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大乘入楞伽經 第七卷
關燈
小
中
大
計度作涅槃想。
既違正理。
竟無所成。
唯增妄識馳騁散亂。
往來生死不得解脫。
是故勸諸菩薩應遠離也 爾時世尊重說頌言外道涅槃見各各異分别(至)愚癡妄分别 明諸外道妄涅槃見。
無解脫方便妄生解脫想。
人人邪解各自異趣。
悉是愚癡妄分别 一切癡外道妄見作所作(至)真實滅苦因 世論言說是三界生死本。
離世論言說。
是名真實滅苦之因 譬如鏡中像雖現而非實(至)分别則不生 言妄想心鏡中現于境界。
無實故不得說二。
愚夫不知故見有二。
若了唯心。
能取所取妄想不生 心即是種種遠離相所相(至)凡愚不能覺 言從妄心生種種境界。
既從妄想心生。
故無能相所相如愚所見妄分别者。
雖見即是無見。
三有亦爾。
愚不能覺 經經說分别但是異名字若離于言語其義不可得 言妄想分别法。
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若亡诠會旨。
妄分别義悉不可得 法身品第七 爾時大慧菩薩摩诃薩(至)而得善巧自悟悟他 大慧因上明真實涅槃超心意識。
故舉能證涅槃如來法身應正等覺自覺性以請問。
令我等菩薩得是善巧。
自覺覺他 佛言大慧如汝所問(至)如是等為異不異 言如來法身應正等覺。
為作法耶。
非作法耶。
為是果耶。
為是因耶。
為能相耶。
為所相耶。
為言說耶。
為所說耶。
為能覺耶。
為所覺耶。
為異此等辭句有如來法身耶。
為即此等辭句是如來法身耶 佛言大慧如來應正等覺(至)何以故俱有過故 明如來法身是作是非作等。
俱有過咎。
故佛遮彼過。
總言非也 大慧若如來是作則是無常(至)非作因成故 若如來法身是作法。
則是無常。
佛不忍可。
若非作法。
則無體性。
非作因成。
是故法身非作非非作也 若非因非果則非有非無(至)如來所有一切句義 若非作非非作。
則非因非果。
若非因非果。
則非相非所相。
故言非有非無。
若非有非無。
則非說非所說。
故言超過四句。
夫堕句者名曰世間。
故言四句者。
但随世間而有言說。
若超四句唯有言說。
則如石女兒也。
石女兒者唯有言說。
不堕四句。
以不堕故不可度量。
則非覺非所覺也。
智者應知如來所有一切句義亦如是。
豈有異此即此辭句。
是如來法身耶 大慧如我所說諸法無我(至)如來句義應知亦然 此引昔權以明今實也。
我常方便說一切法無有我性。
故說無我。
非是無有陰界入法之自性也。
欲比法身與陰界入合。
無有陰界入生死自性。
非無法身常住自性。
故雲如來句義應知亦然。
故地持經中明二法性。
一事法性。
性差别故。
二實法性。
性真實故。
此陰界入諸法自性。
即事法性也。
如來法身常住自性。
即實法性也 大慧譬如牛無馬性(至)一切法無自性悉亦如是 譬如牛馬合群。
牛非馬性。
馬非牛性。
馬體上不得說牛性是有是無。
然非無馬體自性也。
以況法身與陰界入諸法合。
法身上不得說陰界入性是有是無。
然非無法身自性。
故雲一切諸法亦複如是。
無有自相而非有即有也。
言非有者。
無有諸法自性也。
即有者有法身常住自性也。
然唯證相應。
非諸愚夫之所能知也。
何故不知。
以諸愚夫有妄分别。
故不知耳。
言一切法空無生無自性悉亦如是者。
明如來法身。
有一切法空。
無生無自性。
超過有無常住自性。
故雲悉知亦然 大慧如來與蘊非異非不異(至)一切法亦如是 明如來法身與五陰法離一異也。
故以牛角為喻。
如于五陰于界處等一切法亦然。
如經自顯 大慧如來者依解脫說(至)然有差别故非不異 上明法身與陰界入系縛諸法。
離異不異。
此又明與出世解脫法離異不異也。
如來法身以解脫名說言。
如來與解脫。
非異非不異也。
若如來異解脫者。
則同色相即是無常。
若如來與解脫一者。
則人與所得法即無分别。
修行者見應無差别。
然有能證人。
所得法差别。
故非一。
是故如來解脫。
