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卷十六 說山訓
關燈
小
中
大
中。
操釣上山,揭斧入淵,欲得所求,難也。
方車而蹠越,乘桴而入一胡一,欲無窮,不可得也。
楚王有白蝯,王自射之,則搏矢而熙。
使養由基射之,始調弓矯矢,未發而蝯擁柱号矣。
有先中中者也。
呙氏之壁,夏後之璜,揖讓而進之,以合一歡,夜以投人,則為怨;時與不時。
畫西施之面,美而不可說;規孟贲之目,大而不可畏;君形者亡焉。
人有昆弟相分者,無量,而衆稱義焉。
夫惟無量,故不可得而量也。
登高使人欲一望,臨深使人欲窺,處使然也。
射者使人端,釣者使人恭,事使然也。
曰殺罷牛可以贖良馬之死,莫之為也。
殺牛,必亡之數。
以必亡贖不必死,未能行之者矣。
季孫氏劫公家,孔子說之,先順其所為而後與之入政,曰:&ldquo舉在與直,如何而不得?舉直與枉,勿與遂往。
&rdquo此所謂同污而異塗者。
衆曲不容直,衆在不容正,故人衆則食狼,狼衆則食人。
欲為邪者,必相明正,欲為曲者必相達直。
公道不立,私欲得容者,自古及今,未嘗聞也。
此以善托其醜。
衆議成林,無翼而飛,三人成市虎,一裡能撓椎。
夫遊沒者,不求沐浴,已自足其中矣。
故食草之獸不疾易獲,水居之蟲,不疾易水。
行小變而不失常。
信有非禮而失禮:尾生死其梁柱之下,此信之非也;孔氏不喪出母,此禮之失者。
曾子立孝,不過勝母一之閻;墨子非樂,不入朝歌之邑;曾子立廉,不飲盜泉;所謂養志者也。
纣為象著而箕子唏,魯以偶人葬而孔子歎,故聖人見霜而知冰。
有鳥将來,張羅而待之,得鳥者,羅之一目也;今為一目之羅,則無時得鳥矣。
今被甲者,以備矢之至,若使人必知所集,則懸一劄而已矣。
事或不可前規,物或不可慮卒然不戒而至,故聖人畜道以待時。
髠屯犁牛,既[牛+科]以[牛+脩],決鼻而羁,生子而犧,一屍一祝齋戒以沉諸河,河伯豈羞其所從出,辭而不享哉! 得萬人之兵,不如聞一言之當。
得隋侯之珠,不若得事之所由。
得呙氏之壁,不若得事之所适。
撰良馬者,非以逐狐狸,将以射麋鹿。
砥利劍者,非以斬缟衣,将以斷兕犀。
故&ldquo高山仰止,景行行止&rdquo,向者其人。
見彈而求鸮炙見卵而求晨夜,見磨而求成布,雖其理哉,亦不病暮。
象解其牙,不憎人之利之也,死而棄其招箦,不怨人取之。
人能以所不利利人,則可。
狂者東走,逐者亦東走,東走則同,所以東走則異。
溺者入水,拯之者亦入水,入水則同,所以入水者則異。
故聖人同死生,愚人亦同死生,聖人之同死生通于分理,愚人之同死生不知利害所在。
徐偃王以仁義亡國,國亡者非必仁義;比幹以忠靡其體;被誅者非必忠也。
故寒顫,懼者亦顫,此同名而異實。
明月之珠出于蛖蜃。
周之簡圭生于垢石,大蔡神龜,出于溝壑。
萬乘之主,冠锱錘之冠,履百金之車。
牛皮為賤,正三軍之衆。
欲學歌讴者,必行徵羽樂風;欲美和者,必先始于《陽阿》《采菱》;此皆學其所不學,而欲至其所欲學者。
燿蟬者務在明其火;釣魚者務在芳其餌。
明其火者,所以耀而緻之也;芳其餌者,所以誘而利之了。
欲緻魚者先通水,欲緻鳥者先樹木。
水積而魚聚,木茂而鳥集。
好戈者先具繳與矰,好魚者先具署與罛,未有無其具而得其利。
遺人馬而解其羁,遺人車而稅其轙。
所愛者少,而所亡者多,故裡人諺曰:&ldquo烹牛而不鹽,敗所為也。
