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涅槃經 第三十六卷
關燈
小
中
大
别五塵因緣亦啼亦笑。
是故一切有自性者。
是義不然。
何以故。
若自性者笑應常笑啼應常啼。
不應一笑一啼。
若一笑一啼。
當知一切悉從因緣。
是故不應說一切法有自性故不從因緣。
梵志言。
世尊。
若一切法從因緣有。
如是身者從何因緣。
佛言。
善男子。
是身因緣煩惱與業。
梵志言。
世尊。
如其是身從煩惱業。
是煩惱業可斷不耶。
佛言。
如是如是。
梵志複言。
世尊。
唯願為我分别解說。
令我聞已不移是處悉得斷之。
佛言。
善男子。
若知二邊中間無礙。
是人則能斷煩惱業。
世尊。
我已知解得正法眼。
佛言。
汝雲何知。
世尊。
二邊即色及色解脫。
中間即是八正道也。
受想行識亦複如是。
佛言。
善哉善哉。
善男子。
善知二邊斷煩惱業。
世尊。
唯願聽我出家受戒。
佛言。
善來比丘。
即時斷除三界煩惱得阿羅漢果 爾時複有一婆羅門。
名曰弘廣。
複作是言。
瞿昙。
知我今所念不。
佛言。
善男子。
涅槃是常有為無常。
曲即邪見直即聖道。
婆羅門言。
瞿昙。
何因緣故作如是說。
善男子。
汝意每謂。
乞食是常别請無常。
曲是戶鑰直是帝幢。
是故我說涅槃是常有為無常。
曲謂邪見直謂八正。
非如汝先所思惟也。
婆羅門言。
瞿昙。
實知我心。
是八正道悉令衆生得盡滅不。
爾時世尊默然不答。
婆羅門言。
瞿昙。
已知我心。
我今所問何故默然而不見答。
時憍陳如即作是言。
大婆羅門。
若有問世有邊無邊。
如來常爾默然不答。
八聖是直涅槃是常。
若修八聖即得滅盡。
若不修習則不能得。
大婆羅門。
譬如大城其城四壁都無孔竅唯有一門。
其守門者聰明有智能善分别。
可放則放可遮則遮。
雖不能知出入多少。
定知一切有入出者皆由此門。
善男子。
如來亦爾。
城喻涅槃。
門喻八正。
守門之人喻于如來。
善男子。
如來今者雖不答汝盡與不盡。
其有盡者要當修習是八正道。
婆羅門言。
善哉善哉。
大德憍陳如。
如來善能說微妙法。
我今實欲知城知道自作守門。
憍陳如言。
善哉善哉。
汝婆羅門。
能發無上廣大之心。
佛言。
止止憍陳如。
是婆羅門非适今日發是心也。
乃往過去過無量劫。
有佛世尊名普光明如來應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是人先已于彼佛所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此賢劫中當得作佛。
久已通達了知法相。
為衆生故現處外道示無所知。
以是因緣。
汝憍陳如。
不應贊言善哉善哉汝今能發如是大心 爾時世尊知已即告憍陳如言。
阿難比丘今為所在。
憍陳如言。
世尊。
阿難比丘在娑羅林外。
去此大會十二由旬。
而為六萬四千億魔之所娆亂。
是諸魔衆悉自變身為如來像。
或有宣說一切諸法從因緣生。
或有說言一切諸法不從因生。
或有說言一切因緣皆是常法。
從緣生者悉是無常。
或有說言五陰是實或說虛假。
入界亦爾。
或有說言有十二緣。
或有說言正有四緣。
或說諸法如幻如化如熱時焰。
或有說言因聞得法。
或有說言因思得法。
或有說言因修得法。
或複有說不淨觀法。
或複有說出息入息。
或複有說四念處觀。
或複有說三種觀義七種方便。
或複有說暖法頂法忍法世間第一法學無學地。
菩薩初住乃至十住。
或有說空無相無作。
或複有說修多羅。
祇夜。
毗伽羅那。
伽陀。
憂陀那。
尼陀那。
阿波陀那。
伊帝目多伽。
阇陀伽。
毗佛略。
阿浮陀達摩。
優波提舍。
或說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分八聖道。
或說内空外空内外空有為空無為空。
無始空。
性空遠離空散空自相空無相空陰空入空界空善空不善空無記空菩提空道空涅槃空行空得空第一義空空空大空。
或有示現神通變化身出水火。
或身上出水身下出火。
身下出水身上出火。
左脅在下右脅出水。
右脅在下左脅出水。
一脅震雷一脅降雨。
或有示現諸佛世界。
