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涅槃經 第十一卷
關燈
小
中
大
行大乘大涅槃經觀于老苦迦葉。
雲何菩薩摩诃薩修行大乘大涅槃經觀于病苦。
所謂病者。
能壞一切安隐樂事。
譬如雹雨傷壞谷苗。
複次迦葉。
如人有怨心常憂愁而懷恐怖。
善男子。
一切衆生亦複如是。
常畏病苦心懷憂戚。
複次迦葉。
譬如有人形貌端正為王夫人欲心所愛。
遣信逼喚與共交通。
時王捕得。
即便使人挑其一目截其一耳斷一手足。
是人爾時形容改異人所惡賤。
善男子。
人亦如是。
先雖端嚴耳目具足。
既為病苦所纏逼已則為衆人之所惡賤。
複次迦葉。
譬如芭蕉竹葦及騾有子則死。
善男子。
人亦如是有病則死。
複次迦葉。
如轉輪王主兵大臣常在前導王随後行。
亦如魚王蟻王[彖/蟲]王牛王商主在前行時。
如是諸衆悉皆随從無舍離者。
善男子。
死轉輪王亦複如是。
常随病臣不相舍離。
魚蟻[彖/蟲]牛商主病王亦複如是。
常為死衆之所随逐。
迦葉。
病因緣者。
所謂苦惱愁憂悲歎身心不安。
或為怨賊之所逼害。
破壞浮囊撥撤橋梁。
亦能劫奪正念根本。
複能破壞盛壯好色力勢安樂。
除舍慚愧能為身心焦熱熾然。
以是等譬及餘無量無邊譬喻。
當知病苦是為大苦。
迦葉。
是名菩薩摩诃薩修行大乘大涅槃經觀于病苦 迦葉。
雲何菩薩修行大乘大涅槃經觀于死苦所謂死者。
能燒滅故。
迦葉。
如火災起能燒一切。
唯除二禅力不至故。
善男子。
死火亦爾能燒一切。
唯除菩薩住于大乘大般涅槃。
勢不及故。
複次迦葉。
如水災起一切漂沒。
唯除三禅力不至故。
善男子。
死水亦爾漂沒一切。
唯除菩薩住于大乘大般涅槃。
複次迦葉。
如風災起能吹一切悉令散滅。
唯除四禅力不至故。
善男子。
死風亦爾悉能吹滅一切所有唯除菩薩住于大乘大般涅槃。
迦葉菩薩白佛言。
世尊。
彼第四禅以何因緣。
風不能吹水不能漂火不能燒。
佛告迦葉。
善男子。
彼第四禅内外過患一切無故。
善男子。
初禅過患内有覺觀外有火災二禅過患内有歡喜外有水災。
三禅過患内有喘息外有風災。
善男子。
彼第四禅内外過患一切悉無。
是故諸災不能及之。
善男子。
菩薩摩诃薩亦複如是。
安住大乘大般涅槃。
内外過患一切皆盡。
是故死王不能及之複次善男子。
如金翅鳥能啖能消一切龍魚金銀等寶。
唯除金剛不能令消。
善男子。
死金翅鳥亦複如是。
能啖能消一切衆生。
唯不能消住于大乘大般涅槃菩薩摩诃薩。
複次迦葉。
譬如河岸所有草木大水瀑[漲-弓]悉随漂流入于大海。
唯除楊柳以其軟故。
善男子。
一切衆生亦複如是。
悉皆随流入于死海。
唯除菩薩住于大乘大般涅槃。
複次迦葉。
如那羅延悉能摧伏一切力士。
唯除大風。
何以故。
以無礙故善男子。
死那羅延亦複如是。
悉能摧伏一切衆生。
唯除菩薩住于大乘大般涅槃。
何以故。
以無礙故。
複次迦葉。
譬如有人于怨憎中詐現親善。
常相追逐如影随形。
伺求其便而欲殺之。
彼怨謹慎堅牢自備。
故使是人不能得殺。
善男子。
死怨亦爾。
常伺衆生而欲殺之。
唯不能殺住于大乘大般涅槃菩薩摩诃薩。
何以故。
以是菩薩不放逸故。
複次迦葉。
譬如卒降金剛瀑雨。
悉壞藥木諸樹山林土沙瓦石金銀琉璃一切之物。
唯不能壞金剛真寶。
善男子。
金剛死雨亦複如是。
悉能破壞一切衆生。
唯除金剛菩薩住于大乘大般涅槃。
複次迦葉。
如金翅鳥能啖諸龍唯不能啖受三歸者善男子。
死金翅鳥亦複如是。
