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涅槃經 第十六卷
關燈
小
中
大
我弟子受持是經非時而說。
乃至熾然世法說者。
人當輕呵而作是言。
若佛秘藏大涅槃經有威力者。
雲何令汝非時而說乃至熾然世法而說。
若持經者作如是說。
當知是經為無威力。
若無威力雖複受持為無利益。
緣是輕毀涅槃經故。
令無量衆生堕于地獄。
受持是經非時而說。
乃至熾然世法而說。
則是衆生惡知識也。
非我弟子是魔眷屬。
善男子。
若欲受持者。
說大涅槃者。
說佛性者。
說如來秘藏者。
說大乘者。
說方等經者。
說聲聞乘者。
說辟支佛乘者。
說解脫者。
見佛性者。
先當清淨其身。
以身淨故則無呵責。
無呵責故令無量人于大涅槃生清淨信。
信心生故恭敬是經。
若聞一偈一句一字。
及說法者則得發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當知是人則是衆生真善知識非惡知識。
是我弟子非魔眷屬。
是名菩薩非世間也。
善男子。
是名世間之所不知不見不覺而是菩薩所知見覺 複次善男子。
雲何複名一切世間所不知見覺而是菩薩所知見覺。
所謂六念處。
何等為六。
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
善男子。
雲何念佛如來應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常不變易。
具足十力四無所畏大師子吼。
名大沙門大婆羅門。
大淨畢竟到于彼岸。
無能勝者。
無見頂者。
無有怖畏不驚不動。
獨一無侶無師自悟。
疾智大智利智深智解脫智不共智廣普智畢竟智智寶成就。
人中象王人中牛王人中龍王人中丈夫人中蓮花分陀利花。
調禦人師為大施主大法之師。
以知法故名大法師。
以知義故名大法師。
以知時故名大法師。
以知足故名大法師。
以知我故名大法師。
知大衆故名大法師。
以知衆生種種性故名大法師。
以知諸根利鈍中故名大法師。
說中道故名大法師 雲何名如來如過去諸佛所說不變。
雲何不變。
過去諸佛為度衆生說十二部經。
如來亦爾故名如來。
諸佛世尊從六波羅蜜三十七品十一空來至大涅槃。
如來亦爾。
是故号佛為如來也。
諸佛世尊。
為衆生故。
随宜方便開示三乘。
壽命無量不可稱計。
如來亦爾。
是故号佛為如來也 雲何為應。
世間之法悉名怨家。
佛應害故故名為應。
夫四魔者是菩薩怨。
諸佛如來為菩薩時。
能以智慧破壞四魔。
是故名應。
複次應者名為遠離。
為菩薩時應當遠離無量煩惱。
故名為應。
複次應者名樂。
過去諸佛為菩薩時。
雖于無量阿僧祇劫為衆生故受諸苦惱。
終無不樂而常樂之。
如來亦爾。
是故名應。
又複應者。
一切人天應以種種香華璎珞幢幡伎樂而供養之。
是故名應 雲何正遍知。
正者名不颠倒。
遍知者于四颠倒無不通達。
又複正者名為苦行。
遍知者知因苦行定有苦果。
又複正者名世間中。
遍知者畢竟定知修習中道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又複正者名為可數可量可稱。
遍知者不可數不可量不可稱。
是故号佛為正遍知善男子。
聲聞緣覺亦有遍知亦不遍知。
何以故。
遍知者名五陰十二入十八界。
聲聞緣覺亦得遍知。
是名遍知。
雲何不遍知。
善男子。
假使二乘于無量劫觀一色陰不能盡知。
以是義故。
聲聞緣覺無有遍知 雲何明行足明者名得無量善果。
行名腳足。
善果者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腳足者名為戒慧。
乘戒慧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是故名為明行足也。
又複明者名咒。
行者名吉。
足者名果。
善男子。
是名世間義咒者名為解脫。
