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泥洹經卷第二
關燈
小
中
大
說施戒修德行業因果。
而不能廣宣無畏。
亦複不能降化詐僞惡人。
當知是人不能自度。
亦不度彼修持梵行獨善而已。
若複比丘行頭陀法兼得無畏。
廣宣九部修多羅祇夜授記伽陀因緣如是語本生方廣未曾有。
以化衆生自度度彼。
又為人說契經要句。
言某經所說不畜奴婢牛馬畜生及不應法物。
若當畜者非出家法。
是人犯制罷道驅出。
諸犯戒者聞作是說。
群黨嗔恚害彼法師。
彼雖命終猶能自度亦能度彼。
是故迦葉。
諸優婆塞若王大臣當護持法。
亦當降伏剃頭居士。
複次迦葉。
過去久遠阿僧祇劫時。
世有佛名難提跋檀如來應供等正覺出興于世。
亦常于此拘夷城住。
時此世界廣博嚴淨。
譬如西方極樂國土。
其諸衆生皆悉安樂無饑渴想。
純諸菩薩。
彼佛在世無量億劫而般泥洹。
遺法住世亦複無量億劫。
如是餘四十年佛法未滅。
時有比丘名佛度達多。
出于世間大衆眷屬前後圍繞。
成就無畏而為說法。
以九部經教諸比丘言。
其契經說。
不得畜養奴婢畜生及不應法物。
諸犯戒者便起嗔恚。
群黨相助欲害法師。
時彼國王名婆伽達多。
聞彼惡人欲害法師。
為護法故即執利器。
與共苦鬥摧滅惡人。
王身被瘡詣法師所。
法師為王說護法功德。
王聞法已尋便命終生阿閦佛國。
時王眷屬共護法者。
命終次第皆得往生阿閦佛國。
發心随喜者皆成菩提。
佛度達多尋複命終。
亦生彼國為阿閦佛第一弟子。
婆伽達多王為第二弟子。
佛告迦葉。
時國王者豈異人乎我身是也。
時法師者迦葉佛是。
迦葉。
當知護持正法功德無量。
我本以不惜身命護正法故。
得此金剛不壞法身。
迦葉菩薩白佛言。
如世尊說。
如來法身真實常住非磨滅法。
我意谛信猶如畫石。
佛告迦葉。
是故善男子。
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當勤方便護持正法。
亦當廣說護法果報。
又複迦葉。
夫為法師持淨戒者常應自護無自防具勿輕舉動。
若優婆塞不受具戒而學大乘。
為護法故持器仗者。
當依是等以為伴侶。
迦葉菩薩複白佛言。
世尊。
已說與持杖俱為非律儀。
佛告迦葉。
我般泥洹後濁世之中。
因谷貴疾疫。
詐形利養衆多無數。
時有法師持戒持律威儀具足。
為彼驅逐若害若殺。
當爾之時持戒法師。
遊諸城邑險難曠野。
我聽與彼國王大臣野人居士旃陀羅等。
不受具戒能護法者以為伴侶。
彼諸人等雖不受戒。
護法功德果報無量勝受戒者。
其法師者奉持戒行清淨威儀。
深樂大乘為人廣說能以香油幡華供具。
與諸國王大臣長者。
更相獻遺。
而不毀失沙門法行。
是名法師持戒者自身攝持真實之法猶如大海。
威儀具足是名持戒。
若複持戒不樂快樂。
不喜名譽厭惡利養。
常為人說少欲知足。
如是等比己利損減眷屬不悅不名法師。
于自徒衆起厭惓想。
自壞眷屬亦名壞僧。
僧有三種。
犯戒僧。
童蒙僧。
清淨僧。
于三種中壞犯戒僧及童蒙僧不壞清淨僧。
犯戒僧者。
愚騃凡夫順犯戒者。
不相撿察為貪濁故而共和合。
是名犯戒僧。
正使自身能持戒者。
亦複名為犯戒數也。
如是等僧不應行而行。
若能化此諸非法者。
名為法師。
童蒙僧者。
習行無事鈍根愚癡。
設得利養自供眷屬各各修立不共和合。
自恣布薩亦複不與犯戒者同。
若能化此愚癡非法。
是名法師。
如法律僧者。
如是等僧衆魔百千不能沮壞。
若菩薩僧性常清淨。
彼二種僧是師犯戒持律師者。
善教化知時知重知輕。
不斷非律亦不斷當。
如法律者。
雲何名為善教化知時。
所教化者或是菩薩或是童蒙。
若菩薩教者為護法故。
亦不觀察時非時餘無餘。
若開若制随其所應。
聚落冢間自在遊止。
護法心故無所違犯。
唯除伎兒寡歸淫女諸童女家。
學聲聞處所不應行。
餘一切處護法菩薩。
來往周旋終日無過。
是名法師知時教化。
知重者。
若見如來制戒初始所因起事輕慢心犯及四重法不名出家。
是名知重。
知輕者。
若見比丘一一緣起所犯輕戒。
心亦不重或自憶念。
