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泥洹經卷第三

關燈
瘡患。

    于此衆生離瘡患已。

    複現餘國為諸衆生療治衆病。

    是故名為大般泥洹。

    真實之義及方便義。

    皆悉名曰大般泥洹。

    現入諸趣及入解脫。

    随彼受化于處處現。

    此為要義。

    是故名曰大般泥洹。

    迦葉菩薩白佛言。

    雲何世尊。

    為良醫法能治一切瘡患。

    差已複現餘方治諸病耶。

    佛言如是。

    善男子。

    能療一切悉令離病。

    唯除重病不可治者。

    諸佛世尊亦複如是。

    除一闡提。

    諸餘一切衆病悉治。

    迦葉複問。

    解脫者為何等類。

    佛告迦葉。

    其解脫者色無色。

    無色者聲聞緣覺解脫。

    色者如來解脫。

    解脫雖色不說是色。

    何以故。

    如非想非非想行天色無色亦不是色有。

    問非想非非想天色無色亦不是色。

    雲何住雲何樂。

    此事應說。

    是佛境界非諸聲聞緣覺所知。

    迦葉菩薩白佛言。

    唯願世尊。

    重說如來大般泥洹解脫之義。

    佛告迦葉。

    其解脫者。

    于一切縛和合悉離。

    離和合者不生之生。

    如因父母而生其子是名為生。

    其解脫者則不如是。

    猶如醍醐本性清淨。

    不因父母愛欲長養。

    度衆生故示現有生。

    是故解脫不生之生。

    又其生者。

    譬如種谷而生萌牙。

    其解脫者則不如是。

    是故說曰解脫不生。

    其解脫者即是如來。

    是故如來不生之生非作所作。

    其實作者。

    如城郭樓觀有人造作。

    其實解脫則不如是。

    是故解脫無有作者者其解脫者即是如來。

    是故當知如來非作。

    是名無為。

    其有為者。

    譬如陶家埏埴作器有作有壞。

    其實解脫則不如是。

    亦無有作亦無有壞。

    是故解脫無作無壞。

    其解脫者即是如來。

    當知如來不生不死。

    是故如來是無為法。

    故說如來入大泥洹無衰老相。

    形枯體瘦發白齒落。

    是為老相。

    其實解脫則不如是。

    永離一切老毀變故。

    名為解脫。

    其解脫者即是如來。

    是故如來無衰老相。

    故曰無病。

    其名病者。

    有四百四病。

    其餘橫疾數不可稱。

    離此諸患。

    故名解脫。

    其解脫者即是如來。

    法身清淨無病。

    是故說曰如來無病。

    以無病故無死。

    衆生常死無解脫故有盡有死。

    永離死名故說解脫。

    其解脫者即是如來。

    如來成就如是無量上妙功德。

    言有死者無有是處。

    金剛法身清淨不壞。

    豈有無常變壞之相。

    是故不死離諸垢穢。

    譬如鮮好白疊蘇油所污。

    其實解脫則不如是。

    猶白蓮華清淨無垢。

    如來解脫亦複如是。

    永離愛欲諸塵垢穢。

    是故如來名曰無垢。

    離諸限礙如有主制。

    謂之限礙。

    其實解脫無諸限礙。

    其解脫者即是如來。

    是故如來無礙清涼。

    清涼處者。

    世俗天廟謂為清涼。

    是則妄說。

    唯解脫者真實清涼。

    其解脫者即是如來。

    是故如來清涼安隐。

    其安隐者。

    譬如道路無諸盜賊。

    謂之安隐。

    真解脫者則不如是。

    其性無畏。

    謂之安隐。

    其解脫者即是如來。

    是故如來安隐無畏離諸恐畏。

    其恐畏者。

    譬如國王常畏怨敵。

    真解脫者永無此畏。

    譬如轉輪聖王無諸恐畏。

    真解脫者亦複如是。

    其解脫者即是如來。

    如來法王轉無上輪無諸怨敵。

    是故如來無畏無憂。

    其憂畏者。

    譬如國王有謀逆者。

    不能降伏常懷憂畏。

    真解脫者無此憂畏。

    譬如國王降伏怨家無憂快樂。

    其解脫者即是如來。

    如來無憂離諸塵穢。

    其塵穢者譬如春風起諸塵坌。

    真解脫者離諸塵坌。

    如轉輪王髻中明珠無諸塵垢。

    其解脫者即是如來。

    是故如來離諸塵穢離諸虛僞。

    其虛僞者喻如壞瓶。

    真解脫者則不如是。

    猶如金剛無有虛僞。

    其解脫者即是如來。

    是故如來無諸虛僞離不自在。

    不自在者如貧窮人負他财物。

