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涅槃經 第十卷

關燈
食肉。

    我于爾時雖受彼請。

    于諸衆生生慈悲心如羅睺羅。

    而說偈言 當令汝長壽  久久住于世 受持不害法  猶如諸佛壽 是故我說此偈 一切畏刀杖  無不愛壽命 恕己可為譬  勿殺勿行杖 佛言。

    善哉善哉文殊師利。

    為諸菩薩摩诃薩故。

    咨問如來如是密教 爾時文殊師利。

    複說是偈 雲何敬父母  随順而尊重 雲何修此法  堕于無間獄 于是如來。

    複以偈答 若以貪愛母  無明以為父 随順尊重是  則堕無間獄 爾時如來複為文殊師利。

    重說偈言 一切屬他  則名為苦  一切由己 自在安樂  一切憍慢  勢極暴惡 賢善之人  一切愛念 爾時文殊師利菩薩摩诃薩白佛言。

    世尊。

    如來所說是亦不盡。

    唯願如來複垂哀愍說其因緣。

    何以故。

    如長者子從師學時為屬師不。

    若屬師者義不成就。

    若不屬者亦不成就。

    若得自在亦不成就。

    是故如來所說有餘。

    複次世尊。

    譬如王子無所綜習觸事不成是亦自在愚闇常苦。

    如是王子若言自在義亦不成。

    若言屬他義亦不成。

    以是義故。

    佛所說義名為有餘。

    是故一切屬他不必受苦。

    一切自在不必受樂。

    一切憍慢勢極暴惡。

    是亦有餘。

    世尊。

    如諸列女憍慢心故出家學道。

    護持禁戒威儀成就。

    守攝諸根不令馳散。

    是故一切憍慢之結不必暴惡。

    賢善之人一切愛念。

    是亦有餘。

    如人内犯四重禁已。

    不舍法服堅持威儀。

    護持法者見已不愛是人。

    命終必堕地獄。

    若有善人犯重禁已護持法者。

    見即驅出罷道還俗。

    以是義故。

    一切賢善不必悉愛。

    爾時佛告文殊師利。

    有因緣故如來于此說有餘義。

    又有因緣諸佛如來而說是法。

    時王舍城有一女人名曰善賢。

    還父母家因至我所。

    歸依于我及法衆僧。

    而作是言。

    一切女人勢不自由。

    一切男子自在無礙。

    我于爾時知是女心。

    即為宣說如是偈頌。

    文殊師利。

    善哉善哉。

    汝今能為一切衆生。

    問于如來如是密語。

    文殊師利複說偈言 一切諸衆生  皆依飲食存 一切有大力  其心無嫉妒 一切因飲食  而得諸病苦 一切修淨行  而得受安樂 如是世尊。

    今受純陀飲食供養。

    将無如來有恐怖耶。

    爾時世尊複為文殊。

    而說偈言 非一切衆生  盡依飲食存 非一切大力  心皆無嫉妒 非一切因食  而緻諸病苦 非一切淨行  悉得受安樂 文殊師利。

    汝若得病我亦如是應得病苦。

    何以故。

    諸阿羅漢及辟支佛菩薩如來實無所食。

    為欲化彼示現受用無量衆生所施之物。

    令其具足檀波羅蜜。

    拔濟地獄畜生餓鬼。

    若言如來六年苦行身羸瘦者。

    無有是處。

    諸佛世尊獨拔諸有不同凡夫。

    雲何而得身羸劣耶。

    諸佛世尊精勤修習獲金剛身。

    不同世人危脆之身。

    我諸弟子亦複如是。

    不可思議不依于食。

    一切大力無嫉妒者。

    亦有餘義。

    如世間人終身永無嫉妒之心而無大力。

    一切病苦因食得者。

    亦有餘義。

    亦見有人得客病者。

    所謂刺刺刀劍鉾槊。

    一切淨行受安樂者。

    是亦有餘。

    世間亦有外道之人。

    修于梵行多受苦惱。

    以是義故如來所說一切有餘。

    是名如來非無因緣。

    而說此偈有因故說。

    昔日于此優禅尼國。

    有婆羅門名羖羝德。

    來至我所欲受第四八戒齋法。

    我于爾時為說是偈 爾時迦葉菩薩白佛言。

    世尊。

    何等名為無餘義耶。

    雲何複名一切義乎。

    善男子。

    一切者唯除助道常樂善法。

