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涅槃經 第三十卷

關燈
識為佛性。

    又有說言。

    離陰有我我是佛性。

    何以故。

    我因緣故獲得如來八自在我。

    有諸外道說言。

    去來見聞悲喜語說為我。

    如是我相雖複無常。

    而如來我真實是常。

    善男子。

    如陰入界雖複無常而名是常。

    衆生佛性亦複如是。

    善男子。

    如彼盲人各各說象雖不得實非不說象。

    說佛性者亦複如是。

    非即六法不離六法。

    善男子。

    是故我說衆生佛性非色不離色乃至非我不離我。

    善男子。

    有諸外道。

    雖說有我而實無我。

    衆生我者即是五陰離陰之外更無别我。

    善男子。

    譬如莖葉須台合為蓮花離是之外更無别花。

    衆生我者亦複如是。

    善男子。

    譬如牆壁草木和合名之為舍離是之外更無别舍。

    如佉陀羅樹波羅奢樹尼拘陀樹郁昙缽樹和合為林離是之外更無别林。

    譬如車兵象馬步兵和合為軍離是之外更無别軍。

    譬如五色雜綖和合名之為绮離是之外更無别绮。

    如四姓和合名為大衆離是之外更無别衆。

    衆生我者亦複如是。

    離五陰外更無别我。

    善男子。

    如來常住則名為我。

    如來法身無邊無礙不生不滅得八自在。

    是名為我。

    衆生真實無如是我及以我所。

    但以必定當得畢竟第一義空。

    故名佛性 善男子。

    大慈大悲名為佛性。

    何以故。

    大慈大悲常随菩薩如影随形。

    一切衆生必定當得大慈大悲。

    是故說言一切衆生悉有佛性。

    大慈大悲者名為佛性。

    佛性者名為如來。

    大喜大舍名為佛性。

    何以故。

    菩薩摩诃薩若不能舍二十五有。

    則不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以諸衆生必當得故。

    是故說言一切衆生悉有佛性。

    大喜大舍者即是佛性。

    佛性者即是如來。

    佛性者名大信心。

    何以故。

    以信心故菩薩摩诃薩則能具足檀波羅蜜乃至般若波羅蜜。

    一切衆生必定當得大信心故。

    是故說言一切衆生悉有佛性。

    大信心者即是佛性。

    佛性者即是如來。

    佛性者名一子地。

    何以故。

    以一子地因緣故。

    菩薩則于一切衆生得平等心。

    一切衆生必定當得一子地故。

    是故說言一切衆生悉有佛性。

    一子地者即是佛性。

    佛性者即是如來。

    佛性者名第四力。

    何以故。

    以第四力因緣故。

    菩薩則能教化衆生。

    一切衆生必定當得第四力故。

    是故說言一切衆生悉有佛性。

    第四力者即是佛性。

    佛性者即是如來。

    佛性者名十二因緣。

    何以故。

    以因緣故如來常住。

    一切衆生定有如是十二因緣。

    是故說言一切衆生悉有佛性。

    十二因緣即是佛性。

    佛性者即是如來。

    佛性者名四無礙智。

    以四無礙因緣故說字義無礙。

    字義無礙故能化衆生。

    四無礙者即是佛性。

    佛性者即是如來。

    佛性者名頂三昧。

    以修如是頂三昧故。

    則能總攝一切佛法。

    是故說言頂三昧者名為佛性。

    十住菩薩修是三昧未得具足。

    雖見佛性而不明了。

    一切衆生必定得故。

    是故說言一切衆生悉有佛性。

    善男子。

    如上所說。

    種種諸法一切衆生定當得故。

    是故說言一切衆生悉有佛性。

    善男子。

    我若說色是佛性者。

    衆生聞已則生邪倒。

    以邪倒故命終則生阿鼻地獄。

    如來說法為斷地獄。

    是故不說色是佛性。

    乃至說識亦複如是 善男子。

    若諸衆生了佛性者則不須修道。

    十住菩薩修八聖道少見佛性。

    況不修者而得見耶。

    善男子。

    如文殊師利諸菩薩等。

    已無量世修習聖道了知佛性。

    雲何聲聞辟支佛等能知佛性。

    若諸衆生欲得了了知佛性者。

    應當一心受持讀誦書寫解說供養恭敬尊重贊歎是涅槃經。

    見有受持乃至贊歎如是經者。

    應當以好房舍衣服飲食卧具病瘦醫藥而供給之。

    兼複贊歎禮拜問訊。

    善男子。

    若有已于過去無量無邊世中親近供養無量諸佛深種善根。

    然後乃得聞是經名。

    善男子。

    佛性不可思議。

    佛法僧寶亦不可思議。

    一切衆生悉有佛性而不能知。

    是亦不可思議。

    如來常樂我淨之法亦不可思議。

    一切衆生能信如是大涅槃經。

    亦不可思議 師子吼菩薩言。

    世尊。

    如佛所說。

    一切衆生能信如是大涅槃經不可思議者。

    世尊。

    是大衆中有八萬五千億人。

    于是經中不生信心。

    是故有能信是經者。

    名不可思議。

    善男子。

    如是諸人于未來世。

    亦當定得信是經典。

    見于佛性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師子吼言。

    世尊。

    雲何不退菩薩。

    自知決定有不退心。

    佛言。

    善男子。

    菩薩摩诃薩當以苦行自試其心。

    日食一胡麻經一七日。

    粳米菉豆麻子粟[序-予+禾]及以白豆。

    亦複如是。

    各一七日食一麻時作是思惟。

    如是苦行都無利益。

    無利益事尚能為之。

    況有利益而當不作。

    于無利益心能堪忍不退不轉。

    是故定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如是等日修苦行時。

    一切皮肉消瘦皺減。

    如斷生瓠置之日中。

    其目卻陷如井底星。

    肉盡肋出如朽草屋。

    脊骨連現如重線塼。

    所坐之處如馬蹄迹。

    欲坐則伏欲起則偃。

    雖受如是無利益苦。

    然不退于菩提之心。

    複次善男子。

    菩薩摩诃薩為破衆苦施安樂故。

    乃至能舍内外财物及其身命如棄刍草。

    若能不惜是身命者。

    如是菩薩自知必定有不退心。

    我定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複次菩薩為法因緣。

    剜身為燈[疊*毛]纏皮肉蘇油灌之燒以為炷。

    菩薩爾時受是大苦。

    自呵其心而作是言。

    如是苦者。

    于地獄苦百千萬分猶未及一。

    汝于無量百千劫中。

    受大苦惱都無利益。

    汝若不能受是輕苦。

    雲何而能于地獄中救苦衆生。

    菩薩摩诃薩作是觀時身不覺苦。

    其心不退不動不轉。

    菩薩爾時應深自知。

    我定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善男子。

    菩薩爾時具足煩惱未有斷者。

    為法因緣能以頭目髓腦手足血肉施人。

    以釘釘身投岩赴火。

    菩薩爾時雖受如是無量衆苦。

    若心不退不動不轉。

    菩薩當知我今定有不退之心。

    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善男子。

    菩薩摩诃薩為破一切衆生苦惱。

    願作粗大畜生之身。

    以身血肉施于衆生。

    衆生取時複生憐愍。

    菩薩爾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