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涅槃經 第十六卷
關燈
小
中
大
所有衆生。
貪欲微薄智慧滋多。
諸菩薩摩诃薩等調柔易化。
有大威德總持不忘。
如大象王。
世界清淨。
一切衆生悉知如來終不畢竟入于涅槃常住不變。
雖有是典不須演說。
善男子。
今世衆生多諸煩惱。
愚癡憙忘無有智慧。
多諸疑網信根不立。
世界不淨。
一切衆生鹹謂如來無常遷變畢竟入于大般涅槃。
是故如來演說是典。
善男子。
迦葉佛法實亦不滅。
何以故。
常不變故。
善男子。
若有衆生我見無我無我見我。
常見無常無常見常。
樂見無樂無樂見樂。
淨見不淨不淨見淨。
滅見不滅不滅見滅。
罪見非罪非罪見罪。
輕罪見重重罪見輕。
乘見非乘非乘見乘。
道見非道非道見道。
實是菩提見非菩提。
實非菩提謬見菩提。
苦見非苦。
集見非集。
滅見非滅。
實見非實。
實是世谛見第一義谛。
第一義谛見是世谛。
歸見非歸非歸見歸。
以真佛語名為魔語。
實是魔語以為佛語。
如是之時諸佛乃說大涅槃經。
善男子甯說蚊嘴盡大海底。
不可說言如來法滅甯說口吹須彌散壞。
不可說言如來法滅。
甯言以索系縛猛風。
不可說言如來法滅。
甯言佉陀羅火中生蓮花不可說言如來法滅。
甯說阿伽陀藥而為毒藥。
不可說言如來法滅。
甯說月可令熱日可令冷。
不可說言如來法滅。
甯說四大各舍己性。
不可說言如來法滅。
善男子。
若佛初出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
未有弟子解甚深義彼佛世尊便涅槃者。
當知是法不久住世。
複次善男子。
若佛初出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
有諸弟子解甚深義。
佛雖涅槃。
當知是法久住于世。
複次善男子。
若佛初出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
雖有弟子解甚深義。
無有笃信白衣檀越敬重佛法。
佛便涅槃。
當知是法不久住世。
複次善男子。
若佛初出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
有諸弟子解甚深義。
多有笃信白衣檀越敬重佛法佛雖涅槃。
當知佛法久住于世。
複次善男子。
若佛初出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
有諸弟子解甚深義。
雖有笃信白衣檀越敬重佛法。
而諸弟子演說經法。
貪為利養不為涅槃。
佛複滅度。
當知是法不久住世。
複次善男子。
若佛初出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
有諸弟子解甚深義。
複有笃信白衣檀越敬重佛法。
彼諸弟子凡所演說。
不貪利養為求涅槃。
佛雖滅度。
當知是法久住于世。
複次善男子。
若佛初出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
雖有弟子解甚深義。
複有笃信白衣檀越敬重佛法。
而諸弟子多起诤訟互相是非。
佛複涅槃。
當知是法不久住世。
複次善男子。
若佛初出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
有諸弟子解甚深義。
複有笃信白衣檀越敬重佛法。
彼諸弟子修和敬法不相是非互相尊重佛雖涅槃。
當知是法久住不滅。
複次善男子。
若佛初出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
雖有弟子解甚深義。
複有笃信白衣檀越敬重佛法。
彼諸弟子為大涅槃而演說法。
互相恭敬不起诤訟。
然畜一切不淨之物。
複自贊言。
我得須陀洹果乃至阿羅漢果。
佛複涅槃。
當知是法不久住世。
複次善男子。
若佛初出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