&rdquo 桀有得事,堯有遺道,嫫母有所美,西施有所醜。
故亡國之法有可随者,治國之俗有可非者。
琬琰之玉,在洿泥之中,雖廉者弗釋;弊箄甑瓾,在[礻+丹]茵之上,雖貪者不搏。
美之所在,雖污辱,世不能賤;惡之所在,雖高隆,世不能貴。
春貸秋賦民皆欣;春賦秋貨衆皆怨;得失同,喜怒為别,其時異也。
為魚德者,非摯而入淵;為蝯賜者,非負而緣木,縱之其所而已。
貂裘而雜,不若狐裘而粹,故人莫惡于無常行。
有相馬而失馬者,然良馬猶在相之中。
今人放燒,或操火往益之,或接水往救之,兩者皆未有功,而怨德相去亦遠矣。
郢人有買屋棟者,求大三圍之木,而入予車毂,跪而度之,巨雖可,而修不足。
蓬伯玉以德化,公孫鞍以刑罪,所極一也。
病者寝席,醫之用針石,巫之用糈籍,所救鈞也。
貍頭愈鼠,雞頭已瘘,虻散積血,斵木愈齲,此類之推者也。
膏之殺鼈,鵲矢中蝟,爛灰生蠅,漆見蟹而不于,此類之不推者也。
推與不推,若非而是,若是而非,孰能通其微!天下無粹白狐,而有粹白之裘,掇之衆白也。
善學者,若齊王之食雞,必食其蹠數十而後足。
刀便剃毛,至伐大木。
非斧不克。
物固有以克适成不逮者。
視方寸于牛,不知其大于羊;總視其體,乃知其大相去之遠。
孕婦見兔而子缺唇,見麋而子四目。
小馬大目,不可謂大馬;大馬之目眇,可謂之眇馬;物固有似然而似不然者。
故決指而身死,或斷臂而顧活,類不可必推。
厲利劍者必以柔抵,擊鐘磐者必以濡木,毂強必以弱輻,兩堅不能相和,兩強不能相服。
故梧桐斷角,馬牦截玉。
媒但者,非學謾也,但成而生不信。
立懂者,非學鬥争也,慬立而生不讓。
故君子不入獄,為其傷恩也;不入市,為其侳廉也;積不可不慎者也。
走不以手,縛手走不能疾;飛不以尾,屈尾飛不能遠;物之用者必待不用者。
故使之見者,乃不見者也;使鼓鳴者,乃不鳴者也。
嘗一脔肉,知一镌之味;懸羽與炭,而知燥濕之氣;以小明大。
見一葉落,而知歲之将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以近論遠。
三人比肩,不能外出戶;一人相随,可以通天下。
足蹍地而為迹,暴行而為影,此易而難。
莊王誅裡史,孫叔敖冠浣衣。
文公棄荏席,後黴黑,咎犯辭歸。
故桑葉落而長年悲也。
鼎錯日用而不足貴,周鼎不爨而不可賤,物固有以不用而為有用者。
地平則水不流,重鈎則衡不傾,物之尤必有所感,物固有以不用為大用者。
先倮而浴則可,以浴而倮則不可;先祭而後飨則可,先飨而後祭則不可;物之先後各有所宜也。
祭之日而言狗生,取婦夕而言衰麻,置酒之日而言上家,度一江一、河而言陽侯之波。
或曰知其且赦也而多殺人,或曰知其且赦也而多活人,其望赦同,所利害異。
故或吹火而然,或吹火而滅。
所以吹者異也。
烹牛以飨其裡,而罵其東家母,德不報而身見殆。
文王污膺,鮑申伛背,以成楚國之治。
裨谌出郭而知,以成子産之事。
朱儒問徑天高于修人,修人曰:&ldquo不知。
&rdquo曰:&ldquo子雖不知,猶近之于我。
&rdquo故凡問事必于近者。
寇難至,躄者告盲者,盲者負而走,兩人皆活,得其所能也。
故使盲者語,使躄者走,失其所也。
郢人有鬻其母,為請于買者曰:&ldquo此母老矣,幸善食之而勿苦。
&rdquo此行大不義,而欲為小義者。
介蟲之動以固,貞蟲之動以毒螫,熊羆動以攫搏,兄牛之動以抵觸,物莫措其所修而用其短也。
治國者若耨田,去害苗者而已。
