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涅槃經 第二十五卷

關燈


    一切衆生過去之世有斷煩惱。

    是故現在得見佛性。

    以是義故。

    我常宣說一切衆生悉有佛性。

    乃至一闡提等亦有佛性。

    一闡提等無有善法佛性亦善。

    以未來有故。

    一闡提等悉有佛性。

    何以故。

    一闡提等定當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

    善男子。

    譬如有人家有乳酪。

    有人問言汝有酥耶。

    答言我有酪實非酥。

    以巧方便定當得故。

    故言有酥。

    衆生亦爾。

    悉皆有心。

    凡有心者定當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以是義故。

    我常宣說一切衆生悉有佛性。

    善男子。

    畢竟有二種。

    一者莊嚴畢竟。

    二者究竟畢竟。

    一者世間畢竟。

    二者出世畢竟。

    莊嚴畢竟者六波羅蜜。

    究竟畢竟者一切衆生所得一乘。

    一乘者名為佛性。

    以是義故。

    我說一切衆生悉有佛性。

    一切衆生悉有一乘。

    以無明覆故不能得見。

    善男子。

    如郁單曰三十三天果報覆故此間衆生不能得見。

    佛性亦爾。

    諸結覆故衆生不見複次善男子。

    佛性者即首楞嚴三昧。

    性如醍醐。

    即是一切諸佛之母。

    以首楞嚴三昧力故。

    而令諸佛常樂我淨。

    一切衆生悉有首楞嚴三昧。

    以不修行故不得見。

    是故不能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善男子。

    首楞嚴三昧者有五種名。

    一者首楞嚴三昧。

    二者般若波羅蜜。

    三者金剛三昧。

    四者師子吼三昧。

    五者佛性。

    随其所作處處得名。

    善男子。

    如一三昧得種種名。

    如禅名四禅。

    根名定根。

    力名定力。

    覺名定覺。

    正名正定。

    八大人覺名為定覺。

    首楞嚴定亦複如是。

    善男子。

    一切衆生具足三定。

    謂上中下。

    上者謂佛性也。

    以是故言一切衆生悉有佛性。

    中者一切衆生具足初禅。

    有因緣時則能修習。

    若無因緣則不能修。

    因緣二種。

    一謂火災。

    二謂破欲界結。

    以是故言一切衆生悉具中定。

    下定者十大地中心數定也。

    以是故言一切衆生悉具下定。

    一切衆生悉有佛性。

    煩惱覆故不能得見。

    十住菩薩雖見一乘。

    不知如來是常住法。

    以是故言十住菩薩雖見佛性而不明了。

    善男子。

    首楞者名一切畢竟。

    嚴者名堅。

    一切畢竟而得堅固。

    名首楞嚴。

    以是故言首楞嚴定名為佛性 善男子。

    我于一時住尼連禅河。

    告阿難言。

    我今欲洗。

    汝可取衣及以澡豆。

    我既入水。

    一切飛鳥水陸之屬悉來觀我。

    爾時複有五百梵志來在河邊。

    因到我所各相謂言。

    雲何而得金剛之身。

    若使瞿昙不說斷見。

    我當從其啟受齋法。

    善男子。

    我于爾時以他心智。

    知是梵志心之所念。

    告梵志言。

    雲何謂我說于斷見。

    彼梵志言。

    瞿昙。

    先于處處經中說諸衆。

    生悉有無我。

    既言無我。

    雲何而言非斷見耶。

    若無我者。

    持戒者誰破戒者誰。

    佛言。

    我亦不說一切衆生悉有無我。

    我常宣說一切衆生悉有佛性。

    佛性者豈非我耶。

    以是義故我不說斷。

    一切衆生不見佛性故。

    無常無我無樂無淨。

    如是則名說斷見也。

    時諸梵志聞說佛性即是我故。

    即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尋時出家修菩提道。

    一切飛鳥水陸之屬。

    亦發無上菩提之心。

    既發心已尋得舍身。

    善男子。

    是佛性者實非我也。

    為衆生故說名為我。

    善男子。

    如來有因緣故說無我為我。

    真實無我。

    雖作是說無有虛妄。

    善男子。

    有因緣故說我為無我。

    而實有我。

    為世界故。

    雖說無我而無虛妄。

    佛性無我如來說我。

    以是常故。

    如來是我而說無我。

    得自在故 爾時師子吼菩薩摩诃薩白佛言。

    世尊。

    若一切衆生悉有佛性如金剛力士者。

    以何義故。

    一切衆生不能得見 佛言。

    善男子。

    譬如色法雖有青黃赤白之異長短質像盲者不見。

    雖複不見。

    亦不得言無青黃赤白長短質像。

    何以故盲雖不見。

    有目見故。

    佛性亦爾。

    一切衆生雖不能見。

    十住菩薩見少分故。

    如來全見。

    十住菩薩所見佛性如夜見色。

    如來所見如晝見色。

    善男子。

    譬如瞎者見色不了。

    有善良醫而為治目以藥力故得了了見。

    十住菩薩亦複如是。

    雖見佛性不能明了。

    以首楞嚴三昧力故能得明了。

    善男子。

    若有人見一切諸法無常無我無樂無淨。

    見非一切法亦無常無我無樂無淨。

    如是之人不見佛性。

    一切者名為生死。

    非一切者名為三寶。

    聲聞緣覺見一切法無常無我無樂無淨。

    非一切法亦見無常無我無樂無淨。

    以是義故不見佛性。

    十住菩薩見一切法無常無我無樂無淨。

    非一切法分見常樂我淨。

    以是義故。

    十分之中得見一分。

    諸佛世尊見一切法無常無我無樂無淨。

    非一切法見常樂我淨。

    以是義故。

    見于佛性如觀掌中阿摩勒菓。

    以是義故。

    首楞嚴定名為畢竟。

    善男子。

    譬如初月雖不可見不得言無。

    佛性。

    亦爾。

    一切凡夫雖不得見亦不得言無佛性也 善男子。

    佛性者所謂十力四無所畏大悲三念處。

    一切衆生悉有三種破煩惱故然後得見。

    一闡提等破一闡提。

    然後能得十力四無所畏大悲三念處。

    以是義故。

    我常宣說一切衆生悉有佛性 善男子。

    十二因緣一切衆生等共有之。

    亦内亦外。

    何等十二。

    過去煩惱名為無明。

    過去業者則名為行。

    現在世中初始受胎是名為識。

    入胎五分四根未具名為名色。

    具足四根未名觸時是名六入。

    未别苦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