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涅槃經 第三十卷
關燈
小
中
大
閉氣不喘示作死相。
令彼取者。
不生殺害疑網之想。
菩薩雖受畜生之身。
終不造作畜生之業。
何以故。
善男子。
菩薩既得不退心已。
終不造作三惡道業。
菩薩摩诃薩若未來世。
有微塵等惡業果報不定受者。
以大願力為衆生故而悉受之。
譬如病人為鬼所著藏隐身中。
以咒力故即時相現。
或語或喜或嗔或罵或啼或哭。
菩薩摩诃薩未來之世三惡道業亦複如是。
菩薩摩诃薩受熊身時。
常為衆生演說正法。
或受迦賓阇羅鳥身。
為諸衆生說正法故。
受瞿陀身鹿身兔身象身羖羊狝猴白鴿金翅鳥龍蛇之身。
受如是等畜生身時。
終不造作畜生惡業。
常為其餘畜生衆生演說正法。
令彼聞法速得轉離畜生身故。
菩薩爾時雖受畜身不作惡業。
當知必定有不退心。
菩薩摩诃薩于饑馑世見餓衆生。
作龜魚身無量由旬。
複作是願。
願諸衆生取我肉時随取随生。
因食我肉離饑渴苦。
一切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菩薩發願。
若有因我離饑渴者。
未來之世速得遠離二十五有饑渴之患。
菩薩摩诃薩受如是苦心不退者。
當知必定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複次菩薩于疾疫世見病苦者。
作是思惟。
如藥樹王若有病者。
取根取莖取枝取葉取花取果取皮取膚悉得愈病。
願我此身亦複如是。
若有病者聞聲觸身。
服食血肉乃至骨髓病悉除愈。
願諸衆生食我肉時。
不生惡心如食子肉。
我治病已常為說法。
願彼信受思惟轉教。
複次善男子。
菩薩具足煩惱雖受身苦。
其心不退不動不轉。
當知必定得不退心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複次善男子。
若有衆生為鬼所病。
菩薩見已即作是言。
願作鬼身大身健身多眷屬身。
使彼聞見病得除愈。
菩薩摩诃薩為衆生故勤修苦行。
雖有煩惱不污其心。
複次善男子。
菩薩摩诃薩雖複修行六波羅蜜。
亦複不求六度之果。
修行無上六波羅蜜時。
作是願言。
我今以此六波羅蜜施一一衆生。
一一衆生受我施已。
悉令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我亦自為六波羅蜜。
勤修苦行受諸苦惱。
當受苦時願我不退菩提之心。
善男子。
菩薩摩诃薩作是願時。
是名不退菩提之相 複次善男子。
菩薩摩诃薩不可思議。
何以故。
菩薩摩诃薩深知生死多諸罪過。
觀大涅槃有大功德。
為諸衆生處在生死受種種苦心無退轉。
是名菩薩不可思議。
複次善男子。
菩薩摩诃薩無有因緣而生憐愍。
實不受恩而常施恩。
雖施于恩而不求報。
是故複名不可思議。
複次善男子。
或有衆生。
為自利益修諸苦行。
菩薩摩诃薩為利他故修行苦行。
是名自利。
是故複名不可思議。
複次菩薩具足煩惱。
為壞怨親所受諸苦修平等心。
是故複名不可思議。
複次菩薩若見諸惡不善衆生。
若呵責若軟語若驅擯若縱舍。
有惡性者現為軟語。
有憍慢者現為大慢。
而其内心實無憍慢。
是名菩薩方便不可思議。
複次菩薩具足煩惱。
少财物時來求者多。
心不迮小。
是名菩薩不可思議。
複次菩薩于佛出時知佛功德。
為衆生故于無佛處受邊地身。
如盲如聾如跛如癖。
是名菩薩不可思議。
複次菩薩深知衆生所有罪過。
為度脫故常與共行。
雖随其意罪垢不污。
是故複名不可思議 複次菩薩了了知見。
無衆生相無煩惱污。
無修習道離煩惱者。
雖為菩提無菩提行。
亦無成就菩提行者。
無有受苦及破苦者。
而亦能為衆生壞苦行菩提行。
是故複名不可思議。
複次菩薩受後邊身處兜率天。
是亦名為不可思議。
何以故。
兜率陀天欲界中勝。
在下天者其心放逸。
在上天者諸根闇鈍。
是故名勝。
修施修戒得上下身。
修施戒定得兜率身。
一切菩薩毀呰諸有破壞諸有。
終不造作兜率天業受彼天身。
何以故。
菩薩若處其餘諸有。
亦能教化成就衆生。
實無欲心而生欲界。
是故複名不可思議。
菩薩摩诃薩生兜率天。
有三事勝。
一者命。
二者色。
三者名。
