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涅槃經 第二十四卷

關燈
言無涅槃無漏之法。

    若其有者我應得之。

    何以故。

    我能善持所受戒故。

    我于爾時見是比丘生此邪心。

    喚舍利弗而呵啧之。

    汝不善教。

    雲何乃為是二弟子颠倒說法。

    汝二弟子其性各異。

    一主浣衣。

    一是金師。

    金師之子應教數息浣衣之人應教骨觀。

    以汝錯教令是二人生于惡邪。

    我于爾時為是二人如應說法。

    二人聞已得阿羅漢果。

    是故我為一切衆生真善知識。

    非舍利弗目犍連等。

    若使衆生有極重結得遇我者。

    我以方便即為斷之。

    如我弟難陀有極重欲。

    我以種種善巧方便而為除斷。

    鴦掘魔羅有重嗔恚。

    以見我故嗔恚即斷。

    阿阇世王有重愚癡。

    以見我故癡心即滅。

    如婆熙伽長者。

    于無量劫積集成就極重煩惱。

    以見我故即便斷滅。

    設有弊惡厮下之人。

    親近于我作弟子者。

    以是因緣。

    一切人天恭敬愛念。

    屍利毱多邪見熾盛。

    因見我故邪見即滅。

    因見我故斷地獄因作生天緣。

    如氣噓旃陀羅。

    命垂終時。

    因見我故還得壽命。

    如憍屍迦。

    狂心錯亂。

    因見我故還得本心。

    如瘦瞿昙彌。

    屠家之子。

    常作惡業。

    以見我故即便舍離。

    如闡提比丘。

    因見我故甯舍身命不毀禁戒。

    如草系比丘。

    以是義故。

    阿難比丘說半梵行名善知識。

    我言不爾。

    具足梵行乃名善知識。

    是名菩薩修大涅槃具足第四親善知識 雲何菩薩具足多聞。

    菩薩摩诃薩為大涅槃十二部經書寫讀誦分别解說。

    是名菩薩具足多聞。

    除十一部唯毗佛略。

    受持讀誦書寫解說。

    亦名菩薩具足多聞。

    除十二部經。

    若能受持是大涅槃微妙經典。

    書寫讀誦分别解說。

    是名菩薩具足多聞。

    除是經典具足全體。

    若能受持一四句偈。

    複除是偈若能受持如來常住性無變易。

    是名菩薩具足多聞。

    複除是事。

    若知如來常不說法。

    亦名菩薩具足多聞。

    何以故。

    法無性故。

    如來雖說一切諸法常無所說。

    是名菩薩修大涅槃成就第五具足多聞 善男子。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為大涅槃具足成就如是五事。

    難作能作。

    難忍能忍。

    難施能施。

    雲何菩薩難作能作。

    若聞有人食一胡麻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

    信是語故乃至無量阿僧祇劫常食一麻若聞入火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

    于無量劫在阿鼻獄入熾火聚。

    是名菩薩難作能作。

    雲何菩薩難忍能忍。

    若聞受苦手杖刀石斫打因緣得大涅槃。

    即于無量阿僧祇劫。

    身具受之不以為苦。

    是名菩薩難忍能忍。

    雲何菩薩難施能施。

    若聞能以國城妻子頭目髓腦惠施于人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

    即于無量阿僧祇劫。

    以其所有國城妻子頭目髓腦惠施于人。

    是名菩薩難施能施。

    菩薩雖複難作能作。

    終不念言是我所作。

    難施能施亦複如是。

    善男子。

    譬如父母唯有一子愛之甚重。

    以好衣裳上妙甘膳。

    随時将養令無所乏。

    設令其子于父母所起輕慢心惡口罵辱。

    父母愛故不生嗔恨。

    亦不念言我與是兒衣服飲食。

    菩薩摩诃薩亦複如是。

    視諸衆生猶如一子。

    若子遇病父母亦病。

    為求醫藥勤加救療。

    病既差已終不生念。

    我為是兒療治病苦。

    菩薩亦爾。

    見諸衆生遇煩惱病。

    生愛念心而為說法。

    以聞法故諸煩惱斷。

    煩惱斷已終不念言。

    我為衆生斷諸煩惱。

    若生此念終不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唯作是念。

    無一衆生我為說法令斷煩惱。

    菩薩摩诃薩于諸衆生不嗔不喜。

    何以故。

    善能修習空三昧故。

    菩薩若修空三昧者。

    當于誰所生嗔生喜。

    善男子。

    譬如山林猛火所焚若人斫伐或為水漂。

    而是林木當于誰所生嗔生喜。

    菩薩摩诃薩亦複如是。

    于諸衆生無嗔無喜。

    何以故。

    修空三昧故 爾時光明遍照高貴德王菩薩摩诃薩白佛言。

    世尊。

    一切諸法性自空耶。

    空空故空。

    若性自空者。

    不應修空然後見空。

    雲何如來言以修空而見空耶。

    若性自不空。

    雖複修空不能令空 善男子。

    一切諸法性本自空。

    何以故。

    一切法性不可得故。

    善男子。

    色性不可得。

    雲何色性。

    色性者非地水火風。

    不離地水火風。

    非青黃赤白不離青黃赤白。

    非有非無。

    雲何當言色有自性。

    以性不可得故說為空。

    一切諸法亦複如是。

    以相似相續故。

    凡夫見已說言諸法性不空寂。

    菩薩摩诃薩具足五事。

    是故見法性本空寂。

    善男子。

    若有沙門及婆羅門。

    見一切法性不空者。

    當知是人非是沙門非婆羅門。

    不得修習般若波羅蜜。

    不得入于大般涅槃。

    不得現見諸佛菩薩。

    是魔眷屬。

    善男子。

    一切諸法性本自空。

    亦因菩薩修習空故見諸法空。

    善男子。

    如一切法性無常故滅能滅之。

    若非無常滅不能滅。

    有為之法有生相故生能生之。

    有滅相故滅能滅之。

    一切諸法有苦相故苦能令苦。

    善男子。

    如鹽性醎能醎異物。

    石蜜性甘能甘異物。

    苦酒性酢能酢異物。

    姜本性辛能辛異物。

    呵梨勒苦能苦異物。

    庵羅果淡能淡異物。

    毒性能害令異物害。

    甘露之性令人不死。

    若合異物亦能不死。

    菩薩修空亦複如是。

    以修空故見一切法性皆空寂 光明遍照高貴德王菩薩複作是言。

    世尊。

    若鹽能令非醎作醎。

    修空三昧若如是者。

    當知是定非善非妙其性颠倒。

    若空三昧唯見空者。

    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