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涅槃經 第二十八卷

關燈
如來亦複如是。

    入大涅槃無有虧盈。

    以是義故。

    于十五日入般涅槃。

    善男子。

    如十五日月盛滿時有十一事。

    何等十一。

    一能破闇二令衆生見道非道。

    三令衆生見道邪正。

    四除郁蒸得清涼樂。

    五能破壞螢火高心。

    六息一切賊盜之想。

    七除衆生畏惡獸心。

    八能開敷優缽羅花。

    九合蓮花。

    十發行人進路之心。

    十一令諸衆生樂受五欲多獲快樂。

    善男子。

    如來滿月亦複如是。

    一者破壞無明大闇。

    二者演說正道邪道。

    三者開示生死邪崄涅槃平正。

    四者令人遠離貪欲嗔恚癡熱。

    五者破壞外道光明。

    六者破壞煩惱結賊。

    七者除滅畏五蓋心。

    八者開敷衆生種善根心。

    九者覆蓋衆生五欲之心。

    十者發起衆生進修趣向大涅槃行。

    十一者令諸衆生樂修解脫。

    以是義故。

    于十五日入大涅槃。

    而我真實不入涅槃。

    我弟子中愚癡惡人。

    定謂如來入于涅槃。

    譬如母人多有諸子其母舍行至他國土。

    未還之頃諸子各言我母已死。

    而是母人實不死也 師子吼菩薩言。

    世尊。

    何等比丘能莊嚴此娑羅雙樹。

    善男子。

    若有比丘。

    受持讀誦十二部經。

    正其文句通達深義。

    為人解說初中後善。

    為欲利益無量衆生。

    演說梵行。

    如是比丘則能莊嚴娑羅雙樹。

    師子吼言。

    世尊。

    如我解佛所說義者。

    阿難比丘即其人也。

    何以故。

    阿難比丘受持讀誦十二部經。

    為人開說正語正義。

    猶如瀉水置之異器。

    阿難比丘亦複如是。

    從佛所聞如聞傳說善男子。

    若有比丘得淨天眼。

    見于十方三千大千世界所有。

    如觀掌中庵摩勒果。

    如是比丘亦能莊嚴娑羅雙樹。

    師子吼言。

    世尊。

    若如是者。

    阿尼樓馱比丘即其人也。

    何以故。

    阿尼樓馱天眼見于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乃至中陰悉能明了無障礙故。

    善男子。

    若有比丘少欲知足。

    心樂寂靜。

    勤行精進念定慧解。

    如是比丘則能莊嚴娑羅雙樹。

    師子吼言。

    世尊。

    若如是者。

    迦葉比丘即其人也。

    何以故。

    迦葉比丘善修少欲知足等法。

    善男子。

    若有比丘為益衆生不為利養。

    修習通達無诤三昧聖行空行。

    如是比丘則能莊嚴娑羅雙樹。

    師子吼言。

    世尊。

    若如是者。

    須菩提比丘即其人也。

    何以故。

    須菩提者善修無诤聖行空行故。

    善男子。

    若有比丘善修神通。

    一念之中能作種種神通變化。

    一心一定能作二果。

    所謂水火。

    如是比丘則能莊嚴娑羅雙樹。

    師子吼言。

    世尊。

    若如是者。

    目連比丘即其人也。

    何以故。

    目犍連者善修神通無量變化故。

    善男子。

    若有比丘善修大智利智莊嚴智解脫智甚深智廣智無邊智無勝智實智。

    具足成就如是慧根。

    于怨親中心無差别。

    若聞如來涅槃無常心無憂戚。

    若聞常住不入涅槃不生欣慶。

    如是比丘則能莊嚴娑羅雙樹。

    師子吼言。

    世尊。

    若如是者。

    舍利弗比丘即其人也。

    何以故。

    舍利弗者善能成就具足如是大智慧故。

    善男子。

    若有比丘。

    能說衆生悉有佛性。

    得金剛身無有邊際常樂我淨。

    身心無礙得八自在。

    如是比丘則能莊嚴娑羅雙樹。

    師子吼言。

    世尊。

    若如是者。

    唯有如來是其人也。

    何以故。

    如來之身金剛無邊常樂我淨身心無礙具八自在故。

    世尊。

    唯有如來乃能莊嚴娑羅雙樹。

    如其無者則不端嚴。

    惟願大慈為莊嚴故常住于此娑羅樹林 佛言。

    善男子。

    一切諸法性無住住。

    汝雲何言願如來住。

    善男子。

    凡言住者名為色法。

    從因緣生故名為住。

    因緣無處故名無住。

    如來已斷一切色縛。

    雲何當言如來住耶。

    受想行識亦複如是。

    善男子。

    住名憍慢。

    以憍慢故不得解脫。

    不得解脫故名為住。

    誰有憍慢從何處來。

    是故得名為無住住。

    如來永斷一切憍慢。

    雲何而言願如來住。

    住者名有為法。

    如來已斷有為之法。

    是故不住。

    住名空法。

    如來已斷如是空法。

    是故獲得常樂我淨。

    雲何而言願如來住。

    住者名為二十五有如來已斷二十五有。

    雲何而言願如來住。

    住者即是一切凡夫。

    諸聖無去無來無住。

    如來已斷去來住相。

    雲何言住。

    夫無住者。

    名無邊身。

    身無邊故。

    雲何而言惟願如來住娑羅林。

    若住此林則是有邊身。

    若有邊則是無常。

    如來是常。

    雲何言住。

    夫無住者名曰虛空。

    如來之性同于虛空。

    雲何言住。

    又無住者名金剛三昧。

    金剛三昧壞一切住。

    金剛三昧即是如來。

    雲何言住。

    又無住者則名為幻。

    如來同幻。

    雲何言住。

    又無住者名無始終。

    如來之性無有始終。

    雲何言住。

    又無住者名無邊法界。

    無邊法界即是如來。

    雲何言住。

    又無住者名首楞嚴三昧。

    首楞嚴三昧知一切法而無所著。

    以無著故名首楞嚴。

    如來具足首楞嚴定。

    雲何言住。

    又無住者名處非處力。

    如來成就處非處力。

    雲何言住。

    又無住者名檀波羅蜜。

    檀波羅蜜若有住者。

    則不得至屍波羅蜜乃至般若波羅蜜。

    以是義故檀波羅蜜名為無住。

    如來乃至不住般若波羅蜜。

    雲何願言如來常住娑羅樹林。

    又無住者名修四念處。

    如來若住四念處者。

    則不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名不住住。

    又無住者名無邊衆生界。

    如來悉到一切衆生無邊界分而無所住。

    又無住者名無屋宅。

    無屋宅者名為無有。

    無有者名為無生。

    無生者名為無死。

    無死者名為無相。

    無相者名為無系。

    無系者名為無著。

    無著者名為無漏。

    無漏即善。

    善即無為。

    無為者即大涅槃常。

    大涅槃常者即我我者即淨。

    淨者即樂。

    常樂我淨即是如來。

    善男子。

    譬如虛空不住東方南西北方四維上下。

    如來亦爾。

    不住東方南西北方四維上下。

    善男子。

    若有說言身口意惡得善果者。

    無有是處。

    身口意善得惡果者。

    亦無是處。

    若言凡夫得見佛性十住菩薩不得見者。

    亦無是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