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卷十七 說林訓
關燈
小
中
大
不知下;未可以應變。
有山無林,有谷無風,有石無金。
滿堂之坐,視鈎各異,于環帶一也。
獻公之賢,欺于骊姬;叔孫之智,欺于豎牛。
故鄭詹入魯,《春秋》曰:&ldquo佞人來。
佞人來。
&rdquo君子有酒,鄙人鼓缶,雖不見好,亦不見醜。
人性便絲衣帛;或射之,則被铠甲:為其所不便以得所便。
輻之入毂,各值其鑿,不得相通,猶人臣各守其職,不得相幹。
當被甲而免射者,被而入水;嘗抱壺而渡水者,抱而蒙火,可謂不知類矣。
君子之居民上,若以腐索禦奔馬,若跟薄冰,蛟在其下;若入林而遇乳虎。
善用人者,若蚈之足,衆而不相害;若唇之與齒,堅柔相摩而不相敗。
清醠之美,始于耒耜;黼黼之美,在于杼軸。
布之新不如紵紵之獘不如布,或善為新,或惡為故。
在頰則好,在颡則醜。
繡以為裳則宜;以為冠則譏。
馬齒非牛蹄,檀根非椅枝,故見其一本而萬物知。
石生而堅,蘭生而芳,少自其質,長而愈明。
扶之與提,謝之與讓,故之與先,諾之與已也,之與矣相去千裡。
污準而粉其颡;腐鼠在壇,燒薰于宮,入水而憎濡,懷臭而求芳;雖善者弗能為工。
再生者不獲,華大旱者不胥時落。
毋曰不幸,甑終不堕井。
抽簪招,有何為驚!使人無度河,可;中河使無度,不可。
見虎一文,不知其武;見骥一毛,不知善走。
水虿為蟌孓孓為,兔齧為螚。
物之所為,出于不意,弗知者驚,知者不怪。
銅英青,金英黃,玉英白,磨燭确,膏燭澤也,以微知明,以外知内。
象肉之味不知于口,鬼神之貌不著于目,捕景之說不形于心。
冬冰可折,夏木可結,時難得而易失。
木方茂盛,終日采而不知;秋風下霜,一夕而殚。
病熱而強之餐,救喝而飲之寒,救經而引其索,拯溺而授之石,欲救之,反為惡。
雖欲謹亡馬,不發戶磷;雖欲豫就酒,不懷蓐。
孟責探鼠穴,鼠無時死,必噬其指,失其勢也。
山雲蒸,柱礎潤;伏苓掘,兔絲死。
一家失熛,百家皆燒;夫陰謀,百姓暴骸。
粟得水濕而熱,顫得火而液,水中有火,火中有水。
疾雷破石,陰陽相薄。
湯沐之于河,有益不多。
流潦注海,雖不能益,猶愈于已。
一目之羅,不可以得鳥;無餌之釣,不可以得魚;遇士無禮,不可以得賢。
兔絲無根而生,蛇無足而行,魚無耳而聽,蟬無口而鳴,有然之者也。
鶴壽千歲,以極其遊;蜉蝣朝生而暮死,而盡其樂。
纣醢梅伯,文王與諸侯構之;桀辜谏者,湯使人哭之。
狂馬不觸木,猘狗不自投于河,雖聾蟲而不自陷,又況人乎!愛熊而食之鹽,愛獺而飲之酒,雖欲養之,非其道。
心所說,毀舟為杕;心所欲,毀鐘為铎。
管子以小辱成大榮,蘇秦以百誕成一誠。
質的張而弓矢集,林木茂而斧斤入,非或召之,形勢所緻者也。
待利而後拯溺人,亦必利溺人矣。
舟能沉能浮,愚者不加足。
骐骥驅之不進,引之不止,人君不以取道裡。
刺我行者,欲與我一交一;訾我貨者,欲與我市。
以水和水不可食,一弦之瑟不可聽。
駿馬以抑死,直士以正窮,賢者擯于朝,美一女擯于宮。
