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涅槃經 第八卷
關燈
小
中
大
甘露
愚不知佛性 服之則成毒
聲聞及緣覺 大乘為甘露
猶如諸味中 乳最為第一
如是勤進者 依因于大乘
得至于涅槃 成人中象王
衆生知佛性 猶如迦葉等
無上甘露味 不生亦不死
迦葉汝今當 善分别三歸
如是三歸性 則是我之性
若能谛觀察 我性有佛性
當知如是人 得入秘密藏
知我及我所 是人已出世
佛法三寶性 無上第一尊
如我所說偈 其性義如是
爾時迦葉。
複說偈言 我今都不知 歸依三寶處 雲何當歸趣 無上無所畏 不知三寶處 雲何作無我 雲何歸佛者 而得于安慰 雲何歸依法 唯願為我說 雲何得自在 雲何不自在 雲何歸依僧 轉得無上利 雲何真實說 未來成佛道 未來若不成 雲何歸三寶 我今無預知 當行次第依 雲何未懷妊 而作生子想 若必在胎中 則名為有子 子若在胎中 定當生不久 是名為子義 衆生業亦然 如佛之所說 愚者不能知 以其不知故 輪回生死獄 假名優婆塞 不知真實義 唯願廣分别 除斷我疑網 如來大智慧 唯垂哀分别 願說于如來 秘密之寶藏 迦葉汝當知 我今當為汝 善開微密藏 令汝疑得斷 今當至心聽 汝于諸菩薩 則與第七佛 同其一名号 歸依于佛者 真名優婆塞 終不更歸依 其餘諸天神 歸依于法者 則離于殺害 歸依聖僧者 不求于外道 如是歸三寶 則得無所畏 迦葉白佛言 我亦歸三寶 是名為正路 諸佛之境界 三寶平等相 常有大智性 我性及佛性 無二無差别 是道佛所贊 正進安止處 亦名正遍見 故為佛所稱 我亦趣善逝 所贊無上道 是最為甘露 諸有所無有 爾時佛告迦葉菩薩。
善男子。
汝今不應如諸聲聞凡夫之人分别三寶。
于此大乘無有三歸分别之相。
所以者何。
于佛性中即有法僧。
為欲化度聲聞凡夫。
故分别說三寶異相。
善男子。
若欲随順世間法者。
則應分别有三歸依。
善男子。
菩薩應作如是思惟。
我今此身歸依于佛。
若即此身得成佛道。
既成佛已不當恭敬禮拜供養于諸世尊。
何以故。
諸佛平等。
等為衆生作歸依故。
若欲尊重法身舍利。
便應禮敬諸佛塔廟。
所以者何。
為欲化度諸衆生故。
亦令衆生于我身中起塔廟想禮拜供養。
如是衆生以我法身為歸依處。
一切衆生皆依非真邪僞之法。
我當次第為說真法。
又有歸依非真僧者。
我當為作依真僧處。
若有分别三歸依者。
我當為作一歸依處無三差别。
于生盲衆為作眼目。
複當為諸聲聞緣覺作真歸處。
善男子。
如是菩薩為無量惡諸衆生等及諸智者。
而作佛事 善男子。
譬如有人臨陣戰時即生心念。
我于是中最為第一。
一切兵衆悉依恃我。
亦如大子如是思惟。
我當調伏其餘王子紹繼大王帝王之業而得自在。
令諸王子悉見歸依。
是故不應生下劣心。
如王王子大臣亦爾。
善男子。
菩薩摩诃薩亦複如是。
作是思惟。
雲何三事與我一體。
善男子。
我示三事即是涅槃。
如來者名無上士。
譬如人身頭最為上。
非餘支節手足等也。
佛亦如是。
最為尊上。
非法僧也。
為欲化度諸世間故。
種種示現差别之相。
如彼梯橙。
是故汝今不應受持如凡愚人所知三歸差别之相。
汝于大乘猛利決斷應如剛刀。
迦葉菩薩白佛言。
世尊。
我知故問非為不知。
我為菩薩大勇猛者。
問于無垢清淨行處。
欲令如來為諸菩薩廣宣分别奇特之事稱揚大乘方等經典。
如來大悲今已善說。
我亦如是安住其中所說菩薩清淨行處。
即是宣說大涅槃經。
世尊。
我今亦當廣為衆生顯揚如是如來秘藏。
亦當證知真三歸處。
若有衆生能信如是大涅槃經。
其人則能自然了達三歸依處。
何以故。
如來秘藏有佛性故。
其有宣說是經典者。
皆言身中盡有佛性。
如是之人則不遠求三歸依處。
何以故。
于未來世我身即當成就三寶。
是故聲聞緣覺之人及餘衆生。
皆依于我恭敬禮拜。
善男子以是義故應當正學大乘經典。
迦葉複言。
佛性如是不可思議。
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亦不可思議 爾時佛贊迦葉菩薩。
善哉善哉。
善男子。
汝已成就深利智慧。
我今當更善為汝說入如來藏。
若我住者即是常法不離于苦。
若無我者修行淨行無所利益。
若言諸法皆無有我。
是即斷見。
