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涅槃經 第十九卷
關燈
小
中
大
在虛空高七多羅樹。
恭敬合掌而白佛言。
世尊。
我蒙如來殷勤教誨。
因大涅槃始得悟解聞所不聞。
亦令八萬四千菩薩深解諸法不生生等。
世尊。
我今已解斷諸疑網。
然此會中有一菩薩名曰無畏。
複欲咨禀唯垂聽許。
爾時世尊告無畏菩薩。
善男子。
随意問難。
吾當為汝分别解說。
爾時無畏菩薩與六萬(一本雲與八萬)四千諸菩薩等。
俱從座起更整衣服。
長跪合掌而白佛言。
世尊此土衆生當造何業而得生彼不動世界。
其土菩薩雲何而得智慧成就。
人中象王有大威德。
具修諸行利智捷疾聞則能解。
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不害衆生命 堅持諸禁戒 受佛微妙教 則生不動國 不奪他人财 常施惠一切 造招提僧坊 則生不動國 不犯他婦女 自妻不非時 施持戒卧具 則生不動國 不為自他故 求利及恐怖 慎口不妄語 則生不動國 莫壞善知識 遠離惡眷屬 口常和合語 則生不動國 如諸菩薩等 常離于惡口 所說人樂聞 則生不動國 乃至於戲笑 不說非時語 謹慎常時語 則生不動國 見他得利養 常生歡喜心 不起嫉妒結 則生不動國 不惱于衆生 常生于慈心 不生方便惡 則生不動國 邪見言無施 父母及去來 不起如是見 則生不動國 曠路作好井 種殖菓樹林 常施乞者食 則生不動國 若于佛法僧 供養一香燈 乃至獻一花 則生不動國 若為恐怖故 利養及福德 書是經一偈 則生不動國 若為悕利福 能于一日中 讀誦是經典 則生不動國 若為無上道 一日一夜中 受持八戒齋 則生不動國 不與犯重禁 同共一處住 呵謗方等者 則生不動國 若能施病者 乃至于一菓 歡喜而瞻視 則生不動國 不犯僧鬘物 善守于佛物 塗掃佛僧地 則生不動國 造像若佛塔 猶如大拇指 常生歡喜心 則生不動國 若為是經典 自身及财寶 施于說法者 則生不動國 若能聽書寫 受持及讀誦 諸佛秘密藏 則生不動國 爾時無畏菩薩摩诃薩白佛言。
世尊。
我今已知所造業緣得生彼國。
是光明遍照高貴德王菩薩摩诃薩。
普為憐愍一切衆生。
先所咨問。
如來若說則能利益安樂人天阿修羅乾闼婆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等。
爾時世尊即告光明遍照高貴德王菩薩。
善哉善哉。
善男子。
汝今于此當至心聽。
吾當為汝分别解說。
有因緣故未到不到。
有因緣故不到到。
有因緣故到不到。
有因緣故到到。
何因緣故未到不到。
善男子。
夫不到者。
是大涅槃凡夫未到。
以有貪欲嗔恚愚癡故。
身業口業不清淨故。
及受一切不淨物故。
犯四重故。
謗方等故。
一闡提故。
五逆罪故。
以是義故未到不到。
善男子。
何因緣故不到到。
不到者名大涅槃。
何義故到。
永斷貪欲嗔恚愚癡身口惡故。
不受一切不淨物故。
不犯四重故。
不謗方等經故。
不作一闡提故。
不作五逆罪故。
以是義故名不到到。
須陀洹者八萬劫到。
斯陀含者六萬劫到。
阿那含者四萬劫到。
阿羅漢者二萬劫到。
辟支佛者十千劫到。
以是義故名不到到。
善男子。
何因緣故名到不到。
到者名為二十五有。
一切衆生常為無量煩惱諸結之所覆蔽。
往來不離猶如輪轉。
是名為到。
聲聞緣覺及諸菩薩已得永離。
故名不到。
為欲化度諸衆生故示現在中。
亦名為到。
善男子。
何因緣故名為到到。
到者即是二十五有。
一切凡夫須陀洹乃至阿那含煩惱因緣故名到到。