能啖一切無量衆生。
唯除菩薩住三定者。
何謂三定。
空無相願。
複次迦葉。
如摩羅毒蛇凡有所螫。
雖有良咒上妙好藥無如之何。
唯阿竭多星咒能令除愈。
善男子。
死毒所螫亦複如是。
一切醫方無如之何。
唯除菩薩住于大乘大般涅槃咒。
複次迦葉。
譬如有人為王所嗔。
其人若能以軟善語。
貢上财寶便可得脫。
善男子。
死王不爾雖以軟語錢财珍寶而貢上之。
亦不得脫。
善男子。
夫死者于險難處無有資糧。
去處懸遠而無伴侶。
晝夜常行不知邊際。
深邃幽闇無有燈明。
入無門戶而有處所。
雖無痛處不可療治。
往無遮止到不得脫。
無所破壞見者愁毒。
非是惡色而令人怖。
敷在身邊不可覺知。
迦葉。
以是等譬及餘無量無邊譬喻。
當知是死真為大苦。
迦葉。
是名菩薩修行大乘大涅槃經觀于死苦 迦葉。
雲何菩薩住于大乘大涅槃經觀愛别離苦。
愛别離苦能為一切衆苦根本。
如說偈言 因愛生憂 因愛生怖 若離于愛 何憂何怖 愛因緣故則生憂苦。
以憂苦故則令衆生生于衰老。
愛别離苦所謂命終。
善男子。
以别離故能生種種微細諸苦。
今當為汝分别顯示。
善男子。
過去之世人壽無量時。
世有王名曰善住。
其王爾時為童子身。
太子治事及登王位各八萬四千歲。
時王頂上生一肉疱。
其疱柔軟如兜羅綿細軟劫貝。
漸漸增長不以為患。
足滿十月疱即開剖生一童子。
其形端正奇異少雙。
色像分明人中第一。
父王歡喜字曰頂生。
時善住王即以國事委付頂生。
棄舍宮殿妻子眷屬。
入山學道滿八萬四千歲。
爾時頂生于十五日。
處在高樓沐浴受齋。
即時東方有金輪寶。
其輪千輻毂辋具足。
不由工匠自然成就而來應之。
頂生大王即作是念。
我昔曾聞五通仙說。
若刹利王于十五日處在高樓沐浴受齋。
若有金輪千輻不減毂辋具足。
不由工匠自然成就而來應者。
當知是王即當得作轉輪聖帝。
複作是念。
我今當試。
即以左手擎此輪寶。
右執香爐右膝着地而發誓言。
是金輪寶若實不虛。
應如過去轉輪聖王所行道法。
作是誓已。
是金輪寶飛升虛空遍十方已。
還來住在頂生左手。
爾時頂生心生歡喜踴躍無量。
複作是言我今定作轉輪聖王。
其後不久複有象寶。
狀貌端嚴如白蓮花七支拄地。
頂生見已複作是念。
我昔曾聞五通仙說。
若轉輪王于十五日處在高樓沐浴受齋。
若有象寶。
狀貌端嚴如白蓮花七支拄地而來應者。
當知是王即是聖帝。
複作是念。
我今當試。
即擎香爐右膝着地而發誓言。
是白象寶若實不虛。
應如過去轉輪聖王所行道法。
作是誓已。
是白象寶從旦至夕周遍八方。
盡大海際還住本處。
爾時頂生心大歡喜踴躍無量。
複作是言。
我今定是轉輪聖王。
其後不久次有馬寶。
其色绀豔髦尾金色頂生見已複作是念。
我昔曾聞五通仙說。
若轉輪王于十五日處在高樓沐浴受齋若有馬寶。
其色绀豔髦尾金色而來應者。
當知是王即是聖帝。
複作是念。
我今當試。
即執香爐右膝着地而發誓言。
是绀馬寶若實不虛。
應如過去轉輪聖王所行道法。
作是誓已。
是绀馬寶從旦至夕周遍八方。
盡大海際還住本處。
爾時頂生心大歡喜踴躍無量。
複作是言。
我今定是轉輪聖王。
其後不久複有女寶。
形容端正微妙第一。
不長不短不白不黑。
身諸毛孔出旃檀香。
口氣香潔如青蓮花。
其目遠視見一由旬。
耳聞鼻嗅亦複如是。
其舌廣大出能覆面。
形色細薄如赤銅葉。
心識聰哲有大智慧。
于諸衆生常有軟語。
是女以手觸王衣時。
即知王身安樂病患。
亦知王心所緣之處。
爾時頂生複作是念。
若有女人能知王心。
即是女寶。
