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内容簡介

關燈
淮南子》又名《淮南鴻烈》,是漢代淮南王劉安招集賓客集體創作的一部道家名著。

    唐代著名的史學家劉知幾在《史通》中評價《淮南子》說:&ldquo其書牢籠天地,博極古今,上自大公,下至商鞅。

    其錯綜經緯,自謂兼于數家,無遺力矣。

    &rdquo 《淮南子》一書内容繁富,包羅萬象,涉及到哲學、政治、經濟、軍事、天文、地理、農學、生物、音律、神話等方面,可以說是我國古代一部百科全書式的著作。

    然而,《淮南子》;也并不是雜而無統,散而無歸,全書以&ldquo太上之道&rdquo為宗旨,統合百家之說,将各篇的内容熔鑄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ldquo道本論&rdquo是《淮甫子》全書的核心,作者繼承了先秦道家學派特别是老子、莊子的思想,對道做了更進一步的闡述與說明。

    《淮南子》的道論包括&ldquo道本論&rdquo與&ldquo生成論&rdquo兩個部分。

    &ldquo道本論&rdquo主要論述道的至上性、獨一性,及道存在的基本特征。

    作者認為道是天地萬物存在的終極根據,它能覆天載地,貫通四方八極,它高不可際,深不可測,包裹天地,禀授無形。

    與宇宙大化中各種具體的事物相比,道有着自己獨特的存在方式。

    宇宙中各種具體的事物都有固定的存在特性,有的事物剛強,有的事物柔弱;有的事物高大,有的事物矮小;有的事物天性清靜,有的事物則躁動不安。

    任何事物都是執持着一定的規定,難以兼持它的對立的方面。

    因此,任何具體事物的存在總是有着缺憾和固塞,難以開通流化,與天地大化相追随。

    而至高無上、獨一無二的道則不同,它的存在有着自己獨特的方式,它不固定于某種具體的存在特征,而能兼通、綜合對立的方面,能将各種矛盾對立的方面巧妙地統合成一體。

    因此它能應物不窮,貫穿于天地道化的始終。

    正因為道具有最大的包容性,所以才能成為萬事萬物的淵源。

     作者還秉承老子的旨意,對道的德性做了探讨,認為道具有最偉大、最玄妙的德性,它生育萬物卻不據為已有、創化萬象卻不去主宰。

    天地之間的各種生物都因道的流行而獲得生命,但卻從來不會想到去報答它;同樣,這些生物也是因道的流行而終止它們的生命,但不會因此而怨恨它。

    總之,道是在不知不覺中完成它的造化,它超越各種贊譽與诽謗之上,有着最淵深、最偉大的德行。

    這種德行是聖人立德修行的基礎,也是聖王為政治國的根本。

    《淮南子》除了論述道本身的存在特征和運行過程之外,還對道生化宇宙的過程做了認真的探讨。

    這部分内容構成了其道論中的生成論思想。

    在《俶真訓》中,作者對宇宙的起源做了探讨,将宇宙的演化分成皇大階段,這就是:有始者,有未始有有始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有始者。

    在第一個階段中,萬物處于積聚狀态,雖已呈現出萌發之兆,但還沒有發展完善,沒有最終形成。

    第二個階段與第一個階段相比,宇宙更加空靈透明,天地陰陽二氣互相一交一合,&ldquo相與優遊,竟暢于宇宙之間&rdquo。

    宇宙中和氣絪缊,處處醞釀着生化之機、但有形有質的物體還沒有生化出來,隻有生化的朕兆,而沒有生命的形态。

    從這一階段繼續往前上溯,便進入到宇宙創化的原初階段,即篇中所說的&ldquo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有始者&rdquo。

    此時的宇宙虛無寂寥,蕭條冷清,&ldquo天合和而未降,地懷氣而未揚&rdquo、一片寂靜。

    但這種寂靜并不是死亡的寂靜,而是蘊含着生化之機。

    對這三個階段中的物質存在的狀态,作者也分别進行了描述。

    這就是與上述三個階段相對應的三種狀态:&ldquo有有者、有無者,有未始有有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