善男子。
聞所不聞亦複如是。
有不聞聞。
有不聞不聞。
有聞不聞。
有聞聞。
雲何不聞聞。
善男子。
不聞者名大涅槃。
何故不聞。
非有為故。
非音聲故。
不可說故。
雲何亦聞。
得聞名故。
所謂常樂我淨。
以是義故名不聞聞。
爾時光明遍照高貴德王菩薩摩诃薩白佛言。
世尊。
如佛所說。
大涅槃者不可得聞。
雲何複言常樂我淨而可得聞。
何以故。
世尊。
斷煩惱者名得涅槃。
若未斷者名為不得。
以是義故涅槃之性本無今有。
若世間法本無今有則名無常。
譬如瓶等本無今有。
已有還無故名無常。
涅槃若爾雲何說言常樂我淨。
複次世尊。
凡因莊嚴而得成者。
悉名無常。
涅槃若爾應是無常。
何等因緣。
所謂三十七品六波羅蜜四無量心觀于骨相阿那波那六念處破析六大。
如是等法皆是成就涅槃因緣故名無常。
複次世尊。
有名無常。
若涅槃是有亦應無常。
如佛昔于阿含中說聲聞緣覺諸佛世尊皆有涅槃。
以是義故名為無常。
複次世尊。
可見之法名為無常。
如佛先說。
見涅槃者則得斷除一切煩惱。
複次世尊。
譬如虛空于諸衆生等無障礙故名無常。
若使涅槃是常等者。
何故衆生有得不得涅槃若爾于諸衆生不平等者則不名常。
世尊。
譬如百人共有一怨若害此怨則多人受樂。
若使涅槃是平等法。
一人得時應多人得。
一人斷結應多人亦斷。
若不如是雲何名常。
譬如有人恭敬供養尊重贊歎國王王子父母師長則得利養。
是不名常。
涅槃亦爾不名為常。
何以故。
如佛昔于阿含經中告阿難言。
若有人能恭敬涅槃。
則得斷結受無量樂。
以是義故不名為常。
世尊。
若涅槃中有常樂我淨名者。
不名為常。
如其無者雲何可說 爾時世尊告光明遍照高貴德王菩薩摩诃薩言。
涅槃之體非本無今有。
若涅槃體本無今有者。
則非無漏常住之法。
有佛無佛性相常住。
以諸衆生煩惱覆故不見涅槃。
恭敬合掌而白佛言。
世尊。
我蒙如來殷勤教誨。
因大涅槃始得悟解聞所不聞。
亦令八萬四千菩薩深解諸法不生生等。
世尊。
我今已解斷諸疑網。
然此會中有一菩薩名曰無畏。
複欲咨禀唯垂聽許。
爾時世尊告無畏菩薩。
善男子。
随意問難。
吾當為汝分别解說。
爾時無畏菩薩與六萬(一本雲與八萬)四千諸菩薩等。
俱從座起更整衣服。
長跪合掌而白佛言。
世尊此土衆生當造何業而得生彼不動世界。
其土菩薩雲何而得智慧成就。
人中象王有大威德。
具修諸行利智捷疾聞則能解。
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不害衆生命 堅持諸禁戒 受佛微妙教 則生不動國 不奪他人财 常施惠一切 造招提僧坊 則生不動國 不犯他婦女 自妻不非時 施持戒卧具 則生不動國 不為自他故 求利及恐怖 慎口不妄語 則生不動國 莫壞善知識 遠離惡眷屬 口常和合語 則生不動國 如諸菩薩等 常離于惡口 所說人樂聞 則生不動國 乃至於戲笑 不說非時語 謹慎常時語 則生不動國 見他得利養 常生歡喜心 不起嫉妒結 則生不動國 不惱于衆生 常生于慈心 不生方便惡 則生不動國 邪見言無施 父母及去來 不起如是見 則生不動國 曠路作好井 種殖菓樹林 常施乞者食 則生不動國 若于佛法僧 供養一香燈 乃至獻一花 則生不動國 若為恐怖故 利養及福德 書是經一偈 則生不動國 若為悕利福 能于一日中 讀誦是經典 則生不動國 若為無上道 一日一夜中 受持八戒齋 則生不動國 不與犯重禁 同共一處住 呵謗方等者 則生不動國 若能施病者 乃至于一菓 歡喜而瞻視 則生不動國 不犯僧鬘物 善守于佛物 塗掃佛僧地 則生不動國 造像若佛塔 猶如大拇指 常生歡喜心 則生不動國 若為是經典 自身及财寶 施于說法者 則生不動國 若能聽書寫 受持及讀誦 諸佛秘密藏 則生不動國 爾時無畏菩薩摩诃薩白佛言。
