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涅槃經 第三十五卷
關燈
小
中
大
事不擇怨親。
其心平等如地水火風。
是故名王為功德藏。
大王。
現在衆生雖複壽短。
王之功德如昔長壽安樂時王。
亦如頂生善見忍辱那睺沙王。
耶耶帝王。
屍毗王。
一叉鸠王。
如是等王具足善法。
大王今者亦複如是。
大王。
以王因緣國土安樂人民熾盛。
是故一切出家之人慕樂此國。
持戒精勤修習正道。
大王。
我經中說。
若出家人随所住國。
持戒精進勤修正道。
其王亦有修善之分。
大王。
一切盜賊王已整理。
出家之人都無畏懼。
今者唯有一大惡人瞿昙沙門。
王未撿校。
我等甚畏。
其人自恃豪族種姓身色具足。
又因過去布施之報多得供養。
恃此衆事生大憍慢。
或因咒術而生憍慢。
以是因緣不能苦行。
受畜細軟衣服卧具。
是故一切世間惡人。
為利養故往集其所。
而為眷屬不能苦行。
咒術力故。
調伏迦葉及舍利弗目犍連等。
今複來至我所住處娑羅林中。
宣說是身常樂我淨誘我弟子。
大王。
瞿昙先說無常無樂無我無淨。
我能忍之。
今乃宣說常樂我淨。
我實不忍。
惟願大王。
聽我與彼瞿昙論議。
王即答言。
諸大士。
汝等今者為誰教導。
而令其心狂亂不定。
如水濤波旋火之輪猨猴擲樹。
是事可恥。
智人若聞即生憐愍。
愚人聞之即生嗤笑。
汝等所說非出家相。
汝若病風黃水患者。
吾悉有藥能療治之。
如其鬼病家兄耆婆善能去之。
汝等今者欲以手爪刨須彌山。
欲以口齒齚齧金剛。
諸大士。
譬如愚人見師子王饑時睡眠而欲悟之。
如人以指置毒蛇口。
如欲以手觸灰覆火。
汝等今者亦複如是。
善男子。
譬如野狐作師子吼。
猶如蚊子共金翅鳥捔行遲疾。
如兔渡海欲盡其底。
汝等今者亦複如是。
汝若夢見勝瞿昙者。
是夢狂惑未足可信。
諸大士。
汝等今者興建是意。
猶如飛蛾投大火聚。
汝随我語不須更說。
汝雖贊我平等如秤。
勿令外人複聞此語。
爾時外道複作是言。
大王。
瞿昙沙門所作幻術到汝邊耶。
乃令大王心疑不信是等聖人。
大王。
不應輕蔑如是大士。
大王。
是月增減。
大海醎味。
摩羅延山。
如是等事誰之所作。
豈非我等婆羅門耶。
大王。
不聞阿竭多仙十二年中恒河之水停耳中耶。
大王。
不聞瞿昙仙人大現神通十二年中變作釋身。
并令釋身作羝羊形作千女根在釋身耶。
大王。
不聞耆[少/兔]仙人一日之中飲四海水令大地幹耶。
大王。
不聞婆薮仙人為自在天作三眼耶。
大王。
不聞羅邏仙人變迦富羅城作[鹵/土](他本作國)土耶。
大王。
婆羅門中有如是等大力諸仙現可撿校。
大王。
雲何見輕蔑耶。
王言。
諸仁者。
若不見信故欲為者如來正覺今者近在娑羅林中。
汝等可往随意問難。
如來亦當為汝分别稱汝意答 爾時阿阇世王與諸外道徒衆眷屬。
往至佛所頭面作禮右繞三匝。
修敬已畢卻住一面。
白佛言。
世尊。
是諸外道欲随意問難。
唯願如來随意答之。
佛言。
大王。
且止我自知時 爾時衆中有婆羅門名阇提首那。
作如是言。
瞿昙。
汝說涅槃是常法耶。
