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破取著不壞假名論卷下

關燈
乃生色相。

    非與外道所說我同。

    如楞伽經。

    大慧菩薩白佛言。

    世尊。

    修多羅中。

    說如來藏本性清淨。

    具三十二相。

    在于一切衆生身中常住不變。

    為貪嗔癡妄分别垢蘊界處衣之所纏裹。

    如無價寶垢衣所纏。

    世尊。

    此說雲何。

    不同外道邪論。

    外道說我是常作者。

    體非求那周遍無盡。

    佛言。

    大慧。

    我所宣說如來藏義不同外道所說之我。

    如來藏者。

    即是空性實際涅槃。

    不生不滅無相無願。

    如是等義。

    如來為欲止息愚人無我怖畏。

    說無分别無虛妄境如來藏門。

    大慧。

    現在未來諸菩薩摩诃薩。

    不應于此計著生于我見。

    乃至廣說。

    須菩提為欲闡明妙身大身是空性義。

    經曰。

    如來說人身妙大即是非身。

    非身者。

    謂以色身依實義說。

    無生性故。

    說無生性為妙大身。

    非色身也。

     上所說因清淨相義未圓滿。

    為滿足故。

    經曰。

    須菩提菩薩亦如是。

    若作是言。

    我當滅度無量衆生。

    即非菩薩如是等。

    以要除能度所度一切分别。

    菩薩修因方得淨故。

    複為成就無分别心。

    經曰。

    頗有法名為菩薩不。

    須菩提言。

    不也世尊。

    乃至佛說一切法無我無衆生等。

    第一義無菩薩無凡夫故。

    我當莊嚴佛國土不名菩薩者。

    染著因故。

    于色等聚所成佛土。

    如是取故。

    即非莊嚴者。

    實義無生故。

    是名莊嚴者。

    俗谛言說故。

    通達無我法說名菩薩者。

    離一切想因清淨故。

     複次疑曰。

    若清淨因離諸想者。

    有境可得為無有耶。

    是故此中說佛境界。

    經曰。

    須菩提。

    于意雲何。

    如來有肉眼不。

    須菩提言。

    如是世尊。

    如來有肉眼。

    乃至如來有佛眼不。

    須菩提言。

    如是世尊。

    如來有佛眼如是等。

    何故世尊說具五眼。

    示于境界無不了知。

    此中有衆生數境非衆生數境。

    如經所有衆生若幹種心住等。

    顯示了知衆生數境。

    恒河沙數世界等。

    顯示了知非衆生數境。

    若幹種心者。

    欲樂不同故。

    住者相續而轉故。

    或作是念。

    心若能住斯應有體。

    是故經言。

    如來說諸心住皆為非心住。

    非心住者第一義。

    無相續故。

    如經何以故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

    現在心不可得。

    未來心不可得。

    此複雲何。

    過去心已滅故。

    未來心未生故。

    現在心不住故。

    無形故。

    寶積經言。

    迦葉。

    一切佛不見過去心。

    不見未來心。

    不見現在心。

    乃至廣說。

    經曰。

    若福德聚有實如來即不說福德聚。

    此意雲何。

    聚者蘊義。

    假名不實。

    實即非蘊。

    于何說聚。

    雲何知假名不實。

    第一義無積聚故。

    俗谛中有言說故。

    如是五眼都無所得。

    是佛境界。

    以是應知。

    離想淨因無境可得。

    是故大般若波羅蜜中如是言。

    須菩提。

    如來五眼。

    于第一義都無所得。

    若言有得愚人謗我。

     複次疑曰。

    若第一義佛境界是無所得。

    色相如來豈亦非有。

    為遣此疑。

    經曰。

    須菩提。

    于意雲何。

    如來可以具足色身見不須菩提言不也。

    世尊如是等。

    此顯示見佛法身。

    雲何見耶。

    如經如來說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等。

    此依實義。

    即于色相而見法身。

    非具足者。

    是法身故。

    如說無生性是常住如來乃至廣說。

     複次疑曰。

    若第一義佛境界及色相身皆無有體。

    豈具足衆德。

    言說相身亦複非有。

    遣此疑故。

    經曰。

    須菩提。

    于意雲何。

    如來作是念。

    我有所說法耶如是等。

    欲使定除有說執故。

    經曰。

    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

    乃至無法可說是名說法。

    此義雲何。

    說無體故。

    不見内外漏無漏法少有真實而可說故。

     須菩提複欲顯示于此所說信受者難。

    是故言。

    頗有衆生于未來世。

    聞說是法生信心不。

    乃至彼非衆生非不衆生等。

    雲何非衆生。

    第一義即蘊異蘊。

    推求其體不可得故。

    如經說。

    非衆生雲何非不衆生。

    以俗谛依于五蘊業果相應而施設故。

    如經是名衆生。

    複次疑曰。

    若第一義佛境界色身言說身皆不可得。

    法身體性豈亦然耶。

    為遣此疑。

    經曰。

     須菩提。

    于意雲何。

    頗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

    須菩提言。

    不也世尊。

    如是等。

    此義雲何。

    佛證真實不見少法是所得故。

    以無所得。

    是故說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何故無所得。

    經曰。

    是法平等無有高下。

    何故平等。

    經曰。

    以無我無衆生無命無取者。

    如生無我中平等故。

    無所得法無我亦如是。

    此無得理以何因證。

    經曰。

    一切善法雲何善法有體可得。

    而能證無所得理法不相似豈得成因。

    經曰。

    善法者。

    如來說為非法。

    雲何非法。

    第一義無生性故。

    當知此因即無所得。

    善法者。

    俗谛言說非真實義。

     何故複以須彌塵量寶施之福而校量耶。

    令修行者心勇進故。

     複次疑曰。

    若如來說非衆生者。

    雲何不與餘教相違。

    如有經言。

    無量衆生以得我為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