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大乘入楞伽經 第九卷
關燈
小
中
大
此答第四問
大慧如來正知無有妄念不待思慮然後說法 如來悲智常現前故。
不待思慮得為衆生而演說法。
此答第五問 如來久已斷四種習離二種死除二種障 佛言四住煩惱無明習氣斷。
故名真佛。
化佛者。
方便現形以化衆生。
非真佛也。
此答第六問 大慧意及意識眼識等七(至)凡愚不知妄着于空 言七種識妄想習氣為因。
是刹那無常性。
離善無漏。
非流轉法。
不能往來六道。
如來藏常故。
能持生死流轉。
是涅槃苦樂之因。
愚夫不覺妄計言空。
此答第七問 大慧變化如來金剛力士(至)自證聖智所行之境 化佛方便随衆生相現。
同人法故。
假于守護。
真實如來離一切根量。
即是不可見相。
不假守護。
是一切化佛随人善根生。
不從實業生。
非是真佛。
然依真起化。
亦不離真佛。
如陶家輪等。
衆事和合而有所作。
化佛亦爾。
衆生輪轉衆相具足。
還說自共相法。
不說真佛自證聖智所行境界。
此答第八問 複次大慧諸凡愚人(至)此分别即得解脫 言凡夫見此身滅。
不見未來生。
故起斷見。
不覺藏識念念流注。
故起常見。
自心妄分别想是其生死本際。
是故本際不可得也。
滅妄分别名為解脫。
此答第九問 四種習斷離一切過 化佛随衆生所宜。
方便示現種種過惡。
真實如來四住煩惱及無明習氣悉斷。
無如是過。
此答第十問 爾時世尊重說頌言三乘及非乘無有佛涅槃悉授如來記說離衆過惡 言非乘者。
無般涅槃法衆生也 成就究竟智及無餘涅槃誘進怯劣人依此密意說 欲彼成就究竟種智。
斷所知障。
證佛無餘大般涅槃。
誘怯劣者故隐覆說 諸佛所得智演說如是道唯此更非餘故彼無涅槃 如來證智雖說種種道。
其實為一乘。
更無餘法。
而彼聲聞計所得涅槃。
自謂是佛者。
非真涅槃也。
以上三偈并頌第一問答。
略該餘問答 欲色有諸見如是四種習意識所從生藏意在其中 三界生死見思無明。
悉是衆生心意意識展轉為因。
熏習發現。
此頌第十問答也 見意識眼等無常故斷滅迷意藏起常邪智謂涅槃 此頌第九問答如文可知 斷食肉品第十六 爾時大慧菩薩摩诃薩(至)食不食肉功德過失 如來在鬼王宮中說法。
諸夜叉等念食時欲至。
非肉不食。
欲令諸鬼生慈心故。
請如來說食不食肉功德過失。
即是會上一切諸佛心。
佛心者慈悲是也 我及諸菩薩摩诃薩(至)究竟當成無上正覺 世間衆生生死輪轉。
怨結相連。
堕諸惡趣受大苦惱。
皆由食肉更相殺害。
增長煩惱。
不得出離。
能舍肉味。
求于法味。
慈心相向。
清淨明了。
如實修行。
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世尊路迦耶等(至)而許自他俱食肉耶 大慧舉邪況正。
以明食肉之過。
謂諸外道尚有遮禁。
況複如來世間救護。
而許自他而食肉耶。
路迦耶者。
未見譯文 善哉世尊具大慈悲(至)聞已奉行廣為他說 歎佛世尊具大慈悲。
拔苦與樂。
願為解說。
我等奉行。
亦令一切永不食肉 爾時大慧菩薩重說頌言菩薩摩诃薩志求無上覺(至)為我具開演 蔥等五辛臭惡不淨。
生啖生嗔。
熟食發淫。
酒亂靜性。
損衆善生諸惡。
是故辛酒俱障善業 爾時佛告大慧菩薩摩诃薩言(至)說其少分 有無量因緣不應食肉。