若言我住即是常見。
若言一切行無常者。
即是斷見。
諸行常者複是常見。
若言苦者即是斷見。
若言樂者複是常見。
修一切法常者堕于斷見。
修一切法斷者堕于常見。
如步屈蟲要因前腳得移後足。
修常斷者亦複如是。
要因斷常。
以是義故修餘法苦者皆名不善。
修餘法樂者則名為善。
修餘法無我者是諸煩惱分。
修餘法常者是則名曰如來秘藏。
所謂涅槃無有窟宅。
修餘無常法者即是财物。
修餘常法者謂佛法僧及正解脫。
當知如是佛法中道。
遠離二邊而說真法。
凡夫愚人于中無疑。
如羸病人服食酥已氣力輕便。
有無之法體性不定。
譬如四大其性不同各自違反。
良醫善知随其偏發而消息之。
善男子。
如來亦爾。
于諸衆生猶如良醫。
知諸煩惱體相差别而為除斷。
開示如來秘密之藏。
清淨佛性常住不變。
若言有者智不應染。
若言無者即是妄語。
若言有者不應默然。
亦複不應戲論诤訟。
但求了知諸法真性。
凡夫之人戲論诤訟。
不解如來微密藏故。
若說于苦。
愚人便謂身是無常。
說一切苦。
複不能知身有樂性。
說無常者。
凡夫之人計一切身皆是無常。
譬如瓦壞。
有智之人應當分别。
不應盡言一切無常。
何以故。
我身即有佛性種子。
若說無我。
凡夫當謂一切佛法悉無有我。
智者應當分别無我假名不實。
如是知已不應生疑。
若言如來秘藏空寂。
凡夫聞之生斷滅見。
有智之人應當分别如來是常無有變易。
若言解脫譬如幻化。
凡夫當謂得真解脫即是磨滅。
有智之人應當分别。
人中師子雖有去來常住無變。
若言無明因緣諸行。
凡夫之人聞已分别生二法想。
明與無明。
智者了達其性無二。
無二之性即是實性。
若言諸行因緣識者。
凡夫謂二。
行之與識。
智者了達其性無二。
無二之性即是實性。
若言十善十惡可作不可作善道惡道白法黑法。
凡夫謂二。
智者了達其性無二。
無二之性即是實性。
若言應修一切法苦。
凡夫謂二。
智者了達其性無二。
無二之性即是實性。
若言一切行無常者如來秘藏亦是無常。
凡夫謂二。
智者了達其性無二。
無二之性即是實性。
若言一切法無我如來秘藏亦無有我。
凡夫謂二。
智者了達其性無二。
無二之性即是實性。
我與無我性無有二。
如來秘藏其義如是。
不可稱計無量無邊諸佛所贊。
我今于是一切功德成就經中皆悉說已 善男子。
我與無我性相無二。
汝應如是受持頂戴。
善男子。
汝亦應當堅持憶念如
複說偈言 我今都不知 歸依三寶處 雲何當歸趣 無上無所畏 不知三寶處 雲何作無我 雲何歸佛者 而得于安慰 雲何歸依法 唯願為我說 雲何得自在 雲何不自在 雲何歸依僧 轉得無上利 雲何真實說 未來成佛道 未來若不成 雲何歸三寶 我今無預知 當行次第依 雲何未懷妊 而作生子想 若必在胎中 則名為有子 子若在胎中 定當生不久 是名為子義 衆生業亦然 如佛之所說 愚者不能知 以其不知故 輪回生死獄 假名優婆塞 不知真實義 唯願廣分别 除斷我疑網 如來大智慧 唯垂哀分别 願說于如來 秘密之寶藏 迦葉汝當知 我今當為汝 善開微密藏 令汝疑得斷 今當至心聽 汝于諸菩薩 則與第七佛 同其一名号 歸依于佛者 真名優婆塞 終不更歸依 其餘諸天神 歸依于法者 則離于殺害 歸依聖僧者 不求于外道 如是歸三寶 則得無所畏 迦葉白佛言 我亦歸三寶 是名為正路 諸佛之境界 三寶平等相 常有大智性 我性及佛性 無二無差别 是道佛所贊 正進安止處 亦名正遍見 故為佛所稱 我亦趣善逝 所贊無上道 是最為甘露 諸有所無有 爾時佛告迦葉菩薩。
善男子。
汝今不應如諸聲聞凡夫之人分别三寶。
于此大乘無有三歸分别之相。
所以者何。
于佛性中即有法僧。
為欲化度聲聞凡夫。
故分别說三寶異相。
善男子。
若欲随順世間法者。
則應分别有三歸依。
善男子。
菩薩應作如是思惟。
我今此身歸依于佛。
若即此身得成佛道。
既成佛已不當恭敬禮拜供養于諸世尊。
何以故。
諸佛平等。
等為衆生作歸依故。
若欲尊重法身舍利。
便應禮敬諸佛塔廟。
所以者何。
為欲化度諸衆生故。
亦令衆生于我身中起塔廟想禮拜供養。
如是衆生以我法身為歸依處。
一切衆生皆依非真邪僞之法。
我當次第為說真法。
又有歸依非真僧者。
我當為作依真僧處。
若有分别三歸依者。
我當為作一歸依處無三差别。
于生盲衆為作眼目。
複當為諸聲聞緣覺作真歸處。