有諸弟子解甚深義。
複有笃信白衣檀越敬重佛法。
彼諸弟子為大涅槃演說經法。
善修和敬互相尊重。
不畜一切不淨之物。
亦不自言得須陀洹乃至得阿羅漢。
彼佛世尊雖複滅度。
當知是法久住于世。
複次善男子。
若佛初出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
有諸弟子乃至不畜不淨之物。
又不自言得須陀洹至阿羅漢。
各執所見種種異說而作是言。
長老諸佛所制四重之法。
乃至七滅诤法。
為衆生故或遮或開十二部經亦複如是。
何以故。
佛知國土時節各異衆生不同利鈍差别。
是故如來或遮或開有輕重說。
善男子。
譬如良醫為病服乳為病遮乳熱病聽服冷病則遮。
如來亦爾。
觀諸衆生煩惱病根亦開亦遮。
長老我親從佛聞如是義。
唯我知義汝不能知。
唯我解律汝不能解我知諸經汝不能知。
彼佛複滅。
當知是法不久住世。
複次善男子。
若佛初出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
有諸弟子乃至不言我得須陀洹果至阿羅漢。
亦不說言諸佛世尊為衆生故或遮或開。
長老。
我親從佛聞如是義如是法如是律。
長老。
當依如來十二部經。
此義若是我當受持。
如其非者我當棄舍。
彼佛世尊雖複涅槃。
當知是法久住于世。
善男子。
我法滅時有聲聞弟子。
或說有神。
或說神空。
或說有中陰。
或說無中陰。
或說有三世。
或說無三世。
或說有三乘。
或說無三乘。
或言一切有。
或言一切無。
或言衆生有始有終。
或言衆生無始無終。
或言十二因緣是有為法。
或言因緣是無為法。
或言如來有病苦行。
或言如來無病苦行。
或言如來不聽比丘食十種肉。
何等為十。
人蛇象馬驢狗師子豬狐猕猴。
其餘悉聽。
或言一切不聽。
或言比丘不作五事。
何等為五。
不賣生口刀酒酪沙胡麻油等。
其餘悉聽。
或言不聽入五種舍。
何等為五。
屠兒淫女酒家王宮旃陀羅舍。
餘舍悉聽。
或言不聽憍奢耶衣餘一切聽。
或言如來聽諸比丘受畜衣食卧具其價各直十萬兩金。
或言不聽。
或言涅槃常樂我淨。
或言涅槃直是結盡更無别法名為涅槃。
譬如織縷名之為衣。
衣既壞已名之無衣。
實無别法名無衣也。
涅槃之體亦複如是。
善男子。
當爾之時我諸弟子。
正說者少邪說者多。
受正法少受邪法多。
受佛語少受魔語多。
善男子。
爾時拘睒彌國有二弟子。
一者羅漢。
二者破戒。
破戒徒衆凡有五百。
羅漢徒衆其數一百。
破戒者說如來畢竟入于涅槃。
我親從佛聞如是義。
如來所制四重之法。
若持亦可犯亦無罪。
我今亦得阿羅漢果四無礙智。
而阿羅漢亦犯如是四重之法。
四重之法若是實罪。
阿羅漢者終不應犯。
如來在世制言堅持。
臨涅槃時皆悉放舍。
時阿羅漢比丘言。
長老。
汝不應說如來畢竟入于涅槃。
我知如來常不變易。
如來在世及涅槃後。
犯四重禁罪無差别。
若言羅漢犯四重禁。
是義不然。
何以故。
須陀洹人尚不犯禁。
況阿羅漢。
若長老言我是羅漢。
阿羅漢者終不生想我得羅漢。
阿羅漢者唯說善法不說不善。
長老所說純是非法。
若有得見十二部經。
定知長老非阿羅漢。
善男子。
爾時破戒比丘徒衆即共斷是阿羅漢命。
善男子。
是時魔王因是二衆忿恚之心。
悉共害是六百比丘。
爾時凡夫各共說言。
哀哉佛法于是滅盡。
而我正法實不滅也。
爾時其國有十二萬諸大菩薩善持我法。
雲何當言我法滅耶。
當于爾時閻浮提内無一比丘為我弟子。
爾時波旬悉以大火焚燒一切所有經典。
其中或有遺餘在者。
諸婆羅門即共偷取。
處處采拾安置己典。
以是義故。
諸小菩薩佛未出時。
率共信受婆羅門語。
諸婆羅門雖作是說我有齋戒而諸外道真實無也。
諸外道等雖複說言有我樂淨。
而實不解我樂淨義。
直以佛法一字二字一句二句。
說言我典有如是義。
爾時拘屍那城娑羅雙樹間。
無量無邊阿僧祇衆聞是語已悉共唱言。
世間虛空。
世間虛空。
迦葉菩薩告諸大衆。
汝等且莫憂愁啼哭。
世間不空如來常住無有變易。
法僧亦爾。
爾時大衆聞是語已啼哭即止。