如是如是。
大婆羅門。
婆羅門言。
瞿昙。
若說涅槃常者。
是義不然。
何以故。
世間之法從子生果相續不斷。
如從埿出瓶從縷得衣。
瞿昙常說修無常想獲得涅槃。
因是無常果雲何常。
瞿昙又說。
解脫欲貪即是涅槃。
解脫色貪及無色貪即是涅槃。
滅無明等一切煩惱即是涅槃。
從欲乃至無明煩惱皆是無常。
因是無常。
所得涅槃亦應無常。
瞿昙又說。
從因故生天。
從因故堕地獄。
從因得解脫。
是故諸法皆從因生。
若從因故得解脫者。
雲何言常。
瞿昙亦說。
色從緣生故名無常。
受想行識亦複如是。
如是解脫若是色者當知無常。
受想行識亦複如是。
若離五陰有解脫者。
當知解脫即是虛空。
若是虛空不得說言從因緣生。
何以故。
是常是一遍一切處。
瞿昙亦說。
從因生者。
即是苦也。
若是苦者雲何複說解脫是樂。
瞿昙又說。
無常即苦苦即無我。
若是無常苦無我者即是不淨。
一切從因所生諸法。
皆無常苦無我不淨。
雲何複說涅槃即是常樂我淨。
若瞿昙說亦常無常亦苦亦樂亦我無我亦淨不淨。
如是豈非是二語耶。
我亦曾從先舊智人聞說是語。
佛若出世。
言則無二。
瞿昙今者說于二語。
複言佛即我身是也。
是義雲何。
佛言。
婆羅門。
如汝所說。
我今問汝随汝意答。
婆羅門言。
善哉瞿昙。
佛言。
婆羅門。
汝性常耶是無常乎。
婆羅門言。
我性是常。
婆羅門。
是性能作一切内外法之因耶。
如是瞿昙。
佛言。
婆羅門。
雲何作因。
瞿昙。
從性生大。
從大生慢。
從慢生十六法。
所謂地水火風空五知根。
眼耳鼻舌身五業根。
手腳口聲男女二根心平等根。
是十六法從五法生。
色聲香味觸。
是二十一法。
根本有三。
一者染。
二者粗。
三者黑。
染者名愛。
粗者名嗔。
黑名無明。
瞿昙。
是二十四法皆因性生。
婆羅門。
是大等法常無常耶。
瞿昙。
我法性常。
大等諸法悉是無常。
婆羅門。
如汝法中因常果無常。
然我法中因雖無常果是常者有何等過。
婆羅門。
汝等法中有二因不。
答言有。
佛言雲何為二。
婆羅門言。
一者生因。
二者了因。
佛言。
雲何生因。
雲何了因。
婆羅門言。
生因者如埿出瓶。
了因者如燈照物。
佛言。
是二種因因性是一。
若是一者。
可令生因作于了因。
可令了因作生因不。
不也瞿昙。
佛言。
若使生因不作了因了因不作生因。
可得說言是因相不。
婆羅門言。
雖不相作故有因相。
婆羅門。
了因所了即同了不。
不也瞿昙。
佛言。
我法雖從無常獲得涅槃而非無常。
婆羅門。
從了因得故常樂我淨。
從生因得故無常無樂無我無淨。
是故如來所說有二。
如是二語無有二也。
是故如來名無二語。
如汝所說。
曾從先舊智人邊聞。
佛出于世無有二語。
是言善哉。
一切十方三世諸佛所說無差。
是故說言佛無二語。
雲何無差。
有同說有無同說無。
故名一義。
婆羅門。
如來世尊雖名二語為了一語故。
雲何二語了于一語。
如眼色二語生識一語。
乃至意法亦複如是。
婆羅門言。
瞿昙。
善能分别如是語義。
我今未解所出二語了于一語。
爾時世尊即為宣說四真谛法。
婆羅門。
