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内容簡介
關燈
小
中
大
因此無需對生死做過多的關注,而應心存道化,與天地造化共呼息。
對現實人生和百姓疾苦的關注,在《淮南子》中也得到了充分體現。
書中有一個貫徹始終的主題,就是對治國之道的探索。
作者認為,終極之道既可用于治身,又可推及于治國,治國之道與治身之道是貫通的。
該書始終以至高無上的道做為立說的根基,通過貫通古今天人來探索治道之本。
作者首先對所謂&ldquo至德之世&rdquo進行了考察,認為在這一時期人們的天賦本性樸實純厚,智詐尚未萌發,因此人們的一言一行都天然地與道契合。
此時既沒有仁義禮樂,也沒有君臣主仆。
人們仰承天和,隐然自成,享受着至純至粹的人生快樂。
伴随着宇宙的演化進程,那始初的大樸漸漸離散,世俗的風氣也随之衰頹。
到了伏羲氏統治時期,人類便開始萌發智巧之心,走向與自然分離、抗争的道路。
這種情形一直延續下去,經過神農氏、黃帝氏、昆吾氏、夏後氏,直到周室之衰、列國争霸,人類在與自然和自身欲一望的抗争過程中,建立了禮樂制度。
因此,以仁義道德為核心内容的禮樂制度實際上是道德衰敗的發展結果,表明人已背離了原初的大樸之道。
仁義禮智雖然可以維持社會秩序、規範人們的行為,但卻是建立在人性堕落的基礎上的。
作者認為,人主治國應當體察天道,以天道作為終極的依據,&ldquo處無為之事,而行不言之教&rdquo(《主術訓》)。
隻有這樣,才能上通天道,感化群生,使人們重新回複到原初的純樸狀态。
《淮南子》一書還包含着十分豐富的自然科學内容,書中的《天文訓》《地形訓》《時則訓》等集中論述了天文學、地理學、農學和律曆學的有關内容,反映了古人對自然界的認識水平。
在《天文訓》中,作者對五星、二十八宿、八風等作了專門研究,對五星的行度、運行周期做了科學測定。
篇中還根據北鬥星的運行規律,第一次完整地記載了二十四節氣的名稱及其理論依據。
同時根據對木星的研究,制訂了歲星紀年法和幹支紀年法,此外,《天文訓》還依據對自然現象廣泛而細微的觀察,研究了自然界中各種物類的感應關系,如&ldquo日至而糜鹿解&rdquo&ldquo月虛而魚腦流&rdquo&ldquo陽燧見日,則燃而為火;方諸見月,則津而為水&rdquo等等。
這些發現,為後世人們的進一步研究提一供了豐富的資料和可貴的啟示。
在《地形訓》中,作者還記述了九州、九山、九塞、九薮、六水等山川形勢、要塞湖泊。
并對四海之内的東西、南北長度做了計算,得出了東西長度為二萬八千裡、南北為二萬六千裡的結論。
此外《地形訓》還記載了東方、東南方、南方、西南方、西方、西北方、北方、東北方和中央等九地的代表.物産。
同時對人們的飲食習慣與其智慧、一習一性的關系做了探讨,充分反映了作者敏銳的洞察力和高超的概括能力。
此外《淮南子》的《說山訓》和《說林訓》兩篇還提出了許多一精一辟的格言,這些格言充滿了智慧,是對人們長期生活經驗的高度提煉。
如&ldquo三人比肩,不能外出戶;一人相随,可以通天下&rdquo&ldquo力貴齊,知貴捷&rdquo&ldquo聽有音之音者聾,聽無音之音者聰;不聾不聰,與神相通&rdquo&ldquo田中之潦,流入于海;附耳之言,聞于千裡&rdquo&ldquo以水和水不可食,一弦之瑟不可聽&rdquo等等,詞意隽永,富于哲理,讀來耐人尋味。
至于該書在其它各方面的内容,我們将在各篇大意中具體介紹,此處不再贅述。