行者思于道,而居者夢于床;慈母吟于巷,适子懷于荊。
赤肉懸則烏鵲集,鷹隼鸷則衆鳥散,物之散聚,一交一感以然。
食其食者不毀其器,食其實者不折其枝。
塞其源者竭,背其本者枯。
一交一畫不暢,連環不解,其解之不以解。
臨河而羨魚,不如歸家織網。
明月之珠,蛖之病而我之利;虎爪象牙,禽一獸之利而我之害。
易道良馬,使人欲馳;飲酒而樂,使人欲歌。
是而行之,故謂之斷;非而行之,必謂之亂。
矢疾,不過二裡也,步之遲,百舍不休,千裡可緻。
聖人處于陰,衆人處于陽;聖人行于水,衆人行于霜。
異音者不可聽以一律,異形者不可合于一體。
農夫勞而君子養焉,愚者言而智者擇焉。
舍茂林而集幹枯,不弋鵲而弋烏,難與有圖。
寅丘無壑,泉原不溥;尋常之壑,灌千頃之澤。
見之明白,處之如玉石;見之暗晦,必留其謀。
以天下之大,托于一人之才,譬若懸千鈎之重于木之一技。
負子而登牆,謂之不祥,為其一人隕而兩人傷。
善舉事者,若乘舟而悲歌,一人唱而千人和。
不能耕而欲黍粱,不能織而喜采裳,無事而求其功,難矣。
有榮華者必有憔悴,有羅纨者必有麻蒯。
鳥有沸波者,河伯為之不潮,畏其誠也。
故一夫出死,千乘不輕。
蝮蛇螫人,傅以和堇财愈,物故有重而害反為利者。
聖人之處亂世,若夏暴而待暮,桑榆之間,逾易忍也。
水雖平,必有波;衡雖正,必有差;尺寸雖齊,必有詭。
非規矩不能定方圓,非準繩不能正曲直,用規矩準繩者,亦有規矩準繩焉。
舟覆乃見善遊,馬奔乃見良禦。
嚼而無味者弗能内于喉,視而無形者不能思于心。
兕虎在于後,随侯之珠在于前,弗及掇者,先避患而後就利。
逐鹿者不顧兔,決于金之貨者不争銑兩之價。
弓先調而後求勁,馬先馴而後求良,人先信而後求能。
陶人棄索,車人掇之;屠者棄銷,而鍛者拾之;所緩急異也。
百星之明不如一月之光,十牖之開,不如一戶之明。
矢之于十步貫兄甲,及其極,不能入魯編。
太山之高,背而弗見;秋豪之末,視之可察。
山生金,反自刻;木生蠹,反自食;人生事,反自賊。
巧冶不能鑄木,工巧不能斵金者,形性然也。
白玉不琢,美珠不文,質有餘也。
故跬步不休,跛鼈千裡;累積不辍,可成丘阜。
城成于上,木直于下,非有事焉,所緣使然。
凡用人之道,若以燧取火,疏之則弗得,數之則弗中,正在疏數之間。
從朝視夕者移,從在準直者虧;聖入之偶物也,若以鏡視形,曲得其情。
楊子見逵路而哭之,為其可以南可以北;墨子見練絲而泣之,為其可以黃可以黑。
趍舍之相合,猶金石之一調,相去千歲,合一音也。
鳥不幹防者,雖近旨射;其當道,雖遠旨釋。
酤酒而酸,買肉而臭,然酤酒買肉不離屠沽之家,故求物必于近之者。
以詐應詐,以谲應谲,若披蓑而救火,毀讀而止水,乃愈益多。
西施、毛嫱,狀貌不可同,世稱其好,美鈞也。
堯、舜、禹、湯,法籍殊類,得民心一也。
聖人者,随時而舉事,因資而立功,涔則具擺對,早則修土龍。
臨淄之女,織纨而思行者,為之悖戾。
室有美貌,缯為之纂繹。
徽羽之操,不入鄙人之耳;抮和切适,舉坐而善。
過府而負手者,希不有盜心;故侮人之鬼者,過社而搖其枝。