    是名一切。

    亦名無餘。

    其餘諸法亦名有餘亦名無餘。

    欲令樂法諸善男子知此有餘及無餘義。

    迦葉菩薩心大歡喜。

    踴躍無量前白佛言。

    甚奇世尊。

    等視衆生如羅睺羅。

    爾時佛贊迦葉菩薩。

    善哉善哉。

    汝今所見微妙甚深 迦葉菩薩白佛言。

    世尊。

    唯願如來說是大乘。

    大涅槃經所得功德。

    佛告迦葉。

    善男子。

    若有得聞是經名字。

    所得功德非諸聲聞辟支佛等所能宣說。

    唯佛能知。

    何以故。

    不可思議是佛境界。

    何況受持讀誦通利書寫經卷 爾時諸天世人及阿修羅。

    即于佛前異口同音。

    而說偈言 諸佛難思議  法僧亦複然 是故今勸請  唯願少停住 尊者大迦葉  及以阿難等 二衆之眷屬  不久須臾至 并及摩竭主  阿阇世大王 至心敬信佛  猶故未來此 唯願佛世尊  少垂哀愍住 于此大衆中  斷我諸疑網 爾時如來為諸大衆。

    而說偈言 我法最長子  是名大迦葉 阿難勤精進  能斷一切疑 汝等當谛觀  阿難多聞士 自然能解了  是常及無常 以是故不應  心懷大憂惱 爾時大衆以種種物供養如來。

    供養佛已即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無量無邊恒河沙數諸菩薩等得住初地。

    爾時世尊與文殊師利迦葉菩薩及與純陀而受記莂。

    受記莂已說如是言。

    諸善男子。

    自修其心慎莫放逸。

    我今背疾舉體皆痛。

    我今欲卧如彼小兒及常患者。

    文殊汝等。

    當為四部廣說大法。

    今以此法付囑于汝。

    乃至迦葉阿難等至。

    複當囑付如是正法。

    爾時如來說是語已。

    為欲調伏諸衆生故。

    現身有疾右脅而卧。

    如彼病人 大般涅槃經現病品第十八 爾時迦葉菩薩白佛言。

    世尊。

    如來已免一切疾病。

    患苦悉除無複怖畏。

    世尊。

    一切衆生有四毒箭則為病因。

    何等為四。

    貪欲嗔恚愚癡憍慢。

    若有病因則有病生所謂愛熱肺病上氣吐逆。

    膚體[病-丙+習][病-丙+習]其心悶亂。

    下痢哕噎小便麻瀝。

    眼耳疼痛腹背脹滿。

    颠狂幹消鬼魅所著。

    如是種種身心諸病。

    諸佛世尊悉無複有。

    今日如來何緣顧命文殊師利。

    而作是言。

    我今背痛汝等當為大衆說法。

    有二因緣則無病苦。

    何等為二。

    一者鄰愍一切衆生。

    二者給施病者醫藥。

    如來往昔已于無量萬億劫中。

    修菩薩道常行愛語。

    利益衆生不令苦惱。

    施疾病者種種醫藥。

    何緣于今自言有病。

    世尊。

    世人有病或坐或卧不安其處。

    或索飲食敕誡家屬修治産業。

    何故如來默然而卧。

    不教弟子聲聞人等屍波羅蜜諸禅解脫三摩跋提修諸正勤。

    何緣不說如是甚深大乘經典。

    如來何故不以無量方便教大迦葉人中象王諸大人等。

    令其不退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何故不治諸惡比丘受畜一切不淨物者世尊。

    實無有病雲何默然右脅而卧。

    諸菩薩等凡所給施病者醫藥。

    所得善根悉施衆生。

    而共回向一切種智。

    為除衆生諸煩惱障業障報障。

    煩惱障者。

    貪欲嗔恚愚癡忿怒。

    纏蓋焦惱嫉妒悭吝。

    奸詐谀谄無慚無愧。

    慢慢慢不如慢增上慢我慢邪慢憍慢。

    放逸貢高怼恨诤訟。

    邪命谄媚詐現異相。

    以利求利惡求多求。

    無有恭敬不随教誨。

    親近惡友貪利無厭纏縛難解。

    欲于惡欲貪于惡貪。

    身見有見及以無見。

    頻申憙睡欠呿不樂。

    貪嗜飲食其心[夢-夕+登]瞢。

    心緣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