今沐者堕發,而猶為之不止,以所去者少,所利者多。
砥石不利而可以利金,擏不正而可以正弓。
物固有不正而可以正,不利而可以利。
力貴齊,知貴捷。
得之同,返為上;勝之同,遲為下。
所以貴鎮邪者,以其應物而斷割也;靡勿釋,牛車絕辚。
為孔子之窮于陳、蔡而廢六藝,則惑;為醫之不能自治其病,病而不就藥,則勃矣。
【譯文】 魄問魂說:&ldquo道以什麼作為自己的本體?&rdquo魂回答:&ldquo以&lsquo無&rsquo作為自己的本體。
&rdquo魄又問:&ldquo&lsquo無&rsquo有形體嗎?&rdquo魂說:&ldquo沒有。
&rdquo魄又問:&ldquo&lsquo無&rsquo既然沒有形體,那麼你又是怎麼知道的?&rdquo魂回答:&ldquo我隻是從我所遭遇中知道而已。
那就是,看它時沒有形狀,聽它時沒有聲響,真可謂幽冥。
幽冥,隻是用來比喻道,它本身不是道。
&rdquo魄又說:&ldquo聽你一說,我明白了&lsquo道&rsquo是讓精神内視照察而返歸本原的。
&rdquo魂又接着說:&ldquo凡得道者,其形體就不能見到,名稱就不能言說。
現在你已經有了形體和名稱,所以哪裡還能得道?&rdquo魄于是說:&ldquo那麼,你在說話,又怎麼能說沒有形體?&rdquo魂回答:&ldquo我就要返歸我的本原了。
&rdquo這時魄回頭四顧,果然魂一下子不見了,消失得無影無蹤,魄又轉身察看自身,也隐沒在無形之中了。
人如果不僅僅隻具有小覺悟,并還能大徹大悟,就不會有大的迷惑和糊塗;人如果不僅僅隻具有小聰明,并還具有大智慧,就不會幹出大的蠢事。
人是不能用混濁起沫的雨水照形的,而隻能用清澈的河水當鏡的,這是因為清澈河水靜止而不蕩漾。
詹何垂釣的技術,能使千年的鯉魚一精一都無法逃脫;曾子攀伏在親人的柩車上悲痛萬分,使拉靈車的人都感動得停止了腳步;行乞的老母親在街上行唱悲歌,觸動了離散多年的申喜,使母子相見,這都是一精一誠所至的緣故。
瓠巴奏瑟,使得一江一中的遊魚引頸傾聽;伯牙鼓琴,使得驷馬仰頭嘶笑;介子推唱龍蛇之歌,使晉文公重耳為之流淚。
所以出産玉的山中,草木必定滋潤茂盛,出産珍珠的深淵,岸邊草木必定不易枯萎。
蚯蚓雖然沒有強健的筋骨和鋒利的爪牙,但卻能上食幹土、下飲黃泉,這是因為它用心專一的緣故。
清水透明,隻須一杯清水就能照見到你的眼睛;濁水渾暗,就是有黃河那麼大的水域也照映不出泰山來。
望太陽使人眼花,聽響雷使人耳鳴。
人無為則太平無事,有為則易受傷害。
無為而治的人,思想上信奉&ldquo無&rdquo,行動上施&ldquo無為&rdquo。
有為者就不能沒有好憎情欲,有好憎情欲就不能恬澹靜漠,有所作為。
人閉口少言就能保全精神,愛說話者就容易損傷精神;人閉口少言保全精神而信奉&ldquo無&rdquo,愛說話會損傷精神而無法達到&ldquo道&rdquo的境界。
鼻子之所以能呼吸,耳朵之所以能聽音,是在于憑借着它們空空的又似乎無用的洞孔來發揮作用的。
天下事物無不憑借着其中的空洞&ldquo無用&rdquo來發揮作用的,如果認為這種說法不真實,請看看籁和竽是怎樣憑着這&ldquo管&rdquo的中空洞孔來發音的吧!思念憂慮者是難以入睡的;要想不思念憂慮,就得想法來抑止它。
如果這兩者都抛開,去掉所有思念憂慮,那麼就可達到純粹的精神道德境界。