晉陽處父伐楚以救一江一,故解捽者不在于捌格,在于批伔。
木大者根攫,山高者基扶,蹠巨者志遠,體大者節疏。
狂者傷人,莫之怨也;嬰兒署老,莫之疾也,賊心。
尾生之信,不如随牛之誕,而又況一不信者乎!憂父之疾者子,治之者醫,進獻者祝,治祭者庖。
【譯文】 用某個朝代的制度來治理多變的社會,這就好像外鄉人乘船,船至一江一中,這位外鄉人的劍掉入水中,他就趕快在劍掉落下的船舷部位刻上記号,等傍晚船靠岸後他就在所刻的記号處下水去找劍,這實際上反映了此人不懂事物已變化很多了。
隻知道在掉劍的船舷旁打轉,而不知道因順自然遨遊,沒有比這更糊塗的了,雖然有時偶然間有所合,但這種&ldquo合&rdquo不值得珍貴。
就好像大旱之年求雨用的土龍,求神保佑疾病痊愈用的刍狗,隻是暫時地在祭祀中起主宰作用。
也就好像小孩用過的尿布,隻有患蝫蛷瘡的人視為寶貝,但是它終究不是夏後氏的玉璜。
沒有古今,也沒有始終,天地未分時的混沌狀态能夠産生天地,這就是最深奧又微妙且廣大的道。
人走路時跨出的每一步都是有限的,但就是不停地跨步踩踏未曾踩踏過的地方才能走向遠方;同樣,人的智慧每次能掌握的事理也是有限的,但就是不斷地認識未曾認識過的事理才能越變越聰明。
初學遊泳的人用腳亂撲騰、用手亂抓挖,沒有掌握遊泳的技藝,越撲騰、亂抓挖,越往下沉;而當人一旦掌握了遊泳的技藝,就用不了手腳如此慌亂了。
鳥兒飛翔再遠再高,也總得返回鳥巢;兔子跑得再快再遠,也總得返回洞穴;狐狸死時,頭總朝着巢穴;寒将水鳥總貼着水面飛翔,它們各自依戀着自己生存的環境。
不要給盲人送鏡子,不要送鞋給跛子,不要送帽子給越國人,這是因為這些物件對他們來說是無用的。
木椎本來安着木柄,但它不能自我敲擊;眼睛能看到百步開外,但看不到自己的眼眶。
豬狗不管這裝食物的器具是什麼,它們隻顧進食,苟且貪生吃肥了自己,但這樣反而是接近了死亡;鳳凰高飛在千仞的高空,不随便栖息進食,所以也沒什麼人能誘它上鈎自投羅網。
月亮能夠照亮天下,卻被蟾蜍所侵蝕;騰蛇能夠騰雲駕霧,卻被蝍蛆所制一服;烏鴉經得起太陽的灼熱,卻對付不了?禮鳥:這說明它們各自的能耐有長有短。
如果認為沒有比夭折歸天更長壽的了,那麼彭祖活八百歲也算是短命的。
短繩的汲水器不能汲取深井的水,容量小的器皿裝不下大的東西,這是因為它們勝任不了。
憤怒出自不怒之時,有為出于沒有作為之前。
能看清無形,那麼就能看清所有物體;能聽見無聲之一聲,那麼天下就沒有什麼不能聽到的了。
最鮮美的味道嘗着沒有快感,最高深的語辭不講究文飾,最大的快樂是無笑意,最高的聲音不呼叫;最高明的工匠無須砍削,最高明的廚師無須陳列食具,最勇敢的人不以打鬥取勝。
這些均是掌握了&ldquo道&rdquo,&ldquo德&rdquo也就随着而來了,就像黃鐘配宮音、大蔟配商音,不可更改這聲音的調配。
用瓦器作賭注的人心定不慌,以黃金作賭注的人則心神不安,将美玉作賭注的人就内心焦慮。
這是因為過于看重這些黃金和美玉這樣的外物,導緻内心世界的心智變得笨拙起來。