菩薩摩诃薩實不求于命色名稱。
雖無求心而所得勝。
菩薩摩诃薩深樂涅槃然有因亦勝。
是故複名不可思議。
菩薩摩诃薩如是三事雖勝諸天。
而諸天等于菩薩所。
終不生于嗔心妒心憍慢之心。
常生喜心。
菩薩于天亦不憍慢。
是故複名不可思議。
菩薩摩诃薩不造命業。
而于彼天畢竟壽命。
是名命勝。
亦無色業而妙色身光明遍滿。
是名色勝。
菩薩摩诃薩處彼天宮不樂五欲唯為法事。
是故名稱充滿十方。
是名名勝。
是故複名不可思議。
菩薩摩诃薩下兜率天。
是時大地六種震動。
是故複名不可思議。
何以故。
菩薩下時欲色諸天悉來侍送。
發大音聲贊歎菩薩。
以口風氣故令地動。
複有菩薩人中象王。
人中象王名為龍王。
龍王初入胎時。
有諸龍王在此地下或怖或寤。
是故大地六種震動。
是故複名不可思議。
菩薩摩诃薩知入胎時住時出時。
知父知母不淨不污。
如帝釋發青色寶珠。
是故複名不可思議。
善男子。
大涅槃經亦複如是不可思議。
善男子。
譬如大海有八不思議。
何等為八。
一者漸漸轉深。
二者深難得底。
三者同一醎味。
四者潮不過限。
五者有種種寶藏。
六者大身衆生在中居住。
七者不宿死屍。
八者一切萬流。
大雨投之不增不減。
善男子。
漸漸轉深有三事。
何等為三。
一衆生福力。
二者順風而行。
三者河水入故。
乃至不增不減亦各有三。
是大涅槃微妙經典亦複如是。
有八不可思議。
一漸漸深。
所謂五戒十戒二百五十戒菩薩戒。
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
辟支佛果。
菩薩果。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
是涅槃經說是等法。
是名漸漸深。
是故此經名漸漸深。
二者深難得底。
如來世尊不生不滅。
不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不轉法輪。
不食不受不行惠施。
是故名為常樂我淨。
一切衆生悉有佛性。
佛性非色不離于色。
非受想行識乃至不離于識。
是常可見了因非作因。
須陀
令彼取者。
不生殺害疑網之想。
菩薩雖受畜生之身。
終不造作畜生之業。
何以故。
善男子。
菩薩既得不退心已。
終不造作三惡道業。
菩薩摩诃薩若未來世。
有微塵等惡業果報不定受者。
以大願力為衆生故而悉受之。
譬如病人為鬼所著藏隐身中。
以咒力故即時相現。
或語或喜或嗔或罵或啼或哭。
菩薩摩诃薩未來之世三惡道業亦複如是。
菩薩摩诃薩受熊身時。
常為衆生演說正法。
或受迦賓阇羅鳥身。
為諸衆生說正法故。
受瞿陀身鹿身兔身象身羖羊狝猴白鴿金翅鳥龍蛇之身。
受如是等畜生身時。
終不造作畜生惡業。
常為其餘畜生衆生演說正法。
令彼聞法速得轉離畜生身故。
菩薩爾時雖受畜身不作惡業。
當知必定有不退心。
菩薩摩诃薩于饑馑世見餓衆生。
作龜魚身無量由旬。
複作是願。
願諸衆生取我肉時随取随生。
因食我肉離饑渴苦。
一切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菩薩發願。
若有因我離饑渴者。
未來之世速得遠離二十五有饑渴之患。
菩薩摩诃薩受如是苦心不退者。
當知必定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複次菩薩于疾疫世見病苦者。
作是思惟。
如藥樹王若有病者。
取根取莖取枝取葉取花取果取皮取膚悉得愈病。
願我此身亦複如是。
若有病者聞聲觸身。
服食血肉乃至骨髓病悉除愈。
願諸衆生食我肉時。
不生惡心如食子肉。
我治病已常為說法。
願彼信受思惟轉教。
複次善男子。
菩薩具足煩惱雖受身苦。
其心不退不動不轉。
當知必定得不退心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複次善男子。
若有衆生為鬼所病。
菩薩見已即作是言。
願作鬼身大身健身多眷屬身。
使彼聞見病得除愈。
菩薩摩诃薩為衆生故勤修苦行。
雖有煩惱不污其心。
複次善男子。
菩薩摩诃薩雖複修行六波羅蜜。
亦複不求六度之果。
修行無上六波羅蜜時。
作是願言。
我今以此六波羅蜜施一一衆生。
