問吧!&rdquo兒子又去問術數先生這怪事。
術數先生回答說:&ldquo這也同樣是吉祥的征兆,還是用這純白牛犢去祭祀鬼神吧!&rdquo兒子回家後将術數先生的話如實報告了父親,父親說:&ldquo那就按照先生的話去做吧!&rdquo又過一年,兒子的眼睛也無緣無故地失明了。
後來楚國攻打宋國,包圍了這戶人家所居住的城邑。
這時候,城裡能充饑的東西都吃光了,人們隻能一交一換孩子吃,并将枯骨劈開當柴燒。
壯年人也全都戰死,這樣老人、病人、兒童上城樓防守,頑強抵禦,使楚軍遲遲攻克不下。
這時楚王大怒,在城被攻破之後,将凡上城樓防守的人全部殺死。
唯獨這戶人家因父子均失明而沒上城樓防守,得以保全性命。
當楚軍撤走以後,父子兩人的眼睛又複明了。
這正是禍福互相轉化互相促成,其中的變化難以明了。
在靠近邊塞的居民中,有一位精通術數的人,一次他家養的馬無緣無故跑到一胡一人那裡,鄰居家的人都為此事來安慰他。
他說:&ldquo這事難道就不能變成好事嗎?&rdquo過了一段時間,跑走的馬領着一群馬回來了。
鄰居家的人又都來賀慶。
他說:&ldquo這事難道就不可能變為壞事嗎?&rdquo果然,因家有不少一胡一人養的好馬,他兒子騎馬玩時将大腿骨給摔斷了。
這樣鄰居又來安慰他。
他又說:&ldquo怎麼知道這事不會變成好事呢?&rdquo過了一年,一胡一人一大舉進攻邊塞,青壯年男子都拿起武器參戰,結果邊塞附近的居民死去十分之九,唯獨這戶人家因兒子跛腳,父子性命都保住了。
所以說福可變為禍,禍可變為福,這其中的變化難以捉摸,深不可測。
有時辭語順當卻不切合實事,有時言辭難聽不合心意但卻切合實際。
宋國人高陽魋準備建造房子,他采伐了木材等建房材料後去征求匠人的意見。
匠人對他說:&ldquo現在還不能開工,因為木料還沒幹透;在濕木頭上塗上泥漿,時間一長,這木頭會變形。
用濕木料承受重泥,即使現在造好房子,往後房子一定會倒塌。
&rdquo高陽魋聽了後說:&ldquo不對。
木料幹了就更堅硬,泥漿幹了就變輕。
用堅硬的木料承受變輕了的泥漿,眼前雖然不好,往後就一定堅固。
&rdquo匠人聽了後一時也沒有話說,便隻好按照吩咐造房子。
沒多久,房子落成,顯得非常高大結實,十分壯觀。
但不久這房子果然倒塌。
這就是所謂的辭語順當但卻不切合實事。
那麼,什麼叫辭語難聽不合心意卻切合實際呢?靖郭君打算在他的封地薛修築城牆,他手下的賓客、門人都紛紛勸阻,靖郭君不聽。
靖郭君對傳達官說:&ldquo不要替來訪的客人傳話通報了。
&rdquo這時有位齊國人要求會見靖郭君,說:&ldquo我隻說三個字,多說一個字,我情願受烹刑。
&rdquo靖郭君聽到後表示願意接見這位齊國人。
那齊國人快步走到靖郭君跟前,拜了二次,然後起身說:&ldquo海大魚。
&rdquo說完就轉身往外走。
靖郭君連忙喊着那齊人:&ldquo我想聽聽你的高見。
&rdquo那齊國人煞有介事地說道:&ldquo我可不敢拿自己的性命開玩笑。
&rdquo靖郭君說:&ldquo先生你不顧路途遙遠來到我這裡,有意見但說無妨,我很想聽聽。
&rdquo那齊國人就說:&ldquo大海裡的大魚,漁網都捕捉不到它,釣鈎更釣不到它。
但是它一旦躍出水面落在岸邊,那蝼蛄和螞蟻都可以随心所欲地咬食它。
如今,齊國就是你的大海,若是失去了齊國,這薛地還能獨自存在嗎?&rdquo靖郭君聽了後一下子醒悟,說:&ldquo先生你講的真好。
&rdquo于是靖郭君馬上取消了在薛地築城的計劃。
這就是辭語難聽且不合人心的卻切合實際。
用硬邦邦&ldquo不要在薛地築城&rdquo的話來勸止靖郭君薛地築城的計劃,對于勸說的實際效果來說,還不如用&ldquo海大魚&rdquo三個字來得管用。
所以事情有時候是,疏遠它反而親近它,接近它反而疏遠它;還有些事情是,說的話被采納,而且計謀恰當,但自身卻反而被疏遠;說的話不被接受,而且計謀行不通,但自身卻反而被親近。
怎麼說明這點呢?魏、韓、趙三國攻打齊國,包圍了齊國的平陸這地方。
括子向牛子報告:&ldquo魏、韓、趙三國和我們齊國不接壤,他們越過鄰國包圍平陸,沒有什麼實際可以貪圖的利益。
他們這樣做隻是想從我們齊國獲取某種名聲而已,既然這樣,就叫齊侯前去和他們講和算了。
&rdquo牛子聽了後認為這是好主意。
括子走後,無害子随即進來。
牛子就将括子的話告訴給無害子聽。
無害子隻是說:&ldquo這跟我所聽說的不一樣。
&rdquo牛子見無害子不說出具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