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涅槃經 第十三卷
關燈
小
中
大
瞻病好藥後卒得之。
如人沒海卒遇船舫。
如渴乏人遇清冷水。
如為怨逐忽然得脫。
如久系人卒聞得出。
亦如農夫炎旱值雨。
亦如行人還得歸家人見已生大歡喜。
善男子。
我于爾時聞是半偈。
心中歡喜亦複如是。
即從座起以手舉發。
四向顧視而說是言。
向所聞偈誰之所說。
爾時亦更不見餘人。
唯見羅刹即說是言。
誰開如是解脫之門。
誰能雷震諸佛音聲。
誰于生死睡眠之中而獨覺寤。
唱如是言。
誰能于此示道生死饑馑衆生無上道味。
無量衆生沉生死海。
誰能于中作大船師。
是諸衆生常為煩惱重病所纏。
誰能于中為作良醫。
說是半偈啟悟我心。
猶如半月漸開蓮花。
善男子。
我于爾時更無所見。
唯見羅刹。
複作是念。
将是羅刹說是偈耶。
覆生疑惑。
非其說耶。
何以故。
是人形容甚可怖畏。
若有得聞是偈句者。
一切恐怖醜陋即除。
何有此人形貌如是能說此偈。
不應火中出于蓮花。
非日光中出生冷水。
善男子。
我于爾時複作是念。
我今無智。
而此羅刹或能得見過去諸佛。
從諸佛所聞是半偈。
我今當問。
即便前至是羅刹所。
作如是言。
善哉大士。
汝于何處得是過去離怖畏者所說半偈。
大士。
複于何處而得如是半如意珠。
大士。
是半偈義乃是過去未來現在諸佛世尊之正道也。
一切世間無量衆生。
常為諸見羅網所覆。
終身于此外道法中。
初不得聞如是出世十力世雄所說空義。
善男子。
我聞是已。
即答我言。
大婆羅門汝今不應問我是義。
何以故。
我不食來已經多日。
處處求索了不能得。
饑渴苦惱心亂謬語。
非我本心之所知也。
我今力能飛行虛空。
至郁單越乃至天上。
處處求食亦不能得。
以是義故我說是語。
善男子。
我時即複語羅刹言。
大士。
若能為我說是偈竟。
我當終身為汝弟子。
大士。
汝所說者名字不終義亦不盡。
以何因緣不欲說耶。
夫财施者則有竭盡。
法施因緣不可盡也。
法施無盡多所利益。
我今聞此半偈法已。
心生驚疑。
汝今幸可為我除斷。
說此偈竟我當終身為汝弟子。
羅刹答言。
汝智太過但自憂身。
都不見念今我定為饑苦所逼實不能說。
我即問言。
汝所食者為是何物。
羅刹答言。
汝不足問。
我若說者令多人怖。
我複問言。
此中獨處更無有人。
我不畏汝何故不說。
羅刹答言。
我所食者唯人暖肉。
其所飲者唯人熱血。
自我薄福唯食此食。
周遍求索困不能得。
世雖多人皆有福德。
兼為諸天之所守護。
而我無力不能得殺。
善男子。
我複語言。
汝但具足說是半偈。
我聞偈已當以此身奉施供養。
大士。
我設命終如此之身無所複用。
當為虎狼鵄枭雕鹫之所啖食。
然複不得一毫之福。
我今為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舍不堅身以易堅身。
羅刹答言。
誰當信汝如是之言。
為八字故棄所愛身。
善男子。
我即答言。
汝真無智。
譬如有人施他瓦器得七寶器。
我亦如是舍不堅身得金剛身。
汝言誰當信者。
我今有證。
大梵天王釋提桓因及四天王能證是事。
複有天眼諸菩薩等為欲利益無量衆生修行大乘具六度者。
亦能證知。
複有十方諸佛世尊利衆生者。
亦能證我為八字故舍于身命。
羅刹複言。
汝若如是能舍身者。
谛聽谛聽。
當為汝說其餘半偈。
善男子。
我于爾時聞是事已心中歡喜。
即解己身所著鹿皮。
為此羅刹敷置法座。
白言。
和上。
願坐此座。
我即于前叉手長跪而作是言。
唯願和上。
善為我說其餘半偈令得具足。
羅刹即說 生滅滅已 寂滅為樂 爾時羅刹說是偈已。