這就好像追逐野獸獵物時,眼睛和心志一直盯着這獵物,導緻
有山無林,有谷無風,有石無金。
滿堂之坐,視鈎各異,于環帶一也。
獻公之賢,欺于骊姬;叔孫之智,欺于豎牛。
故鄭詹入魯,《春秋》曰:&ldquo佞人來。
佞人來。
&rdquo君子有酒,鄙人鼓缶,雖不見好,亦不見醜。
人性便絲衣帛;或射之,則被铠甲:為其所不便以得所便。
輻之入毂,各值其鑿,不得相通,猶人臣各守其職,不得相幹。
當被甲而免射者,被而入水;嘗抱壺而渡水者,抱而蒙火,可謂不知類矣。
君子之居民上,若以腐索禦奔馬,若跟薄冰,蛟在其下;若入林而遇乳虎。
善用人者,若蚈之足,衆而不相害;若唇之與齒,堅柔相摩而不相敗。
清醠之美,始于耒耜;黼黼之美,在于杼軸。
布之新不如紵紵之獘不如布,或善為新,或惡為故。
在頰則好,在颡則醜。
繡以為裳則宜;以為冠則譏。
馬齒非牛蹄,檀根非椅枝,故見其一本而萬物知。
石生而堅,蘭生而芳,少自其質,長而愈明。
扶之與提,謝之與讓,故之與先,諾之與已也,之與矣相去千裡。
污準而粉其颡;腐鼠在壇,燒薰于宮,入水而憎濡,懷臭而求芳;雖善者弗能為工。
再生者不獲,華大旱者不胥時落。
毋曰不幸,甑終不堕井。
抽簪招,有何為驚!使人無度河,可;中河使無度,不可。
見虎一文,不知其武;見骥一毛,不知善走。
水虿為蟌孓孓為,兔齧為螚。
物之所為,出于不意,弗知者驚,知者不怪。
銅英青,金英黃,玉英白,磨燭确,膏燭澤也,以微知明,以外知内。
象肉之味不知于口,鬼神之貌不著于目,捕景之說不形于心。
冬冰可折,夏木可結,時難得而易失。
木方茂盛,終日采而不知;秋風下霜,一夕而殚。
病熱而強之餐,救喝而飲之寒,救經而引其索,拯溺而授之石,欲救之,反為惡。
雖欲謹亡馬,不發戶磷;雖欲豫就酒,不懷蓐。
孟責探鼠穴,鼠無時死,必噬其指,失其勢也。
山雲蒸,柱礎潤;伏苓掘,兔絲死。
一家失熛,百家皆燒;夫陰謀,百姓暴骸。
粟得水濕而熱,顫得火而液,水中有火,火中有水。
疾雷破石,陰陽相薄。
湯沐之于河,有益不多。
流潦注海,雖不能益,猶愈于已。
一目之羅,不可以得鳥;無餌之釣,不可以得魚;遇士無禮,不可以得賢。
兔絲無根而生,蛇無足而行,魚無耳而聽,蟬無口而鳴,有然之者也。
鶴壽千歲,以極其遊;蜉蝣朝生而暮死,而盡其樂。
纣醢梅伯,文王與諸侯構之;桀辜谏者,湯使人哭之。
狂馬不觸木,猘狗不自投于河,雖聾蟲而不自陷,又況人乎!愛熊而食之鹽,愛獺而飲之酒,雖欲養之,非其道。
心所說,毀舟為杕;心所欲,毀鐘為铎。
質的張而弓矢集,林木茂而斧斤入,非或召之,形勢所緻者也。
待利而後拯溺人,亦必利溺人矣。
舟能沉能浮,愚者不加足。
骐骥驅之不進,引之不止,人君不以取道裡。
刺我行者,欲與我一交一;訾我貨者,欲與我市。
以水和水不可食,一弦之瑟不可聽。
駿馬以抑死,直士以正窮,賢者擯于朝,美一女擯于宮。
行者思于道,而居者夢于床;慈母吟于巷,适子懷于荊。
赤肉懸則烏鵲集,鷹隼鸷則衆鳥散,物之散聚,一交一感以然。