言苦谛者亦二亦一。
乃至道谛
其心平等如地水火風。
是故名王為功德藏。
大王。
現在衆生雖複壽短。
王之功德如昔長壽安樂時王。
亦如頂生善見忍辱那睺沙王。
耶耶帝王。
屍毗王。
一叉鸠王。
如是等王具足善法。
大王今者亦複如是。
大王。
以王因緣國土安樂人民熾盛。
是故一切出家之人慕樂此國。
持戒精勤修習正道。
大王。
我經中說。
若出家人随所住國。
持戒精進勤修正道。
其王亦有修善之分。
大王。
一切盜賊王已整理。
出家之人都無畏懼。
今者唯有一大惡人瞿昙沙門。
王未撿校。
我等甚畏。
其人自恃豪族種姓身色具足。
又因過去布施之報多得供養。
恃此衆事生大憍慢。
或因咒術而生憍慢。
以是因緣不能苦行。
受畜細軟衣服卧具。
是故一切世間惡人。
為利養故往集其所。
而為眷屬不能苦行。
咒術力故。
調伏迦葉及舍利弗目犍連等。
今複來至我所住處娑羅林中。
宣說是身常樂我淨誘我弟子。
大王。
瞿昙先說無常無樂無我無淨。
我能忍之。
今乃宣說常樂我淨。
我實不忍。
惟願大王。
聽我與彼瞿昙論議。
王即答言。
諸大士。
汝等今者為誰教導。
而令其心狂亂不定。
如水濤波旋火之輪猨猴擲樹。
是事可恥。
智人若聞即生憐愍。
愚人聞之即生嗤笑。
汝等所說非出家相。
汝若病風黃水患者。
吾悉有藥能療治之。
如其鬼病家兄耆婆善能去之。
汝等今者欲以手爪刨須彌山。
欲以口齒齚齧金剛。
諸大士。
譬如愚人見師子王饑時睡眠而欲悟之。
如人以指置毒蛇口。
如欲以手觸灰覆火。
汝等今者亦複如是。
善男子。
譬如野狐作師子吼。
猶如蚊子共金翅鳥捔行遲疾。
如兔渡海欲盡其底。
汝等今者亦複如是。
汝若夢見勝瞿昙者。
是夢狂惑未足可信。
諸大士。
汝等今者興建是意。
猶如飛蛾投大火聚。
汝随我語不須更說。
汝雖贊我平等如秤。
勿令外人複聞此語。
爾時外道複作是言。
大王。
瞿昙沙門所作幻術到汝邊耶。
乃令大王心疑不信是等聖人。
大王。
不應輕蔑如是大士。
大王。
是月增減。
大海醎味。
摩羅延山。
如是等事誰之所作。
豈非我等婆羅門耶。
大王。
不聞阿竭多仙十二年中恒河之水停耳中耶。
大王。
不聞瞿昙仙人大現神通十二年中變作釋身。
并令釋身作羝羊形作千女根在釋身耶。
大王。
不聞耆[少/兔]仙人一日之中飲四海水令大地幹耶。
大王。
不聞婆薮仙人為自在天作三眼耶。
大王。
不聞羅邏仙人變迦富羅城作[鹵/土](他本作國)土耶。
大王。
婆羅門中有如是等大力諸仙現可撿校。
大王。
雲何見輕蔑耶。
王言。
諸仁者。
若不見信故欲為者如來正覺今者近在娑羅林中。
汝等可往随意問難。
如來亦當為汝分别稱汝意答 爾時阿阇世王與諸外道徒衆眷屬。
往至佛所頭面作禮右繞三匝。
修敬已畢卻住一面。
白佛言。
世尊。
是諸外道欲随意問難。
唯願如來随意答之。
佛言。
大王。
且止我自知時 爾時衆中有婆羅門名阇提首那。
作如是言。
瞿昙。
汝說涅槃是常法耶。
如是如是。
大婆羅門。
婆羅門言。
瞿昙。
若說涅槃常者。
是義不然。
何以故。
世間之法從子生果相續不斷。
如從埿出瓶從縷得衣。
