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涅槃經 第五卷
關燈
小
中
大
。
其心平等。
心平等者即真解脫。
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無異處。
譬如有人唯居上妙清淨屋宅更無異處。
解脫亦爾。
無有異處。
無異處者即真解脫。
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曰知足。
譬如饑人值遇甘馔食之無厭解脫不爾。
如食乳糜更無所須。
更無所須喻真解脫。
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曰斷絕。
如人被縛斷縛得脫。
解脫亦爾。
斷絕一切疑心結縛。
如是斷疑即真解脫。
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到彼岸。
譬如大河有此彼岸。
解脫不爾。
雖無此岸而有彼岸。
有彼岸者即真解脫。
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曰默然。
譬如大海其水泛[漲-弓]多諸音聲。
解脫不爾。
如是解脫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曰美妙。
譬如衆藥雜呵梨勒其味則苦。
解脫不爾味如甘露。
味如甘露喻真解脫。
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除諸煩惱。
譬如良醫和合諸藥善療衆病。
解脫亦爾。
能除煩惱。
除煩惱者即真解脫。
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曰無迮。
譬如小舍不容多人。
解脫不爾。
多所容受。
多所容受即真解脫。
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滅諸愛不雜淫欲。
譬如女人多諸愛欲。
解脫不爾。
如是解脫即是如來。
如來如是無有貪欲嗔恚愚癡憍慢等結。
又解脫者名曰無愛。
愛有二種。
一餓鬼愛。
二者法愛。
真解脫者離餓鬼愛。
憐愍衆生故有法愛。
如是法愛即真解脫。
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離我我所。
如是解脫即是如來。
如來者即是法也。
又解脫者即是滅盡離諸有貪。
如是解脫即是如來。
如來者即是法也。
又解脫者即是救護。
能救一切諸怖畏者。
如是解脫即是如來。
如來者即是法也。
又解脫者即是歸處。
若有歸依如是解脫不求餘依。
譬如有人依恃于王不求餘依。
雖複依王則有動轉。
依解脫者無有動轉。
無動轉者即真解脫。
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如來者即是法也。
又解脫者名曰屋宅。
譬如有人行于曠野則有險難。
解脫不爾。
無有險難。
無險難者即真解脫。
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是無所畏。
如師子王于諸百獸不生怖畏。
解脫亦爾。
于諸魔衆不生怖畏。
無怖畏者即真解脫。
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無有迮狹。
譬如隘路乃至不受二人并行。
解脫不爾。
如是解脫即是如來。
又有不迮。
譬如有人畏虎堕井。
解脫不爾。
如是解脫即是如來。
又有不迮。
如大海中舍壞小船得堅牢船乘之渡海至安隐處心得快樂。
解脫亦爾。
心得快樂。
得快樂者即真解脫。
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拔諸因緣。
譬如因乳得酪因酪得酥因酥得醍醐。
真解脫中都無是因。
無是因者即真解脫。
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能伏憍慢。
譬如大王慢于小王。
解脫不爾。
如是解脫即是如來。
如來者即是法也。
又解脫者伏諸放逸。
謂放逸者多有貪欲。
真解脫中無有是名。
無是名者即真解脫。
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能除無明。
如上妙酥除諸滓穢乃名醍醐。
解脫亦爾。
除無明滓生于真明。
如是真明即真解脫。
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為寂靜純一無二。
如空野象獨一無侶。
解脫亦爾。
獨一無二。
獨一無二即真解脫。
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為堅實。
如竹葦[廿/毗]麻莖幹空虛而子堅實。
除佛如來其餘人天皆不堅實。
真解脫者遠離一切諸有漏等。
如是解脫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能覺了增益于我。
真解脫者亦複如是。
如是解脫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舍諸有。
譬如有人食已而吐。
解脫亦爾。
舍于諸有。
舍諸有者即真解脫。
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曰決定。
如婆師花香七葉中無。
解脫亦爾。
如是解脫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曰水大。
譬如水大于諸大勝能潤一切草木種子。
解脫亦爾。
能潤一切有生之類。
如是解脫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曰為入。