離異不異也 如是智與所知非異非不異(至)無有滅故則如虛空 自此以下明如來真實法身也。
智者法身也。
所知者陰界入也。
言真實法身。
知一切境界離有無一異。
常無常等四句妄見。
超見覺聞知一切心量。
唯有言說。
無生無滅。
猶如虛空。
故華嚴雲。
欲知諸佛心。
當觀佛智慧。
佛智無依處。
如空無所依 大慧虛空非作非所作(至)永離一切諸根境界 蹑前重釋結酬所問。
明如來法身正等覺者。
永離一切諸根境界。
不可以識情虛妄測度 爾時世尊重說頌言出過諸根量非果亦非因相及所相等如是悉皆離 下有七偈頌法身離念。
超過二見。
此總明悉皆離也 蘊緣與正覺一異莫能見既無有見者雲何起分别 蘊緣者陰界入也。
正覺者法身也。
言法身與陰界入離一異也。
若無有見者。
不得分别有一異 非作非所作非因非非因非蘊非不蘊亦不雜餘物 言法身離上來等法過咎也 非有一法體如彼分别見亦複非是無諸法性如是 言法身非有一法體。
如彼愚夫妄分别見。
雖非愚夫所見性。
亦複非是無也。
諸法性如是者。
謂諸法性本來亦爾。
離有離無不可言說 待有故成無待無故成有無既不可取有亦不應說 夫方便教說有無者。
相形待而生故。
為遣執有故言無。
遣堕無故言有。
若言法身超一切量。
無既不可取。
有豈容言說 不了我無我但着于語言彼溺于二邊自壞壞世間 言愚夫不知如來法身。
體離有無。
計我無我。
着于言說。
溺于一切二邊過患。
則自壞壞他流轉生死 若能見此法則離一切過是名為正觀不毀大導師 若能見此如來法身。
則離有無一切過患是故名為能正觀察。
不毀導師所說法要 爾時大慧菩薩摩诃薩(至)雲何說是如來異名 大慧因上言如來法身。
無有生滅。
又如佛昔修多羅中。
分别攝取不生不滅。
說此即是如來異名。
然不生不滅。
此則無法。
雲何說為如來異名。
故大慧舉此二教相違。
以請如來會通。
為是無性。
為是如來異名 如世尊說一切諸法(至)唯願世尊為我宣說 若法不生。
則無有少法可取。
誰是如來者。
則堕無見。
若言攝取不生不滅是如來異名。
既有可攝取。
則堕有見。
故複請世尊為我宣說。
庶不堕二見 佛言谛聽當為汝說(
既違正理。
竟無所成。
唯增妄識馳騁散亂。
往來生死不得解脫。
是故勸諸菩薩應遠離也 爾時世尊重說頌言外道涅槃見各各異分别(至)愚癡妄分别 明諸外道妄涅槃見。
無解脫方便妄生解脫想。
人人邪解各自異趣。
悉是愚癡妄分别 一切癡外道妄見作所作(至)真實滅苦因 世論言說是三界生死本。
離世論言說。
是名真實滅苦之因 譬如鏡中像雖現而非實(至)分别則不生 言妄想心鏡中現于境界。
無實故不得說二。
愚夫不知故見有二。
若了唯心。
能取所取妄想不生 心即是種種遠離相所相(至)凡愚不能覺 言從妄心生種種境界。
既從妄想心生。
故無能相所相如愚所見妄分别者。
雖見即是無見。
三有亦爾。
愚不能覺 經經說分别但是異名字若離于言語其義不可得 言妄想分别法。
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若亡诠會旨。
妄分别義悉不可得 法身品第七 爾時大慧菩薩摩诃薩(至)而得善巧自悟悟他 大慧因上明真實涅槃超心意識。
故舉能證涅槃如來法身應正等覺自覺性以請問。
令我等菩薩得是善巧。
自覺覺他 佛言大慧如汝所問(至)如是等為異不異 言如來法身應正等覺。
為作法耶。
非作法耶。
為是果耶。
為是因耶。
為能相耶。
為所相耶。
為言說耶。
為所說耶。
為能覺耶。
為所覺耶。
為異此等辭句有如來法身耶。
為即此等辭句是如來法身耶 佛言大慧如來應正等覺(至)何以故俱有過故 明如來法身是作是非作等。
俱有過咎。
故佛遮彼過。
總言非也 大慧若如來是作則是無常(至)非作因成故 若如來法身是作法。
則是無常。
佛不忍可。
若非作法。
則無體性。
非作因成。
是故法身非作非非作也 若非因非果則非有非無(至)如來所有一切句義 若非作非非作。
則非因非果。
若非因非果。
則非相非所相。
故言非有非無。
若非有非無。
則非說非所說。
