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涅槃經 第二十卷

關燈
耳者。

    卻後七劫不堕惡道。

    若有書寫讀誦解說思惟其義。

    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淨見佛性如彼聖王得甘露味。

    善男子。

    是大涅槃有如是等無量功德。

    善男子。

    若有人能書寫是經。

    讀誦解說為他敷演思惟其義。

    當知是人真我弟子善受我教。

    是我所見我之所念。

    是人谛知我不涅槃。

    随如是人所住之處若城邑聚落山林曠野房舍田宅樓閣殿堂。

    我亦在中常住不移。

    我于是人常作受施。

    或作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婆羅門梵志貧窮乞人。

    雲何當令是人得知如來受其所施之物。

    善男子。

    是人或于夜卧夢中夢見佛像。

    或見天像沙門之像國主聖王師子王像蓮花形像優昙花像。

    或見大山或大海水。

    或見日月或見白象及白馬像。

    或見父母。

    得花得菓金銀琉璃頗梨等寶五種牛味。

    爾時當知即是如來受其所施。

    寤已喜樂尋得種種所須之物。

    心不念惡樂修善法。

    善男子。

    是大涅槃悉能成就如是無量阿僧祇等不可思議無邊功德。

    善男子。

    汝今應當信受我語。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欲見我者欲恭敬我。

    欲同法性而見于我。

    欲得空定。

    欲見實相。

    欲得修習首楞嚴定師子王定。

    欲破八魔。

    八魔者。

    所謂四魔無常無樂無我無淨。

    欲得人中天上樂者。

    見有受持大涅槃經書寫讀誦為他解說思惟義者。

    當往親近依附咨受供養恭敬尊重贊歎。

    為洗手足布置床席四事供給令無所乏。

    若從遠來應十由延路次奉迎。

    為是經故所重之物應以奉獻。

    如其無者應自賣身。

    何以故。

    是經難遇過優昙花。

    善男子。

    我念過去無量無邊那由他劫。

    爾時世界名曰娑婆。

    有佛世尊号釋迦牟尼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為諸大衆宣說如是大涅槃經。

    我于爾時從善友所。

    轉聞彼佛當為大衆說大涅槃。

    我聞是已其心歡喜。

    欲設供養居貧無物。

    欲自賣身薄福不售。

    即欲還家路見一人。

    而便語言。

    吾欲賣身君能買不。

    其人答曰我家作業人無堪者。

    汝設能為我當買汝。

    我即問言。

    有何作業人無堪能。

    其人答言。

    吾有惡病良醫處藥。

    應當日服人肉三兩。

    卿若能以身肉三兩日日見給。

    便當與汝金錢五枚。

    我時聞已心中歡喜。

    我複語言。

    汝與我錢假我七日。

    須我事訖便還相就。

    其人答言。

    七日不可。

    審能爾者當許一日。

    善男子。

    我于爾時即取其錢。

    還至佛所頭面禮足。

    盡其所有而以奉獻。

    然後誠心聽受是經。

    我時闇鈍雖得聞經。

    唯能受持一偈文句 如來證涅槃  永斷于生死 若有至心聽  常得無量樂 受是偈已。

    即便還至彼病人家。

    善男子。

    我時雖複日日與三兩肉。

    以念偈因緣故不以為痛。

    日日不廢足滿一月。

    善男子。

    以是因緣其病得差。

    我身平複亦無瘡痍。

    我時見身具足完具即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一偈之力尚能如是。

    何況具足受持讀誦。

    我見此經有如是利。

    複倍發心。

    願于未來成得佛道。

    字釋迦牟尼。

    善男子。

    以是一偈因緣力故。

    令我今日于大衆中為諸天人具足宣說。

    善男子。

    以是因緣是大涅槃不可思議。

    成就無量無邊功德。

    乃是諸佛如來甚深秘密。

    之藏。

    以是義故。

    能受持者斷離惡漏。

    所謂惡者惡象惡馬惡牛惡狗毒蛇住處。

    惡刺土地懸崖崄岸暴水洄澓惡人惡國惡城惡舍惡知識等。

    如是等輩。

    若作漏因。

    菩薩即離。

    若不能作則不遠離。

    若增有漏則便離之。

    若不增長則不遠離。

    若作惡法則便離之。

    若能作善則不遠離。

    雲何為離。

    不持刀杖常以正慧方便而遠離之。

    是故名為正慧遠離為生善法則離惡法。

    菩薩摩诃薩自觀其身。

    如病如瘡如癰。

    如怨。

    如箭入體。

    是大苦聚。

    悉是一切善惡根本。

    是身雖複不淨如是。

    菩薩猶故瞻視将養。

    何以故。

    非為貪身為善法故。

    為于涅槃不為生死。

    為常樂我淨不為無常無樂我淨。

    為菩提道不為有道。

    為于一乘不為三乘。

    為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微妙之身。

    不為乃至非有想非無想身。

    為法輪王不為轉輪王。

    善男子。

    菩薩摩诃薩常當護身。

    何以故。

    若不護身命則不全。

    命若不全則不能得書寫是經受持讀誦為他廣說思惟其義。

    是故菩薩應善護身以是義故。

    菩薩得離一切惡漏。

    善男子。

    如欲渡水善護船栰。

    臨路之人善護良馬。

    田夫種植善護糞穢。

    如為差毒善護毒蛇。

    如人為财護旃陀羅。

    為壞賊故養護健将。

    亦如寒人愛護于火。

    如癞病者求于毒藥。

    菩薩摩诃薩亦複如是。

    雖見是身無量不淨具足充滿。

    為欲受持大涅槃經故。

    猶好将護不令乏少。

    菩薩摩诃薩觀于惡象及惡知識等無有二。

    何以故。

    俱壞身故。

    菩薩摩诃薩于惡象等心無怖懼。

    于惡知識生畏懼心。

    何以故。

    是惡象等唯能壞身不能壞心。

    惡知識者二俱壞故。

    是惡象等唯壞一身。

    惡知識者壞無量善身無量善心。

    是惡象等唯能破壞不淨臭身。

    惡知識者能壞淨身及以淨心。

    是惡象等能壞肉身。

    惡知識者壞于法身。

    為惡象殺不至三趣。

    為惡友殺必至三趣。

    是惡象等但為身怨。

    惡知識者為善法怨。

    是故菩薩常當遠離諸惡知識。

    如是等漏凡夫不離。

    是故生漏。

    菩薩離之則不生漏。

    菩薩如是尚無有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