善男子。
如是菩薩為無量惡諸衆生等及諸智者。
而作佛事 善男子。
譬如有人臨陣戰時即生心念。
我于是中最為第一。
一切兵衆悉依恃我。
亦如大子如是思惟。
我當調伏其餘王子紹繼大王帝王之業而得自在。
令諸王子悉見歸依。
是故不應生下劣心。
如王王子大臣亦爾。
善男子。
菩薩摩诃薩亦複如是。
作是思惟。
雲何三事與我一體。
善男子。
我示三事即是涅槃。
如來者名無上士。
譬如人身頭最為上。
非餘支節手足等也。
佛亦如是。
最為尊上。
非法僧也。
為欲化度諸世間故。
種種示現差别之相。
如彼梯橙。
是故汝今不應受持如凡愚人所知三歸差别之相。
汝于大乘猛利決斷應如剛刀。
迦葉菩薩白佛言。
世尊。
我知故問非為不知。
我為菩薩大勇猛者。
問于無垢清淨行處。
欲令如來為諸菩薩廣宣分别奇特之事稱揚大乘方等經典。
如來大悲今已善說。
我亦如是安住其中所說菩薩清淨行處。
即是宣說大涅槃經。
世尊。
我今亦當廣為衆生顯揚如是如來秘藏。
亦當證知真三歸處。
若有衆生能信如是大涅槃經。
其人則能自然了達三歸依處。
何以故。
如來秘藏有佛性故。
其有宣說是經典者。
皆言身中盡有佛性。
如是之人則不遠求三歸依處。
何以故。
于未來世我身即當成就三寶。
是故聲聞緣覺之人及餘衆生。
皆依于我恭敬禮拜。
善男子以是義故應當正學大乘經典。
迦葉複言。
佛性如是不可思議。
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亦不可思議 爾時佛贊迦葉菩薩。
善哉善哉。
善男子。
汝已成就深利智慧。
我今當更善為汝說入如來藏。
若我住者即是常法不離于苦。
若無我者修行淨行無所利益。
若言諸法皆無有我。
是即斷見。
若言我住即是常見。
若言一切行無常者。
即是斷見。
諸行常者複是常見。
若言苦者即是斷見。
若言樂者複是常見。
修一切法常者堕于斷見。
修一切法斷者堕于常見。
如步屈蟲要因前腳得移後足。
修常斷者亦複如是。
要因斷常。
以是義故修餘法苦者皆名不善。
修餘法樂者則名為善。
修餘法無我者是諸煩惱分。
修餘法常者是則名曰如來秘藏。
所謂涅槃無有窟宅。
修餘無常法者即是财物。
修餘常法者謂佛法僧及正解脫。
當知如是佛法中道。
遠離二邊而說真法。
凡夫愚人于中無疑。
如羸病人服食酥已氣力輕便。
有無之法體性不定。
譬如四大其性不同各自違反。
良醫善知随其偏發而消息之。
善男子。
如來亦爾。
于諸衆生猶如良醫。
知諸煩惱體相差别而為除斷。
開示如來秘密之藏。
清淨佛性常住不變。
若言有者智不應染。
若言無者即是妄語。
若言有者不應默然。
亦複不應戲論诤訟。
但求了知諸法真性。
凡夫之人戲論诤訟。
不解如來微密藏故。
若說于苦。
愚人便謂身是無常。
說一切苦。
複不能知身有樂性。
說無常者。
凡夫之人計一切身皆是無常。
譬如瓦壞。
有智之人應當分别。
不應盡言一切無常。
何以故。
我身即有佛性種子。
若說無我。
凡夫當謂一切佛法悉無有我。
智者應當分别無我假名不實。
如是知已不應生疑。
若言如來秘藏空寂。
凡夫聞之生斷滅見。
有智之人應當分别如來是常無有變易。
若言解脫譬如幻化。
凡夫當謂得真解脫即是磨滅。
有智之人應當分别。
人中師子雖有去來常住無變。
若言無明因緣諸行。
凡夫之人聞已分别生二法想。
明與無明。
智者了達其性無二。
無二之性即是實性。
若言諸行因緣識者。
凡夫謂二。
行之與識。
智者了達其性無二。
無二之性即是實性。
若言十善十惡可作不可作善道惡道白法黑法。
凡夫謂二。
智者了達其性無二。
無二之性即是實性。
若言應修一切法苦。
凡夫謂二。
智者了達其性無二。
無二之性即是實性。
若言一切行無常者如來秘藏亦是無常。
凡夫謂二。
智者了達其性無二。
無二之性即是實性。
若言一切法無我如來秘藏亦無有我。
凡夫謂二。
智者了達其性無二。
無二之性即是實性。
我與無我性無有二。
如來秘藏其義如是。
不可稱計無量無邊諸佛所贊。
我今于是一切功德成就經中皆悉說已 善男子。
我與無我性相無二。
汝應如是受持頂戴。
善男子。
汝亦應當堅持憶念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