故言超過四句。
夫堕句者名曰世間。
故言四句者。
但随世間而有言說。
若超四句唯有言說。
則如石女兒也。
石女兒者唯有言說。
不堕四句。
以不堕故不可度量。
則非覺非所覺也。
智者應知如來所有一切句義亦如是。
豈有異此即此辭句。
是如來法身耶 大慧如我所說諸法無我(至)如來句義應知亦然 此引昔權以明今實也。
我常方便說一切法無有我性。
故說無我。
非是無有陰界入法之自性也。
欲比法身與陰界入合。
無有陰界入生死自性。
非無法身常住自性。
故雲如來句義應知亦然。
故地持經中明二法性。
一事法性。
性差别故。
二實法性。
性真實故。
此陰界入諸法自性。
即事法性也。
如來法身常住自性。
即實法性也 大慧譬如牛無馬性(至)一切法無自性悉亦如是 譬如牛馬合群。
牛非馬性。
馬非牛性。
馬體上不得說牛性是有是無。
然非無馬體自性也。
以況法身與陰界入諸法合。
法身上不得說陰界入性是有是無。
然非無法身自性。
故雲一切諸法亦複如是。
無有自相而非有即有也。
言非有者。
無有諸法自性也。
即有者有法身常住自性也。
然唯證相應。
非諸愚夫之所能知也。
何故不知。
以諸愚夫有妄分别。
故不知耳。
言一切法空無生無自性悉亦如是者。
明如來法身。
有一切法空。
無生無自性。
超過有無常住自性。
故雲悉知亦然 大慧如來與蘊非異非不異(至)一切法亦如是 明如來法身與五陰法離一異也。
故以牛角為喻。
如于五陰于界處等一切法亦然。
如經自顯 大慧如來者依解脫說(至)然有差别故非不異 上明法身與陰界入系縛諸法。
離異不異。
此又明與出世解脫法離異不異也。
如來法身以解脫名說言。
如來與解脫。
非異非不異也。
若如來異解脫者。
則同色相即是無常。
若如來與解脫一者。
則人與所得法即無分别。
修行者見應無差别。
然有能證人。
所得法差别。
故非一。
是故如來解脫。
離異不異也 如是智與所知非異非不異(至)無有滅故則如虛空 自此以下明如來真實法身也。
智者法身也。
所知者陰界入也。
言真實法身。
知一切境界離有無一異。
常無常等四句妄見。
超見覺聞知一切心量。
唯有言說。
無生無滅。
猶如虛空。
故華嚴雲。
欲知諸佛心。
當觀佛智慧。
佛智無依處。
如空無所依 大慧虛空非作非所作(至)永離一切諸根境界 蹑前重釋結酬所問。
明如來法身正等覺者。
永離一切諸根境界。
不可以識情虛妄測度 爾時世尊重說頌言出過諸根量非果亦非因相及所相等如是悉皆離 下有七偈頌法身離念。
超過二見。
此總明悉皆離也 蘊緣與正覺一異莫能見既無有見者雲何起分别 蘊緣者陰界入也。
正覺者法身也。
言法身與陰界入離一異也。
若無有見者。
不得分别有一異 非作非所作非因非非因非蘊非不蘊亦不雜餘物 言法身離上來等法過咎也 非有一法體如彼分别見亦複非是無諸法性如是 言法身非有一法體。
如彼愚夫妄分别見。
雖非愚夫所見性。
亦複非是無也。
諸法性如是者。
謂諸法性本來亦爾。
離有離無不可言說 待有故成無待無故成有無既不可取有亦不應說 夫方便教說有無者。
相形待而生故。
為遣執有故言無。
遣堕無故言有。
若言法身超一切量。
無既不可取。
有豈容言說 不了我無我但着于語言彼溺于二邊自壞壞世間 言愚夫不知如來法身。
體離有無。
計我無我。
着于言說。
溺于一切二邊過患。
則自壞壞他流轉生死 若能見此法則離一切過是名為正觀不毀大導師 若能見此如來法身。
則離有無一切過患是故名為能正觀察。
不毀導師所說法要 爾時大慧菩薩摩诃薩(至)雲何說是如來異名 大慧因上言如來法身。
無有生滅。
又如佛昔修多羅中。
分别攝取不生不滅。
說此即是如來異名。
然不生不滅。
此則無法。
雲何說為如來異名。
故大慧舉此二教相違。
以請如來會通。
為是無性。
為是如來異名 如世尊說一切諸法(至)唯願世尊為我宣說 若法不生。
則無有少法可取。
誰是如來者。
則堕無見。
若言攝取不生不滅是如來異名。
既有可攝取。
則堕有見。
故複請世尊為我宣說。
庶不堕二見 佛言谛聽當為汝說(