如有門戶則通入路。
金性之處金則可得。
解脫亦爾。
如彼門戶。
修無我者則得入中。
如是解脫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曰為善。
譬如弟子随逐于師善奉教敕得名為善。
解脫亦爾。
如是解脫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出世法。
于一切法最為出過。
如衆味中酥乳最勝。
解脫亦爾。
如是解脫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曰不動。
譬如門阃風不能動。
真解脫者亦複如是。
如是解脫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無濤波。
如彼大海其水濤波。
解脫不爾。
如是解脫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譬如宮殿。
解脫亦爾。
當知解脫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曰所用。
如閻浮檀金多有所任無有能說是金過惡。
解脫亦爾。
無有過惡。
無有過惡即真解脫。
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舍嬰兒行。
譬如大人舍小兒行。
解脫亦爾。
除舍五陰。
除舍五陰即真解脫。
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曰究竟。
如被系者從系得解洗浴清淨然後還家。
解脫亦爾。
畢竟清淨。
畢竟清淨即真解脫。
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無作樂。
無作樂者以吐貪欲嗔恚癡故。
譬如有人誤飲毒藥。
為除毒故即服吐藥。
既得吐已毒即除愈身得安樂。
解脫亦爾。
吐諸煩惱結縛之毒。
身得安樂名無作樂。
無作樂者即真解脫。
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斷四種毒蛇煩惱。
斷煩惱者即真解脫。
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離諸有滅一切苦得一切樂。
永斷貪欲嗔恚愚癡。
拔斷一切煩惱根本。
拔根本者即真解脫。
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
名斷一切有為之法出生一切無漏善法斷塞諸道。
所謂若我無我非我非無我。
唯斷取着不斷我見。
我見者名為佛性。
佛性者即真解脫。
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不空空。
空空者名無所有。
無所有者。
即是外道尼犍子等所計解脫。
而是尼犍實無解脫。
故名空空。
真解脫
其心平等。
心平等者即真解脫。
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無異處。
譬如有人唯居上妙清淨屋宅更無異處。
解脫亦爾。
無有異處。
無異處者即真解脫。
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曰知足。
譬如饑人值遇甘馔食之無厭解脫不爾。
如食乳糜更無所須。
更無所須喻真解脫。
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曰斷絕。
如人被縛斷縛得脫。
解脫亦爾。
斷絕一切疑心結縛。
如是斷疑即真解脫。
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到彼岸。
譬如大河有此彼岸。
解脫不爾。
雖無此岸而有彼岸。
有彼岸者即真解脫。
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曰默然。
譬如大海其水泛[漲-弓]多諸音聲。
解脫不爾。
如是解脫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曰美妙。
譬如衆藥雜呵梨勒其味則苦。
解脫不爾味如甘露。
味如甘露喻真解脫。
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除諸煩惱。
譬如良醫和合諸藥善療衆病。
解脫亦爾。
能除煩惱。
除煩惱者即真解脫。
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曰無迮。
譬如小舍不容多人。
解脫不爾。
多所容受。
多所容受即真解脫。
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滅諸愛不雜淫欲。
譬如女人多諸愛欲。
解脫不爾。
如是解脫即是如來。
如來如是無有貪欲嗔恚愚癡憍慢等結。
又解脫者名曰無愛。
愛有二種。
一餓鬼愛。
二者法愛。
真解脫者離餓鬼愛。
憐愍衆生故有法愛。
如是法愛即真解脫。
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離我我所。
如是解脫即是如來。
如來者即是法也。
又解脫者即是滅盡離諸有貪。
如是解脫即是如來。
如來者即是法也。
又解脫者即是救護。
能救一切諸怖畏者。
如是解脫即是如來。
如來者即是法也。
又解脫者即是歸處。
若有歸依如是解脫不求餘依。
譬如有人依恃于王不求餘依。
雖複依王則有動轉。
依解脫者無有動轉。
無動轉者即真解脫。
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如來者即是法也。
又解脫者名曰屋宅。
譬如有人行于曠野則有險難。
解脫不爾。
無有險難。
無險難者即真解脫。