複作是言。
菩薩摩诃薩汝今已聞具足偈義。
汝之所願為悉滿足。
若必欲利諸衆生者。
時施我身。
善男子。
我于爾時深思此義。
然後處處若石若壁若樹若道書寫此偈。
即便更系所著衣裳。
恐其死後身體露現。
即上高樹。
爾時樹神複問我言。
善哉仁者欲作何事。
善男子。
我時答言。
我欲舍身以報偈價。
樹神問言。
如是偈者何所利益。
我時答言。
如是偈句乃是過去未來現在諸佛所說開空法道。
我為此法棄舍身命。
不為利養名聞财寶轉輪聖王四大天王釋提桓因大梵天王人天中樂。
為欲利益一切衆生故舍此身。
善男子。
我舍身時複作是言。
願令一切悭惜之人悉來見我舍離此身。
若有少施起貢高者。
亦令得見我為一偈舍此身命如棄草木。
我于爾時說是語已。
尋即放身自投樹下。
下未至地時。
虛空之中出種種聲。
其聲乃至阿迦尼吒。
爾時羅刹還複釋身。
即于空中接取我身安置平地。
爾時釋提桓因及諸天人大梵天王稽首頂禮于我足下。
贊言善哉善哉。
真是菩薩。
能大利益無量衆生。
欲于無明黑闇之中然大法炬。
由我愛惜如來大法故相娆惱。
唯願聽我忏悔罪咎。
汝于未來必定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願見濟度。
爾時釋提桓因及諸天衆頂禮我足。
于是辭去忽然不現。
善男子。
如我往昔為半偈故舍棄此身。
以是因緣便得超越足十二劫。
在彌勒前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善男子。
我得如是無量功德。
皆由供養如來正法。
善男子。
汝今亦爾。
發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則已超過無量無邊恒河沙等諸菩薩上。
善男子。
是名菩薩住于大乘大般涅槃修于聖行。
如人沒海卒遇船舫。
如渴乏人遇清冷水。
如為怨逐忽然得脫。
如久系人卒聞得出。
亦如農夫炎旱值雨。
亦如行人還得歸家人見已生大歡喜。
善男子。
我于爾時聞是半偈。
心中歡喜亦複如是。
即從座起以手舉發。
四向顧視而說是言。
向所聞偈誰之所說。
爾時亦更不見餘人。
唯見羅刹即說是言。
誰開如是解脫之門。
誰能雷震諸佛音聲。
誰于生死睡眠之中而獨覺寤。
唱如是言。
誰能于此示道生死饑馑衆生無上道味。
無量衆生沉生死海。
誰能于中作大船師。
是諸衆生常為煩惱重病所纏。
誰能于中為作良醫。
說是半偈啟悟我心。
猶如半月漸開蓮花。
善男子。
我于爾時更無所見。
唯見羅刹。
複作是念。
将是羅刹說是偈耶。
覆生疑惑。
非其說耶。
何以故。
是人形容甚可怖畏。
若有得聞是偈句者。
一切恐怖醜陋即除。
何有此人形貌如是能說此偈。
不應火中出于蓮花。
非日光中出生冷水。
善男子。
我于爾時複作是念。
我今無智。
而此羅刹或能得見過去諸佛。
從諸佛所聞是半偈。
我今當問。
即便前至是羅刹所。
作如是言。
善哉大士。
汝于何處得是過去離怖畏者所說半偈。
大士。
複于何處而得如是半如意珠。
大士。
是半偈義乃是過去未來現在諸佛世尊之正道也。
一切世間無量衆生。
常為諸見羅網所覆。
終身于此外道法中。
初不得聞如是出世十力世雄所說空義。
善男子。
我聞是已。
即答我言。
大婆羅門汝今不應問我是義。
何以故。
我不食來已經多日。
處處求索了不能得。
饑渴苦惱心亂謬語。
非我本心之所知也。
我今力能飛行虛空。
至郁單越乃至天上。
處處求食亦不能得。
以是義故我說是語。
善男子。
我時即複語羅刹言。
大士。
若能為我說是偈竟。
我當終身為汝弟子。
大士。
汝所說者名字不終義亦不盡。
以何因緣不欲說耶。