瞿昙常說修無常想獲得涅槃。
因是無常果雲何常。
瞿昙又說。
解脫欲貪即是涅槃。
解脫色貪及無色貪即是涅槃。
滅無明等一切煩惱即是涅槃。
從欲乃至無明煩惱皆是無常。
因是無常。
所得涅槃亦應無常。
瞿昙又說。
從因故生天。
從因故堕地獄。
從因得解脫。
是故諸法皆從因生。
若從因故得解脫者。
雲何言常。
瞿昙亦說。
色從緣生故名無常。
受想行識亦複如是。
如是解脫若是色者當知無常。
受想行識亦複如是。
若離五陰有解脫者。
當知解脫即是虛空。
若是虛空不得說言從因緣生。
何以故。
是常是一遍一切處。
瞿昙亦說。
從因生者。
即是苦也。
若是苦者雲何複說解脫是樂。
瞿昙又說。
無常即苦苦即無我。
若是無常苦無我者即是不淨。
一切從因所生諸法。
皆無常苦無我不淨。
雲何複說涅槃即是常樂我淨。
若瞿昙說亦常無常亦苦亦樂亦我無我亦淨不淨。
如是豈非是二語耶。
我亦曾從先舊智人聞說是語。
佛若出世。
言則無二。
瞿昙今者說于二語。
複言佛即我身是也。
是義雲何。
佛言。
婆羅門。
如汝所說。
我今問汝随汝意答。
婆羅門言。
善哉瞿昙。
佛言。
婆羅門。
汝性常耶是無常乎。
婆羅門言。
我性是常。
婆羅門。
是性能作一切内外法之因耶。
如是瞿昙。
佛言。
婆羅門。
雲何作因。
瞿昙。
從性生大。
從大生慢。
從慢生十六法。
所謂地水火風空五知根。
眼耳鼻舌身五業根。
手腳口聲男女二根心平等根。
是十六法從五法生。
色聲香味觸。
是二十一法。
根本有三。
一者染。
二者粗。
三者黑。
染者名愛。
粗者名嗔。
黑名無明。
瞿昙。
是二十四法皆因性生。
婆羅門。
是大等法常無常耶。
瞿昙。
我法性常。
大等諸法悉是無常。
婆羅門。
如汝法中因常果無常。
然我法中因雖無常果是常者有何等過。
婆羅門。
汝等法中有二因不。
答言有。
佛言雲何為二。
婆羅門言。
一者生因。
二者了因。
佛言。
雲何生因。
雲何了因。
婆羅門言。
生因者如埿出瓶。
了因者如燈照物。
佛言。
是二種因因性是一。
若是一者。
可令生因作于了因。
可令了因作生因不。
不也瞿昙。
佛言。
若使生因不作了因了因不作生因。
可得說言是因相不。
婆羅門言。
雖不相作故有因相。
婆羅門。
了因所了即同了不。
不也瞿昙。
佛言。
我法雖從無常獲得涅槃而非無常。
婆羅門。
從了因得故常樂我淨。
從生因得故無常無樂無我無淨。
是故如來所說有二。
如是二語無有二也。
是故如來名無二語。
如汝所說。
曾從先舊智人邊聞。
佛出于世無有二語。
是言善哉。
一切十方三世諸佛所說無差。
是故說言佛無二語。
雲何無差。
有同說有無同說無。
故名一義。
婆羅門。
如來世尊雖名二語為了一語故。
雲何二語了于一語。
如眼色二語生識一語。
乃至意法亦複如是。
婆羅門言。
瞿昙。
善能分别如是語義。
我今未解所出二語了于一語。
爾時世尊即為宣說四真谛法。
婆羅門。
言苦谛者亦二亦一。
乃至道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