吉者名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果者名為大般涅槃。
是故名為明行足也。
又複明者名光。
行者名業。
足者名果。
善男子。
是名世間義。
光者名不放逸。
業者名六波羅蜜。
果者名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又複明者名為三明。
一菩薩明。
二諸佛明。
三無明明。
菩薩明者即是般若波羅蜜。
諸佛明者。
即是佛眼。
無明明者即畢竟空。
行者于無量劫為衆生故修諸善業。
足者明見佛性。
以是義故名明行足。
雲何善逝。
善者名高。
逝名不高。
善男子。
是名世間義。
高者名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不高者即如來心也。
善男子。
心若高者不名如來。
是故如來名為善逝。
又複善者名為善知識。
逝者善知識果。
善男子。
是名世間義。
善知識者即初發心。
果者名為大般涅槃。
如來不舍最初發心得大涅槃。
是故如來名為善逝。
又複善者名好。
逝者名有。
善男子。
是名世間義。
好者名見佛性。
有者名大涅槃。
善男子。
涅槃之性實非有也。
諸佛世尊因世間故說言是有。
善男子。
譬如世人實無有子說言有子。
實無有道說言有道。
涅槃亦爾。
因世間故說言為有。
諸佛世尊成大涅槃故名善逝 善男子。
雲何世間解。
善男子。
世間者名為五陰。
解者名知。
諸佛世尊善知五陰故名世間解。
又世間者名。
為五欲。
解名不着。
不着五欲故名世間解。
又世間解者。
東方無量阿僧祇世界。
一切聲聞獨覺不知不見不解。
諸佛悉知悉見悉解。
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複如是。
是故号佛為世間解。
又世間者一切凡夫。
解者知諸凡夫善惡因果。
非是聲聞緣覺所知。
唯佛能知是。
故号佛為世間解。
又世間者名曰蓮花。
解名不污。
善男子。
是名世間義。
蓮花者即是如來。
不污者。
如來不為世間八法之所染污。
是故号佛為世間解。
又世間解者諸佛菩薩名世間解。
何以故。
諸佛菩薩見世間故。
故名世間解。
善男子。
如因食得命名食為命。
諸佛菩薩亦複如是。
見世間故。
故名世間解。
雲何無上士。
上士者名之為斷。
無所斷者名無上士。
諸佛世尊無有煩惱故無所斷。
是故号佛為無上士。
又上士者名為诤訟。
無上士者無有诤訟。
如來無诤。
是故号佛為無上士。
又上士者名語可壞。
無上士者語不可壞。
如來所言一切衆生所不能壞。
是故号佛為無上士。
又上士者名為上座。
無上士者名無上座。
三世諸佛更無過者。
是故号佛為無上士。
上者名新。
士者名故。
諸佛世尊體大涅槃無新無故。
是故号佛為無上士。
雲何調禦丈夫。
自既丈夫複調丈夫。
善男子。
言如來者實非丈夫非不丈夫。
因調丈夫故名如來為丈夫也。
善男子。
一切男女若具四法則名丈夫。
何等為四。
一善知識。
二能聽法。
三思惟義。
四如說修行。
善男子。
若男若女具是四法則名丈夫。
善男子。
若有男子無此四法。
則不得名為丈夫也。
何以故。
身雖丈夫行同畜生。
如來調伏若男若女。
是故号佛調禦丈夫。
複次善男子。
如禦馬者凡有四種。
一者觸毛。
二者觸皮。
三者觸肉。
四者觸骨。
随其所觸稱禦者意。
如來亦爾。
以四種法調伏衆生。
一為說生令受佛語。
如觸其毛随禦者意。
二說生老便受佛語。
如觸毛皮随禦者意。
三者說生及以老病便受佛語。
如觸毛皮肉随禦者意。
四者說生及老病死便受佛語。
如觸毛皮肉骨随禦者意。
善男子。
禦者調馬無有決定。
如來世尊調伏衆生必定不虛。
是故号佛為調禦丈夫。
雲何天人師。
師有二種一者善教。
二者惡教。
諸佛菩薩常以善法教諸衆生。
何等善法。
謂身口意善。
諸佛菩薩教諸衆生作如是言。
善男子。
汝當遠離身不善業。
