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涅槃經 第二十卷

關燈
常耶。

    無常耶。

    常無常耶。

    非常非無常耶。

    身之與命自在作耶。

    時節作耶。

    無因作耶。

    世性作耶。

    微塵作耶。

    法非法作耶。

    士夫作耶。

    煩惱作耶。

    父母作耶。

    我住心耶。

    住眼中耶。

    遍滿身中耶。

    從何來耶。

    去何至耶。

    誰生耶。

    誰死耶。

    我于過去是婆羅門姓耶。

    是刹利姓耶。

    是毗舍姓耶。

    是首陀羅姓耶。

    當于未來得何姓耶。

    我此身者過去之時。

    是男身耶。

    是女身耶。

    畜生身耶。

    若我殺生。

    當有罪耶。

    當無罪耶。

    乃至飲酒。

    當有罪耶。

    當無罪耶。

    我自作耶。

    為他作耶。

    我受報耶。

    身受報耶。

    如是疑見無量煩惱覆衆生心。

    因是疑見生六種心。

    決定有我。

    決定無我。

    我見我。

    我見無我。

    無我見我。

    我作我受我知。

    是名邪見。

    如來永拔如是無量見漏根本。

    是故非漏。

    善男子。

    菩薩摩诃薩于大涅槃修聖行者。

    亦得永斷如是諸漏。

    諸佛如來常修聖行。

    是故無漏善男子。

    凡夫不能善攝五根則有三漏。

    為惡所牽至不善處。

    善男子。

    譬如惡馬其性佷悷能令乘者至險惡處。

    不能善攝此五根者亦複如是。

    令人遠離涅槃善道至諸惡處。

    譬如惡象心未調順。

    有人乘之不随意去。

    遠離城邑至空曠處。

    不能善攝此五根者亦複如是。

    将人遠離涅槃城邑。

    至于生死曠野之處。

    善男子。

    譬如佞臣教王作惡。

    五根佞臣亦複如是。

    常教衆生造無量惡。

    善男子。

    譬如惡子不受師長父母教敕則無惡不造。

    不調五根亦複如是。

    不受師長善言教敕無惡不造。

    善男子。

    凡夫之人不攝五根。

    常為地獄畜生餓鬼之所賊害。

    亦如怨盜害及善人。

    善男子。

    凡夫之人不攝五根馳騁五塵。

    譬如牧牛不善守護犯人苗稼。

    凡夫之人不攝五根。

    常在諸有多受苦惱。

    善男子。

    菩薩摩诃薩修大涅槃行聖行時。

    常能善調守攝五根。

    怖畏貪欲嗔恚愚癡憍慢嫉妒。

    為得一切諸善法故。

    善男子。

    若能善守此五根者則能攝心。

    若能攝心則攝五根。

    譬如有人擁護于王則護國土護國土者則護于王。

    菩薩摩诃薩亦複如是。

    若得聞是大涅槃經則得智慧。

    得智慧故則得專念。

    五根若散念則能止。

    何以故。

    是念慧故。

    善男子。

    如善牧者設牛東西啖他苗稼則便遮止不令犯暴。

    菩薩摩诃薩亦複如是。

    念慧因緣故守攝五根不令馳散。

    菩薩摩诃薩有念慧者。

    不見我相不見我所相。

    不見衆生及所受用。

    見一切法同法性相。

    生于土石瓦礫之相。

    譬如屋舍從衆緣生無有定性。

    見諸衆生四大五陰之所成立。

    推無定性。

    無定性故菩薩于中不生貪着。

    一切凡夫見有衆生故起。

    煩惱。

    菩薩摩诃薩修大涅槃有念慧故。

    于諸衆生不生貪着。

    複次菩薩摩诃薩修大涅槃經者。

    不着衆生相作種種法相。

    善男子。

    譬如畫師以衆雜彩畫作衆像若男若女若牛若馬。

    凡夫無知見之則生男女等相。

    畫師了知無有男女。

    菩薩摩诃薩亦複如是。

    于法異相觀于一相。

    終不生于衆生之相。

    何以故。

    有念慧故。

    菩薩摩诃薩修大涅槃。

    或時睹見端正女人。

    終不生于貪着之心。

    何以故善觀相故。

    善男子。

    菩薩摩诃薩知五欲法無有歡樂不得暫停。

    如犬齧枯骨。

    如人持火逆風而行。

    如箧毒蛇。

    夢中所得路邊菓樹多人所擲。

    亦如段肉衆烏競逐。

    如水上泡畫水之迹。

    如織經盡。

    如囚趣市。

    猶如假借勢不得久。

    觀欲如是多諸過惡。

    複次善男子。

    菩薩摩诃薩觀諸衆生。

    為色香味觸因緣故。

    從昔無數無量劫來常受苦惱。

    一一衆生一劫之中。

    所積身骨如王舍城毗富羅山。

    所飲乳汁如四海水。

    身所出血複多四海水。

    父母兄弟妻子眷屬。

    命終哭泣所出目淚多四大海。

    盡地草木斬以為籌。

    以數父母亦不能盡。

    無量劫來或在地獄畜生餓鬼。

    所受行苦不可稱計。

    抟此大地猶如棗等易可窮極。

    生死無量不可得盡。

    菩薩摩诃薩如是深觀一切衆生欲因緣故受苦無量。

    菩薩觀是生死行苦故不失念慧。

    善男子。

    譬如世間有諸大衆滿二十五裡。

    王敕一臣持一油缽。

    經由中過莫令傾覆。

    若棄一渧當斷汝命。

    複遣一人拔刀在後随而怖之。

    臣受王教盡心堅持。

    經曆爾所大衆之中。

    雖見可意五邪欲等。

    心常念言。

    我若放逸着彼邪欲。

    當棄所持命不全濟。

    是人以是怖因緣故。

    乃至不棄一渧之油。

    菩薩摩诃薩亦複如是。

    于生死中不失念慧。

    以不失故雖見五欲心不貪着。

    若見淨色不生色相。

    唯觀苦相。

    乃至識相亦複如是。

    不作生相不作滅相。

    不作因相觀和合相。

    菩薩爾時五根清淨。

    根清淨故護根戒具。

    一切凡夫五根不淨不能善持。

    名曰根漏。

    菩薩永斷是故無漏。

    如來拔出永斷根本。

    是故非漏。

    複次善男子。

    複有離漏。

    菩薩摩诃薩欲為無上甘露佛果故離于惡漏。

    雲何為離。

    若能修行大涅槃經書寫受持讀誦解說思惟其義。

    是名為離。

    何以故。

    善男子。

    我都不見十二部經能離惡漏如此方等大涅槃經。

    善男子。

    譬如良師教諸弟子。

    諸弟子中有受教者心不造惡。

    菩薩摩诃薩修大涅槃微妙經典。

    亦複如是心不造惡。

    善男子。

    譬如世間有善咒術。

    若有一聞卻後七年不為一切毒藥所中。

    蛇不能螫。

    若有誦者乃至命盡無有衆惡。

    善男子。

    是大涅槃亦複如是。

    若有衆生一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