總之,《淮南子》一書包含了極為豐富的内容,相信讀者在認真閱讀之後,會獲得許多有益的知識和啟迪。
對現實人生和百姓疾苦的關注,在《淮南子》中也得到了充分體現。
書中有一個貫徹始終的主題,就是對治國之道的探索。
作者認為,終極之道既可用于治身,又可推及于治國,治國之道與治身之道是貫通的。
該書始終以至高無上的道做為立說的根基,通過貫通古今天人來探索治道之本。
作者首先對所謂&ldquo至德之世&rdquo進行了考察,認為在這一時期人們的天賦本性樸實純厚,智詐尚未萌發,因此人們的一言一行都天然地與道契合。
此時既沒有仁義禮樂,也沒有君臣主仆。
人們仰承天和,隐然自成,享受着至純至粹的人生快樂。
伴随着宇宙的演化進程,那始初的大樸漸漸離散,世俗的風氣也随之衰頹。
到了伏羲氏統治時期,人類便開始萌發智巧之心,走向與自然分離、抗争的道路。
這種情形一直延續下去,經過神農氏、黃帝氏、昆吾氏、夏後氏,直到周室之衰、列國争霸,人類在與自然和自身欲一望的抗争過程中,建立了禮樂制度。
因此,以仁義道德為核心内容的禮樂制度實際上是道德衰敗的發展結果,表明人已背離了原初的大樸之道。
仁義禮智雖然可以維持社會秩序、規範人們的行為,但卻是建立在人性堕落的基礎上的。
作者認為,人主治國應當體察天道,以天道作為終極的依據,&ldquo處無為之事,而行不言之教&rdquo(《主術訓》)。
隻有這樣,才能上通天道,感化群生,使人們重新回複到原初的純樸狀态。
《淮南子》一書還包含着十分豐富的自然科學内容,書中的《天文訓》《地形訓》《時則訓》等集
在《天文訓》中,作者對五星、二十八宿、八風等作了專門研究,對五星的行度、運行周期做了科學測定。
篇中還根據北鬥星的運行規律,第一次完整地記載了二十四節氣的名稱及其理論依據。
同時根據對木星的研究,制訂了歲星紀年法和幹支紀年法,此外,《天文訓》還依據對自然現象廣泛而細微的觀察,研究了自然界中各種物類的感應關系,如&ldquo日至而糜鹿解&rdquo&ldquo月虛而魚腦流&rdquo&ldquo陽燧見日,則燃而為火;方諸見月,則津而為水&rdquo等等。
這些發現,為後世人們的進一步研究提一供了豐富的資料和可貴的啟示。
在《地形訓》中,作者還記述了九州、九山、九塞、九薮、六水等山川形勢、要塞湖泊。
并對四海之内的東西、南北長度做了計算,得出了東西長度為二萬八千裡、南北為二萬六千裡的結論。
此外《地形訓》還記載了東方、東南方、南方、西南方、西方、西北方、北方、東北方和中央等九地的代表.物産。
同時對人們的飲食習慣與其智慧、一習一性的關系做了探讨,充分反映了作者敏銳的洞察力和高超的概括能力。
此外《淮南子》的《說山訓》和《說林訓》兩篇還提出了許多一精一辟的格言,這些格言充滿了智慧,是對人們長期生活經驗的高度提煉。
如&ldquo三人比肩,不能外出戶;一人相随,可以通天下&rdquo&ldquo力貴齊,知貴捷&rdquo&ldquo聽有音之音者聾,聽無音之音者聰;不聾不聰,與神相通&rdquo&ldquo田中之潦,流入于海;附耳之言,聞于千裡&rdquo&ldquo以水和水不可食,一弦之瑟不可聽&rdquo等等,詞意隽永,富于哲理,讀來耐人尋味。
至于該書在其它各方面的内容,我們将在各篇大意中具體介紹,此處不再贅述。
總之,《淮南子》一書包含了極為豐富的内容,相信讀者在認真閱讀之後,會獲得許多有益的知識和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