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貪欲微薄智慧滋多。
諸菩薩摩诃薩等調柔易化。
有大威德總持不忘。
如大象王。
世界清淨。
一切衆生悉知如來終不畢竟入于涅槃常住不變。
雖有是典不須演說。
善男子。
今世衆生多諸煩惱。
愚癡憙忘無有智慧。
多諸疑網信根不立。
世界不淨。
一切衆生鹹謂如來無常遷變畢竟入于大般涅槃。
是故如來演說是典。
善男子。
迦葉佛法實亦不滅。
何以故。
常不變故。
善男子。
若有衆生我見無我無我見我。
常見無常無常見常。
樂見無樂無樂見樂。
淨見不淨不淨見淨。
滅見不滅不滅見滅。
罪見非罪非罪見罪。
輕罪見重重罪見輕。
乘見非乘非乘見乘。
道見非道非道見道。
實是菩提見非菩提。
實非菩提謬見菩提。
苦見非苦。
集見非集。
滅見非滅。
實見非實。
實是世谛見第一義谛。
第一義谛見是世谛。
歸見非歸非歸見歸。
以真佛語名為魔語。
實是魔語以為佛語。
如是之時諸佛乃說大涅槃經。
善男子甯說蚊嘴盡大海底。
不可說言如來法滅甯說口吹須彌散壞。
不可說言如來法滅。
甯言以索系縛猛風。
不可說言如來法滅。
甯言佉陀羅火中生蓮花不可說言如來法滅。
甯說阿伽陀藥而為毒藥。
不可說言如來法滅。
甯說月可令熱日可令冷。
不可說言如來法滅。
甯說四大各舍己性。
不可說言如來法滅。
善男子。
若佛初出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
未有弟子解甚深義彼佛世尊便涅槃者。
當知是法不久住世。
複次善男子。
若佛初出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
有諸弟子解甚深義。
佛雖涅槃。
當知是法久住于世。
複次善男子。
若佛初出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
雖有弟子解甚深義。
無有笃信白衣檀越敬重佛法。
佛便涅槃。
當知是法不久住世。
複次善男子。
若佛初出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
有諸弟子解甚深義。
多有笃信白衣檀越敬重佛法佛雖涅槃。
當知佛法久住于世。
複次善男子。
若佛初出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
有諸弟子解甚深義。
雖有笃信白衣檀越敬重佛法。
而諸弟子演說經法。
貪為利養不為涅槃。
佛複滅度。
當知是法不久住世。
複次善男子。
若佛初出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
有諸弟子解甚深義。
複有笃信白衣檀越敬重佛法。
彼諸弟子凡所演說。
不貪利養為求涅槃。
佛雖滅度。
當知是法久住于世。
複次善男子。
若佛初出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
雖有弟子解甚深義。
複有笃信白衣檀越敬重佛法。
而諸弟子多起诤訟互相是非。
佛複涅槃。
當知是法不久住世。
複次善男子。
若佛初出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
有諸弟子解甚深義。
複有笃信白衣檀越敬重佛法。
彼諸弟子修和敬法不相是非互相尊重佛雖涅槃。
當知是法久住不滅。
複次善男子。
若佛初出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
雖有弟子解甚深義。
複有笃信白衣檀越敬重佛法。
彼諸弟子為大涅槃而演說法。
互相恭敬不起诤訟。
然畜一切不淨之物。
複自贊言。
我得須陀洹果乃至阿羅漢果。
佛複涅槃。
當知是法不久住世。
複次善男子。
若佛初出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
有諸弟子解甚深義。
複有笃信白衣檀越敬重佛法。