一一衆生受我施已。
悉令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我亦自為六波羅蜜。
勤修苦行受諸苦惱。
當受苦時願我不退菩提之心。
善男子。
菩薩摩诃薩作是願時。
是名不退菩提之相 複次善男子。
菩薩摩诃薩不可思議。
何以故。
菩薩摩诃薩深知生死多諸罪過。
觀大涅槃有大功德。
為諸衆生處在生死受種種苦心無退轉。
是名菩薩不可思議。
複次善男子。
菩薩摩诃薩無有因緣而生憐愍。
實不受恩而常施恩。
雖施于恩而不求報。
是故複名不可思議。
複次善男子。
或有衆生。
為自利益修諸苦行。
菩薩摩诃薩為利他故修行苦行。
是名自利。
是故複名不可思議。
複次菩薩具足煩惱。
為壞怨親所受諸苦修平等心。
是故複名不可思議。
複次菩薩若見諸惡不善衆生。
若呵責若軟語若驅擯若縱舍。
有惡性者現為軟語。
有憍慢者現為大慢。
而其内心實無憍慢。
是名菩薩方便不可思議。
複次菩薩具足煩惱。
少财物時來求者多。
心不迮小。
是名菩薩不可思議。
複次菩薩于佛出時知佛功德。
為衆生故于無佛處受邊地身。
如盲如聾如跛如癖。
是名菩薩不可思議。
複次菩薩深知衆生所有罪過。
為度脫故常與共行。
雖随其意罪垢不污。
是故複名不可思議 複次菩薩了了知見。
無衆生相無煩惱污。
無修習道離煩惱者。
雖為菩提無菩提行。
亦無成就菩提行者。
無有受苦及破苦者。
而亦能為衆生壞苦行菩提行。
是故複名不可思議。
複次菩薩受後邊身處兜率天。
是亦名為不可思議。
何以故。
兜率陀天欲界中勝。
在下天者其心放逸。
在上天者諸根闇鈍。
是故名勝。
修施修戒得上下身。
修施戒定得兜率身。
一切菩薩毀呰諸有破壞諸有。
終不造作兜率天業受彼天身。
何以故。
菩薩若處其餘諸有。
亦能教化成就衆生。
實無欲心而生欲界。
是故複名不可思議。
菩薩摩诃薩生兜率天。
有三事勝。
一者命。
二者色。
三者名。
菩薩摩诃薩實不求于命色名稱。
雖無求心而所得勝。
菩薩摩诃薩深樂涅槃然有因亦勝。
是故複名不可思議。
菩薩摩诃薩如是三事雖勝諸天。
而諸天等于菩薩所。
終不生于嗔心妒心憍慢之心。
常生喜心。
菩薩于天亦不憍慢。
是故複名不可思議。
菩薩摩诃薩不造命業。
而于彼天畢竟壽命。
是名命勝。
亦無色業而妙色身光明遍滿。
是名色勝。
菩薩摩诃薩處彼天宮不樂五欲唯為法事。
是故名稱充滿十方。
是名名勝。
是故複名不可思議。
菩薩摩诃薩下兜率天。
是時大地六種震動。
是故複名不可思議。
何以故。
菩薩下時欲色諸天悉來侍送。
發大音聲贊歎菩薩。
以口風氣故令地動。
複有菩薩人中象王。
人中象王名為龍王。
龍王初入胎時。
有諸龍王在此地下或怖或寤。
是故大地六種震動。
是故複名不可思議。
菩薩摩诃薩知入胎時住時出時。
知父知母不淨不污。
如帝釋發青色寶珠。
是故複名不可思議。
善男子。
大涅槃經亦複如是不可思議。
善男子。
譬如大海有八不思議。
何等為八。
一者漸漸轉深。
二者深難得底。
三者同一醎味。
四者潮不過限。
五者有種種寶藏。
六者大身衆生在中居住。
七者不宿死屍。
八者一切萬流。
大雨投之不增不減。
善男子。
漸漸轉深有三事。
何等為三。
一衆生福力。
二者順風而行。
三者河水入故。
乃至不增不減亦各有三。
是大涅槃微妙經典亦複如是。
有八不可思議。
一漸漸深。
所謂五戒十戒二百五十戒菩薩戒。
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
辟支佛果。
菩薩果。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
是涅槃經說是等法。
是名漸漸深。
是故此經名漸漸深。
二者深難得底。
如來世尊不生不滅。
不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不轉法輪。
不食不受不行惠施。
是故名為常樂我淨。
一切衆生悉有佛性。
佛性非色不離于色。
非受想行識乃至不離于識。
是常可見了因非作因。
須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