自下如來為之略說 大慧一切衆生從無始來(至)為修慈行不應食肉 梵音。
旃陀羅。
此謂殺人畜者 大慧夫食肉者身體臭穢(至)若言許食此人謗我 如來常說凡所飲食。
作食子肉想。
餘食者尚然。
況于弟子而聽食肉 大慧淨美食者(至)非諸惡習虎狼性者心所愛重 言佛唯許食習聖人所應食者。
餘皆不聽 大慧過去有王名師子生(至)我許聲聞食如是肉 言世無有肉不是殺生而可食者。
以是義故。
佛許聲聞食如是肉耶。
言不聽許也 大慧未來之世有愚癡人(至)凡是肉者一切悉斷 明有說言佛毗尼中聽食肉者。
悉是謗如來也。
昔于餘經說遮十種。
許三種者。
以衆生惡習既久。
而其情欲不可辄去。
是漸禁絕。
就其情而制之。
令其修習。
今于此會一切種一切時。
開遮方便一切悉斷。
是謂最後清淨明誨。
言遮十種者人蛇象馬龍狐豬狗師子猕猴也。
許三種者。
不見不聞不疑也。
謂肉有二者。
他殺。
自死。
見聞疑者所謂他殺。
不見聞疑者所謂自死。
或雲許五種。
謂不見聞疑外。
加鳥殘自死共成五種。
雖雲三五不同。
俱不出自死肉之一義也 大慧我不曾許弟子食肉(至)況食血肉不淨之食 一切有情皆依食住。
謂食以資益諸根大種心心所法。
能生喜樂。
相續執持。
總有四種。
一者段食。
變壞為相。
謂欲界系香味觸三。
于變壞時能為食事。
二者觸食。
觸境為相。
謂有漏觸。
才取境時攝受喜等能為食事。
三意思食希望為相。
謂有漏思與欲俱轉。
希可愛境。
能為食事。
四者識食。
執持為相。
謂有漏識。
由段觸思勢力增長。
能為食事此四能持有情身命。
令不壞斷。
故名為食。
段食唯于欲界有用。
觸意思食雖遍三界。
而依識轉。
随識有無。
此對有情飲食血肉。
是故且言不食段食。
于義四種悉應斷故下言法身非雜食者
不待思慮得為衆生而演說法。
此答第五問 如來久已斷四種習離二種死除二種障 佛言四住煩惱無明習氣斷。
故名真佛。
化佛者。
方便現形以化衆生。
非真佛也。
此答第六問 大慧意及意識眼識等七(至)凡愚不知妄着于空 言七種識妄想習氣為因。
是刹那無常性。
離善無漏。
非流轉法。
不能往來六道。
如來藏常故。
能持生死流轉。
是涅槃苦樂之因。
愚夫不覺妄計言空。
此答第七問 大慧變化如來金剛力士(至)自證聖智所行之境 化佛方便随衆生相現。
同人法故。
假于守護。
真實如來離一切根量。
即是不可見相。
不假守護。
是一切化佛随人善根生。
不從實業生。
非是真佛。
然依真起化。
亦不離真佛。
如陶家輪等。
衆事和合而有所作。
化佛亦爾。
衆生輪轉衆相具足。
還說自共相法。
不說真佛自證聖智所行境界。
此答第八問 複次大慧諸凡愚人(至)此分别即得解脫 言凡夫見此身滅。
不見未來生。
故起斷見。
不覺藏識念念流注。
故起常見。
自心妄分别想是其生死本際。
是故本際不可得也。
滅妄分别名為解脫。
此答第九問 四種習斷離一切過 化佛随衆生所宜。
方便示現種種過惡。
真實如來四住煩惱及無明習氣悉斷。
無如是過。
此答第十問 爾時世尊重說頌言三乘及非乘無有佛涅槃悉授如來記說離衆過惡 言非乘者。
無般涅槃法衆生也 成就究竟智及無餘涅槃誘進怯劣人依此密意說 欲彼成就究竟種智。
斷所知障。
證佛無餘大般涅槃。
誘怯劣者故隐覆說 諸佛所得智演說如是道唯此更非餘故彼無涅槃 如來證智雖說種種道。
其實為一乘。
更無餘法。
而彼聲聞計所得涅槃。