世尊。
我今已知所造業緣得生彼國。
是光明遍照高貴德王菩薩摩诃薩。
普為憐愍一切衆生。
先所咨問。
如來若說則能利益安樂人天阿修羅乾闼婆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等。
爾時世尊即告光明遍照高貴德王菩薩。
善哉善哉。
善男子。
汝今于此當至心聽。
吾當為汝分别解說。
有因緣故未到不到。
有因緣故不到到。
有因緣故到不到。
有因緣故到到。
何因緣故未到不到。
善男子。
夫不到者。
是大涅槃凡夫未到。
以有貪欲嗔恚愚癡故。
身業口業不清淨故。
及受一切不淨物故。
犯四重故。
謗方等故。
一闡提故。
五逆罪故。
以是義故未到不到。
善男子。
何因緣故不到到。
不到者名大涅槃。
何義故到。
永斷貪欲嗔恚愚癡身口惡故。
不受一切不淨物故。
不犯四重故。
不謗方等經故。
不作一闡提故。
不作五逆罪故。
以是義故名不到到。
須陀洹者八萬劫到。
斯陀含者六萬劫到。
阿那含者四萬劫到。
阿羅漢者二萬劫到。
辟支佛者十千劫到。
以是義故名不到到。
善男子。
何因緣故名到不到。
到者名為二十五有。
一切衆生常為無量煩惱諸結之所覆蔽。
往來不離猶如輪轉。
是名為到。
聲聞緣覺及諸菩薩已得永離。
故名不到。
為欲化度諸衆生故示現在中。
亦名為到。
善男子。
何因緣故名為到到。
到者即是二十五有。
一切凡夫須陀洹乃至阿那含煩惱因緣故名到到。
善男子。
聞所不聞亦複如是。
有不聞聞。
有不聞不聞。
有聞不聞。
有聞聞。
雲何不聞聞。
善男子。
不聞者名大涅槃。
何故不聞。
非有為故。
非音聲故。
不可說故。
雲何亦聞。
得聞名故。
所謂常樂我淨。
以是義故名不聞聞。
爾時光明遍照高貴德王菩薩摩诃薩白佛言。
世尊。
如佛所說。
大涅槃者不可得聞。
雲何複言常樂我淨而可得聞。
何以故。
世尊。
斷煩惱者名得涅槃。
若未斷者名為不得。
以是義故涅槃之性本無今有。
若世間法本無今有則名無常。
譬如瓶等本無今有。
已有還無故名無常。
涅槃若爾雲何說言常樂我淨。
複次世尊。
凡因莊嚴而得成者。
悉名無常。
涅槃若爾應是無常。
何等因緣。
所謂三十七品六波羅蜜四無量心觀于骨相阿那波那六念處破析六大。
如是等法皆是成就涅槃因緣故名無常。
複次世尊。
有名無常。
若涅槃是有亦應無常。
如佛昔于阿含中說聲聞緣覺諸佛世尊皆有涅槃。
以是義故名為無常。
複次世尊。
可見之法名為無常。
如佛先說。
見涅槃者則得斷除一切煩惱。
複次世尊。
譬如虛空于諸衆生等無障礙故名無常。
若使涅槃是常等者。
何故衆生有得不得涅槃若爾于諸衆生不平等者則不名常。
世尊。
譬如百人共有一怨若害此怨則多人受樂。
若使涅槃是平等法。
一人得時應多人得。
一人斷結應多人亦斷。
若不如是雲何名常。
譬如有人恭敬供養尊重贊歎國王王子父母師長則得利養。
是不名常。
涅槃亦爾不名為常。
何以故。
如佛昔于阿含經中告阿難言。
若有人能恭敬涅槃。
則得斷結受無量樂。
以是義故不名為常。
世尊。
若涅槃中有常樂我淨名者。
不名為常。
如其無者雲何可說 爾時世尊告光明遍照高貴德王菩薩摩诃薩言。
涅槃之體非本無今有。
若涅槃體本無今有者。
則非無漏常住之法。
有佛無佛性相常住。
以諸衆生煩惱覆故不見涅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