聖人一輩子都在談論治國修身平天下,但他實際上運用的
操釣上山,揭斧入淵,欲得所求,難也。
方車而蹠越,乘桴而入一胡一,欲無窮,不可得也。
楚王有白蝯,王自射之,則搏矢而熙。
使養由基射之,始調弓矯矢,未發而蝯擁柱号矣。
有先中中者也。
呙氏之壁,夏後之璜,揖讓而進之,以合一歡,夜以投人,則為怨;時與不時。
畫西施之面,美而不可說;規孟贲之目,大而不可畏;君形者亡焉。
人有昆弟相分者,無量,而衆稱義焉。
夫惟無量,故不可得而量也。
登高使人欲一望,臨深使人欲窺,處使然也。
射者使人端,釣者使人恭,事使然也。
曰殺罷牛可以贖良馬之死,莫之為也。
殺牛,必亡之數。
以必亡贖不必死,未能行之者矣。
季孫氏劫公家,孔子說之,先順其所為而後與之入政,曰:&ldquo舉在與直,如何而不得?舉直與枉,勿與遂往。
&rdquo此所謂同污而異塗者。
衆曲不容直,衆在不容正,故人衆則食狼,狼衆則食人。
欲為邪者,必相明正,欲為曲者必相達直。
公道不立,私欲得容者,自古及今,未嘗聞也。
此以善托其醜。
衆議成林,無翼而飛,三人成市虎,一裡能撓椎。
夫遊沒者,不求沐浴,已自足其中矣。
故食草之獸不疾易獲,水居之蟲,不疾易水。
行小變而不失常。
信有非禮而失禮:尾生死其梁柱之下,此信之非也;孔氏不喪出母,此禮之失者。
曾子立孝,不過勝母一之閻;
纣為象著而箕子唏,魯以偶人葬而孔子歎,故聖人見霜而知冰。
有鳥将來,張羅而待之,得鳥者,羅之一目也;今為一目之羅,則無時得鳥矣。
今被甲者,以備矢之至,若使人必知所集,則懸一劄而已矣。
事或不可前規,物或不可慮卒然不戒而至,故聖人畜道以待時。
髠屯犁牛,既[牛+科]以[牛+脩],決鼻而羁,生子而犧,一屍一祝齋戒以沉諸河,河伯豈羞其所從出,辭而不享哉! 得萬人之兵,不如聞一言之當。
得隋侯之珠,不若得事之所由。
得呙氏之壁,不若得事之所适。
撰良馬者,非以逐狐狸,将以射麋鹿。
砥利劍者,非以斬缟衣,将以斷兕犀。
故&ldquo高山仰止,景行行止&rdquo,向者其人。
見彈而求鸮炙見卵而求晨夜,見磨而求成布,雖其理哉,亦不病暮。
象解其牙,不憎人之利之也,死而棄其招箦,不怨人取之。
人能以所不利利人,則可。
狂者東走,逐者亦東走,東走則同,所以東走則異。
溺者入水,拯之者亦入水,入水則同,所以入水者則異。
故聖人同死生,愚人亦同死生,聖人之同死生通于分理,愚人之同死生不知利害所在。
徐偃王以仁義亡國,國亡者非必仁義;比幹以忠靡其體;被誅者非必忠也。
故寒顫,懼者亦顫,此同名而異實。
明月之珠出于蛖蜃。
周之簡圭生于垢石,大蔡神龜,出于溝壑。
萬乘之主,冠锱錘之冠,履百金之車。
牛皮為賤,正三軍之衆。
欲學歌讴者,必行徵羽樂風;欲美和者,必先始于《陽阿》《采菱》;此皆學其所不學,而欲至其所欲學者。
燿蟬者務在明其火;釣魚者務在芳其餌。
明其火者,所以耀而緻之也;芳其餌者,所以誘而利之了。
欲緻魚者先通水,欲緻鳥者先樹木。
水積而魚聚,木茂而鳥集。
好戈者先具繳與矰,好魚者先具署與罛,未有無其具而得其利。
遺人馬而解其羁,遺人車而稅其轙。
所愛者少,而所亡者多,故裡人諺曰:&ldquo烹牛而不鹽,敗所為也。
&rdquo 桀有得事,堯有遺道,嫫母有所美,西施有所醜。
故亡國之法有可随者,治國之俗有可非者。
琬琰之玉,在洿泥之中,雖廉者弗釋;弊箄甑瓾,在[礻+丹]茵之上,雖貪者不搏。
