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泥洹經卷第五
關燈
小
中
大
是故阿者亦是世間言語所依。
短伊者此也。
言此法者是如來法。
梵行離垢清淨。
猶如滿月顯此法故。
諸佛世尊而現此名。
又複伊者。
言此是義此非義。
此是魔說此是佛說。
依是分别故名為此。
其長伊者。
名為自在名大自在。
自在梵王能于如來難得之教以自在力護持正法。
以是之故名為自在。
又複伊者。
于此自在大乘方等般泥洹經。
自在攝持。
令此教法自在熾然。
令餘衆生自在受學此方等經。
又複伊者。
自在。
方等能除伊者嫉妒邪見。
如治田苗去諸穢草。
如是等比。
是故如來說伊自在。
短憂者。
上也。
于此契經說最上義。
其諸聲聞及辟支佛。
所未曾聞一句一字片言曆耳。
譬如諸方郁單越為福德之上。
大乘方等亦複如是。
一言曆耳。
當知是等人中之上為菩薩也。
是故如來說此憂字。
長憂者如香牛乳。
其乳香味是大乘經最為上味。
廣說如來真實之性。
非法憍慢皆悉消滅。
又複憂者。
名為大憂。
于如來藏慧命根斷著無我說。
當知是等名為大憂。
是故說憂。
咽者是也。
言是佛法。
如來泥洹。
亦說是法。
咽者如來也。
有來去義。
以是故說如來如去。
烏者下也。
下賤煩惱悉除滅已名為如來。
是故說烏。
炮者是摩诃衍。
于十四音炮為究竟。
是故說名為摩诃衍。
于一切論為究竟論。
是故說炮。
安者一切也。
如來教法離于一切錢财寶物。
安者遮義。
一闡提義。
最後阿者。
盡也。
一切契經摩诃衍者。
最為窮盡。
迦者一切衆生如一子想。
于諸一切皆起悲心。
是故說迦。
呿者掘也。
發掘如來甚深法藏。
智慧深入無有堅固。
是故說呿。
迦者藏也。
一切衆生有如來藏是故說伽。
重音伽者吼也。
常師子吼說如來常住。
俄者脆也。
一切諸行速起速滅。
故說為俄。
遮者行也。
成就衆生故名為遮。
車者照耀。
如來常住之性。
是故說車。
阇者生也。
生諸解脫非如生死危脆之生。
是故說阇。
重音阇者燒也一切煩惱燒令速滅。
故說為阇。
若者智也。
知法真實是故說若。
吒者示也。
于閻浮提現不具足。
而彼如來法身常住。
是故說吒。
吒者示滿足也。
平等滿足是故說侘。
茶者輕仙不沒。
是故說茶。
重音茶者。
不知慚恥。
重恩不報是故說茶。
拿者不正可如諸外道。
是故說拿。
多者遮一切有令不相續是故說多。
他者無知也。
如蠶蟲作繭。
是故說他。
陀者于摩诃衍歡喜方便。
是故說陀。
重音陀者持也。
護持三寶如須彌山不令沉沒。
是故說陀。
那者如城門側因陀羅幢。
豎立三寶。
是故說那。
波者起颠倒想。
三寶沉沒而自迷亂。
是故說波。
頗者世界成敗持戒成敗自己成敗。
是故說頗。
婆者力也。
如諸如來無量神力非但十力。
是故說婆。
重音婆者。
能檐正法為菩薩道。
是故說婆。
摩者限也。
入菩薩法限自強其志為衆重檐。
是故說摩。
耶者習行菩薩四種功德。
是故說耶。
羅者滅淫怒癡入真實法。
是故說羅。
輕音羅者。
不受聲聞辟支佛乘受學大乘。
是故說羅。
和者一切世間咒術制作。
菩薩悉說。
是故說知。
賒者三種毒刺皆悉已拔。
是故說賒。
沙者滿義。
悉能聞受方等契經。
是故說沙。
娑者豎立正法。
是故說娑。
呵者驚聲也。
怪哉諸行悉皆究竟。
怪哉如來而般泥洹離諸喜樂。
是故說呵。
羅(來雅反)者魔也。
天魔億千無能破壞來正僧。
随順世間而現有壞。
又複随順世間現為父母諸宗親等。
是故說羅(來雅反)。
厘厘樓樓。
此四字者。
長養四義佛及法僧。
示現有對随順世間。
示現有對如調達壞僧。
僧實不壞如來方便示現壞僧。