如如來戒犯事不滿。
是名知輕。
不斷有餘律者。
若畜奴等諸不淨物。
于律有餘不應斷。
當常不欲與犯戒者诤。
是名非律不應斷當。
雖非戒律餘經中說與戒律同者。
是亦名律不應斷當。
随言說者是名守文不解一字。
若能解者三世諸佛所說經中心得無畏。
如是佛教深廣無量能護持者。
逮成如來法王不可思議。
于是迦葉菩薩白佛言。
唯然世尊。
如來法王不可思議。
如來常住非變易法。
我當奉持廣為人說。
佛言。
善哉善哉。
迦葉。
奉持金剛不壞法身。
欲學等觀如來身者。
當修金剛不壞法觀。
菩薩摩诃薩如是修者。
便得等觀無上法身。
大般泥洹經受持品第七 複次善男子。
持此甚深契經功德我今當說。
其有衆生聞是經者。
生生不堕四趣之中。
在所生處常近諸佛。
迦葉菩薩白佛言。
當何名斯經雲何奉持。
佛告迦葉。
是經名為大般泥洹。
初語亦善中語亦善後語亦善。
善義善味淳一滿淨。
金剛寶藏我今當說。
善男子。
如閻浮提八大河水皆歸大海。
其水無盡大般泥洹亦複如是。
滅煩惱降衆魔。
背生死舍離化身。
故名泥洹。
一切諸佛同此妙法無有盡極。
又如醫法有微密術者名為大醫。
一切方藥悉入其中。
如來所說微密法藏亦複如是。
一切九部悉入其中。
故名大般泥洹譬如夏月耕田下種常有悕望。
既收其實衆望都息。
行者如是。
于一切經修習禅定常有悕望。
學此經已速成解脫超三界有。
複次善男子。
如人重病如服醍醐次服八種甘味之藥其藥最良。
如是衆生于佛密教有惑亂病。
漸以大乘經而教化之。
然後為說大般泥洹八味法藥。
八種味者。
常住法寂滅法不老不死清涼虛通不動快樂。
是八種味名大般泥洹。
若有菩薩住此大般泥洹者。
常能處處示現泥洹。
是故名為大般泥洹。
若善男子欲于大般泥洹而般泥洹者。
當作是學如來常住法僧亦然。
其有善男子善女人。
行此大般泥洹經者。
當于如來作常住學。
迦葉菩薩白佛言。
世尊。
如來法身不可思議。
所說妙法不可思議。
衆僧功德不可思議。
此經不可思議。
我從今日其諸衆生心剛強者。
當為彼滅長夜生死無知餘冥。
大般泥洹經卷第二
而不能廣宣無畏。
亦複不能降化詐僞惡人。
當知是人不能自度。
亦不度彼修持梵行獨善而已。
若複比丘行頭陀法兼得無畏。
廣宣九部修多羅祇夜授記伽陀因緣如是語本生方廣未曾有。
以化衆生自度度彼。
又為人說契經要句。
言某經所說不畜奴婢牛馬畜生及不應法物。
若當畜者非出家法。
是人犯制罷道驅出。
諸犯戒者聞作是說。
群黨嗔恚害彼法師。
彼雖命終猶能自度亦能度彼。
是故迦葉。
諸優婆塞若王大臣當護持法。
亦當降伏剃頭居士。
複次迦葉。
過去久遠阿僧祇劫時。
世有佛名難提跋檀如來應供等正覺出興于世。
亦常于此拘夷城住。
時此世界廣博嚴淨。
譬如西方極樂國土。
其諸衆生皆悉安樂無饑渴想。
純諸菩薩。
彼佛在世無量億劫而般泥洹。
遺法住世亦複無量億劫。
如是餘四十年佛法未滅。
時有比丘名佛度達多。
出于世間大衆眷屬前後圍繞。
成就無畏而為說法。
以九部經教諸比丘言。
其契經說。
不得畜養奴婢畜生及不應法物。
諸犯戒者便起嗔恚。
群黨相助欲害法師。
時彼國王名婆伽達多。
聞彼惡人欲害法師。
為護法故即執利器。
與共苦鬥摧滅惡人。
王身被瘡詣法師所。
法師為王說護法功德。
王聞法已尋便命終生阿閦佛國。
時王眷屬共護法者。
命終次第皆得往生阿閦佛國。
發心随喜者皆成菩提。
佛度達多尋複命終。
亦生彼國為阿閦佛第一弟子。
婆伽達多王為第二弟子。
佛告迦葉。
時國王者豈異人乎我身是也。
時法師者迦葉佛是。
迦葉。
當知護持正法功德無量。
我本以不惜身命護正法故。
得此金剛不壞法身。
迦葉菩薩白佛言。
如世尊說。
如來法身真實常住非磨滅法。
我意谛信猶如畫石。
佛告迦葉。
是故善男子。
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當勤方便護持正法。
亦當廣說護法果報。
又複迦葉。
夫為法師持淨戒者常應自護無自防具勿輕舉動。
若優婆塞不受具戒而學大乘。
為護法故持器仗者。
當依是等以為伴侶。