美之所在,雖污辱,世不能賤;惡之所在,雖高隆,世不能貴。
春貸秋賦民皆欣;春賦秋貨衆皆怨;得失同,喜怒為别,其時異也。
為魚德者,非摯而入淵;為蝯賜者,非負而緣木,縱之其所而已。
貂裘而雜,不若狐裘而粹,故人莫惡于無常行。
有相馬而失馬者,然良馬猶在相之中。
今人放燒,或操火往益之,或接水往救之,兩者皆未有功,而怨德相去亦遠矣。
郢人有買屋棟者,求大三圍之木,而入予車毂,跪而度之,巨雖可,而修不足。
蓬伯玉以德化,公孫鞍以刑罪,所極一也。
病者寝席,醫之用針石,巫之用糈籍,所救鈞也。
貍頭愈鼠,雞頭已瘘,虻散積血,斵木愈齲,此類之推者也。
膏之殺鼈,鵲矢中蝟,爛灰生蠅,漆見蟹而不于,此類之不推者也。
推與不推,若非而是,若是而非,孰能通其微!天下無粹白狐,而有粹白之裘,掇之衆白也。
善學者,若齊王之食雞,必食其蹠數十而後足。
刀便剃毛,至伐大木。
非斧不克。
物固有以克适成不逮者。
視方寸于牛,不知其大于羊;總視其體,乃知其大相去之遠。
孕婦見兔而子缺唇,見麋而子四目。
小馬大目,不可謂大馬;大馬之目眇,可謂之眇馬;物固有似然而似不然者。
故決指而身死,或斷臂而顧活,類不可必推。
厲利劍者必以柔抵,擊鐘磐者必以濡木,毂強必以弱輻,兩堅不能相和,兩強不能相服。
故梧桐斷角,馬牦截玉。
媒但者,非學謾也,但成而生不信。
立懂者,非學鬥争也,慬立而生不讓。
故君子不入獄,為其傷恩也;不入市,為其侳廉也;積不可不慎者也。
走不以手,縛手走不能疾;飛不以尾,屈尾飛不能遠;物之用者必待不用者。
故使之見者,乃不見者也;使鼓鳴者,乃不鳴者也。
嘗一脔肉,知一镌之味;懸羽與炭,而知燥濕之氣;以小明大。
見一葉落,而知歲之将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以近論遠。
三人比肩,不能外出戶;一人相随,可以通天下。
足蹍地而為迹,暴行而為影,此易而難。
莊王誅裡史,孫叔敖冠浣衣。
文公棄荏席,後黴黑,咎犯辭歸。
故桑葉落而長年悲也。
鼎錯日用而不足貴,周鼎不爨而不可賤,物固有以不用而為有用者。
地平則水不流,重鈎則衡不傾,物之尤必有所感,物固有以不用為大用者。
先倮而浴則可,以浴而倮則不可;先祭而後飨則可,先飨而後祭則不可;物之先後各有所宜也。
祭之日而言狗生,取婦夕而言衰麻,置酒之日而言上家,度一江一、河而言陽侯之波。
或曰知其且赦也而多殺人,或曰知其且赦也而多活人,其望赦同,所利害異。
故或吹火而然,或吹火而滅。
所以吹者異也。
烹牛以飨其裡,而罵其東家母,德不報而身見殆。
文王污膺,鮑申伛背,以成楚國之治。
裨谌出郭而知,以成子産之事。
朱儒問徑天高于修人,修人曰:&ldquo不知。
&rdquo曰:&ldquo子雖不知,猶近之于我。
&rdquo故凡問事必于近者。
寇難至,躄者告盲者,盲者負而走,兩人皆活,得其所能也。
故使盲者語,使躄者走,失其所也。
郢人有鬻其母,為請于買者曰:&ldquo此母老矣,幸善食之而勿苦。
&rdquo此行大不義,而欲為小義者。
介蟲之動以固,貞蟲之動以毒螫,熊羆動以攫搏,兄牛之動以抵觸,物莫措其所修而用其短也。
治國者若耨田,去害苗者而已。
今沐者堕發,而猶為之不止,以所去者少,所利者多。
砥石不利而可以利金,擏不正而可以正弓。
物固有不正而可以正,不利而可以利。
力貴齊,知貴捷。
