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涅槃經 第三十三卷
關燈
小
中
大
未來故。
法若未來可說現在。
以無未來故無現在亦無未來。
何以故。
無現在過去故。
若有現在過去則有未來。
以無現在過去故則無未來。
以是義故虛空之性非三世攝。
善男子。
以虛空無故無有三世。
不以有故無三世也。
如虛空花非是有故無有三世。
虛空亦爾。
非是有故無有三世。
善男子。
無物者即是虛空。
佛性亦爾。
善男子。
虛空無故非三世攝。
佛性常故非三世攝。
善男子。
如來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所有佛性一切佛法常無變易。
以是義故無有三世猶如虛空。
善男子。
虛空無故非内非外。
佛性常故非内非外。
故說佛性猶如虛空。
善男子。
如世間中無挂礙處名為虛空。
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
于一切佛法無有挂礙。
故言佛性猶如虛空。
以是因緣我說佛性猶如虛空迦葉菩薩白佛言。
世尊。
如來佛性涅槃非三世攝而名為有。
虛空亦非三世所攝。
何故不得名為有耶。
佛言。
善男子。
為非涅槃名為涅槃。
為非如來名為如來。
為非佛性名為佛性。
雲何名為非涅槃耶。
所謂一切煩惱有為之法。
為破如是有為煩惱。
是名涅槃。
非如來者謂一闡提至辟支佛。
為破如是一闡提等至辟支佛。
是名如來。
非佛性者所謂一切牆壁瓦石無情之物。
離如是等無情之物。
是名佛性。
善男子。
一切世間無非虛空對于虛空。
迦葉菩薩白佛言。
世尊。
世間亦無非四大對而猶得名四大是有。
虛空無對。
何故不得名之為有。
佛言。
善男子。
若言涅槃非三世攝虛空亦爾者。
是義不然。
何以故。
涅槃是有可見可證。
是色足迹章句是有。
是相是緣是歸依處。
寂靜光明安隐彼岸。
是故得名非三世攝。
虛空之性無如是法。
是故名無。
若有離于如是等法更有法者。
應三世攝。
虛空若同是有法者。
不得非是三世所攝。
善男子。
如世人說虛空名為無色無對不可睹見。
若無色無對不可見者即心數法。
虛空若同心數法者。
不得不是三世所攝。
若三世攝即是四陰。
是故離四陰已無有虛空。
複次善男子。
諸外道言。
夫虛空者即是光明。
若是光明即是色法。
虛空若爾是色法者即是無常。
是無常故三世所攝。
雲何外道說非三世。
若三世攝則非虛空。
亦可說言虛空是常。
善男子。
複有人言虛空者即是住處。
若有住處即是色法。
而一切處皆是無常三世所攝。
虛空亦常非三世攝。
若說處者知無虛空。
複有說言虛空者即是次第。
若是次第即是數法。
若是可數即三世攝。
若三世攝雲何言常。
善男子。
若複說言。
夫虛空者不離三法。
一者空二者實三者空實。
若言空是。
當知虛空是無常法。
何以故。
實處無故。
若言實是。
當知虛空亦是無常。
何以故。
空處無故。
若空實是。
當知虛空亦是無常。
何以故。
二處無故。
是故虛空名之為無。
善男子。
如說虛空是可作法。
如說去樹去舍而作虛空。
平作虛空覆于虛空上于虛空畫虛空色如大海水。
是故虛空是可作法。
一切作法皆是無常猶如瓦瓶。
虛空若爾應是無常。
善男子。
世間人說一切法中無挂礙處名虛空者。
是無礙處于一法所。
為具足有為分有耶。
若具足有當知餘處。
則無虛空。
若分有者則是彼此可數之法。
若是可數當知無常。
善男子。
若有人說虛空無礙與有并合。
又複說言虛空在物如器中果。
二俱不然。
何以故。
若言并合則有三種。
一異業合如飛鳥集樹。
二共業合如兩羊相觸。
三已合共合如二雙指合在一處。
若言異業共合。
異則有二。
一是物業。
二虛空業。
若空業合物空則無常。
若物業合空物則不遍。
如其不遍是亦無常。
若言虛空是常其性不動與動物合者。
是義不然。
何以故。
虛空若常物亦應常。
物若無常空亦無常。
若言虛空亦常無常無有是處。
若共業合。
是義不然。
何以故。
虛空名遍。
若與業合業亦應遍。
若是遍者應一切遍。
若一切遍應一切合。
不應說有合與不合。
若言已合共合如二雙指合。
是義不然。
何以故。
先無有合後方合故。