    财主制持不得自在。

    真解脫者則不如是。

    其解脫者即是如來。

    是故如來自在無礙無諸侵患。

    諸侵患者如人春時涉熱夏時飲酒冬日涉寒。

    則傷其身自生侵患。

    真解脫者則不如是無諸侵患。

    其解脫者即是如來。

    是故如來無諸侵患。

    離諸墋濁。

    譬如虛空無諸墋濁。

    真解脫者亦複如是無諸墋濁。

    其解脫者即是如來。

    是故如來無諸墋濁無諸纏綿。

    其纏綿者朋友眷屬。

    真解脫者無此纏綿。

    如轉輪王獨善無侶。

    其解脫者即是如來。

    是故如來獨善奇特。

    如水蓮華此非奇特。

    火生蓮華乃為奇特衆人愛樂。

    真解脫者亦複如是衆人愛樂。

    其解脫者即是如來。

    是故如來希有奇特無能為者。

    譬如嬰兒其齒未出不能令生。

    真解脫者亦複如是。

    非時得者。

    無有是處。

    如一闡提懈怠懶惰屍卧終日言當成佛。

    若成佛者。

    無有是處。

    假使信法諸優婆塞。

    欲求解脫度彼岸者。

    亦無是處。

    況彼屍卧。

    所以者何。

    性非他成故。

    是故解脫無能為者。

    其解脫者即是如來。

    是故如來無能為者。

    無量無數。

    譬如大海尚可知量。

    真解脫者無數無量。

    其解脫者即是如來。

    是故如來無量最勝。

    其最勝者莫能為比。

    譬如大海無以為比。

    其解脫者即是如來。

    是故如來最勝高顯。

    其高顯者譬如虛空無有過者。

    其解脫者即是如來。

    如來高顯衆聖中王。

    譬如師子為諸獸王。

    真解脫者諸法之王。

    解脫光明照一切法。

    其解脫者即是如來。

    為最為上。

    譬如諸方以郁單曰為上。

    解脫最上亦複如是。

    其解脫者即是如來。

    是故如來最上無上。

    譬如諸方郁單曰最為無上。

    解脫無上亦複如是。

    其解脫者即是如來。

    是故如來無上常法。

    如諸天人死為常法。

    解脫常法則不如是。

    其解脫者即是如來。

    是故如來常住堅固。

    芭蕉泡沫無有堅固。

    真解脫者則不如是。

    其解脫者即是如來。

    離諸弊漏。

    夫朽牆者蚊蚋所止。

    其解脫者則不如是。

    譬如畫牆無能止者。

    解脫如是一切惡法所不能染。

    其解脫者即是如來。

    無有邊際。

    如聚落國土而有邊際。

    真解脫者則不如是。

    譬如虛空無邊快樂。

    其解脫者即是如來。

    微妙不現如鳥飛空足迹不現。

    解脫不現亦複如是。

    其解脫者即是如來。

    甚深難測。

    父母生養恩德甚深無能測者。

    真解脫者亦複如是。

    其解脫者即是如來。

    甚深難見。

    如諸衆生各各自身有如來性微密難見。

    真解脫者微密難見亦複如是。

    其解脫者即是如來。

    無能見者。

    猶如頂相無能見者。

    解脫如是非諸聲聞緣覺所見。

    其解脫者即是如來。

    無有窟宅。

    其窟宅者所居止處屋舍名稱。

    真解脫者則不如是。

    譬如虛空。

    二十五處生死所居永不可得。

    其解脫者即是如來。

    無有所取。

    其名取者。

    猶如手執阿摩勒果。

    真解脫者則不如是。

    猶如幻師所作變化無能取者。

    其解脫者即是如來。

    離諸雜穢。

    其雜穢者。

    猶如雜色疥癞牛皮以為衣服。

    真解脫者則不如是。

    猶如時乳一色一味。

    真解脫者微妙一相亦複如是。

    其解脫者即是如來。

    其性清淨。

    淤泥濁水謂不清淨。

    真解脫者則不如是。

    如空中雨一味清淨。

    其解脫者即是如來。

    其性真妙。

    猶如滿月無諸雲曀。

    解脫如是無垢真妙。

    其解脫者即是如來。

    真妙恬靜。

    如救頭然則不恬靜。

    其解脫者永滅熾燃煩惱災患。

    其解脫者即是如來。

    其性平等其不等者。

    如二狂夫其性不等。

    真解脫者則不如是。

    其性平等猶如母子。

    其解脫者即是如來。

    其性寂滅。

    得最上處無餘求想。

    猶如饑人得香美食飽足意滿無餘求想真解脫者亦複如是。

    其解脫者即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