何以故。
以身惡業是可遠離得解脫故。
乃至熾然世法說者。
人當輕呵而作是言。
若佛秘藏大涅槃經有威力者。
雲何令汝非時而說乃至熾然世法而說。
若持經者作如是說。
當知是經為無威力。
若無威力雖複受持為無利益。
緣是輕毀涅槃經故。
令無量衆生堕于地獄。
受持是經非時而說。
乃至熾然世法而說。
則是衆生惡知識也。
非我弟子是魔眷屬。
善男子。
若欲受持者。
說大涅槃者。
說佛性者。
說如來秘藏者。
說大乘者。
說方等經者。
說聲聞乘者。
說辟支佛乘者。
說解脫者。
見佛性者。
先當清淨其身。
以身淨故則無呵責。
無呵責故令無量人于大涅槃生清淨信。
信心生故恭敬是經。
若聞一偈一句一字。
及說法者則得發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當知是人則是衆生真善知識非惡知識。
是我弟子非魔眷屬。
是名菩薩非世間也。
善男子。
是名世間之所不知不見不覺而是菩薩所知見覺 複次善男子。
雲何複名一切世間所不知見覺而是菩薩所知見覺。
所謂六念處。
何等為六。
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
善男子。
雲何念佛如來應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常不變易。
具足十力四無所畏大師子吼。
名大沙門大婆羅門。
大淨畢竟到于彼岸。
無能勝者。
無見頂者。
無有怖畏不驚不動。
獨一無侶無師自悟。
疾智大智利智深智解脫智不共智廣普智畢竟智智寶成就。
人中象王人中牛王人中龍王人中丈夫人中蓮花分陀利花。
調禦人師為大施主大法之師。
以知法故名大法師。
以知義故名大法師。
以知時故名大法師。
以知足故名大法師。
以知我故名大法師。
知大衆故名大法師。
以知衆生種種性故名大法師。
以知諸根利鈍中故名大法師。
說中道故名大法師 雲何名如來如過去諸佛所說不變。
雲何不變。
過去諸佛為度衆生說十二部經。
如來亦爾故名如來。
諸佛世尊從六波羅蜜三十七品十一空來至大涅槃。
如來亦爾。
是故号佛為如來也。
諸佛世尊。
為衆生故。
随宜方便開示三乘。
壽命無量不可稱計。
如來亦爾。
是故号佛為如來也 雲何為應。
世間之法悉名怨家。
佛應害故故名為應。
夫四魔者是菩薩怨。
諸佛如來為菩薩時。
能以智慧破壞四魔。
是故名應。
複次應者名為遠離。
為菩薩時應當遠離無量煩惱。
故名為應。
複次應者名樂。
過去諸佛為菩薩時。
雖于無量阿僧祇劫為衆生故受諸苦惱。
終無不樂而常樂之。
如來亦爾。
是故名應。
又複應者。
一切人天應以種種香華璎珞幢幡伎樂而供養之。
是故名應 雲何正遍知。
正者名不颠倒。
遍知者于四颠倒無不通達。
又複正者名為苦行。
遍知者知因苦行定有苦果。
又複正者名世間中。
遍知者畢竟定知修習中道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又複正者名為可數可量可稱。
遍知者不可數不可量不可稱。
是故号佛為正遍知善男子。
聲聞緣覺亦有遍知亦不遍知。
何以故。
遍知者名五陰十二入十八界。
聲聞緣覺亦得遍知。
是名遍知。
雲何不遍知。
善男子。
假使二乘于無量劫觀一色陰不能盡知。
以是義故。
聲聞緣覺無有遍知 雲何明行足明者名得無量善果。
行名腳足。
善果者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腳足者名為戒慧。
乘戒慧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是故名為明行足也。
又複明者名咒。
行者名吉。
足者名果。
善男子。
是名世間義咒者名為解脫。
吉者名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果者名為大般涅槃。