食其食者不毀其器,食其實者不折其枝。
塞其源者竭,背其本者枯。
一交一畫不暢,連環不解,其解之不以解。
臨河而羨魚,不如歸家織網。
明月之珠,蛖之病而我之利;虎爪象牙,禽一獸之利而我之害。
易道良馬,使人欲馳;飲酒而樂,使人欲歌。
是而行之,故謂之斷;非而行之,必謂之亂。
矢疾,不過二裡也,步之遲,百舍不休,千裡可緻。
聖人處于陰,衆人處于陽;聖人行于水,衆人行于霜。
異音者不可聽以一律,異形者不可合于一體。
農夫勞而君子養焉,愚者言而智者擇焉。
舍茂林而集幹枯,不弋鵲而弋烏,難與有圖。
寅丘無壑,泉原不溥;尋常之壑,灌千頃之澤。
見之明白,處之如玉石;見之暗晦,必留其謀。
以天下之大,托于一人之才,譬若懸千鈎之重于木之一技。
負子而登牆,謂之不祥,為其一人隕而兩人傷。
善舉事者,若乘舟而悲歌,一人唱而千人和。
不能耕而欲黍粱,不能織而喜采裳,無事而求其功,難矣。
有榮華者必有憔悴,有羅纨者必有麻蒯。
鳥有沸波者,河伯為之不潮,畏其誠也。
故一夫出死,千乘不輕。
蝮蛇螫人,傅以和堇财愈,物故有重而害反為利者。
聖人之處亂世,若夏暴而待暮,桑榆之間,逾易忍也。
水雖平,必有波;衡雖正,必有差;尺寸雖齊,必有詭。
非規矩不能定方圓,非準繩不能正曲直,用規矩準繩者,亦有規矩準繩焉。
舟覆乃見善遊,馬奔乃見良禦。
嚼而無味者弗能内于喉,視而無形者不能思于心。
兕虎在于後,随侯之珠在于前,弗及掇者,先避患而後就利。
逐鹿者不顧兔,決于金之貨者不争銑兩之價。
弓先調而後求勁,馬先馴而後求良,人先信而後求能。
陶人棄索,車人掇之;屠者棄銷,而鍛者拾之;所緩急異也。
百星之明不如一月之光,十牖之開,不如一戶之明。
矢之于十步貫兄甲,及其極,不能入魯編。
太山之高,背而弗見;秋豪之末,視之可察。
山生金,反自刻;木生蠹,反自食;人生事,反自賊。
巧冶不能鑄木,工巧不能斵金者,形性然也。
白玉不琢,美珠不文,質有餘也。
故跬步不休,跛鼈千裡;累積不辍,可成丘阜。
城成于上,木直于下,非有事焉,所緣使然。
凡用人之道,若以燧取火,疏之則弗得,數之則弗中,正在疏數之間。
從朝視夕者移,從在準直者虧;聖入之偶物也,若以鏡視形,曲得其情。
楊子見逵路而哭之,為其可以南可以北;
趍舍之相合,猶金石之一調,相去千歲,合一音也。
鳥不幹防者,雖近旨射;其當道,雖遠旨釋。
酤酒而酸,買肉而臭,然酤酒買肉不離屠沽之家,故求物必于近之者。
以詐應詐,以谲應谲,若披蓑而救火,毀讀而止水,乃愈益多。
西施、毛嫱,狀貌不可同,世稱其好,美鈞也。
堯、舜、禹、湯,法籍殊類,得民心一也。
聖人者,随時而舉事,因資而立功,涔則具擺對,早則修土龍。
臨淄之女,織纨而思行者,為之悖戾。
室有美貌,缯為之纂繹。
徽羽之操,不入鄙人之耳;抮和切适,舉坐而善。
過府而負手者,希不有盜心;故侮人之鬼者,過社而搖其枝。
晉陽處父伐楚以救一江一,故解捽者不在于捌格,在于批伔。
木大者根攫,山高者基扶,蹠巨者志遠,體大者節疏。
狂者傷人,莫之怨也;嬰兒署老,莫之疾也,賊心。
