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涅槃經 第二十二卷

關燈
者得宿命智。

    菩薩以是大涅槃經因緣力故。

    具足如是五事功德 光明遍照高貴德王菩薩言。

    如佛所說。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修于布施則得具成五事功德。

    今雲何言因大涅槃得是五事佛言。

    善哉善哉。

    善男子。

    如是之事其義各異。

    今當為汝分别解說。

    施得五事。

    不定不常不淨不勝不異非無漏。

    不能利益安樂憐愍一切衆生。

    若依如是大涅槃經。

    所得五事。

    是定是常是淨是勝是異是無漏。

    則能利益安樂憐愍一切衆生。

    善男子。

    夫布施者得離饑渴大涅槃經能令衆生悉得遠離二十五有渴愛之病。

    布施因緣令生死相續。

    大涅槃經能令生死斷不相續。

    因布施故受凡夫法。

    因大涅槃得作菩薩。

    布施因緣能斷一切貧窮苦惱。

    大涅槃經能斷一切貧善法者。

    布施因緣有分有果。

    因大涅槃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分無果。

    是名菩薩摩诃薩修大涅槃微妙經典。

    具足成就第五功德 善男子。

    雲何菩薩修大涅槃微妙經典。

    具足成就第六功德。

    菩薩摩诃薩修大涅槃得金剛三昧。

    安住是中悉能破散一切諸法。

    見一切法皆是無常皆是動相。

    恐怖因緣病苦劫盜。

    念念滅壞無有真實。

    一切皆是魔之境界無可見相。

    菩薩摩诃薩住是三昧。

    雖施衆生乃至不見一衆生實。

    為衆生故精勤修習屍波羅蜜。

    乃至修習般若波羅蜜。

    亦複如是。

    菩薩若見有一衆生不能畢竟具足成就檀波羅蜜乃至具足般若波羅蜜。

    善男子。

    譬如金剛所拟之處無不碎壞。

    而是金剛無有折損。

    金剛三昧亦複如是。

    所拟之法無不碎壞。

    而是三昧無有折損。

    善男子。

    如諸寶中金剛最勝。

    菩薩所得金剛三昧亦複如是。

    于諸三昧為最第一。

    何以故。

    菩薩摩诃薩修是三昧。

    一切三昧悉來歸屬。

    善男子。

    如諸小王悉來歸屬轉輪聖王。

    一切三昧亦複如是。

    悉來歸屬金剛三昧。

    善男子。

    譬如有人為國怨仇人所厭患。

    有人殺之一切世人無不稱贊是人功德。

    金剛三昧亦複如是。

    菩薩修習能壞一切衆生怨敵。

    是故常為一切三昧之所宗敬。

    善男子。

    譬如有人其力盛壯人無當者。

    複更有人力能伏之。

    當知是人世所稱美。

    金剛三昧亦複如是。

    力能摧伏難伏之法。

    以是義故。

    一切三昧悉來歸屬。

    善男子。

    譬如有人在大海浴。

    當知是人已用諸河泉池之水。

    菩薩摩诃薩亦複如是。

    修習如是金剛三昧。

    當知已為修習諸餘一切三昧。

    善男子。

    如香山中有一泉水名阿耨達。

    其泉具足八味之水。

    有人飲之無諸病苦。

    金剛三昧亦複如是具八正道。

    菩薩修習斷諸煩惱瘡疣重病。

    善男子。

    如人供養摩醯首羅。

    當知是人已為供養一切諸天。

    金剛三昧亦複如是。

    有人修習當知已為修習一切諸餘三昧。

    善男子。

    若有菩薩安住如是金剛三昧。

    見一切法無有障礙。

    如于掌中觀阿摩勒果。

    菩薩雖複得如是見。

    終不作想見一切法。

    善男子。

    譬如有人坐四衢道見諸衆生來去坐卧。

    金剛三昧亦複如是。

    見一切法生滅出沒。

    善男子。

    譬如高山有人登之遠望諸方皆悉明了。

    金剛定山亦複如是。

    菩薩登之遠望諸法無不明了。

    善男子。

    譬如春月天降甘雨其渧微緻間無空處。

    明眼之人見之明了。

    菩薩亦爾。

    得金剛定清淨之目。

    遠見東方所有世界。

    其中或有國土成壞。

    一切皆見明了無障。

    乃至十方亦複如是。

    善男子。

    如由乾陀山七日并出其山所有樹木叢林一切燒盡。

    菩薩修習金剛三昧亦複如是。

    所有一切煩惱叢林即時消滅。

    善男子。

    譬如金剛雖能摧破一切有物終不生念我能摧破。

    金剛三昧亦複如是。

    菩薩修已能破煩惱。

    終不生念我能壞結。

    善男子。

    譬如大地能持萬物終不生念我力能持。

    火亦不念我能燒物。

    水亦不念我能潤漬。

    風亦不念我能動物。

    空亦不念我能容受。

    涅槃亦複不生念言我令衆生而得滅度。

    金剛三昧亦複如是。

    雖能滅除一切煩惱。

    而初無心言我能滅。

    若有菩薩安住如是金剛三昧。

    于一念中變身如佛其數無量。

    遍滿十方恒河沙等諸佛世界。

    而是菩薩雖作是化。

    其心初無憍慢之想。

    何以故。

    菩薩常念。

    誰有是定能作是化。

    唯有菩薩安住如是金剛三昧乃能作耳。

    菩薩摩诃薩安住如是金剛三昧。

    于一念中遍到十方恒河沙等諸佛世界還其本處。

    雖有是力亦不念言我能如是。

    何以故。

    以是三昧因緣力故。

    菩薩摩诃薩安住如是金剛三昧。

    于一念中能斷十方恒河沙等世界衆生所有煩惱。

    而心初無斷諸衆生煩惱之想。

    何以故。

    以是三昧因緣力故。

    菩薩住是金剛三昧。

    以一音聲有所演說。

    一切衆生各随種類而得解了。

    示現一色一切衆生各各皆見種種色相。

    安住一處身不移易。

    能令衆生随其方面各各而見。

    演說一法若界若入。

    一切衆生各随本解而得聞之。

    菩薩安住如是三昧。

    雖見衆生而心初無衆生之相。

    雖見男女無男女相。

    雖見色法無有色相。

    乃至見識亦無識相雖見晝夜無晝夜相。

    雖見一切無一切相。

    雖見一切煩惱諸結。

    亦無一切煩惱之相。

    見八聖道無聖道相。

    雖見菩提無菩提相。

    見于涅槃無涅槃相。

    何以故。

    善男子。

    一切諸法本無相故。

    菩薩以是三昧力故。

    見一切法如本無相。

    何故名為金剛三昧。

    善男子。

    譬如金剛若在日中色則不定。

    金剛三昧亦複如是。

    在于大衆色亦不定。

    是故名為金剛三昧。

    善男子。

    譬如金剛一切世人不能評價。

    金剛三昧亦複如是。

    所有功德一切人天不能評量。

    是故複名金剛三昧。

    善男子。

    譬如貧人得金剛寶則得遠離貧窮困苦惡鬼邪毒。

    菩薩摩诃薩亦複如是。

    得是三昧則能遠離煩惱諸苦諸魔邪毒。

    是故複名金剛三昧。

    是名菩薩修大涅槃具足成就第六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