其後不久于王宮内。
自然而有寶摩尼珠。
雲何菩薩摩诃薩修行大乘大涅槃經觀于病苦。
所謂病者。
能壞一切安隐樂事。
譬如雹雨傷壞谷苗。
複次迦葉。
如人有怨心常憂愁而懷恐怖。
善男子。
一切衆生亦複如是。
常畏病苦心懷憂戚。
複次迦葉。
譬如有人形貌端正為王夫人欲心所愛。
遣信逼喚與共交通。
時王捕得。
即便使人挑其一目截其一耳斷一手足。
是人爾時形容改異人所惡賤。
善男子。
人亦如是。
先雖端嚴耳目具足。
既為病苦所纏逼已則為衆人之所惡賤。
複次迦葉。
譬如芭蕉竹葦及騾有子則死。
善男子。
人亦如是有病則死。
複次迦葉。
如轉輪王主兵大臣常在前導王随後行。
亦如魚王蟻王[彖/蟲]王牛王商主在前行時。
如是諸衆悉皆随從無舍離者。
善男子。
死轉輪王亦複如是。
常随病臣不相舍離。
魚蟻[彖/蟲]牛商主病王亦複如是。
常為死衆之所随逐。
迦葉。
病因緣者。
所謂苦惱愁憂悲歎身心不安。
或為怨賊之所逼害。
破壞浮囊撥撤橋梁。
亦能劫奪正念根本。
複能破壞盛壯好色力勢安樂。
除舍慚愧能為身心焦熱熾然。
以是等譬及餘無量無邊譬喻。
當知病苦是為大苦。
迦葉。
是名菩薩摩诃薩修行大乘大涅槃經觀于病苦 迦葉。
雲何菩薩修行大乘大涅槃經觀于死苦所謂死者。
能燒滅故。
迦葉。
如火災起能燒一切。
唯除二禅力不至故。
善男子。
死火亦爾能燒一切。
唯除菩薩住于大乘大般涅槃。
勢不及故。
複次迦葉。
如水災起一切漂沒。
唯除三禅力不至故。
善男子。
死水亦爾漂沒一切。
唯除菩薩住于大乘大般涅槃。
複次迦葉。
如風災起能吹一切悉令散滅。
唯除四禅力不至故。
善男子。
死風亦爾悉能吹滅一切所有唯除菩薩住于大乘大般涅槃。
迦葉菩薩白佛言。
世尊。
彼第四禅以何因緣。
風不能吹水不能漂火不能燒。
佛告迦葉。
善男子。
彼第四禅内外過患一切無故。
善男子。
初禅過患内有覺觀外有火災二禅過患内有歡喜外有水災。
三禅過患内有喘息外有風災。
善男子。
彼第四禅内外過患一切悉無。
是故諸災不能及之。
善男子。
菩薩摩诃薩亦複如是。
安住大乘大般涅槃。
内外過患一切皆盡。
是故死王不能及之複次善男子。
如金翅鳥能啖能消一切龍魚金銀等寶。
唯除金剛不能令消。
善男子。
死金翅鳥亦複如是。
能啖能消一切衆生。
唯不能消住于大乘大般涅槃菩薩摩诃薩。
複次迦葉。
譬如河岸所有草木大水瀑[漲-弓]悉随漂流入于大海。
唯除楊柳以其軟故。
善男子。
一切衆生亦複如是。
悉皆随流入于死海。
唯除菩薩住于大乘大般涅槃。
複次迦葉。
如那羅延悉能摧伏一切力士。
唯除大風。
何以故。
以無礙故善男子。
死那羅延亦複如是。
悉能摧伏一切衆生。
唯除菩薩住于大乘大般涅槃。
何以故。
以無礙故。
複次迦葉。
譬如有人于怨憎中詐現親善。
常相追逐如影随形。
伺求其便而欲殺之。
彼怨謹慎堅牢自備。
故使是人不能得殺。
善男子。
死怨亦爾。
常伺衆生而欲殺之。
唯不能殺住于大乘大般涅槃菩薩摩诃薩。
何以故。
以是菩薩不放逸故。
複次迦葉。
譬如卒降金剛瀑雨。
悉壞藥木諸樹山林土沙瓦石金銀琉璃一切之物。
唯不能壞金剛真寶。
善男子。
金剛死雨亦複如是。
悉能破壞一切衆生。
唯除金剛菩薩住于大乘大般涅槃。
複次迦葉。
如金翅鳥能啖諸龍唯不能啖受三歸者善男子。
死金翅鳥亦複如是。
能啖一切無量衆生。
唯除菩薩住三定者。
何謂三定。
空無相願。
複次迦葉。
如摩羅毒蛇凡有所螫。
雖有良咒上妙好藥無如之何。
唯阿竭多星咒能令除愈。