尾生之信,不如随牛之誕,而又況一不信者乎!憂父之疾者子,治之者醫,進獻者祝,治祭者庖。
【譯文】 用某個朝代的制度來治理多變的社會,這就好像外鄉人乘船,船至一江一中,這位外鄉人的劍掉入水中,他就趕快在劍掉落下的船舷部位刻上記号,等傍晚船靠岸後他就在所刻的記号處下水去找劍,這實際上反映了此人不懂事物已變化很多了。
隻知道在掉劍的船舷旁打轉,而不知道因順自然遨遊,沒有比這更糊塗的了,雖然有時偶然間有所合,但這種&ldquo合&rdquo不值得珍貴。
就好像大旱之年求雨用的土龍,求神保佑疾病痊愈用的刍狗,隻是暫時地在祭祀中起主宰作用。
也就好像小孩用過的尿布,隻有患蝫蛷瘡的人視為寶貝,但是它終究不是夏後氏的玉璜。
沒有古今,也沒有始終,天地未分時的混沌狀态能夠産生天地,這就是最深奧又微妙且廣大的道。
人走路時跨出的每一步都是有限的,但就是不停地跨步踩踏未曾踩踏過的地方才能走向遠方;同樣,人的智慧每次能掌握的事理也是有限的,但就是不斷地認識未曾認識過的事理才能越變越聰明。
初學遊泳的人用腳亂撲騰、用手亂抓挖,沒有掌握遊泳的技藝,越撲騰、亂抓挖,越往下沉;而當人一旦掌握了遊泳的技藝,就用不了手腳如此慌亂了。
鳥兒飛翔再遠再高,也總得返回鳥巢;兔子跑得再快再遠,也總得返回洞穴;狐狸死時,頭總朝着巢穴;寒将水鳥總貼着水面飛翔,它們各自依戀着自己生存的環境。
不要給盲人送鏡子,不要送鞋給跛子,不要送帽子給越國人,這是因為這些物件對他們來說是無用的。
木椎本來安着木柄,但它不能自我敲擊;眼睛能看到百步開外,但看不到自己的眼眶。
豬狗不管這裝食物的器具是什麼,它們隻顧進食,苟且貪生吃肥了自己,但這樣反而是接近了死亡;鳳凰高飛在千仞的高空,不随便栖息進食,所以也沒什麼人能誘它上鈎自投羅網。
月亮能夠照亮天下,卻被蟾蜍所侵蝕;騰蛇能夠騰雲駕霧,卻被蝍蛆所制一服;烏鴉經得起太陽的灼熱,卻對付不了?禮鳥:這說明它們各自的能耐有長有短。
如果認為沒有比夭折歸天更長壽的了,那麼彭祖活八百歲也算是短命的。
短繩的汲水器不能汲取深井的水,容量小的器皿裝不下大的東西,這是因為它們勝任不了。
憤怒出自不怒之時,有為出于沒有作為之前。
能看清無形,那麼就能看清所有物體;能聽見無聲之一聲,那麼天下就沒有什麼不能聽到的了。
最鮮美的味道嘗着沒有快感,最高深的語辭不講究文飾,最大的快樂是無笑意,最高的聲音不呼叫;最高明的工匠無須砍削,最高明的廚師無須陳列食具,最勇敢的人不以打鬥取勝。
這些均是掌握了&ldquo道&rdquo,&ldquo德&rdquo也就随着而來了,就像黃鐘配宮音、大蔟配商音,不可更改這聲音的調配。
用瓦器作賭注的人心定不慌,以黃金作賭注的人則心神不安,将美玉作賭注的人就内心焦慮。
這是因為過于看重這些黃金和美玉這樣的外物,導緻内心世界的心智變得笨拙起來。
這就好像追逐野獸獵物時,眼睛和心志一直盯着這獵物,導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