自謂是佛者。
非真涅槃也。
以上三偈并頌第一問答。
略該餘問答 欲色有諸見如是四種習意識所從生藏意在其中 三界生死見思無明。
悉是衆生心意意識展轉為因。
熏習發現。
此頌第十問答也 見意識眼等無常故斷滅迷意藏起常邪智謂涅槃 此頌第九問答如文可知 斷食肉品第十六 爾時大慧菩薩摩诃薩(至)食不食肉功德過失 如來在鬼王宮中說法。
諸夜叉等念食時欲至。
非肉不食。
欲令諸鬼生慈心故。
請如來說食不食肉功德過失。
即是會上一切諸佛心。
佛心者慈悲是也 我及諸菩薩摩诃薩(至)究竟當成無上正覺 世間衆生生死輪轉。
怨結相連。
堕諸惡趣受大苦惱。
皆由食肉更相殺害。
增長煩惱。
不得出離。
能舍肉味。
求于法味。
慈心相向。
清淨明了。
如實修行。
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世尊路迦耶等(至)而許自他俱食肉耶 大慧舉邪況正。
以明食肉之過。
謂諸外道尚有遮禁。
況複如來世間救護。
而許自他而食肉耶。
路迦耶者。
未見譯文 善哉世尊具大慈悲(至)聞已奉行廣為他說 歎佛世尊具大慈悲。
拔苦與樂。
願為解說。
我等奉行。
亦令一切永不食肉 爾時大慧菩薩重說頌言菩薩摩诃薩志求無上覺(至)為我具開演 蔥等五辛臭惡不淨。
生啖生嗔。
熟食發淫。
酒亂靜性。
損衆善生諸惡。
是故辛酒俱障善業 爾時佛告大慧菩薩摩诃薩言(至)說其少分 有無量因緣不應食肉。
自下如來為之略說 大慧一切衆生從無始來(至)為修慈行不應食肉 梵音。
旃陀羅。
此謂殺人畜者 大慧夫食肉者身體臭穢(至)若言許食此人謗我 如來常說凡所飲食。
作食子肉想。
餘食者尚然。
況于弟子而聽食肉 大慧淨美食者(至)非諸惡習虎狼性者心所愛重 言佛唯許食習聖人所應食者。
餘皆不聽 大慧過去有王名師子生(至)我許聲聞食如是肉 言世無有肉不是殺生而可食者。
以是義故。
佛許聲聞食如是肉耶。
言不聽許也 大慧未來之世有愚癡人(至)凡是肉者一切悉斷 明有說言佛毗尼中聽食肉者。
悉是謗如來也。
昔于餘經說遮十種。
許三種者。
以衆生惡習既久。
而其情欲不可辄去。
是漸禁絕。
就其情而制之。
令其修習。
今于此會一切種一切時。
開遮方便一切悉斷。
是謂最後清淨明誨。
言遮十種者人蛇象馬龍狐豬狗師子猕猴也。
許三種者。
不見不聞不疑也。
謂肉有二者。
他殺。
自死。
見聞疑者所謂他殺。
不見聞疑者所謂自死。
或雲許五種。
謂不見聞疑外。
加鳥殘自死共成五種。
雖雲三五不同。
俱不出自死肉之一義也 大慧我不曾許弟子食肉(至)況食血肉不淨之食 一切有情皆依食住。
謂食以資益諸根大種心心所法。
能生喜樂。
相續執持。
總有四種。
一者段食。
變壞為相。
謂欲界系香味觸三。
于變壞時能為食事。
二者觸食。
觸境為相。
謂有漏觸。
才取境時攝受喜等能為食事。
三意思食希望為相。
謂有漏思與欲俱轉。
希可愛境。
能為食事。
四者識食。
執持為相。
謂有漏識。
由段觸思勢力增長。
能為食事此四能持有情身命。
令不壞斷。
故名為食。
段食唯于欲界有用。
觸意思食雖遍三界。
而依識轉。
随識有無。
此對有情飲食血肉。
是故且言不食段食。
于義四種悉應斷故下言法身非雜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