化作是像為結戒故。
若知如來方便義者。
不應恐怖。
當知是名随順世間。
是故說此最後四字。
吸氣之聲舌根之聲随鼻之聲。
超聲長聲。
以斯等義和合此字。
如此諸字和順諸聲入衆言音。
皆因舌齒而有差别。
因斯字故。
無量諸患積聚之身。
陰界諸入因緣和合。
休息寂滅入如來性。
佛性顯現究竟成就。
是故半字名為一切諸字之本。
若觀法實及如來解脫。
亦無文字言語之相。
字相味相皆悉遠離。
是故一切遠離名為解脫。
其解脫者即是如來。
因是半字能起諸法。
而無諸法因字之想。
是名善解文字之義。
若異是者不解文字分别諸法是法非法。
如來之性三寶解脫。
而不能知是經非經是律非律魔說佛說。
悉不能知我說。
是等不知字故。
是故善男子。
汝等應當善學半字。
亦當入彼解文字數。
迦葉菩薩白佛言。
世尊。
我當善學斯等半字。
今我世尊。
始為佛子得最上師。
我今始入學書之堂。
佛告迦葉。
善哉善哉。
善男子。
樂修正法應當如是。
大般泥洹經鳥喻品第十五 佛複告迦葉。
雁鶴舍利鳥者。
所謂種種無常苦空非我等法。
如衆雁鶴舍利之鳥。
迦葉白佛。
此義雲何。
佛告迦葉。
有法無常有法是常。
有法是苦有法是樂。
有法是我有法非我。
譬如田夫種殖五谷及諸果樹。
從其萌芽乃至華葉。
其人恒作非常之想。
至其成熟收其果實。
得受用時而生常想。
所以者何。
真實現故。
迦葉菩薩白佛言。
世尊。
雲何五谷之常。
與如來同不磨滅耶。
佛告迦葉。
猶以如來喻須彌山。
其須彌山世界敗時豈不壞耶。
善男子。
莫于譬喻而生是問。
一切諸法悉歸磨滅。
唯有泥洹是常法耳。
随世言說以彼為喻。
迦葉菩薩白佛言。
唯然世尊。
善哉斯說。
佛告迦葉。
如是善男子。
一切契經修諸三昧。
乃至未聞大般泥洹方等契經。
諸衆生等修無常想。
聞此經已。
若善男子善女人。
所懷煩惱疑結永離。
曉了常法。
所以者何。
各于自身如來之性。
得顯現故。
複次善男子。
譬如金師銷镕其金。
至器未成作非常想。
寶器成已常得受用。
如是善男子。
一切契經修諸三昧。
乃至未聞大般泥洹方等契經。
其諸衆生修無常想。
聞此經已。
所懷煩惱疑結永離。
曉了常法。
所以者何。
各于自身如來之性。
得顯現故。
複次善男子。
譬如有人種甘蔗胡麻乃至未熟。
常作種種諸味之想。
麻油石蜜成已乃知真味。
如是善男子。
一切契經修諸三昧。
乃至未聞大般泥洹方等契經。
其諸衆生修無常想。
聞此經已。
所懷煩惱疑結永離。
曉了常法。
所以者何。
各于自身如來之性。
得顯現故。
譬如百川皆歸于海。
如是一切契經及諸三昧。
悉歸方等般泥洹經。
所以者何。
如來之性究竟說故。
是故我說有法無常有法是常。
如舍利鳥。
憂悲劍刺如來已斷。
而于此論多有疑者。
然其如來現有憂悲。
非如人天及餘衆生之憂悲也。
如非想處雲何有想。
若無有想不應有壽。
有壽無想。
何有想陰界入之名。
又如林樹皆有神依。
若神依樹。
為依根莖為依枝條。
如是諸處悉皆不現。
為依何住。
如是如來教法甚深。
當知如來現有憂悲。
于羅睺羅而起慈心。
乃至非想非非想處亦複如是。
唯佛與佛乃知此義。
斯等皆是諸佛之法。
尚無心意何有憂悲。
憂悲若無教法相違。
如一子想是則空言。
說一切法皆不可信。
但如來所說不可思議。
諸佛教法亦不可思議。
如來佛法不可思議。
是為真實。
譬如虛空不可于中造立宮室。
而諸幻士能于中造。
凡愚見已而作是念。
雲何空中而得安立如心意轉。
如是所說尚無心意何有憂悲。
憂悲若無。
羅睺羅喻是則不實。
如虛空中如來憂悲則不可得。
如其幻化随心意轉。
如來則有憂悲之想。
聞般泥洹而作是念。
何有憂悲。
聞其轉者常有憂悲。