是故名為明行足也。
又複明者名光。
行者名業。
足者名果。
善男子。
是名世間義。
光者名不放逸。
業者名六波羅蜜。
果者名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又複明者名為三明。
一菩薩明。
二諸佛明。
三無明明。
菩薩明者即是般若波羅蜜。
諸佛明者。
即是佛眼。
無明明者即畢竟空。
行者于無量劫為衆生故修諸善業。
足者明見佛性。
以是義故名明行足。
雲何善逝。
善者名高。
逝名不高。
善男子。
是名世間義。
高者名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不高者即如來心也。
善男子。
心若高者不名如來。
是故如來名為善逝。
又複善者名為善知識。
逝者善知識果。
善男子。
是名世間義。
善知識者即初發心。
果者名為大般涅槃。
如來不舍最初發心得大涅槃。
是故如來名為善逝。
又複善者名好。
逝者名有。
善男子。
是名世間義。
好者名見佛性。
有者名大涅槃。
善男子。
涅槃之性實非有也。
諸佛世尊因世間故說言是有。
善男子。
譬如世人實無有子說言有子。
實無有道說言有道。
涅槃亦爾。
因世間故說言為有。
諸佛世尊成大涅槃故名善逝 善男子。
雲何世間解。
善男子。
世間者名為五陰。
解者名知。
諸佛世尊善知五陰故名世間解。
又世間者名。
為五欲。
解名不着。
不着五欲故名世間解。
又世間解者。
東方無量阿僧祇世界。
一切聲聞獨覺不知不見不解。
諸佛悉知悉見悉解。
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複如是。
是故号佛為世間解。
又世間者一切凡夫。
解者知諸凡夫善惡因果。
非是聲聞緣覺所知。
唯佛能知是。
故号佛為世間解。
又世間者名曰蓮花。
解名不污。
善男子。
是名世間義。
蓮花者即是如來。
不污者。
如來不為世間八法之所染污。
是故号佛為世間解。
又世間解者諸佛菩薩名世間解。
何以故。
諸佛菩薩見世間故。
故名世間解。
善男子。
如因食得命名食為命。
諸佛菩薩亦複如是。
見世間故。
故名世間解。
雲何無上士。
上士者名之為斷。
無所斷者名無上士。
諸佛世尊無有煩惱故無所斷。
是故号佛為無上士。
又上士者名為诤訟。
無上士者無有诤訟。
如來無诤。
是故号佛為無上士。
又上士者名語可壞。
無上士者語不可壞。
如來所言一切衆生所不能壞。
是故号佛為無上士。
又上士者名為上座。
無上士者名無上座。
三世諸佛更無過者。
是故号佛為無上士。
上者名新。
士者名故。
諸佛世尊體大涅槃無新無故。
是故号佛為無上士。
雲何調禦丈夫。
自既丈夫複調丈夫。
善男子。
言如來者實非丈夫非不丈夫。
因調丈夫故名如來為丈夫也。
善男子。
一切男女若具四法則名丈夫。
何等為四。
一善知識。
二能聽法。
三思惟義。
四如說修行。
善男子。
若男若女具是四法則名丈夫。
善男子。
若有男子無此四法。
則不得名為丈夫也。
何以故。
身雖丈夫行同畜生。
如來調伏若男若女。
是故号佛調禦丈夫。
複次善男子。
如禦馬者凡有四種。
一者觸毛。
二者觸皮。
三者觸肉。
四者觸骨。
随其所觸稱禦者意。
如來亦爾。
以四種法調伏衆生。
一為說生令受佛語。
如觸其毛随禦者意。
二說生老便受佛語。
如觸毛皮随禦者意。
三者說生及以老病便受佛語。
如觸毛皮肉随禦者意。
四者說生及老病死便受佛語。
如觸毛皮肉骨随禦者意。
善男子。
禦者調馬無有決定。
如來世尊調伏衆生必定不虛。
是故号佛為調禦丈夫。
雲何天人師。
師有二種一者善教。
二者惡教。
諸佛菩薩常以善法教諸衆生。
何等善法。
謂身口意善。
諸佛菩薩教諸衆生作如是言。
善男子。
汝當遠離身不善業。
何以故。
以身惡業是可遠離得解脫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