彼諸弟子為大涅槃演說經法。
善修和敬互相尊重。
不畜一切不淨之物。
亦不自言得須陀洹乃至得阿羅漢。
彼佛世尊雖複滅度。
當知是法久住于世。
複次善男子。
若佛初出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
有諸弟子乃至不畜不淨之物。
又不自言得須陀洹至阿羅漢。
各執所見種種異說而作是言。
長老諸佛所制四重之法。
乃至七滅诤法。
為衆生故或遮或開十二部經亦複如是。
何以故。
佛知國土時節各異衆生不同利鈍差别。
是故如來或遮或開有輕重說。
善男子。
譬如良醫為病服乳為病遮乳熱病聽服冷病則遮。
如來亦爾。
觀諸衆生煩惱病根亦開亦遮。
長老我親從佛聞如是義。
唯我知義汝不能知。
唯我解律汝不能解我知諸經汝不能知。
彼佛複滅。
當知是法不久住世。
複次善男子。
若佛初出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
有諸弟子乃至不言我得須陀洹果至阿羅漢。
亦不說言諸佛世尊為衆生故或遮或開。
長老。
我親從佛聞如是義如是法如是律。
長老。
當依如來十二部經。
此義若是我當受持。
如其非者我當棄舍。
彼佛世尊雖複涅槃。
當知是法久住于世。
善男子。
我法滅時有聲聞弟子。
或說有神。
或說神空。
或說有中陰。
或說無中陰。
或說有三世。
或說無三世。
或說有三乘。
或說無三乘。
或言一切有。
或言一切無。
或言衆生有始有終。
或言衆生無始無終。
或言十二因緣是有為法。
或言因緣是無為法。
或言如來有病苦行。
或言如來無病苦行。
或言如來不聽比丘食十種肉。
何等為十。
人蛇象馬驢狗師子豬狐猕猴。
其餘悉聽。
或言一切不聽。
或言比丘不作五事。
何等為五。
不賣生口刀酒酪沙胡麻油等。
其餘悉聽。
或言不聽入五種舍。
何等為五。
屠兒淫女酒家王宮旃陀羅舍。
餘舍悉聽。
或言不聽憍奢耶衣餘一切聽。
或言如來聽諸比丘受畜衣食卧具其價各直十萬兩金。
或言不聽。
或言涅槃常樂我淨。
或言涅槃直是結盡更無别法名為涅槃。
譬如織縷名之為衣。
衣既壞已名之無衣。
實無别法名無衣也。
涅槃之體亦複如是。
善男子。
當爾之時我諸弟子。
正說者少邪說者多。
受正法少受邪法多。
受佛語少受魔語多。
善男子。
爾時拘睒彌國有二弟子。
一者羅漢。
二者破戒。
破戒徒衆凡有五百。
羅漢徒衆其數一百。
破戒者說如來畢竟入于涅槃。
我親從佛聞如是義。
如來所制四重之法。
若持亦可犯亦無罪。
我今亦得阿羅漢果四無礙智。
而阿羅漢亦犯如是四重之法。
四重之法若是實罪。
阿羅漢者終不應犯。
如來在世制言堅持。
臨涅槃時皆悉放舍。
時阿羅漢比丘言。
長老。
汝不應說如來畢竟入于涅槃。
我知如來常不變易。
如來在世及涅槃後。
犯四重禁罪無差别。
若言羅漢犯四重禁。
是義不然。
何以故。
須陀洹人尚不犯禁。
況阿羅漢。
若長老言我是羅漢。
阿羅漢者終不生想我得羅漢。
阿羅漢者唯說善法不說不善。
長老所說純是非法。
若有得見十二部經。
定知長老非阿羅漢。
善男子。
爾時破戒比丘徒衆即共斷是阿羅漢命。
善男子。
是時魔王因是二衆忿恚之心。
悉共害是六百比丘。
爾時凡夫各共說言。
哀哉佛法于是滅盡。
而我正法實不滅也。
爾時其國有十二萬諸大菩薩善持我法。
雲何當言我法滅耶。
當于爾時閻浮提内無一比丘為我弟子。
爾時波旬悉以大火焚燒一切所有經典。
其中或有遺餘在者。
諸婆羅門即共偷取。
處處采拾安置己典。
以是義故。
諸小菩薩佛未出時。
率共信受婆羅門語。
諸婆羅門雖作是說我有齋戒而諸外道真實無也。
諸外道等雖複說言有我樂淨。
而實不解我樂淨義。
直以佛法一字二字一句二句。
說言我典有如是義。
爾時拘屍那城娑羅雙樹間。
無量無邊阿僧祇衆聞是語已悉共唱言。
世間虛空。
世間虛空。
迦葉菩薩告諸大衆。
汝等且莫憂愁啼哭。
世間不空如來常住無有變易。
法僧亦爾。
爾時大衆聞是語已啼哭即止。
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