是故如來常住。
若無常者無有憂悲
短伊者此也。
言此法者是如來法。
梵行離垢清淨。
猶如滿月顯此法故。
諸佛世尊而現此名。
又複伊者。
言此是義此非義。
此是魔說此是佛說。
依是分别故名為此。
其長伊者。
名為自在名大自在。
自在梵王能于如來難得之教以自在力護持正法。
以是之故名為自在。
又複伊者。
于此自在大乘方等般泥洹經。
自在攝持。
令此教法自在熾然。
令餘衆生自在受學此方等經。
又複伊者。
自在。
方等能除伊者嫉妒邪見。
如治田苗去諸穢草。
如是等比。
是故如來說伊自在。
短憂者。
上也。
于此契經說最上義。
其諸聲聞及辟支佛。
所未曾聞一句一字片言曆耳。
譬如諸方郁單越為福德之上。
大乘方等亦複如是。
一言曆耳。
當知是等人中之上為菩薩也。
是故如來說此憂字。
長憂者如香牛乳。
其乳香味是大乘經最為上味。
廣說如來真實之性。
非法憍慢皆悉消滅。
又複憂者。
名為大憂。
于如來藏慧命根斷著無我說。
當知是等名為大憂。
是故說憂。
咽者是也。
言是佛法。
如來泥洹。
亦說是法。
咽者如來也。
有來去義。
以是故說如來如去。
烏者下也。
下賤煩惱悉除滅已名為如來。
是故說烏。
炮者是摩诃衍。
于十四音炮為究竟。
是故說名為摩诃衍。
于一切論為究竟論。
是故說炮。
安者一切也。
如來教法離于一切錢财寶物。
安者遮義。
一闡提義。
最後阿者。
盡也。
一切契經摩诃衍者。
最為窮盡。
迦者一切衆生如一子想。
于諸一切皆起悲心。
是故說迦。
呿者掘也。
發掘如來甚深法藏。
智慧深入無有堅固。
是故說呿。
迦者藏也。
一切衆生有如來藏是故說伽。
重音伽者吼也。
常師子吼說如來常住。
俄者脆也。
一切諸行速起速滅。
故說為俄。
遮者行也。
成就衆生故名為遮。
車者照耀。
如來常住之性。
是故說車。
阇者生也。
生諸解脫非如生死危脆之生。
是故說阇。
重音阇者燒也一切煩惱燒令速滅。
故說為阇。
若者智也。
知法真實是故說若。
吒者示也。
于閻浮提現不具足。
而彼如來法身常住。
是故說吒。
吒者示滿足也。
平等滿足是故說侘。
茶者輕仙不沒。
是故說茶。
重音茶者。
不知慚恥。
重恩不報是故說茶。
拿者不正可如諸外道。
是故說拿。
多者遮一切有令不相續是故說多。
他者無知也。
如蠶蟲作繭。
是故說他。
陀者于摩诃衍歡喜方便。
是故說陀。
重音陀者持也。
護持三寶如須彌山不令沉沒。
是故說陀。
那者如城門側因陀羅幢。
豎立三寶。
是故說那。
波者起颠倒想。
三寶沉沒而自迷亂。
是故說波。
頗者世界成敗持戒成敗自己成敗。
是故說頗。
婆者力也。
如諸如來無量神力非但十力。
是故說婆。
重音婆者。
能檐正法為菩薩道。
是故說婆。
摩者限也。
入菩薩法限自強其志為衆重檐。
是故說摩。
耶者習行菩薩四種功德。
是故說耶。
羅者滅淫怒癡入真實法。
是故說羅。
輕音羅者。
不受聲聞辟支佛乘受學大乘。
是故說羅。
和者一切世間咒術制作。
菩薩悉說。
是故說知。
賒者三種毒刺皆悉已拔。
是故說賒。
沙者滿義。
悉能聞受方等契經。
是故說沙。
娑者豎立正法。
是故說娑。
呵者驚聲也。
怪哉諸行悉皆究竟。
怪哉如來而般泥洹離諸喜樂。
是故說呵。
羅(來雅反)者魔也。
天魔億千無能破壞來正僧。
随順世間而現有壞。
又複随順世間現為父母諸宗親等。
是故說羅(來雅反)。
厘厘樓樓。
此四字者。
長養四義佛及法僧。
示現有對随順世間。
示現有對如調達壞僧。
僧實不壞如來方便示現壞僧。
化作是像為結戒故。
若知如來方便義者。
不應恐怖。
當知是名随順世間。
是故說此最後四字。
吸氣之聲舌根之聲随鼻之聲。
超聲長聲。
以斯等義和合此字。