善男子。
死毒所螫亦複如是。
一切醫方無如之何。
唯除菩薩住于大乘大般涅槃咒。
複次迦葉。
譬如有人為王所嗔。
其人若能以軟善語。
貢上财寶便可得脫。
善男子。
死王不爾雖以軟語錢财珍寶而貢上之。
亦不得脫。
善男子。
夫死者于險難處無有資糧。
去處懸遠而無伴侶。
晝夜常行不知邊際。
深邃幽闇無有燈明。
入無門戶而有處所。
雖無痛處不可療治。
往無遮止到不得脫。
無所破壞見者愁毒。
非是惡色而令人怖。
敷在身邊不可覺知。
迦葉。
以是等譬及餘無量無邊譬喻。
當知是死真為大苦。
迦葉。
是名菩薩修行大乘大涅槃經觀于死苦 迦葉。
雲何菩薩住于大乘大涅槃經觀愛别離苦。
愛别離苦能為一切衆苦根本。
如說偈言 因愛生憂 因愛生怖 若離于愛 何憂何怖 愛因緣故則生憂苦。
以憂苦故則令衆生生于衰老。
愛别離苦所謂命終。
善男子。
以别離故能生種種微細諸苦。
今當為汝分别顯示。
善男子。
過去之世人壽無量時。
世有王名曰善住。
其王爾時為童子身。
太子治事及登王位各八萬四千歲。
時王頂上生一肉疱。
其疱柔軟如兜羅綿細軟劫貝。
漸漸增長不以為患。
足滿十月疱即開剖生一童子。
其形端正奇異少雙。
色像分明人中第一。
父王歡喜字曰頂生。
時善住王即以國事委付頂生。
棄舍宮殿妻子眷屬。
入山學道滿八萬四千歲。
爾時頂生于十五日。
處在高樓沐浴受齋。
即時東方有金輪寶。
其輪千輻毂辋具足。
不由工匠自然成就而來應之。
頂生大王即作是念。
我昔曾聞五通仙說。
若刹利王于十五日處在高樓沐浴受齋。
若有金輪千輻不減毂辋具足。
不由工匠自然成就而來應者。
當知是王即當得作轉輪聖帝。
複作是念。
我今當試。
即以左手擎此輪寶。
右執香爐右膝着地而發誓言。
是金輪寶若實不虛。
應如過去轉輪聖王所行道法。
作是誓已。
是金輪寶飛升虛空遍十方已。
還來住在頂生左手。
爾時頂生心生歡喜踴躍無量。
複作是言我今定作轉輪聖王。
其後不久複有象寶。
狀貌端嚴如白蓮花七支拄地。
頂生見已複作是念。
我昔曾聞五通仙說。
若轉輪王于十五日處在高樓沐浴受齋。
若有象寶。
狀貌端嚴如白蓮花七支拄地而來應者。
當知是王即是聖帝。
複作是念。
我今當試。
即擎香爐右膝着地而發誓言。
是白象寶若實不虛。
應如過去轉輪聖王所行道法。
作是誓已。
是白象寶從旦至夕周遍八方。
盡大海際還住本處。
爾時頂生心大歡喜踴躍無量。
複作是言。
我今定是轉輪聖王。
其後不久次有馬寶。
其色绀豔髦尾金色頂生見已複作是念。
我昔曾聞五通仙說。
若轉輪王于十五日處在高樓沐浴受齋若有馬寶。
其色绀豔髦尾金色而來應者。
當知是王即是聖帝。
複作是念。
我今當試。
即執香爐右膝着地而發誓言。
是绀馬寶若實不虛。
應如過去轉輪聖王所行道法。
作是誓已。
是绀馬寶從旦至夕周遍八方。
盡大海際還住本處。
爾時頂生心大歡喜踴躍無量。
複作是言。
我今定是轉輪聖王。
其後不久複有女寶。
形容端正微妙第一。
不長不短不白不黑。
身諸毛孔出旃檀香。
口氣香潔如青蓮花。
其目遠視見一由旬。
耳聞鼻嗅亦複如是。
其舌廣大出能覆面。
形色細薄如赤銅葉。
心識聰哲有大智慧。
于諸衆生常有軟語。
是女以手觸王衣時。
即知王身安樂病患。
亦知王心所緣之處。
爾時頂生複作是念。
若有女人能知王心。
即是女寶。
其後不久于王宮内。
自然而有寶摩尼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