夫财施者則有竭盡。
法施因緣不可盡也。
法施無盡多所利益。
我今聞此半偈法已。
心生驚疑。
汝今幸可為我除斷。
說此偈竟我當終身為汝弟子。
羅刹答言。
汝智太過但自憂身。
都不見念今我定為饑苦所逼實不能說。
我即問言。
汝所食者為是何物。
羅刹答言。
汝不足問。
我若說者令多人怖。
我複問言。
此中獨處更無有人。
我不畏汝何故不說。
羅刹答言。
我所食者唯人暖肉。
其所飲者唯人熱血。
自我薄福唯食此食。
周遍求索困不能得。
世雖多人皆有福德。
兼為諸天之所守護。
而我無力不能得殺。
善男子。
我複語言。
汝但具足說是半偈。
我聞偈已當以此身奉施供養。
大士。
我設命終如此之身無所複用。
當為虎狼鵄枭雕鹫之所啖食。
然複不得一毫之福。
我今為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舍不堅身以易堅身。
羅刹答言。
誰當信汝如是之言。
為八字故棄所愛身。
善男子。
我即答言。
汝真無智。
譬如有人施他瓦器得七寶器。
我亦如是舍不堅身得金剛身。
汝言誰當信者。
我今有證。
大梵天王釋提桓因及四天王能證是事。
複有天眼諸菩薩等為欲利益無量衆生修行大乘具六度者。
亦能證知。
複有十方諸佛世尊利衆生者。
亦能證我為八字故舍于身命。
羅刹複言。
汝若如是能舍身者。
谛聽谛聽。
當為汝說其餘半偈。
善男子。
我于爾時聞是事已心中歡喜。
即解己身所著鹿皮。
為此羅刹敷置法座。
白言。
和上。
願坐此座。
我即于前叉手長跪而作是言。
唯願和上。
善為我說其餘半偈令得具足。
羅刹即說 生滅滅已 寂滅為樂 爾時羅刹說是偈已。
複作是言。
菩薩摩诃薩汝今已聞具足偈義。
汝之所願為悉滿足。
若必欲利諸衆生者。
時施我身。
善男子。
我于爾時深思此義。
然後處處若石若壁若樹若道書寫此偈。
即便更系所著衣裳。
恐其死後身體露現。
即上高樹。
爾時樹神複問我言。
善哉仁者欲作何事。
善男子。
我時答言。
我欲舍身以報偈價。
樹神問言。
如是偈者何所利益。
我時答言。
如是偈句乃是過去未來現在諸佛所說開空法道。
我為此法棄舍身命。
不為利養名聞财寶轉輪聖王四大天王釋提桓因大梵天王人天中樂。
為欲利益一切衆生故舍此身。
善男子。
我舍身時複作是言。
願令一切悭惜之人悉來見我舍離此身。
若有少施起貢高者。
亦令得見我為一偈舍此身命如棄草木。
我于爾時說是語已。
尋即放身自投樹下。
下未至地時。
虛空之中出種種聲。
其聲乃至阿迦尼吒。
爾時羅刹還複釋身。
即于空中接取我身安置平地。
爾時釋提桓因及諸天人大梵天王稽首頂禮于我足下。
贊言善哉善哉。
真是菩薩。
能大利益無量衆生。
欲于無明黑闇之中然大法炬。
由我愛惜如來大法故相娆惱。
唯願聽我忏悔罪咎。
汝于未來必定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願見濟度。
爾時釋提桓因及諸天衆頂禮我足。
于是辭去忽然不現。
善男子。
如我往昔為半偈故舍棄此身。
以是因緣便得超越足十二劫。
在彌勒前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善男子。
我得如是無量功德。
皆由供養如來正法。
善男子。
汝今亦爾。
發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則已超過無量無邊恒河沙等諸菩薩上。
善男子。
是名菩薩住于大乘大般涅槃修于聖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