如此諸字和順諸聲入衆言音。
皆因舌齒而有差别。
因斯字故。
無量諸患積聚之身。
陰界諸入因緣和合。
休息寂滅入如來性。
佛性顯現究竟成就。
是故半字名為一切諸字之本。
若觀法實及如來解脫。
亦無文字言語之相。
字相味相皆悉遠離。
是故一切遠離名為解脫。
其解脫者即是如來。
因是半字能起諸法。
而無諸法因字之想。
是名善解文字之義。
若異是者不解文字分别諸法是法非法。
如來之性三寶解脫。
而不能知是經非經是律非律魔說佛說。
悉不能知我說。
是等不知字故。
是故善男子。
汝等應當善學半字。
亦當入彼解文字數。
迦葉菩薩白佛言。
世尊。
我當善學斯等半字。
今我世尊。
始為佛子得最上師。
我今始入學書之堂。
佛告迦葉。
善哉善哉。
善男子。
樂修正法應當如是。
大般泥洹經鳥喻品第十五 佛複告迦葉。
雁鶴舍利鳥者。
所謂種種無常苦空非我等法。
如衆雁鶴舍利之鳥。
迦葉白佛。
此義雲何。
佛告迦葉。
有法無常有法是常。
有法是苦有法是樂。
有法是我有法非我。
譬如田夫種殖五谷及諸果樹。
從其萌芽乃至華葉。
其人恒作非常之想。
至其成熟收其果實。
得受用時而生常想。
所以者何。
真實現故。
迦葉菩薩白佛言。
世尊。
雲何五谷之常。
與如來同不磨滅耶。
佛告迦葉。
猶以如來喻須彌山。
其須彌山世界敗時豈不壞耶。
善男子。
莫于譬喻而生是問。
一切諸法悉歸磨滅。
唯有泥洹是常法耳。
随世言說以彼為喻。
迦葉菩薩白佛言。
唯然世尊。
善哉斯說。
佛告迦葉。
如是善男子。
一切契經修諸三昧。
乃至未聞大般泥洹方等契經。
諸衆生等修無常想。
聞此經已。
若善男子善女人。
所懷煩惱疑結永離。
曉了常法。
所以者何。
各于自身如來之性。
得顯現故。
複次善男子。
譬如金師銷镕其金。
至器未成作非常想。
寶器成已常得受用。
如是善男子。
一切契經修諸三昧。
乃至未聞大般泥洹方等契經。
其諸衆生修無常想。
聞此經已。
所懷煩惱疑結永離。
曉了常法。
所以者何。
各于自身如來之性。
得顯現故。
複次善男子。
譬如有人種甘蔗胡麻乃至未熟。
常作種種諸味之想。
麻油石蜜成已乃知真味。
如是善男子。
一切契經修諸三昧。
乃至未聞大般泥洹方等契經。
其諸衆生修無常想。
聞此經已。
所懷煩惱疑結永離。
曉了常法。
所以者何。
各于自身如來之性。
得顯現故。
譬如百川皆歸于海。
如是一切契經及諸三昧。
悉歸方等般泥洹經。
所以者何。
如來之性究竟說故。
是故我說有法無常有法是常。
如舍利鳥。
憂悲劍刺如來已斷。
而于此論多有疑者。
然其如來現有憂悲。
非如人天及餘衆生之憂悲也。
如非想處雲何有想。
若無有想不應有壽。
有壽無想。
何有想陰界入之名。
又如林樹皆有神依。
若神依樹。
為依根莖為依枝條。
如是諸處悉皆不現。
為依何住。
如是如來教法甚深。
當知如來現有憂悲。
于羅睺羅而起慈心。
乃至非想非非想處亦複如是。
唯佛與佛乃知此義。
斯等皆是諸佛之法。
尚無心意何有憂悲。
憂悲若無教法相違。
如一子想是則空言。
說一切法皆不可信。
但如來所說不可思議。
諸佛教法亦不可思議。
如來佛法不可思議。
是為真實。
譬如虛空不可于中造立宮室。
而諸幻士能于中造。
凡愚見已而作是念。
雲何空中而得安立如心意轉。
如是所說尚無心意何有憂悲。
憂悲若無。
羅睺羅喻是則不實。
如虛空中如來憂悲則不可得。
如其幻化随心意轉。
如來則有憂悲之想。
聞般泥洹而作是念。
何有憂悲。
聞其轉者常有憂悲。
是故如來常住。
若無常者無有憂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