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是無所畏。
如師子王于諸百獸不生怖畏。
解脫亦爾。
于諸魔衆不生怖畏。
無怖畏者即真解脫。
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無有迮狹。
譬如隘路乃至不受二人并行。
解脫不爾。
如是解脫即是如來。
又有不迮。
譬如有人畏虎堕井。
解脫不爾。
如是解脫即是如來。
又有不迮。
如大海中舍壞小船得堅牢船乘之渡海至安隐處心得快樂。
解脫亦爾。
心得快樂。
得快樂者即真解脫。
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拔諸因緣。
譬如因乳得酪因酪得酥因酥得醍醐。
真解脫中都無是因。
無是因者即真解脫。
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能伏憍慢。
譬如大王慢于小王。
解脫不爾。
如是解脫即是如來。
如來者即是法也。
又解脫者伏諸放逸。
謂放逸者多有貪欲。
真解脫中無有是名。
無是名者即真解脫。
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能除無明。
如上妙酥除諸滓穢乃名醍醐。
解脫亦爾。
除無明滓生于真明。
如是真明即真解脫。
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為寂靜純一無二。
如空野象獨一無侶。
解脫亦爾。
獨一無二。
獨一無二即真解脫。
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為堅實。
如竹葦[廿/毗]麻莖幹空虛而子堅實。
除佛如來其餘人天皆不堅實。
真解脫者遠離一切諸有漏等。
如是解脫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能覺了增益于我。
真解脫者亦複如是。
如是解脫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舍諸有。
譬如有人食已而吐。
解脫亦爾。
舍于諸有。
舍諸有者即真解脫。
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曰決定。
如婆師花香七葉中無。
解脫亦爾。
如是解脫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曰水大。
譬如水大于諸大勝能潤一切草木種子。
解脫亦爾。
能潤一切有生之類。
如是解脫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曰為入。
如有門戶則通入路。
金性之處金則可得。
解脫亦爾。
如彼門戶。
修無我者則得入中。
如是解脫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曰為善。
譬如弟子随逐于師善奉教敕得名為善。
解脫亦爾。
如是解脫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出世法。
于一切法最為出過。
如衆味中酥乳最勝。
解脫亦爾。
如是解脫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曰不動。
譬如門阃風不能動。
真解脫者亦複如是。
如是解脫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無濤波。
如彼大海其水濤波。
解脫不爾。
如是解脫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譬如宮殿。
解脫亦爾。
當知解脫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曰所用。
如閻浮檀金多有所任無有能說是金過惡。
解脫亦爾。
無有過惡。
無有過惡即真解脫。
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舍嬰兒行。
譬如大人舍小兒行。
解脫亦爾。
除舍五陰。
除舍五陰即真解脫。
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曰究竟。
如被系者從系得解洗浴清淨然後還家。
解脫亦爾。
畢竟清淨。
畢竟清淨即真解脫。
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無作樂。
無作樂者以吐貪欲嗔恚癡故。
譬如有人誤飲毒藥。
為除毒故即服吐藥。
既得吐已毒即除愈身得安樂。
解脫亦爾。
吐諸煩惱結縛之毒。
身得安樂名無作樂。
無作樂者即真解脫。
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斷四種毒蛇煩惱。
斷煩惱者即真解脫。
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離諸有滅一切苦得一切樂。
永斷貪欲嗔恚愚癡。
拔斷一切煩惱根本。
拔根本者即真解脫。
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
名斷一切有為之法出生一切無漏善法斷塞諸道。
所謂若我無我非我非無我。
唯斷取着不斷我見。
我見者名為佛性。
佛性者即真解脫。
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不空空。
空空者名無所有。
無所有者。
即是外道尼犍子等所計解脫。
而是尼犍實無解脫。
故名空空。
真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