得之同,返為上;勝之同,遲為下。
所以貴鎮邪者,以其應物而斷割也;靡勿釋,牛車絕辚。
為孔子之窮于陳、蔡而廢六藝,則惑;為醫之不能自治其病,病而不就藥,則勃矣。
【譯文】 魄問魂說:&ldquo道以什麼作為自己的本體?&rdquo魂回答:&ldquo以&lsquo無&rsquo作為自己的本體。
&rdquo魄又問:&ldquo&lsquo無&rsquo有形體嗎?&rdquo魂說:&ldquo沒有。
&rdquo魄又問:&ldquo&lsquo無&rsquo既然沒有形體,那麼你又是怎麼知道的?&rdquo魂回答:&ldquo我隻是從我所遭遇中知道而已。
那就是,看它時沒有形狀,聽它時沒有聲響,真可謂幽冥。
幽冥,隻是用來比喻道,它本身不是道。
&rdquo魄又說:&ldquo聽你一說,我明白了&lsquo道&rsquo是讓精神内視照察而返歸本原的。
&rdquo魂又接着說:&ldquo凡得道者,其形體就不能見到,名稱就不能言說。
現在你已經有了形體和名稱,所以哪裡還能得道?&rdquo魄于是說:&ldquo那麼,你在說話,又怎麼能說沒有形體?&rdquo魂回答:&ldquo我就要返歸我的本原了。
&rdquo這時魄回頭四顧,果然魂一下子不見了,消失得無影無蹤,魄又轉身察看自身,也隐沒在無形之中了。
人如果不僅僅隻具有小覺悟,并還能大徹大悟,就不會有大的迷惑和糊塗;人如果不僅僅隻具有小聰明,并還具有大智慧,就不會幹出大的蠢事。
人是不能用混濁起沫的雨水照形的,而隻能用清澈的河水當鏡的,這是因為清澈河水靜止而不蕩漾。
詹何垂釣的技術,能使千年的鯉魚一精一都無法逃脫;曾子攀伏在親人的柩車上悲痛萬分,使拉靈車的人都感動得停止了腳步;行乞的老母親在街上行唱悲歌,觸動了離散多年的申喜,使母子相見,這都是一精一誠所至的緣故。
瓠巴奏瑟,使得一江一中的遊魚引頸傾聽;伯牙鼓琴,使得驷馬仰頭嘶笑;介子推唱龍蛇之歌,使晉文公重耳為之流淚。
所以出産玉的山中,草木必定滋潤茂盛,出産珍珠的深淵,岸邊草木必定不易枯萎。
蚯蚓雖然沒有強健的筋骨和鋒利的爪牙,但卻能上食幹土、下飲黃泉,這是因為它用心專一的緣故。
清水透明,隻須一杯清水就能照見到你的眼睛;濁水渾暗,就是有黃河那麼大的水域也照映不出泰山來。
望太陽使人眼花,聽響雷使人耳鳴。
人無為則太平無事,有為則易受傷害。
無為而治的人,思想上信奉&ldquo無&rdquo,行動上施&ldquo無為&rdquo。
有為者就不能沒有好憎情欲,有好憎情欲就不能恬澹靜漠,有所作為。
人閉口少言就能保全精神,愛說話者就容易損傷精神;人閉口少言保全精神而信奉&ldquo無&rdquo,愛說話會損傷精神而無法達到&ldquo道&rdquo的境界。
鼻子之所以能呼吸,耳朵之所以能聽音,是在于憑借着它們空空的又似乎無用的洞孔來發揮作用的。
天下事物無不憑借着其中的空洞&ldquo無用&rdquo來發揮作用的,如果認為這種說法不真實,請看看籁和竽是怎樣憑着這&ldquo管&rdquo的中空洞孔來發音的吧!思念憂慮者是難以入睡的;要想不思念憂慮,就得想法來抑止它。
如果這兩者都抛開,去掉所有思念憂慮,那麼就可達到純粹的精神道德境界。
聖人一輩子都在談論治國修身平天下,但他實際上運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