或複示現菩薩初生行至七步。
處在深宮受五欲時。
初始出家修苦行時。
往菩提樹坐三昧時。
壞魔軍衆轉法輪時。
示大神通入涅槃時。
世尊。
阿難比丘見是事已。
作是念言。
如是神變昔來未見。
誰之所作。
将非世尊釋迦作耶。
欲起欲語都不從意。
阿難比丘入魔罥故。
複作是念。
諸佛所說各各不同。
我于今者當受誰語。
世尊。
阿難今者極受大苦。
雖念如來無能救者。
以是因緣不來至此大衆之中 爾時文殊師利菩薩摩诃薩白佛言。
世尊。
此大衆中有諸菩薩。
已于一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至無量生發菩提心。
已能供養無量諸佛。
其心堅固具足修行檀波羅蜜乃至般若波羅蜜。
成就功德。
久已親近無量諸佛。
淨修梵行得不退轉菩提之心。
得不退忍不退轉持。
得如法忍首楞嚴等無量三昧。
如是等輩聞大乘經終不生疑。
善能分别宣說三寶同一性相常住不變。
聞不思議不生驚怪。
聞種種空心不怖懅。
了了通達一切法性。
能持一切十二部經廣解其義。
亦能受持無量諸佛十二部經。
何憂不能受持如是大涅槃典。
何因緣故問憍陳如阿難所在。
爾時世尊告文殊師利。
谛聽谛聽。
善男子。
我成佛已過二十年住王舍城。
爾時我告諸比丘言。
諸比丘。
今此衆中誰能為我受持如來十二部經。
供給左右所須之事。
亦使不失自身善利。
時憍陳如在彼衆中來白我言。
我能受持十二部經。
供給左右不失所作自利益事。
我言。
憍陳如。
汝已朽邁當須使人。
雲何方欲為我給使。
時舍利弗複作是言。
我能受持佛一切語。
供給所須不失所作自利益事。
我言。
舍利弗。
汝已朽邁當須使人。
雲何方欲為我給使。
乃至五百諸阿羅漢皆亦如是我悉不受。
爾時目連在大衆中作是思惟。
如來今者不受五百比丘給使。
佛意為欲令誰作耶。
思惟是已即便入定。
觀見如來心在阿難。
如日初出光照西壁。
見是事已即從定起語憍陳如。
大德。
我見如來欲令阿難給事左右。
爾時憍陳如與五百阿羅漢往阿難所作如是言。
阿難。
汝今當為如來給使請受是事。
阿難言。
諸大德。
我實不堪給事如來。
何
是故一切有自性者。
是義不然。
何以故。
若自性者笑應常笑啼應常啼。
不應一笑一啼。
若一笑一啼。
當知一切悉從因緣。
是故不應說一切法有自性故不從因緣。
梵志言。
世尊。
若一切法從因緣有。
如是身者從何因緣。
佛言。
善男子。
是身因緣煩惱與業。
梵志言。
世尊。
如其是身從煩惱業。
是煩惱業可斷不耶。
佛言。
如是如是。
梵志複言。
世尊。
唯願為我分别解說。
令我聞已不移是處悉得斷之。
佛言。
善男子。
若知二邊中間無礙。
是人則能斷煩惱業。
世尊。
我已知解得正法眼。
佛言。
汝雲何知。
世尊。
二邊即色及色解脫。
中間即是八正道也。
受想行識亦複如是。
佛言。
善哉善哉。
善男子。
善知二邊斷煩惱業。
世尊。
唯願聽我出家受戒。
佛言。
善來比丘。
即時斷除三界煩惱得阿羅漢果 爾時複有一婆羅門。
名曰弘廣。
複作是言。
瞿昙。
知我今所念不。
佛言。
善男子。
涅槃是常有為無常。
曲即邪見直即聖道。
婆羅門言。
瞿昙。
何因緣故作如是說。
善男子。
汝意每謂。
乞食是常别請無常。
曲是戶鑰直是帝幢。
是故我說涅槃是常有為無常。
曲謂邪見直謂八正。
非如汝先所思惟也。
婆羅門言。
瞿昙。
實知我心。
是八正道悉令衆生得盡滅不。
爾時世尊默然不答。
婆羅門言。
瞿昙。
已知我心。
我今所問何故默然而不見答。
時憍陳如即作是言。
大婆羅門。
若有問世有邊無邊。
如來常爾默然不答。
八聖是直涅槃是常。
若修八聖即得滅盡。
若不修習則不能得。
大婆羅門。
譬如大城其城四壁都無孔竅唯有一門。
其守門者聰明有智能善分别。
可放則放可遮則遮。
雖不能知出入多少。
定知一切有入出者皆由此門。
善男子。
如來亦爾。
城喻涅槃。
門喻八正。
守門之人喻于如來。
善男子。
如來今者雖不答汝盡與不盡。
其有盡者要當修習是八正道。
婆羅門言。
善哉善哉。
大德憍陳如。
如來善能說微妙法。
我今實欲知城知道自作守門。
憍陳如言。
善哉善哉。
汝婆羅門。
能發無上廣大之心。
佛言。
止止憍陳如。