迦葉菩薩複白佛言。
世尊。
已說與持杖俱為非律儀。
佛告迦葉。
我般泥洹後濁世之中。
因谷貴疾疫。
詐形利養衆多無數。
時有法師持戒持律威儀具足。
為彼驅逐若害若殺。
當爾之時持戒法師。
遊諸城邑險難曠野。
我聽與彼國王大臣野人居士旃陀羅等。
不受具戒能護法者以為伴侶。
彼諸人等雖不受戒。
護法功德果報無量勝受戒者。
其法師者奉持戒行清淨威儀。
深樂大乘為人廣說能以香油幡華供具。
與諸國王大臣長者。
更相獻遺。
而不毀失沙門法行。
是名法師持戒者自身攝持真實之法猶如大海。
威儀具足是名持戒。
若複持戒不樂快樂。
不喜名譽厭惡利養。
常為人說少欲知足。
如是等比己利損減眷屬不悅不名法師。
于自徒衆起厭惓想。
自壞眷屬亦名壞僧。
僧有三種。
犯戒僧。
童蒙僧。
清淨僧。
于三種中壞犯戒僧及童蒙僧不壞清淨僧。
犯戒僧者。
愚騃凡夫順犯戒者。
不相撿察為貪濁故而共和合。
是名犯戒僧。
正使自身能持戒者。
亦複名為犯戒數也。
如是等僧不應行而行。
若能化此諸非法者。
名為法師。
童蒙僧者。
習行無事鈍根愚癡。
設得利養自供眷屬各各修立不共和合。
自恣布薩亦複不與犯戒者同。
若能化此愚癡非法。
是名法師。
如法律僧者。
如是等僧衆魔百千不能沮壞。
若菩薩僧性常清淨。
彼二種僧是師犯戒持律師者。
善教化知時知重知輕。
不斷非律亦不斷當。
如法律者。
雲何名為善教化知時。
所教化者或是菩薩或是童蒙。
若菩薩教者為護法故。
亦不觀察時非時餘無餘。
若開若制随其所應。
聚落冢間自在遊止。
護法心故無所違犯。
唯除伎兒寡歸淫女諸童女家。
學聲聞處所不應行。
餘一切處護法菩薩。
來往周旋終日無過。
是名法師知時教化。
知重者。
若見如來制戒初始所因起事輕慢心犯及四重法不名出家。
是名知重。
知輕者。
若見比丘一一緣起所犯輕戒。
心亦不重或自憶念。
如如來戒犯事不滿。
是名知輕。
不斷有餘律者。
若畜奴等諸不淨物。
于律有餘不應斷。
當常不欲與犯戒者诤。
是名非律不應斷當。
雖非戒律餘經中說與戒律同者。
是亦名律不應斷當。
随言說者是名守文不解一字。
若能解者三世諸佛所說經中心得無畏。
如是佛教深廣無量能護持者。
逮成如來法王不可思議。
于是迦葉菩薩白佛言。
唯然世尊。
如來法王不可思議。
如來常住非變易法。
我當奉持廣為人說。
佛言。
善哉善哉。
迦葉。
奉持金剛不壞法身。
欲學等觀如來身者。
當修金剛不壞法觀。
菩薩摩诃薩如是修者。
便得等觀無上法身。
大般泥洹經受持品第七 複次善男子。
持此甚深契經功德我今當說。
其有衆生聞是經者。
生生不堕四趣之中。
在所生處常近諸佛。
迦葉菩薩白佛言。
當何名斯經雲何奉持。
佛告迦葉。
是經名為大般泥洹。
初語亦善中語亦善後語亦善。
善義善味淳一滿淨。
金剛寶藏我今當說。
善男子。
如閻浮提八大河水皆歸大海。
其水無盡大般泥洹亦複如是。
滅煩惱降衆魔。
背生死舍離化身。
故名泥洹。
一切諸佛同此妙法無有盡極。
又如醫法有微密術者名為大醫。
一切方藥悉入其中。
如來所說微密法藏亦複如是。
一切九部悉入其中。
故名大般泥洹譬如夏月耕田下種常有悕望。
既收其實衆望都息。
行者如是。
于一切經修習禅定常有悕望。
學此經已速成解脫超三界有。
複次善男子。
如人重病如服醍醐次服八種甘味之藥其藥最良。
如是衆生于佛密教有惑亂病。
漸以大乘經而教化之。
然後為說大般泥洹八味法藥。
八種味者。
常住法寂滅法不老不死清涼虛通不動快樂。
是八種味名大般泥洹。
若有菩薩住此大般泥洹者。
常能處處示現泥洹。
是故名為大般泥洹。
若善男子欲于大般泥洹而般泥洹者。
當作是學如來常住法僧亦然。
其有善男子善女人。
行此大般泥洹經者。
當于如來作常住學。
迦葉菩薩白佛言。
世尊。
如來法身不可思議。
所說妙法不可思議。
衆僧功德不可思議。
此經不可思議。
我從今日其諸衆生心剛強者。
當為彼滅長夜生死無知餘冥。
大般泥洹經卷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