先無後有是無常法。
是故不得說言虛空已合共合如世間法先無後有是物無常。
虛空若爾亦應無常。
若言虛空在物如器中果。
是義不然。
何以故。
如是虛空先無器時在何處住。
若有住處虛空則多。
如其多者雲何言常言一言遍。
若使虛空離空有住。
有物亦應離虛空住。
是故當知無有虛空。
善男子。
若有說言指住之處名為虛空。
當知虛空是無常法。
何以故。
指有四方。
若有四方當知虛空亦有四方。
一切常法都無方所。
以有方故虛空無常。
若是無常不離五陰。
要離五陰是無所有。
善男子。
有法若從因緣住者。
當知是法名為無常。
善男子。
譬如一切衆生樹木因地而住。
地無常故因地之物次第無常。
善男子。
如地因水。
水無常故地亦無常。
如水因風。
風無常故水亦無常。
風依虛空。
虛空無常故風亦無常。
若無常者雲何說言虛空是常遍一切處。
虛空無故非是過去未來現在。
亦如兔角是無物故。
非是過去未來現在。
是故我說佛性常故非三世攝。
虛空無故非三世攝。
善男子。
我終不與世間共诤。
何以故。
世智說有我亦說有。
世智說無我亦說無 迦葉菩薩言。
世尊。
菩薩摩诃薩具足。
幾法不與世诤。
不為世法之所沾污。
佛言。
善男子。
菩薩摩诃薩具足十法不與世诤。
不為世法之所沾污。
何等為十。
一者信心。
二者有戒。
三者親近善友。
四者内善思惟。
五者具足精進。
六者具足正念。
七者具足智慧。
八者具足正語。
九者樂于正法。
十者憐愍衆生。
善男子。
菩薩具足如是十法不與世诤。
不為世法之所沾污如優缽羅花。
迦葉菩薩白佛言。
世尊。
如佛所說。
世智說有我亦說有。
世智說無我亦說無。
何等名為世智有無。
佛言。
善男子。
世智若說色是無常苦空無我。
乃至識亦如是。
善男子。
是名世智說有我亦說有。
善男子。
世智說色無有常樂我淨。
受想行識亦複如是。
善男子。
是名世智說無我亦說無。
迦葉菩薩白佛言。
世尊。
世間智者即佛菩薩一切聖人。
若諸聖人色是無常苦空無我。
雲何如來說佛色身常恒無變。
世間智者所說無法。
雲何如來說言是有。
如來世尊作如是說。
雲何複言不與世诤不為世法之所沾污。
如來已
法若未來可說現在。
以無未來故無現在亦無未來。
何以故。
無現在過去故。
若有現在過去則有未來。
以無現在過去故則無未來。
以是義故虛空之性非三世攝。
善男子。
以虛空無故無有三世。
不以有故無三世也。
如虛空花非是有故無有三世。
虛空亦爾。
非是有故無有三世。
善男子。
無物者即是虛空。
佛性亦爾。
善男子。
虛空無故非三世攝。
佛性常故非三世攝。
善男子。
如來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所有佛性一切佛法常無變易。
以是義故無有三世猶如虛空。
善男子。
虛空無故非内非外。
佛性常故非内非外。
故說佛性猶如虛空。
善男子。
如世間中無挂礙處名為虛空。
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
于一切佛法無有挂礙。
故言佛性猶如虛空。
以是因緣我說佛性猶如虛空迦葉菩薩白佛言。
世尊。
如來佛性涅槃非三世攝而名為有。
虛空亦非三世所攝。
何故不得名為有耶。
佛言。
善男子。
為非涅槃名為涅槃。
為非如來名為如來。
為非佛性名為佛性。
雲何名為非涅槃耶。
所謂一切煩惱有為之法。
為破如是有為煩惱。
是名涅槃。
非如來者謂一闡提至辟支佛。
為破如是一闡提等至辟支佛。
是名如來。
非佛性者所謂一切牆壁瓦石無情之物。
離如是等無情之物。
是名佛性。
善男子。
一切世間無非虛空對于虛空。
迦葉菩薩白佛言。
世尊。
世間亦無非四大對而猶得名四大是有。
虛空無對。
何故不得名之為有。
佛言。
善男子。
若言涅槃非三世攝虛空亦爾者。
是義不然。
何以故。
涅槃是有可見可證。
是色足迹章句是有。
是相是緣是歸依處。
寂靜光明安隐彼岸。
是故得名非三世攝。
虛空之性無如是法。
是故名無。
若有離于如是等法更有法者。
應三世攝。
虛空若同是有法者。
不得非是三世所攝。
善男子。
如世人說虛空名為無色無對不可睹見。
若無色無對不可見者即心數法。
虛空若同心數法者。
不得不是三世所攝。
