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涅槃經 第十三卷

關燈
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善男子。

    譬如從牛出乳從乳出酪從酪出生酥從生酥出熟酥從熟酥出醍醐。

    醍醐最上。

    若有服者衆病皆除。

    所有諸藥悉入其中。

    善男子。

    佛亦如是。

    從佛出生十二部經。

    從十二部經出修多羅。

    從修多羅出方等經。

    從方等經出般若波羅蜜。

    從般若波羅蜜出大涅槃。

    猶如醍醐。

    言醍醐者喻于佛性。

    佛性者即是如來。

    善男子。

    以是義故。

    說言如來所有功德無量無邊不可稱計 迦葉菩薩白佛言。

    世尊。

    如佛所贊大涅槃經。

    猶如醍醐最上最妙。

    若有能服衆病悉除。

    一切諸藥悉入其中。

    我聞是已竊複思念。

    若有不能聽受是經。

    當知是人為大愚癡無有善心。

    世尊。

    我于今者實能堪忍剝皮為紙刺血為墨。

    以髓為水折骨為筆。

    書寫如是大涅槃經。

    書已讀誦令其通利。

    然後為人廣說其義。

    世尊。

    若有衆生貪着财物。

    我當施财然後以是大涅槃經勸之令讀。

    若尊貴者先以愛語而随其意。

    然後漸當以是大乘大涅槃經勸之令讀。

    若凡庶者當以威勢逼之令讀。

    若憍慢者我當為其而作仆使随順其意令其歡喜。

    然後當以大般涅槃。

    而教導之。

    若有诽謗大乘經者。

    當以勢力摧之令伏。

    既摧伏已然後勸令讀大涅槃。

    若有愛樂大乘經者。

    我躬當往恭敬供養尊重贊歎。

    爾時佛贊迦葉菩薩。

    善哉善哉。

    汝甚愛樂大乘經典。

    貪大乘經受大乘經味大乘經。

    信敬尊重供養大乘。

    善男子。

    汝今以此善心因緣。

    當得超越無量無邊恒河沙等諸大菩薩。

    在前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汝亦不久複當如我廣為大衆演說如是大般涅槃如來佛性諸佛所說秘密之藏。

    善男子過去之世佛日未出。

    我于爾時作婆羅門修菩薩行。

    悉能通達一切外道所有經論。

    修寂滅行具足威儀。

    其心清淨。

    不為外來能生欲想之所破壞。

    滅嗔恚火。

    受持常樂我淨之法。

    周遍求索大乘經典。

    乃至不聞方等名字。

    我于爾時住于雪山。

    其山清淨流泉浴池。

    樹林藥木充滿其地。

    處處石間有清流水。

    多諸香花周遍嚴飾。

    衆鳥禽獸不可稱計。

    甘果滋繁種别難計。

    複有無量藕根甘根青木香根。

    我于爾時獨處其中唯食諸果。

    食已系心思惟坐禅。

    經無量歲。

    亦不聞有如來出世大乘經名。

    善男子。

    我修如是苦難行時。

    釋提桓因等諸天人。

    心大驚怪即共集會。

    各各相謂而說偈言 各共相指示  清淨雪山中 寂靜離欲主  功德莊嚴王 以離貪嗔慢  永斷諸愚癡 口初未曾說  粗惡等語言 爾時衆中有一天子名曰歡喜。

    複說偈言 如是離欲人  清淨勤精進 将不求帝釋  及以諸天耶 若是求道者  修行諸苦行 是人多欲求  帝釋所坐處 爾時複有一仙天子。

    即為帝釋而說偈言 天主憍屍迦  不應生此慮 外道修苦行  何必求帝處 說是偈已複作是言。

    憍屍迦。

    世有大士。

    為衆生故不貪己身。

    為欲利益諸衆生故。

    而修種種無量苦行。

    如是之人見生死中諸過咎故。

    設見珍寶滿此大地諸山大海。

    不生貪着如視涕唾。

    如是大士棄舍财寶所愛妻子頭目髓腦手足支節所居舍宅象馬車乘奴婢僮仆。

    亦不願求生于天上。

    唯求欲令一切衆生得受快樂。

    如我所解。

    如是大士清淨無染衆結永盡。

    唯欲求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釋提桓因複作是言。

    如汝言者是人則為攝取一切世間衆生。

    大仙。

    若此世間有佛樹者。

    能除一切諸天世人及阿修羅煩惱毒蛇。

    是諸衆生住是佛樹陰涼中者。

    煩惱諸毒悉得消滅。

    大仙。

    是人若當未來世中作善逝者。

    我等悉當得滅無量熾然煩惱。

    如是之事實為難信。

    何以故。

    無量百千諸衆生等。

    發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見少微緣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即便動轉如水中月水動則動。

    猶如畫像難成易壞。

    菩提之心。

    亦複如是難發易壞。

    大仙。

    如有多人以諸铠仗牢自莊嚴欲前讨賊。

    臨陣恐怖則便退散。

    無量衆生亦複如是。

    發菩提心牢自莊嚴。

    見生死過心生恐怖即便退散。

    大仙。

    我見如是無量衆生。

    發心之後皆生動轉。

    是故我今雖見是人修于苦行無惱無熱住于險道其行清淨。

    未能信也。

    我今要當自往試之知其實能堪任荷負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大重擔不。

    大仙。

    猶如車有二輪則能載用。

    鳥有二翼堪任飛行。

    是苦行者亦複如是。

    我雖見其堅持禁戒。

    未知其人有深智不。

    若有深智當知則能堪任荷負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之重擔也。

    大仙。

    譬如魚母多有胎子成就者少。

    如庵羅樹花多果少。

    衆生發心。

    乃有無量。

    及其成就少不足言。

    大仙。

    我當與汝俱往試之。

    大仙。

    譬如真金三種試已乃知其真。

    謂燒打磨。

    試彼苦行者亦當如是 爾時釋提桓因。

    自變其身作羅刹像形甚可畏。

    下至雪山去其不遠而便立住。

    是時羅刹心無所畏勇健難當。

    辯才次第其聲清雅。

    宣過去佛所說半偈 諸行無常  是生滅法 說是半偈已便住其前。

    所現形貌甚可怖畏。

    顧眄遍視觀于四方。

    是苦行者。

    聞是半偈心生歡喜。

    譬如估客于險難處夜行失伴。

    恐怖推索還遇同侶。

    心生歡喜踴躍無量。

    亦如久病未遇良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