是婆羅門非适今日發是心也。
乃往過去過無量劫。
有佛世尊名普光明如來應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是人先已于彼佛所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此賢劫中當得作佛。
久已通達了知法相。
為衆生故現處外道示無所知。
以是因緣。
汝憍陳如。
不應贊言善哉善哉汝今能發如是大心 爾時世尊知已即告憍陳如言。
阿難比丘今為所在。
憍陳如言。
世尊。
阿難比丘在娑羅林外。
去此大會十二由旬。
而為六萬四千億魔之所娆亂。
是諸魔衆悉自變身為如來像。
或有宣說一切諸法從因緣生。
或有說言一切諸法不從因生。
或有說言一切因緣皆是常法。
從緣生者悉是無常。
或有說言五陰是實或說虛假。
入界亦爾。
或有說言有十二緣。
或有說言正有四緣。
或說諸法如幻如化如熱時焰。
或有說言因聞得法。
或有說言因思得法。
或有說言因修得法。
或複有說不淨觀法。
或複有說出息入息。
或複有說四念處觀。
或複有說三種觀義七種方便。
或複有說暖法頂法忍法世間第一法學無學地。
菩薩初住乃至十住。
或有說空無相無作。
或複有說修多羅。
祇夜。
毗伽羅那。
伽陀。
憂陀那。
尼陀那。
阿波陀那。
伊帝目多伽。
阇陀伽。
毗佛略。
阿浮陀達摩。
優波提舍。
或說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分八聖道。
或說内空外空内外空有為空無為空。
無始空。
性空遠離空散空自相空無相空陰空入空界空善空不善空無記空菩提空道空涅槃空行空得空第一義空空空大空。
或有示現神通變化身出水火。
或身上出水身下出火。
身下出水身上出火。
左脅在下右脅出水。
右脅在下左脅出水。
一脅震雷一脅降雨。
或有示現諸佛世界。
或複示現菩薩初生行至七步。
處在深宮受五欲時。
初始出家修苦行時。
往菩提樹坐三昧時。
壞魔軍衆轉法輪時。
示大神通入涅槃時。
世尊。
阿難比丘見是事已。
作是念言。
如是神變昔來未見。
誰之所作。
将非世尊釋迦作耶。
欲起欲語都不從意。
阿難比丘入魔罥故。
複作是念。
諸佛所說各各不同。
我于今者當受誰語。
世尊。
阿難今者極受大苦。
雖念如來無能救者。
以是因緣不來至此大衆之中 爾時文殊師利菩薩摩诃薩白佛言。
世尊。
此大衆中有諸菩薩。
已于一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至無量生發菩提心。
已能供養無量諸佛。
其心堅固具足修行檀波羅蜜乃至般若波羅蜜。
成就功德。
久已親近無量諸佛。
淨修梵行得不退轉菩提之心。
得不退忍不退轉持。
得如法忍首楞嚴等無量三昧。
如是等輩聞大乘經終不生疑。
善能分别宣說三寶同一性相常住不變。
聞不思議不生驚怪。
聞種種空心不怖懅。
了了通達一切法性。
能持一切十二部經廣解其義。
亦能受持無量諸佛十二部經。
何憂不能受持如是大涅槃典。
何因緣故問憍陳如阿難所在。
爾時世尊告文殊師利。
谛聽谛聽。
善男子。
我成佛已過二十年住王舍城。
爾時我告諸比丘言。
諸比丘。
今此衆中誰能為我受持如來十二部經。
供給左右所須之事。
亦使不失自身善利。
時憍陳如在彼衆中來白我言。
我能受持十二部經。
供給左右不失所作自利益事。
我言。
憍陳如。
汝已朽邁當須使人。
雲何方欲為我給使。
時舍利弗複作是言。
我能受持佛一切語。
供給所須不失所作自利益事。
我言。
舍利弗。
汝已朽邁當須使人。
雲何方欲為我給使。
乃至五百諸阿羅漢皆亦如是我悉不受。
爾時目連在大衆中作是思惟。
如來今者不受五百比丘給使。
佛意為欲令誰作耶。
思惟是已即便入定。
觀見如來心在阿難。
如日初出光照西壁。
見是事已即從定起語憍陳如。
大德。
我見如來欲令阿難給事左右。
爾時憍陳如與五百阿羅漢往阿難所作如是言。
阿難。
汝今當為如來給使請受是事。
阿難言。
諸大德。
我實不堪給事如來。
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