若三世攝即是四陰。
是故離四陰已無有虛空。
複次善男子。
諸外道言。
夫虛空者即是光明。
若是光明即是色法。
虛空若爾是色法者即是無常。
是無常故三世所攝。
雲何外道說非三世。
若三世攝則非虛空。
亦可說言虛空是常。
善男子。
複有人言虛空者即是住處。
若有住處即是色法。
而一切處皆是無常三世所攝。
虛空亦常非三世攝。
若說處者知無虛空。
複有說言虛空者即是次第。
若是次第即是數法。
若是可數即三世攝。
若三世攝雲何言常。
善男子。
若複說言。
夫虛空者不離三法。
一者空二者實三者空實。
若言空是。
當知虛空是無常法。
何以故。
實處無故。
若言實是。
當知虛空亦是無常。
何以故。
空處無故。
若空實是。
當知虛空亦是無常。
何以故。
二處無故。
是故虛空名之為無。
善男子。
如說虛空是可作法。
如說去樹去舍而作虛空。
平作虛空覆于虛空上于虛空畫虛空色如大海水。
是故虛空是可作法。
一切作法皆是無常猶如瓦瓶。
虛空若爾應是無常。
善男子。
世間人說一切法中無挂礙處名虛空者。
是無礙處于一法所。
為具足有為分有耶。
若具足有當知餘處。
則無虛空。
若分有者則是彼此可數之法。
若是可數當知無常。
善男子。
若有人說虛空無礙與有并合。
又複說言虛空在物如器中果。
二俱不然。
何以故。
若言并合則有三種。
一異業合如飛鳥集樹。
二共業合如兩羊相觸。
三已合共合如二雙指合在一處。
若言異業共合。
異則有二。
一是物業。
二虛空業。
若空業合物空則無常。
若物業合空物則不遍。
如其不遍是亦無常。
若言虛空是常其性不動與動物合者。
是義不然。
何以故。
虛空若常物亦應常。
物若無常空亦無常。
若言虛空亦常無常無有是處。
若共業合。
是義不然。
何以故。
虛空名遍。
若與業合業亦應遍。
若是遍者應一切遍。
若一切遍應一切合。
不應說有合與不合。
若言已合共合如二雙指合。
是義不然。
何以故。
先無有合後方合故。
先無後有是無常法。
是故不得說言虛空已合共合如世間法先無後有是物無常。
虛空若爾亦應無常。
若言虛空在物如器中果。
是義不然。
何以故。
如是虛空先無器時在何處住。
若有住處虛空則多。
如其多者雲何言常言一言遍。
若使虛空離空有住。
有物亦應離虛空住。
是故當知無有虛空。
善男子。
若有說言指住之處名為虛空。
當知虛空是無常法。
何以故。
指有四方。
若有四方當知虛空亦有四方。
一切常法都無方所。
以有方故虛空無常。
若是無常不離五陰。
要離五陰是無所有。
善男子。
有法若從因緣住者。
當知是法名為無常。
善男子。
譬如一切衆生樹木因地而住。
地無常故因地之物次第無常。
善男子。
如地因水。
水無常故地亦無常。
如水因風。
風無常故水亦無常。
風依虛空。
虛空無常故風亦無常。
若無常者雲何說言虛空是常遍一切處。
虛空無故非是過去未來現在。
亦如兔角是無物故。
非是過去未來現在。
是故我說佛性常故非三世攝。
虛空無故非三世攝。
善男子。
我終不與世間共诤。
何以故。
世智說有我亦說有。
世智說無我亦說無 迦葉菩薩言。
世尊。
菩薩摩诃薩具足。
幾法不與世诤。
不為世法之所沾污。
佛言。
善男子。
菩薩摩诃薩具足十法不與世诤。
不為世法之所沾污。
何等為十。
一者信心。
二者有戒。
三者親近善友。
四者内善思惟。
五者具足精進。
六者具足正念。
七者具足智慧。
八者具足正語。
九者樂于正法。
十者憐愍衆生。
善男子。
菩薩具足如是十法不與世诤。
不為世法之所沾污如優缽羅花。
迦葉菩薩白佛言。
世尊。
如佛所說。
世智說有我亦說有。
世智說無我亦說無。
何等名為世智有無。
佛言。
善男子。
世智若說色是無常苦空無我。
乃至識亦如是。
善男子。
是名世智說有我亦說有。
善男子。
世智說色無有常樂我淨。
受想行識亦複如是。
善男子。
是名世智說無我亦說無。
迦葉菩薩白佛言。
世尊。
世間智者即佛菩薩一切聖人。
若諸聖人色是無常苦空無我。
雲何如來說佛色身常恒無變。
世間智者所說無法。
雲何如來說言是有。
如來世尊作如是說。
雲何複言不與世诤不為世法之所沾污。
如來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